跳转到内容

香港天文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Ohtashinichiro留言 | 贡献2021年10月9日 (六) 10:51 (回退42.98.228.146对话)的编辑,改回HK5201314的最后一个版本)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香港天文台
Hong Kong Observatory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机构
香港天文台标志
台长郑楚明博士
助理台长宋文娟(拓展、研究及政务科)
陈柏纬(天气预测及警告服务科)
刘心怡(航空气象服务科)
李立信(辐射监测及评估科)
部门资讯
成立日期1883年
所属部门商务及经济发展局
口号科学创新 服务用心
总部香港九龙尖沙咀
弥敦道134A号
香港天文台总部
联络资讯
网站http://www.hko.gov.hk
http://www.weather.gov.hk
香港天文台从成立到现在所用的台徽

香港天文台(简称天文台;英语:Hong Kong Observatory缩写HKO)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联合国所属世界气象组织成员,专门负责香港气象观测[注 1],亦兼任地震授时天文辐射监测等事务,向香港市民发出相关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气象组织担任网页开发和操作之总负责气象部门,以及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属下的航空气象委员,撰写航空气象文章之牵头气象部门。另外也是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共同主持的台风委员会成员。

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时代原为政府经济科辖下部门,1997年主权移交后维持隶属经济局,2002年7月1日改为经济发展及劳工局辖下部门;2007年7月1日决策局再度重组后,天文台被划入新成立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1]

台徽

天文台台徽的基本构思源自太极两仪,阴阳调和的概念,并以热带气旋形状为蓝本,原因是每当台风袭港的时候,所有市民都会想起天文台。正中的十字坐标,代表从雷达监测台风雨带,表示天文台时时刻刻都观察著天气的变化,并以准确预测天气为目标。把台风形状左右两边拉阔,套在像地球般圆中带扁的外框中,取其平稳慎重形象,同时也代表天文台的工作范畴包含气象地球物理等方面。此外台徽中有两个“S”,一个是白色的“S”,内有另一蓝色的“S”,这两个“S”代表了科学(Science)及服务(Service)代表天文台“以科学为基础,以服务为目的”之宗旨。

发展历程

皇家香港天文台台徽(1981年版本)

1873年,首届国际气象会议维也纳举行,成立国际气象组织,提出气象是国际关注事宜。翌年1874年九月香港遭受台风蹂躏,史称甲戌风灾。1879年,第二届国际气象会议在罗马举行,推动国际气象合作。1883年3月2日,香港天文台正式创办,由杜伯克博士(Dr. Doberck)出任首任天文台台长。香港天文台最初的职责跟徐家汇观象台相似,包括天文地磁气象水文观察,并参照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做法,每天降下时间球提供授时服务。杜伯克博士自称政府天文司,并出版了香港首册恒星目录。1912年,英皇佐治五世对香港天文台颁赐皇家香港天文台(英语:Royal Observatory, Hong Kong)的称号,直至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为止。

香港天文台在1948年加入国际气象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前身),开始进一步使用高技术仪器进行气象预测,天文台于1949年开始利用无线电探空仪雷达探空系统预测气象资料,并于1959年引入第一座天气雷达。于1964年后接收极轨卫星自动图像传送信号。1964年1月1日,天文台用摄氏报告气温,与华氏同用两年,至1966年1月1日不再使用华氏。1973年,天文台首台电脑系统启用,在两年后的1975年,天文台使用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电信系统交换气象资料,包括香港东京(1969年)、香港至曼谷(1970年)及香港至北京(1975年)。

1980年,天文台设置第一套原子报时系统,为香港提供准确的报时讯号。天文台亦在1984年建立位于赤鱲角自动气象站,以及在1985年建立沙田的自动气象站及位于京士柏辐射测量室。天文台在1996年在互联网开设网页,是最早设立网页的香港政府机构之一。在2000年,天文台添增加了一套高效能服务器,提高气象数据处理的能力。一年后的2001年,天文台增强网站服务,开始提供文字版及有声版网页,让视障人士也可以在网上获得天气资讯。另外,天文台亦推出网站的无线应用系统规约(WAP)及个人数码助理版本,供移动电话用户使用。2010年,推出我的天文台服务,提供网页及智能手机版本,方便市民随时按需要查询天气情况。

