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轉座子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Jishang Jiang留言 | 貢獻2021年10月11日 (一) 21:34 (TEs是什么的缩写在条目中没有被介绍过,还是直接用中文来表达比较易于理解。修改了一些语法。)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一段細菌DNA轉座子

轉座子(英語:Transposon,亦稱為轉座元件跳躍子)是一類DNA序列,它們能夠在基因組中通過轉錄反轉錄,在內切酶(Nuclease)的作用下,在其他基因座上出現。轉座子的這種行為,與假基因(Pseudogene)的出現頗有相似甚至相同之處。有些科學家將後者視為「基因化石」,是透視物種進化的痕跡之一[1]。轉座子的發現,證明了基因組並不是一個靜態的集合,而是一個不斷在改變自身構成的動態有機體。根據轉座子「跳躍」方式的不同,轉座子被分為I型和II型轉座子。

分類

轉座子作為幾種可動遺傳因子之一,還可以根據其是複製-粘貼還是剪切-粘貼分為I型轉座子和II型轉座子兩類[2]

I型轉座子

I型轉座子轉座中間體是RNA。I型轉座子又被稱為逆元件(Retro element)。該型轉座子會先被轉錄為RNA,然後該RNA被反轉錄,再次成為DNA,才被插入到目標位點中。

II型轉座子

相比起I型轉座子的「複製後粘貼」,II型轉座子的轉座行為就是「剪切後粘貼」。II型轉座中間體是DNA,其實就是它本身。因此II型轉座子又被稱為不複製轉座子。這類型的轉座子在結構上有其特點。首先是轉座子序列的兩端,是兩段正向重複序列(direct repeat,簡稱dR),與它們接壤的是反向重複序列(invert repeat,簡為iR),就是所謂的「回文」序列。然後才是中間的插入序列(Insert sequence,簡為IS)。

轉座子與假基因

只要考察一下某些假基因的出現過程,就會發現轉座子與假基因的出現頗有相似相同之處。假基因是一類本來正常,但後來因為突變或轉座,而可能失去了原來功能的基因。說是可能,因為目前的一些研究發現,在環境壓力下,某些假基因可以重新被活化,而某些假基因則有著調控基因表現的作用。可總結為「假作真時真亦假」。它們與原來的基因可能很相似,但又可以有很大差異,例如DPRX基因有7組假基因,DPRXP4(就是說DPRX的第四假基因)與原基因經過比對(Alignment),存在95%的相似序列。

發現者

傑出的細胞遺傳學家芭芭拉·麥克林托克通過該發現拿到了諾貝爾獎。她第一個觀察到了染色體的插入、刪除和移位是通過轉座子來改變的。例如基因組中的這些變化可導致玉米粒的顏色變化。約 85%的玉米基因組是由轉座子組成的。

參考文獻

  1. ^ Gerstein M.; Zheng D.: The real life of Pseudigenes; Scientific American 2006.08
  2. ^ Wicker, T; et al. A 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eukaryotic transposable elements.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December 2007, 8 (12): 973–82. PMID 17984973. doi:10.1038/nrg2165.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