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甘國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Factrecordor對話 | 貢獻2022年3月15日 (二) 16:00 電影:​ 內容擴充 增加或調整參考來源 增加或調整內部連結)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甘國亮
幕後
羅馬拼音
Kam Kwok-Leung
暱稱甘生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
籍貫廣西
出生 (1950-09-03) 1950年9月3日74歲)
語言粵語、英語、國語
母校 澳門 粵華中學
宗教信仰未知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獎項
華僑晚報十大明星金球獎
1975年 十大明星金球獎(電視)[1]

甘國亮(英語:Kam Kwok-leung,1950年9月3日),歷任香港編劇導演演員,前任亞洲電視策略顧問,也從事香港流行文化的創作、創意產業策劃,是香港著名的跨媒體工作者,歷任台前幕後工作,涉獵的文化藝術包括:電視電台電影舞台劇等,被譽為香港最成功的跨媒體人士。其電影演出有1974年的《蛇殺手》,其編導的電視代表作有1980年《山水有相逢》、《執到寶》、《輪流傳》、《不是冤家不聚頭》等,近期從事舞台劇創作,包括2009年的《我愛萬人迷》。被視為香港文化創意教父香港電視劇電影多元化的翹楚,在電視電影界,被譽爲金牌編劇

甘國亮是第一批前往中國大陸從事電影工作的香港電影人,早於1989年,甘國亮就前往北京,與大陸導演張藝謀合作拍攝電影秦俑》,甘國亮擔任監製,程小東執導,徐克出品,李碧華編劇,協同一眾電影人前赴中國開拓電影市場

甘國亮也是香港多家媒體的高層管理人員,革新多家媒體的運營方式。擔任過行政主管工作的媒體包括亞洲電視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衛星電視(STAR TV)、鳳凰衛視香港商業電台新城電台等等。甘國亮曾發掘譚家明王家衛王晶林奕華杜琪峯吳小莉戚其義等大一批華語電影電視界的台前幕後精英。

甘國亮在執掌管理多家香港台灣傳媒期間,籌劃過多個頂尖的時尚活動,將商業和傳統媒體掛鈎。其也出席過無數頂級宴會,並以衣着叛逆不羇,極有態度稱著,成爲香港多年的十大傑出衣著名人。並與香港多位文化人、創意藝術家、媒體工作者共組創意産業工作,包括香港著名媒體人俞琤、香港頂級電影人岑建勛、香港知性知識分子女代表施南生等,是香港城中文化潮人、創意領域帶頭人。

2010年重出江湖,再次受邀擔任導演,拍攝一系列創意十足的新題材作品,包括匯聚眾多中國大陸香港巨星的首部作品《熱愛島》,於2012年上映。並且同時與中國香港電影公司合作,創作電影劇本月亮代表我的心》(暫名),擔任電影監製編劇

履歷

甘國亮在香港出生,十多歲時全家遷往在澳門,就讀於粵華中學,與澳門第一任特首何厚鏵為兒時玩伴。

香港無線電視第一屆藝員訓練班開始,甘國亮正式進入媒體行業。甘國亮在訓練班時,受到導師之一劉芳剛的委託,協助翻譯一些警察部案件檔案,並在劉芳剛的指引下寫成劇本,拍攝單元劇。所以在無綫訓練班時已經籍著「寫劇本的技能」雀屏中選成為無綫員工。畢業前後,甘國亮從事幕後的劇本創作工作,已經令他比同期的同學較為富有,甘國亮亦開始從事幕前的演出工作,成為演員。但由於甘國亮刻意把自己的外表打扮前衛,故不太多導演敢找甘國亮在當時的電視劇演出。而甘國亮形容自己為無綫寫劇本的工作為「從早到晚都在工作的車衣女工」,亦形容「曾經有一個星期,整個翡翠台的節目的文字都是我寫的」。