2013年天文台庆祝成立130周年,举行多项活动,包括与历史博物馆合办天文台历史展览[2]2017年香港天文台的天气预测及警告服务获颁发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

隶属

皇家香港天文台历任台长

历任负责人

历任台长列表
#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学衔或会衔 上任日期 离任日期 备注
皇家香港天文台(香港割让至1997年)
1 杜伯克博士 Dr. William Doberck Ph.D. 1883年3月2日 1907年9月12日 首位天文台台长、史上任期最长的台长(24年)
2 霍格先生 Mr. Frederick George Figg - 1907年9月13日 1912年6月13日
3 卡士顿先生 Mr. Thomas Folkes Claxton F.R.A.S.[注 2] 1912年6月14日 1932年7月8日 任期第二长的台长(20年)
4 谢非烈士先生 Mr. Charles William Jeffries F.R.A.S. 1932年7月9日 1941年6月20日
5 伊云士先生 Mr. Benjamin Davis Evans F.R.A.S., F.R.Met.S.[注 3] 1941年6月21日 1946年4月30日 任内经历三年零八个月-日占时期(1941-1945)
6 希活先生 Mr. Graham Scudamore Percival Heywood M.A., F.R.Met.S. 1946年5月1日 1956年4月7日 战后首位天文台台长
7 华特士博士 Dr. Ian Edward Meni Watts Ph.D., F.R.Met.S. 1956年4月8日 1965年8月23日
8 锺国栋先生 Mr. Gordon John Bell O.B.E., M.A., F.R.Met.S. 1965年8月24日 1981年1月16日 任期第三长的台长、战后任期最长的台长(16年)
9 费悫先生 Mr. John Edgar Peacock O.B.E. ,B.Sc.(Hons.) 1981年1月17日 1984年3月14日 最后一位洋人台长
10 岑柏先生 Mr. Sham Pak, Patrick I.S.O., B.Sc.(Hons.), F.R.Met.S. 1984年3月15日 1995年5月25日 首位华人台长、任期最长的华人台长(11年)
11 刘志钧先生 Mr. Lau Chi-kwan, Robert B.Sc.(SYD.), DIP.N.A.A.C.(SYD.) 1995年5月26日 1996年12月21日 任期最短的台长(1年)
首位任内每年都发出八号或以上信号的台长。
香港天文台(1997年香港回归后)
12 林鸿鋆博士 Dr. Lam Hung-kwan Ph.D., F.R.Met.S. 1996年12月22日 2003年3月13日 任内经历香港主权移及跨越千禧年的台长
13 林超英先生 Mr. Lam Chiu-ying Hon.F.R.Met.S., C Met.[注 4] 2003年3月14日 2009年5月10日
14 李本滢博士 Dr. Lee Boon-ying Ph.D., MBA, FHKMetS, MCMetS 2009年5月11日 2011年4月13日 任期第二短的台长(2年)
15 岑智明先生 Mr. Shun Chi-ming F.R.Met.S. 2011年4月14日 2020年2月14日 任期第二长的华人台长(9年)
第二位任内每年都发出八号或以上信号的台长
16 郑楚明博士 Dr. Cheng Cho-ming Ph.D. 2020年2月15日 现任

总部

香港天文台总部

香港天文台总部设于九龙尖沙咀弥敦道134A号,建于1883年,建筑物本身已被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其后于1983年于主楼旁边加建新大楼,即百周年纪念大楼,以提供更多的工作空间。每年3月或4月都会在总部举行开放日来庆祝3月23日的世界气象日

气象监测设施

天气雷达站

香港天文台的气象监测系统中,包括五座天气雷达站,其中三座专为提供机场气象服务而兴建,详情如下:

位置 设立年份 用途 备注
大帽山 1999 一般气象监测
大老山 1959 一般气象监测 曾四度重建,最近一次在2015年完工
大榄涌 1998 机场气象监测 2014年更换雷达
大榄角 2014 机场气象监测 雷达由三菱电机制造
小蚝湾政府车厂 2012 机场气象监测 试验性质(X波段天气雷达)

