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社會革命黨
外觀
此條目可參照俄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6月3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6月3日) |
左翼社會革命黨 Партия левых социалистов-революционеров | |
---|---|
領袖 | 鮑里斯·卡姆科夫 馬克·那湯松 瑪麗亞·斯皮里多諾娃 |
成立 | 1917年 |
解散 | 1921年 |
分裂自 | 社會革命黨 |
意識形態 | 農業社會主義 革命社會主義 改良社會主義 俄國民粹主義 左翼民粹主義 反布爾什維克(1918年後) |
政治立場 | 左翼至極左翼 |
俄羅斯政治 政黨 · 選舉 |
左翼社會革命黨(俄語:Партия левых социалистов-революционеров)是1917年俄國革命期間,社會革命黨內的左派成立的革命社會主義政黨。
歷史
1917年,社會革命黨在面對是否支持二月革命後建立的俄國臨時政府的問題上發生分裂,小部分反對臨時政府的社會革命黨支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主義革命,後形成左派社會革命黨。
十月革命後在1918年1月底召開的全俄第三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上與布爾什維克開始聯合執政,擔任了糧食、司法、郵電人民委員。其主要領導人為瑪麗亞·亞歷山德羅夫娜·斯皮里多諾娃。左派社會革命黨在俄國革命早期有重要影響力,契卡中有許多成員都為左翼社會革命黨成員。1918年3月15日,左派社會革命黨反對簽訂《布列斯特和約》,宣布退出聯合政府。
1918年7月召開的全俄第五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共有代表1132名,其中布爾什維克754名,左翼社會革命黨352名。會上左派社會革命黨公開鼓吹造反,瑪麗亞·亞歷山德羅夫娜·斯皮里多諾娃公開鼓吹恐怖行動,說她本人帶來了手槍和炸彈對付布爾什維克。次日(7月6日)左派社會革命黨成員、契卡成員雅科夫·布朗金用炸彈炸死了德國駐蘇俄大使威爾海姆·馮·米爾巴赫[1],企圖挑起對德戰爭,繼而在莫斯科三聖巷爆發了左翼社會革命黨起義,隨後左派社會革命黨被鎮壓,沒有參加暴動的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多數在1918年11月加入布爾什維克黨。
評價
蘇俄領導人列寧認為左翼社會革命黨「是代表農民的真正願望和利益的政黨」,「在農村里很吃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