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奧克薩娜·扎布日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Cewbot對話 | 貢獻2022年3月28日 (一) 23:57 (Robot: 修正維基語法 38: 使用HTML斜體 tag)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奧克薩娜·扎布日科
攝於2015年的奧克薩娜
出生 (1960-09-19) 1960年9月19日64歲)
盧茨克,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職業小說家詩人散文作者
體裁烏克蘭文學英語Ukrainian literature
代表作烏克蘭的性:一份田野調查(1996)
官方網站
zabuzhko.com

奧克薩娜·斯特凡尼夫娜·扎布日科 烏克蘭語Окса́на Стефа́нівна Забу́жко)是烏克蘭作家,作品包括小說、詩歌、散文。她生於1960年,於烏克蘭盧茨克成長,1968年搬到基輔,在基輔大學攻讀哲學,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她1992年前往美國擔任大學講師,現已回到烏克蘭,成為自由作家。

奧克薩娜的作品多與烏克蘭文化、女性主義、反殖民主義等有關,著作包括《烏克蘭的性:一份田野調查》、《烏克蘭聖母:神話衝突中的一名烏克蘭女人》等,被視為烏克蘭獨立後最有名的作家之一。

生平

奧克薩娜於1960年9月19日在烏克蘭盧茨克出生[1]。她的父親是斯特凡·伊萬諾維奇·扎布日科(1926-1983),是一名教師、文學批評者及翻譯者,奧克薩娜稱他是「一名普通的烏克蘭知識份子」。他在斯大林執政時曾被打壓,更於1949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斯大林死後才得以回國,但仍被KGB嚴密監視[2]。他翻譯的作品包括捷克作家伊利亞·胡尼克英語Ilja Hurník的故事。

按她自述,她於家中接受語言學的教育。在1965年,政府開展了對烏克蘭知識分子的打壓,逼使她們一家離開盧茨克,並自1968年起住在基輔[3]

她於基輔大學攻讀哲學,並於1987年在同校拿到博士學位。在1992年,她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以客席作家的身份任教。在1994年,她獲選參與富布賴特項目,轉到哈佛大學匹茲堡大學教授烏克蘭文學[1]。目前,她在烏克蘭國家科學院下屬的Hryhori Skovoroda英語Hryhori Skovoroda哲學研究所工作。

文壇生涯

奧克薩娜於1985年出道,發表了詩集《五月霜雪》(Travnevyi inii)[1]

她亦將不少外語詩歌翻譯成烏克蘭語,例如希薇亞·普拉斯瑪莉.侯爾英語Marie Howe等人的作品[1]

私生活

奧克薩娜已婚,丈夫是一名藝術家。他們現居於基輔,創辦了一家出版公司,向烏克蘭人推廣優質但較冷門的作品[4]

文學作品

倫敦大學學院Uilleam Blacker教授的見解,奧克薩娜的作品有兩個不斷纏繞的主題:國家認同與性別。[5]她的第一部小說是《烏克蘭的性:一份田野調查》,於1996年出版,一面世就引來評論界及讀者的激烈爭議。書中創新、富有挑釁性、複雜的女性主義寫作方式第一次來到烏克蘭讀者及知識份子的面前[6]。據2006年Elit-Profi進行的調查,這本小說被稱為「烏克蘭獨立後十五年間,對社會最有影響力的書籍」[7][8]。這本書是烏克蘭文學著作中擁有最多外語翻譯的(15種),亦被許多當代東歐文學書單列入為經典作品。她近年的小說包括2009年出版的《遺忘秘密的博物館英語The Museum of Abandoned Secrets》,故事跨越了三個時代:二戰、1970年代及2000年代初期,書中特別探討了在1940-50年代活躍的烏克蘭反抗軍,這支軍隊在蘇聯史學中一向被略過或污名化[9]

除作家外,奧克薩娜也是哲學家及文化評論人,有不少以烏克蘭文化研究為題材的著作。她最著名的非虛構作品是2007年出版的《烏克蘭聖母:神話衝突中的一名烏克蘭女人》,書中以列霞·烏克蘭卡為主題,探討了烏克蘭歷史、身份認同、獨立意識等議題[10]。其他文化研究作品的題材包括伊萬·弗蘭科[11]塔拉斯·謝甫琴科[1]