工作范围

气象服务

香港天文台的流动巡测车,主要功能是集气象监测、辐射监测、风向监测功能于一身的“流动气象台”
用于量度气温的茅屋

一般天气服务

香港天文台的香港气象中心每日24小时工作,向公众发放最新的天气消息,包括最高及最低气温分区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潮汐资料、紫外线指数、风速气压等资讯。此外天文台还会预测未来9日的天气概况。而每当恶劣天气出现时,天文台便会因应情况而发出不同的天气警告信号提醒市民做好相应措施

市民亦可以使用“打电话问天气”服务,打电话给一个特定的热线来收听天气报告和正在生效的天气警告。讽刺的是,香港政府在二三十年代时并不鼓励市民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打电话给天文台询问天气,以免令天文台电话线路繁忙,更至少三次刊宪呼吁市民切勿在热带气旋袭港时打电话给天文台[4][5][6]。天文台六、七十年代亦在热带气旋警告写上“请勿打电话询问天文台有关热带气旋消息”等字眼,以免令电话线路繁忙[7],并向公众在特定时间(如每小时30分及58分等)留意电台最新消息。及后天文台在1985年开始设立播放录音的“打电话问天气”服务,分担职员以往在热带气旋来袭时忙于听电话的工作,因此再没有呼吁公众在热带气旋吹袭期间不要打电话予天文台的相关公布。

而天文台科学主任亦自1987年起每逢周五于亚洲电视主持天气节目“天气一周”,1995年起自设录影室,1996年和2010年起更分别开设网页和手机程式,市民可透过多种途径查询天气资讯。天文台亦在2013年尾成立“天气广播站”团队,添置新的摄录器材,以动画及3D图像报道天气,并自行制作高清天气节目“天气广播站”及“气象冷知识”等,统一向各电视台提供免费电视天气服务,并经天文台官方YouTube频道上载。而每日定时报道天气的工作由天文台一人担任导演主持和剪片。[8]

定点天气服务

香港天文台提供了一项名为“我的天文台”的服务,提供定点天气资料

航空气象

香港天文台亦是亚太区第一批气象服务单位取得ISO9001:2000认证,航空气象是香港天文台主要收入来源。[1]

透过在机场使用自行开发的的激光雷达风切变预警系统,监测降落跑道风切变的情况,并第一时间报告机师,无论在起飞降落时,都可监测跑道情况,并将预测风切变的准确度,由9年前的50%,提高至90%,被公认为世界顶尖的机场风切变系统。[2][永久失效链接]

辐射监测及评估

香港天文台自1961年起开始监测辐射,并于1987年将辐射监测工作扩展成为一项全面性的环境辐射监测计划,直到现时为止,天文台设立的辐射监测网络共有十二个固定监测站,包括平洲塔门吉澳元五坟大美督沙头角观塘西湾河京士柏尖鼻咀赤鱲角鹤咀

除此以外,天文台亦会定期利用一辆由货车改装而成装有辐射测量仪器气象车偏远地区进行陆上巡测。而空中巡测方面,天文台亦会利用直升机香港邻近海域进行巡测,然后分析巡测所得之样本及数据,定期公布监测结果。

时间标准及地球物理服务

时间标准

香港天文台负责管理的香港时间(缩写HKT)是香港所采用的时间标准。香港时间全年比协调世界时快8小时,与位于UTC+8时区地区,包括中国大陆澳门台湾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一致。香港时间准确度为每日1微秒以内。香港天文台现时透过时间服务器自动资料查询系统及公营香港电台报时信号广播提供对时服务。

香港所处不属活跃地震带,发生大地震的机会很低,但香港天文台仍有监测地震。香港发生的地震大部分都是低强度的无感地震,但香港天文台平均每年仍测得约两次在香港本地的有感地震,同时也会量得发生在华南及东南亚等地的强震。天文台还会监察由海底地震所引发之海啸,一旦预测发生可能影响香港的海啸,有需要时便会向公众发出海啸警告及报告。

