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口
臺灣人口若依據移居島上時間的前後,可以分為四大族群,分別為:
而近年來由於東南亞國家人民與臺灣人通婚日益增加,亦有所謂的第五大族群-東南亞裔臺灣人的出現。
人口
總數
- 22,894,384人。(2005年7月)
臺灣原住民族人口:433,689人。(2002年底統計)
年齡結構:(2005年)
- 0-14歲: 19.7% (男性 2,349,077; 女性 2,156,755)
- 15-64歲: 70.7% (男性 8,205,933; 女性 7,980,056)
- 65歲以上: 9.6% (男性 1,107,708; 女性 1,094,855)
年齡中位數:
- 總計: 34.14歲
- 男性:33.71歲
- 女性: 34.57歲(2005年)
人口密度:
- 622人/km²。(2002年底統計)
人口增長率:
- 0.63%。(2005年統計)
出生率:
- 12.64/1,000人。(2005年統計)
死亡率:
- 6.38/1,000人。(2005年統計)
淨遷移率:
- 0/1000人(2005年統計)
性別比:
- 出生: 1.1 男/女
- 15歲以下: 1.09 男/女
- 15-64歲: 1.03 男/女
- 65歲以上: 1.01 男/女
- 平均:1.04 男/女 (2005年)
嬰兒死亡率:
- 總計: 6.4/1,000人
- 男性: 7.09/1,000人
- 女性: 5.65/1,000人 (2005年)
結婚率:7.69/1,000人。(2002年統計)
離婚率:2.73/1,000人。(2002年統計)
平均壽命
- 總計:77.26歲。
- 男性:74.49歲
- 女性:80.28歲(2005年統計)
總生育率:
- 1.57/婦女(2005年)
民族
以文化人類學來區分,主要分為南島語系的臺灣原住民族與漢藏語系的漢族,福佬人、客家人、外省人,皆屬於後者。
臺灣原住民族
在日治時代依據居住地區分為高山的高砂族及平地的平埔族。國民政府來台後,統稱為山地同胞(無分居住地,簡稱山胞)。近年來在法律上統一以臺灣原住民族為稱謂。由於山地的阻隔,語言與風俗習慣迥異,而有亞族的再區分。分別為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雅美族、排灣族、魯凱族、鄒族、邵族、賽夏族、噶瑪蘭族與太魯閣族等十二個亞民族。
漢族
福佬人
又稱為閩南人、Holo人(鶴佬人、河洛人),主要是在清朝領臺時期,由中國大陸福建省南部移民而來。又根據原居地,有漳州福佬人、泉州福佬人之分。目前為臺灣四大族群人數最多的族群。語言以閩南語為主,可分為南部腔、北部腔、宜蘭腔等,各腔間差異都不大。
客家人
在清朝領臺時期,由中國大陸廣東省東部移民而來。又根據原居地,有海陸客家人與四縣客家人之分。目前臺灣客家人的分布,在台灣北部以桃竹苗為客家人最多的地方。除了桃竹苗三縣以外,客家人集中的地方,應該數南部地方的六堆,主要是指屏東縣的內埔、長治、麟洛上局樹、萬巒等好幾個鄉鎮,及高雄縣美濃、六龜等鄉鎮。這六堆地方,客家人總共大約有三十多萬,可以說是第二個客家人集中的地方。
其他各縣市中,花蓮縣可以說是客家大縣,客家人口佔百分之四十,有十幾萬人。再過來就是台東縣,客家人佔大約四分之一,就是百分之二十五六的樣子。其次,客家人相當多的縣市是台中、南投、高雄三個縣,客家人佔百分之十幾。其他如台北和高雄兩個直轄市,客家人人口也都不少。至於台南縣台南市,是客家人最早來到的地方,但多已與閩南人同化,或遷居他處。
語言以客家話為主,又分為四縣腔(桃園、苗栗,屏東及高雄的六堆地區)、海陸腔(新竹、花蓮部份地區)、大埔腔(臺中東勢一帶)紹安腔(雲林崙背一帶)與饒平腔、永定腔等散居各地。
外省人
有時被稱為新住民。主要是指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到臺灣的中國大陸各省人民,早期多聚居於眷村,近年來開始散居於臺灣各地。其語言除原鄉語言外,主要使用國語。
馬祖人
或稱閩北人、福州人。居住在馬祖地區,其語言使用福州話。
宗教信仰
臺灣不設立國教,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被政府承認的宗教超過15個,其中佛教、道教、儒教信徒93%,基督徒4.5%,其他2.5%。
語言
官方語言為漢語(國語),使用正體字,此外還主要使用台灣話(閩南話),客家話。
教育水平
讀寫能力:
- 定義:15歲以上具有讀寫能力
- 識字率:96.1%(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