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松山机场
{{{name}}} | |||||||
---|---|---|---|---|---|---|---|
概览 | |||||||
机场类型 | 军民合用 | ||||||
离市中心 | 市区内 | ||||||
启用日期 | 1950年4月16日 | ||||||
坐标 | 25°4′10″N 121°33′6″E / 25.06944°N 121.55167°E | ||||||
统计数据(2007年) | |||||||
|
台北松山机场(英文:Taipei Songshan Airport,IATA代码:TSA,ICAO代码:RCSS),正式名称为台北国际航空站,是中华民国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台北国际航空站与中华民国国防部空军松山基地共用的中型机场,位于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末端,所以又通称为松山机场或台北机场,以民权东路与民族东路与市区相隔。由于松山机场的上空在夏季的午后很容易形成空气对流,还有台风的因素,所以飞机的起降常常受到影响。
虽有“国际航空站”之名,但自中正国际机场(现名台湾桃园国际机场)启用后,松山机场已成为纯国内航班的航空站,目前为国内航线辐辏,只偶而接受国际线包机,或国内外政要专机起降。若是国际线班机因故无法接受降落桃园机场时,除了高雄小港国际机场之外,有时也会转向松山机场降落。预定2008年7月起开始的两岸周末包机已将松山机场列入起降机场之一,民航局亦开始对航厦进行整建以增加证照查验及行李转盘等设施[1]。
过去
最早兴建于日治时期,且于1930年代起即开设定期航班。最重要的定期国际班机为当时之欧亚航空公司,以Ju -52型客机,每两周由柏林经近东、中东、南亚等地飞抵松山机场,并继续飞往福冈、名古屋、东京等地,然后经原航线飞返柏林。二次大战结束,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后改为军民共用,也曾开设台北至上海航班。在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移到台湾后,松山机场也逐渐扩建,以应付逐渐成长的国内和国际航班。松山机场虽然历经多次扩建和改善工程,但是因为腹地过小而成效不彰;于是在1970年代进行的十大建设里规划在台北市郊区的桃园县兴建一座新的国际机场──即现已改名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的中正国际机场。1979年中正国际机场启用后,松山机场也随即改为国内航班专用机场。
1999年初,为了减低台北市内最高的建筑物-台北101大楼对飞航安全的影响,民航局改变商业航班进出松山机场的飞行路线。不过,考虑到飞机航班进出松山机场的安全,这问题在1999年年底时获得了解决,台北101大楼专案向后延伸一段距离,确保在2003年大厦建造完成时依然可以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未来计划
前任台北市长马英九,曾提出松山机场成为两岸直航机场之构想。而2002年、2006年台北市长选举时,民主进步党籍两位候选人李应元、谢长廷则认为可改建公园。 2006年台北市长郝龙斌原支持公园改建案,并将之纳入政见[2],但因泛蓝支持者的反弹而撤回,之后在竞选期间改以松山机场担任两岸直航机场为政见。
泛绿几乎一致支持废除松山机场,除了竞选过台北市长的李应元、谢长廷都将废除松山机场列入政见外,林浊水的评论及沈富雄的评论都指出,松山机场的旅客容量及跑道长度不足、无扩建防疫设施及延长营运时间的可能,无法成为国际机场。
松山机场被认为对取得两岸客运直航后的转机市场没有帮助,因为来往与中国大陆的长途旅客只能选举由桃园国际机场、台中国际机场或高雄小港机场转机(例如美洲-桃园-中国大陆)。另外松山机场和桃园机场使用的空域会互相影响,松山机场的继续存在对增进桃园机场的运能和竞争力没有帮助。
目前松山机场的功能性,在台湾西部几已被台湾高铁取代,往东也将在台铁太鲁阁号普及及台东线电气化、双线化后失去竞争力。而且在桃园机场捷运通车后,从台北市中心到桃园机场的时间并不会太长,可以服务离岛及台东民众旅行的需要。
假若松山机场真的废除后,除了留下一小块土地提供直升机起降外,机场部分用地可以做为公园及道路,进而改善市民生活品质;剩余的部分可改为商业、住宅用途,增加政府收入。
此外,机场的地点在市中心,噪音污染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建筑物限高则影响大半台北都会区的精华区(忠孝东路以北、有放宽意见),松山机场的位置及限建高度更是阻挡台北市内湖区通往市中心的交通。松山机场起降航线在人口密集区也增加附近居民,因意外死伤的风险。
支持保留机场人士则多认为松山机场的地点是其最大优点,尤其对商业人士而言是最近、最方便的机场,从松山机场到台东、各外岛、和如果三通后往中国大陆城市的交通便利性,还是无法被取代。而且桃园机场近年来,也面临当地居民对机场扩建的反对。
航班
(2008年6月3日资料)
交通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这是一篇机场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