貢多羅娃·塔瑪拉·伊萬妮芙娜英語Tamara Hundorova將奧克薩娜分類為「後切爾諾貝爾」世代的作者[12]。貢多羅娃認為,切爾諾貝爾核事故不單是現代最嚴重的災難之一,亦是「將後末日情景投射到 […] 原子能時代的象徵性事件」[12]。最重要的是,切爾諾貝爾核事故是蘇聯(至少是其意識形態正當性)的終結,及烏克蘭新社會和新文學的開端,不必再局限於社會現實主義,也不必故意否定自身的文學傳統。奧克薩娜的作品「轉向了世界」,讓西方讀者可以接觸到[12]

在1996-2010年間,她擔任國際筆會烏克蘭分會的副會長,期間會長是Yevhen Sverstyuk。在2004年秋天,她努力引起國際社會對烏克蘭總統選舉的關注。在橙色革命前夕,她在華爾街日報發表了題為《團結,烏克蘭人》的文章[13]

在2018年6月,她與人權促進者、文化界人士一起聯署了一封公開信,呼籲國際社會關注烏克蘭導演奧列格·森索夫及其他被囚禁於俄羅斯的烏克蘭裔政治犯[14]

所獲獎項

寫作風格

奧克薩娜的第一部小說烏克蘭的性:一份田野調查廣被認為是蘇聯解體後的烏克蘭文學代表作之一[18]。本書一面世就引來大量爭議,因書中提出了對現存兩性關係秩序提出不滿,認為女性在社會與性兩方面都受到壓逼,這些壓逼一方面來自傳統父權社會,另一方面來自極權主義。這本書是後殖民主義的分析對象[19]。它也是一系列比較文學研究的對象,例如將它與牙買加·金凱德[20]阿西亞·德耶巴[21]安潔拉·卡特[22]妮可·布羅薩德英語Nicole Brossard[23]等人的作品相對比。本書將詩意的敘述與理性的敘述結合在一起的精緻風格也很著名。本書體現了一些陰性書寫的特點,例如「從身體中書寫」。

她的第二部小說遺忘秘密的博物館則以烏克蘭扺抗蘇聯殖民政權為主題[24]。書中講述了蘇聯體制下,各構成國之間的真實關係,而不是外人採信的「各民族的友誼」[25]

奧克薩娜最著名的非虛構作品是《烏克蘭聖母:神話衝突中的一名烏克蘭女人》。該書以烏克蘭世紀末作家列霞·烏克蘭卡(1871-1913)為主題,也介紹了該時期烏克蘭知識份子圈和他們的文化取態[1]。在書中,奧克薩娜指出烏克蘭的騎士精神文化與歐洲的關聯,及騎士精神怎樣影響了烏克蘭的民族性與文學。她稱「沒有提及列霞的20世紀的歐洲文學史是不完整的」[26]