甘國亮任職於無線電視開台初期,當年整個香港電視業剛剛啟蒙,限制框架較少,戲劇的劇本也創意非常;甘國亮最為人樂道的就是將戲劇創意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甘國亮天馬行空的創意讓觀眾讚嘆不已,包括讓汪明荃一人分飾兩角的《孖生姊妹》,觀眾首次在電視屏幕上看到演員自己與自己演對手戲;而甘先生另一作品電視劇《無雙譜》更讓每位演員均一人分飾兩角,用性格懸殊的兩種角色將演員的演藝潛能全面發揮;在電視劇《執到寶》中,大膽採用「鬼上身」橋段,讓多位演員演同一個角色,大考演技。七十年代的電視劇場,甘先生更大膽革新電視劇語言,將鏡頭直接反映主角主觀視覺的戲劇帶入電視螢屏,就是觀眾看到的畫面就是劇中主角的視覺,這樣直接將觀眾以第一主角的身份帶入戲劇中;在TVB電視劇《山水有相逢》中,甘國亮大膽採用「戲中有戲」概念,為黃韻詩李司棋塑造幕幕經典的口頭禪和戲中戲;為吳君如度身訂造的電影《四面夏娃》中,甘國亮成功用完全創造出來、連貫而又不知所以然的對白語言,帶出一個不一樣的女性角色;這些戲劇元素對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視創作而言,可以說是大膽嘗試,可以帶領觀眾領略到一個不一樣的電視戲劇世界,同時讓社會各階層得到電視劇的震撼。及後甘國亮參與多部電影的台前演出和幕後製作,提攜一群新晉電影藝術工作者不斷創新,如譚家明導演、王家衛導演等。不過甘國亮的創作也試過滑鐵盧,甘國亮獨挑大樑撰寫的反映香港史詩變化的《輪流傳》,卡士強勁匯聚鄭裕玲李琳琳李司棋黃韻詩鄭少秋陳百強等巨星,不過也因為劃時代的舉措引致收視低迷,被麗的電視戲劇《大地恩情》打擊而被逼腰斬。

七十年代中開始,甘國亮眼見編劇工作不長遠,於是開始轉營,進入香港無線電視的節目部,擔任主管一職,見證香港電視業七八十年代騰飛及制度完善的過程。

八十年代末期,甘國亮進軍電影界,編著很多天馬行空的劇本,但多部作品終因投資商製作團隊的問題,而無法開拍,後來甘國亮乾脆將沒有開拍的劇本輯錄成劇本集出版,讓讀者領略他創意無比的想像:如為張曼玉鄭裕玲鍾楚紅度身創作的《愈夜愈美麗》,劇本中三位影后級人馬將會飾演變性人,在頭半部電影中反串以男性身份出現,及後變回女性;再有為吳君如蕭芳芳度身訂造的劇本《你還愛我嗎》,劇中蕭芳芳吳君如相互會不斷輪流飾演對方的母親,通過史詩式的幾代母女情懷,敘說香港歷史的變遷,來反饋香港女性角色的轉變;而女性類型的電影電視劇黑色幽默的風格是甘國亮的特色。這些劇本雖未成電影作品,但甘先生的大膽創意以文字形式一樣征服讀者

1987年,甘國亮正式離開香港無線電視,與其後任香港商業電台營運總裁的俞琤小姐、香港著名電影人岑建勳先生、洪金寶先生、潘迪生先生等合組德寶電影公司,收購邵氏電影旗下院綫,投拍多部前衛藝術電影。1989年甘國亮毅然前往中國,與好友張藝謀合作電影《秦俑》。

1988年,甘國亮出任衛星電視有限公司STAR TV)旗下中文頻道衛視中文台台長。甘國亮擔任行政總裁,引入日韓劇集、也引入台灣主播香港播報新聞,如現任鳳凰衛視資訊台台長的吳小莉小姐,正是甘國亮從台灣邀請到香港工作。其後李嘉誠出售衛星電視有限公司,衛星電視有限公司拆夥,衛視中文台在香港中國大陸地區演變為鳳凰衛視,甘國亮也過渡到鳳凰衛視擔任管理工作。