香港天文台设有短周期地震台网,包括鹤咀长洲羌山铅矿凹鹿颈小榄尖鼻咀元五坟宝珊

其他

管理地震潮汐水位监测网络,并分析数据资料;编制气候及其他方面的数据;以及提供厄尔尼诺及其他较长期的气候现象对香港的影响的最新资料。早在六、七十年代,香港政府兴建沙田大埔新市镇时,天文台亦有参与新市镇的研究和建设规划工作,以数据分析研究风暴潮下水位最高的上升水平,填海时不惜工本将海岸线填高,令附近居民不会受到风暴潮影响。[9]

警告信号

警告信号概况

热带气旋警告

自1884年开始,香港已经采用一套以圆柱形球形圆锥形为信号的系统向港内船只发布关于热带气旋之情况及大约位置的消息。当热带气旋迫近香港的时候,则鸣炮警告居民烈风将会吹袭香港。1907年开始,用燃放炸药的巨响代替鸣炮的方法。1937年,香港最后一次使用此方法。

1917年,香港初次使用1至7号信号代表风暴情况。其中2号至5号分别表示烈风将会由北、南、东或西四个方向吹袭香港。

1931年更改为1至10号,其中2号及3号分别表示强风由西南及东南方向吹袭香港,4号为非本地信号,5号至8号分别代表来自西北、西南、东北或东南四个方向之烈风,9号则代表烈风风力增强,10号代表飓风吹袭。此后2、3、4号信号时有时无,到1930年代后期被删除。

1950年在一号戒备信号及5至8号烈风信号之间加上三号强风信号。

为了避免引起公众之混淆,由1973年1月1日开始,5号至8号信号分别由八号西北、八号西南、八号东北及八号东南4个信号代替。这信号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最初之用意主要是为了方便航海人士。然而经过多年之后,此信号亦广为大众所采用。

1987年开始,天文台在发出八号信号之前的2小时发出预警信息,即现今在天文台网页的“热带气旋之特别报告”。


暴雨警告系统

香港暴雨警告信号是香港出现暴雨预测将有暴雨时,由香港天文台发出,以提醒及警告市民的警告信号。1992年,香港天文台建立以绿色 ,黄色 ,红色及黑色为主的四个级别暴雨警告系统。1998年暴雨警告系统修订为黄、红、黑色三个级别。


山体滑坡警告

当香港天文台参照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意见,认为持续大极有可能引起山体滑坡时,天文台便会发出山体滑坡警告。

新界北部洪涝特别报告

每当新界北部的低洼地区已经或预料会发生洪涝,天文台便会发出新界北部洪涝特别报告。虽为一个独立气象警告,但建基于香港在整理河道的技术已使香港的洪涝个案减少,一般只可能出现在暴雨警告信号或较高的热带气旋警告生效时,才会因应情况而发出。

雷暴警告

不论雷暴的影响范围广泛,还是只涉及香港的某一地区,天文台便会发出雷暴警告。香港的室外运动场球场泳池习惯上会暂停开放,以免发生意外。雷暴警告是一年内发出次数最多的警告信号,有雨季时甚至有可能会一日内多次发出。另外,雷暴警告亦是香港天文台各项警告讯号中唯一一个设有有效时间的警告信号。

强烈季风信号

发出强烈季风信号,表示在本港境内任何一处接近海平面的地方,冬季或夏季季风之平均风速现已或将会超过每小时40公里。冬季季风一般从北面或东面吹来,而夏季季风则主要是西南风。在十分空旷的地方,季风的风速可超过每小时70公里(烈风程度)。强烈季风信号初时跟热带气旋警告一样,以悬挂方式发出,由于悬挂信号是一个黑色的球体,因此又称为“黑球”。但在2002年起已跟随热带气旋警告改为“发出信号”。

寒冷及酷热天气警告

寒冷天气警告及酷热天气警告分别在1999年冬季及2000年夏季推出。天文台综合气温、湿度及风速资料,在寒冷(以预测或实况最低气温在摄氏12度或以下作为参考值)及酷热(以预测或实况最高摄氏33度或以上作为参考值)的情况下发出有关警告。