在2006年,她的另一部非虛構作品《讓我的人民離去吧》贏得了烏克蘭通訊雜誌英語Korrespondent的「最佳烏克蘭紀實文學獎」[27]。2010年,遺忘秘密的博物館贏得了同一雜誌社頒發的年度烏克蘭最佳圖書獎[28]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Marko Robert Stech. Zabuzhko, Oksana.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Ukraine. Canadian Institute of Ukrainian Studies. 1998. 
  2. ^ Kazanova, Yuliya. ‘The instinct of resistance to evil’: Postmemory and the Ukrainian national imaginary in Oksana Zabuzhko’s novel The Museum of Abandoned Secrets. Memory Studies. 2021-10-05, 15 (2): 436–450. ISSN 1750-6980. doi:10.1177/17506980211044710. 
  3. ^ Rosanna Warren. Flesh and Blood: A Conversation with Oksana Zabuzhko. The Rumpus.net. 2020-06-05 [2022-03-15] (英語). 
  4. ^ About the Publisher. komorabooks.com. komora books. [2022-03-15]. 
  5. ^ Uilleam Blacker. Nation, Body, Home: Gender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Work of Oksana Zabuzhko. 現代語言回顧英語The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05.2 (2010): 487-501
  6. ^ Alexandra Hrycak and Maria G. Rewakowicz. Feminism, Intellectuals and the Formation of Micro-Publics in Postcommunist Ukraine. Studies in East European Thought. Special issue Wither the Intelligentsia: The End of the Moral Elite in Eastern Europe. Ed. Serguei Alex. Oushakine. 61 (2009): 309-333
  7. ^ University of KwaZulu-Natal. Oksana Zabuzhko • Time of the Writer. Time of the Writer. [2022-03-15] (英語). 
  8. ^ 8.0 8.1 The Art Club “Faces” with Oksana ZABUZHKO: talk about the actuality of The Museum of Abandoned Secretes - News - Open Ukraine: Arseniy Yatsenyuk Foundation. openukraine.org. [2022-03-15]. 
  9. ^ Oleh Kotsarev, "The Museum of Abandoned Secrets" (review), Krytyka, March 2014.
  10. ^ Oksana Zabuzhko. THE DEATH OF DON JUAN: MODERNISM, FEMINISM, NATIONALISM – RETHINKING UKRAINIAN LITERATURE (PDF). University of Manitoba. [2022-03-15]. 
  11. ^ Szporluk, Roman. Ukraine: From an Imperial Periphery to a Sovereign State. Daedalus. 1997, 126 (3): 85–119 [2022-03-15]. ISSN 0011-5266. 
  12. ^ 12.0 12.1 12.2 Tamara Hundorova. Pisliachornobyl's'ka biblioteka. Ukrains'kyi literaturnyi postmodern. Kyiv: Krytyka, 2005.
  13. ^ Ukraine's Solidarity. www.eurozine.com. [2020-11-18]. 
  14. ^ An appeal to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ountries who are expected to travel to the World Cup football games in Russia. openDemocracy. 6 June 2018 [5 March 2022] (英語). 
  15. ^ Author Oksana Zabuzhko becomes second Ukrainian to win Polish book prize. [2017-12-26]. 
  16. ^ Beschluss des Präsidenten der Ukraine Nr. 59/2019 Über die Vergabe des Taras-Schewtschenko-Nationalpreises der Ukraine vom 7. März 2019; abgerufen am 6. April 2019
  17. ^ alyona alyona і Оксана Забужко. Оголошено переможниць премії Women in Arts 2020. nv.ua. 13 March 2020 [27 March 2021] (烏克蘭語). 
  18. ^ Oleksandra Shchur (Wallo). Post-Soviet Women Writers and the National Imaginary, 1989-2009.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2013
  19. ^ Vitaly Chernetsky. Mapping Postcommunist Cultures: Russia and Ukrain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Montreal: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7
  20. ^ Natalia Monakhova.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Postcolonial Situ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aribbean and Ukrainian Cases―Jamaica Kincaid and Oksana Zabuzhko. The Atlantic Literary Review Quarterly (Special Issue on Postcolonial Feminist Writing) 4.4 (2003): 173-98
  21. ^ Oksana Lutsyshyna. Postcolonial Herstory: the Novels of Assia Djebar (Algeria) and Oksana Zabuzhko (Ukrain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Tampa, FL, 2006.
  22. ^ Inna Steshyn. Hudozhne vtilennya feministychnoyi ideyi v naynovishiy brytanskiy I ukrayinskiy prozi (A. Carter, O. Zabuzhko) (Literary Expression of Feminist Ideas in the Contemporary British and Ukrainian Prose (A. Carter, O. Zabuzhko). Kandydat Degree Thesis, Ternopil State Pedagogical University. Ternopil: University Press, 2002.
  23. ^ Amy Elizabeth Moore. Feminism and Nationalism in the Works of Nicole Brossard and Oksana Zabuzhko.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09.
  24. ^ Pucherova, Dobrota; Gafrik, Robert. Postcolonial Europe? Essays on Post-Communist Literatures and Cultures. Postcolonial Europe? Essays on Post-Communist Literatures and Cultures (Brill). 2015-07-28 [2022-03-15]. doi:10.1163/9789004303850_010 (英語). 
  25. ^ Lenherr, Mariia. Collective Trauma and Mystic Dreams in Zabuzhko’s “The Museum of Abandoned Secrets”. Genealogy. 2019-03, 3 (1): 4 [2022-03-15]. ISSN 2313-5778. doi:10.3390/genealogy3010004 (英語). 
  26. ^ Polishchuk, Olha. The Female Artist as an Icon of National Modernization: The Phenomenon of Lesia Ukrainka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etro Mohyla Black Sea National University. 2021-10-13 [2022-03-15]. 
  27. ^ Check out Ukraine’s best books. Kyiv Post. 21 June 2006 [28 April 2010]. 
  28. ^ 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 назвав переможців конкурсу Краща українська книга-2010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