到1998年,甘國亮入職香港新城電台,其後擔任新城電台台長一職,甘國亮大膽創作了香港廣播界第一個24小時的娛樂資訊頻道-新城娛樂台;及財經資訊頻道-新城財經台。他更率領香港新城電台走入中國大陸,與廣東人民廣播電台合作,推出多檔粵港澳節目,讓新城電台覆蓋廣東千萬人口大省。

其後離開媒體,成為獨立媒體創作人。2009年,甘國亮受香港英皇集團邀請,創作舞台劇我愛萬人迷》,由著名港星陳寶珠小姐主演,一樣受到香港民眾歡迎。

從2007年開始,甘國亮每周日晚都在香港電台主持一檔名為《打開天窗甘國亮》的廣播節目。節目中甘先生會為聽眾介紹多部國內外電影佳作,並談及自己對電影藝術創作的所思所想,節目每期都會邀請一位香港大陸台灣的影視界人物、社會名人接受採訪,過往曾擔任嘉賓的包括:蕭芳芳黃子華李司棋汪明荃秦沛張艾嘉林嘉欣王家衛馬楚成方大同劉德華梁文道等等。

甘國亮最為人熟悉的是其天馬行空的創意,不僅在電影電視劇中發揮,近期甘國亮更出版了一本顛覆傳統訪談錄的書名叫《我問人,人問我》,書中將傳統訪談錄的角色(訪問人被訪者)調轉,由甘國亮邀請多名娛樂界名人好友(包括:成龍鄭秀文劉德華杜琪峯梁家輝汪明荃張艾嘉張藝謀張曼玉吳彥祖王家衛關錦鵬鞏俐及前女友鄭裕玲等)擔任發問人角色,每人均向甘國亮提出尖銳問題,而甘國亮本人親身成為被訪者,在書中就發問詳盡解答,星光熠熠的答問讓《我問人,人問我》解答眾多香港文化的疑難,可見甘國亮的機智和幽默。

2011年10月,甘國亮擔任亞洲電視策略顧問,並擔任節目《亞視百人》主持。

成就

而2009年底,甘國亮更接受澳門特區政府的邀請,爲澳門回歸十週年策劃成就展,以及監製製作2009年澳門回歸十週年文藝晚會。獲得國家主席胡錦濤副主席習近平的肯定和贊許。

軼事

由於其名字及高級知識分子形象的關係,很多人都將他和諸葛亮比較。所以有一句諺語是這樣的:「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甘國亮。」

感情生活

而甘國亮的感情生活現時一直單身,八十年代與著名女星鄭裕玲的戀情曾震撼香港娛樂圈,相戀十年的兩人於1990年分手。近年甘國亮和亦師亦友的名建築師王士維傳出同性緋聞。

風格

甘國亮擅長女性題材,尤好寫兩名性格迵異女性的衝突,如1978年電視劇《孖生姊妹》、1980年電視劇《山水有相逢》、1987年電影《神奇兩女俠》、1988年電影《繼續跳舞》,均屬此模式。[2]

作品

電影

演員(無綫電視

編劇(無綫電視

監製(無綫電視

電影編劇

電視節目

電台節目

舞台劇

著作

  • 人間蒸發(1988年、2005年)
  • 神奇兩女俠(1989年)
  • 甘國亮眼中的鞏俐(1990年)
  • 解你個構(1998年)
  • 不停現袋(1998年)
  • 開天窗(1999年)
  • 我問人,人問我 = I ask u, u ask I(2008年)
  • 我愛萬人迷(2009年)

連載小說

  • 人間蒸發(1984年-1985年)
  • 月亮代表我的心(2010年-2011年)
  • 你都有今日(2020年-明報周刊連載中)

外部參考

外部連結

  1. ^ 歷屆華僑晚報之十大明星金球獎. [2022-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3). 
  2. ^ 陳嘉銘. 鬼才造女俠不為中產. 香港電影評庫.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11 [2022-03-15]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