霜冻警告

当因天气寒冷严寒而有出现结霜的可能性时,天文台便会发出霜冻警告。霜冻警告必定在寒冷天气警告生效时才会发出。

火灾危险警告

香港天文台会根据有利于火灾发生及扩散的因素,如低湿度、高风速及渔农自然护理署提供有关草木干燥情况的资料,发出火灾危险警告。 警告分为黄色及红色2种。黄色火灾危险警告表示火灾危险性颇高,而红色火灾危险警告则表示火灾危险性极高。天文台一般较常在早上6时发出火灾危险警告。

海啸警告

海啸警告表示猛烈地震预计会产生或已产生海啸。若海啸持续,将会在3小时以内到达香港,而海啸高度可能会超过正常潮水高度0.5米。此信号从设立至今,未曾实际发出。

警告机制引起的争议

由于恶劣天气下,香港政府及私人机构的上班,以及学校停课的准则多与天文台所发出的警告信号(专业及科技)挂勾,香港天文台在发出热带气旋及暴雨警告信号时经常受到来自各界的压力。近年不少市民亦在热带气旋及暴雨情况下,直接致电天文台质问(即使合理)发出警告信号的理据[10]。而天文台近年数次的预测及发出的警告决定间中备受质疑。

1999年台风利奥

1999年台风利奥(Typhoon Leo)吹袭香港,香港普遍风势不大,只有部分离岸高地风力达强风程度。当日天文台却悬挂了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而风势在信号悬挂期间持续减弱,令市民质疑香港天文台的做法是否正确。类似的情况在2001年台风玉兔(Typhoon Yutu)袭港时再次出现。天文台事后解释在决定是否更改信号时,会考虑所有相关因素,但公众安全是首要顾及的,当时天文台预测的移动路径及热带气旋强度,是有需要悬挂8号风球。

此后,天文台的信号发出政策改变,一般被认为是变得较为保守。而前任天文台台长林超英亦指出天文台有时会因为谨慎起见,会发出较为保守的预测。[11]例如一些原预计会直趋香港的热带气旋,天文台均只会表示热带气旋会趋向中国内地,直至发出八号或以上信号,才会表示“趋向本港”[12],同时,由于香港人口已广泛分散各区,天文台这种发出信号的政策引起市民的不满,因为即使在新界各区多个气象站已出现烈风的风力,但由于维港两岸风势未达烈风程度,而无须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市民仍然要冒着大风雨去上班。由于天文台隶属于香港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一些市民质疑天文台此举是否想避免得罪商界,天文台亦因此成为香港网民恶搞对象引用错误:<ref>标签中没有内容

2006年台风派比安

2006年8月3日,台风派比安影响香港期间,香港境内普遍吹烈风程度的东至东南风,近海及高地的测风站风力更有时达暴风程度。但香港天文台以维多利亚港内未有持续的烈风为由,不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而事实上派比安所带来的风力,已经比其他大部分悬挂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的台风更强。有妇人在尖沙咀天星码头附近被吹翻的资源回收箱绊倒,被无线电视的记者所拍下,这一段新闻片段于影片分享网站Youtube上广泛流传,引起舆论谴责和猛烈抨击。事后香港天文台全面检讨热带气旋警告系统,并决定在2007年开始采用新的准则决定是否发出三号及八号信号,又加强个别地区风势资料的发放[13]。2007年,恶搞香港天文台的一批香港网民更声称发现香港天文台发布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决定跟香港股市升跌有着一些不寻常的关系(除风力颇强外,在此指强风与烈风之间),但未经精密验证[注 5]

2009年强烈热带风暴天鹅

2009年8月4日,强热带风暴天鹅于晚上在香港之西南约110公里掠过,天文台曾发出持续6小时的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但有网民指出,天鹅风力不强,没有需要发出八号信号。香港天文台则承认,天鹅实际风力较预期弱,但考虑天鹅会非常接近本港,只要再接近多一些足以构成威胁,遂决定发出八号信号作警告 [14]

特别天气提示

特别天气提示为香港天文台在2011年起推出的服务,旨在当相关天气警告未发出前,能尽早提醒市民重要天气有机会影响香港,例如大雨、热带气旋、转凉或炎热天气等。

出版刊物

香港天文台除了提供上述的天气、气象及天文研究等服务之外,更出版了一系列不同的刊物,以供市民获得更多有关天气的资讯。一般出版的刊物包括:

  • 香港天文台月历:每年月历均附有不同封面,内里刊载了全年潮汐涨退、日出日落以及月出月落的时间,还有丰富的气候资讯以供参考。
  • 香港天文台年历:刊载全年详细日出日落以及月出月落的时间,附设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资料以及节气等农历基本资讯。
  • 香港潮汐表:刊载全年香港各地潮汐涨退预测,主要供从事海上服务行业或渔业人士使用。
  • 各警告信号简介及宣传小册子、单张
  • 渔民作业天气资料卡
  • 天文台天气报告术语阐释

天文台电脑运算系统

天文台使用电脑丛集系统,用作日常气象运算、模拟、资料处理、测试风切变及湍流运算和处理航机下传数据。[15]

天文台运行的软件包括:“气候实验预测中心”(ECPC)、“业务区域谱模式”(ORSM - Operational Regional Spectral Mode)。由于部分软件需要特殊的函式库(如:ESSL、MASS、讯息传递界面/POE),所以天文台购入IBM POWER服务器,由以太网路连接。[16] [17] [18] 此外,天文台在2010年购入PC丛集,增强预报运算性能。[19]

获奖及认证

  • ISO 9001:2008(辐射测量服务)(2009年5月11日)

注释

  1. ^ 虽然称为“天文台”,但是其职能更接近一个气象台
  2. ^ “Fellows of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之略写。
  3. ^ “Fellows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之略写。
  4. ^ 中文翻译为特许气象学家
  5. ^ 李氏力场

参见

参考资料

  1. ^ 國外導航網:香港天文台. [2016-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6). 
  2. ^ 慶祝天文台成立130週年紀念網頁. [201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3. ^ 天文台的天氣預測及警告服務獲ISO 9001:2015認證.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3). 
  4. ^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April 5, 1935 (PDF). 香港政府. [2016-09-01] (英语). 
  5. ^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April 27, 1934 (PDF). 香港政府. [2016-09-01] (英语). 
  6. ^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August 1, 1930 (PDF). 香港政府. [2016-09-01] (英语). 
  7. ^ 【氣象講場】1979年超颱直襲 天文台當時叫唔好打電話問. 香港苹果日报. [2015-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9). (繁体中文)
  8. ^ 30年前自薦上電視天氣先生膠板畫氣象圖. 明报. 2017-12-31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9. ^ 林超英稱外界對澳門氣象局批評欠公道 - RTHK. [201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9) (中文(台湾)). 
  10. ^ 香港天文台台長之聲:感覺、理性與常識:暴雨篇. [2007-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6). 
  11. ^ 天文台從颱風警號炮到天氣衛星. [2008-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0). 
  12. ^ 参见 香港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与警告系统运作相关的争议
  13. ^ 2006年熱帶氣旋警告系統檢討及2007年新措施 (PDF). [2009-04-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03-20). 
  14. ^ 網民質疑風太弱 不符標準 天文台承認:天鵝風力未到8號. [201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9). 
  15. ^ 天文台的電腦系統及應用. [2011-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4). 
  16. ^ 中尺度模式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11-03.
  17. ^ 引入全球及區域譜模式作季度預報 引入全球及區域譜模式作季度預報 (PDF). [2011-04-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11-03). 
  18. ^ 雷達雨量資料四維變分同化方案對短期定量降雨預報的影響 (PDF). [2011-04-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19. ^ 運算速度較舊系統提升400倍 天文台引入Dell HPCC解決方案. [2011-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6). 

外部链接

创办  英属香港天文台 继任:
 英属香港皇家香港天文台
前任:
 英属香港天文台
 英属香港皇家香港天文台 继任:
 香港天文台
前任:
 英属香港皇家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