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墨林活佛
藏傳佛教 |
---|
策墨林活佛(藏語:ཚེ་སྨོན་གླིང,威利轉寫:tshe smon gling,藏語拼音:Cêmön Ling)清朝封為諾門罕,其稱呼有多種(見下文),是清朝西藏有攝政資格的四大林活佛之一;中華民國初期,被達賴封為呼圖克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稱策墨林活佛。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活佛系統,駐錫於拉薩策墨林(崇壽寺)。[1]
沿革
一世策墨林活佛為阿旺楚臣,1721年出生在甘南卓尼的察多爾地方,自幼在察多爾寺出家為僧,後來入藏學習佛經,先入色拉寺,後入上密院學習密宗。1766年,因章嘉·若必多吉聽說阿旺楚臣精通密宗行部的大日如來灌頂法,希望向阿旺楚臣學習,便奏請乾隆帝將阿旺楚臣召至北京,向章嘉·若必多吉傳授該法。阿旺楚臣由此而入北京雍和宮,漸升為達喇嘛、堪布,受乾隆帝賞識。[1]
1777年,西藏攝政第穆活佛圓寂,乾隆帝希望選派一位在北京的喇嘛赴西藏接任攝政,章嘉·若必多吉推薦了三世敏珠爾,但乾隆帝慮及三世敏珠爾年方四十歲,又是蒙古族,故未同意。章嘉·若必多吉自薦赴西藏任職,也未獲乾隆帝同意。最後乾隆帝決定派阿旺楚臣赴西藏接掌前任攝政的「掌辦西藏事務廣衍黃法諾們罕之印」,並賜其「闡明聖教額爾德尼諾們罕之印」,即在任命阿旺楚臣出任西藏攝政的同時封其為諾們罕。1777年8月,阿旺楚臣抵達拉薩就任攝政,並且兼任八世達賴的經師。1778年,阿旺楚臣兼任第六十一任甘丹赤巴。可能由於其自上密院出任甘丹赤巴,故藏文史料中他又被稱作「夏孜諾們罕」。1783年,阿旺楚臣在離色拉寺很近的地方創建了一座小寺院,為乾隆帝祈壽,獲乾隆帝賜名為「壽寧寺」,藏語稱tshe-smon-gling,音譯為「策墨林」。因任甘丹赤巴,阿旺楚臣具備了轉世活佛的資格,自其起的活佛轉世系統稱「策墨林活佛」。又因為他最早是從察多爾寺出家,故他又被稱為「察多爾諾們罕」或「察多爾活佛」。[1]
1786年,章嘉·若必多吉圓寂於五台山,乾隆帝命阿旺楚臣回北京接管章嘉·若必多吉的扎薩克達喇嘛印務,到雍和宮代行章嘉·若必多吉職責。1788年,廓爾喀同西藏糾紛,在拉薩的僧俗官員等辦事不得力,乾隆帝於1790年8月派阿旺楚臣再次赴西藏任攝政。當時,乾隆帝在上諭中稱其為「噶勒丹錫哷圖禪師」或「噶勒丹錫哷圖薩瑪第巴克什」。其中,「噶勒丹錫哷圖」即甘丹赤巴,甘丹赤巴是阿旺楚臣的兼職;「薩瑪第」為梵語,又譯「三摩地」,意為「禪定」;「巴克什」為蒙古語,意為「上師」,所以「薩瑪第巴克什」就是「禪師」的意思。可見,當時阿旺楚臣已被封為「禪師」(清朝向佛教僧人所封的稱號之一)。有的當代文獻將「噶勒丹錫哷圖薩瑪第巴克什」同賽赤活佛的稱號「噶勒丹錫哷圖呼圖克圖」混淆,其實二者完全不同。清朝公文中策墨林活佛的稱號為「噶勒丹錫哷圖薩瑪第巴克什」,可見清朝並不視阿旺楚臣為呼圖克圖。阿旺楚臣入藏後半年左右,於1791年逝世於拉薩。[1]
二世策墨林活佛為阿旺堅白楚臣嘉措,同樣為甘南卓尼人,早年赴色拉寺麥扎倉學經,獲格西。1819年,被嘉慶帝派赴西藏接替已經圓寂的第穆活佛辦理布達拉「商上」事務,即繼任攝政。到任後,阿旺堅白楚臣嘉措當即主持了達賴轉世靈童的認定和坐床典禮,該轉世靈童坐床後,成為十世達賴,阿旺堅白楚臣嘉措還兼任十世達賴的經師。1822年,道光帝賜阿旺堅白楚臣嘉措「衍宗禪師」銀印。1825年,因查出策墨林活佛並未被封過呼圖克圖,故清廷下令不准阿旺堅白楚臣嘉措使用「呼圖克圖」的字樣。1826年,駐藏大臣松廷奏請道光帝賞給攝政策墨林「呼圖克圖」虛銜,但道光帝沒有批准。1829年,駐藏大臣惠顯奏請給策墨林活佛定名為「札多爾呼圖克圖」(其中的「札多爾」即「察多爾」),被道光帝批以「呼圖克圖名號向無奏請賞加這事」而駁回。所以道光帝一直沒有封其為「呼圖克圖」。[1]
1837年,阿旺堅白楚臣嘉措兼任第七十三任甘丹赤巴。1837年,十世達賴圓寂,阿旺堅白楚臣嘉措參與尋訪並認定十一世達賴的事宜。1842年,十一世達賴坐床,清廷派出四世章嘉赴西藏看視,並頒發金冊。約在四世章嘉留居拉薩時,阿旺堅白楚臣嘉措同四世章嘉、七世班禪額爾德尼產生矛盾,而且新任駐藏大臣琦善也對其不滿,故四世章嘉回到北京後,1844年琦善、七世班禪額爾德尼等共同參奏阿旺堅白楚臣嘉措,道光帝命琦善、七世班禪額爾德尼率第穆活佛、濟隆活佛、熱振活佛等活佛共同審理此案,先把他手中的攝政印信交給七世班禪額爾德尼掌管,還查封了其財產。後來,經過道光帝的批准,免去阿旺堅白楚臣嘉措的攝政等職務,革去「薩瑪第巴克什」等名號,發往黑龍江,而且還不准其轉世。案件審理過程中,色拉寺麥扎倉堪布和僧眾等人將阿旺堅白楚臣嘉措搶出,但次日阿旺堅白楚臣嘉措便自動投歸。定案後,阿旺堅白楚臣嘉措反控琦善、四世章嘉等人,誘發了一系列問題。1851年,阿旺堅白楚臣嘉措被釋回原籍卓尼,交地方官嚴加管束,後來於1860年在札薩克卓哩克圖汗旗圓寂。阿旺堅白楚臣嘉措被革去名號後,清朝公文中稱他為「已革諾們罕」。[1]
由於道光帝下令永遠不准阿旺堅白楚臣嘉措轉世,策墨林活佛的轉世一度瀕臨終止。後來,自卓尼出生的一名兒童被卓尼大寺私下認定為阿旺堅白楚臣嘉措的轉世靈童,並於1863年迎請坐床,取法名為羅桑丹貝堅贊。此後,卓尼大寺多次懇求清廷承認其三世策墨林活佛的地位,但均未果,清廷不承認其為諾門罕,乃改為奏請清政府將其吸收為僧人,派赴西藏學經,獲清廷同意。此後,羅桑丹貝堅贊獲得了拉然巴格西,不久出任第八十六任甘丹赤巴。1904年,英軍入侵西藏,十三世達賴逃往外蒙古,羅桑丹貝堅贊被達賴任命為攝政,任內就《拉薩條約》同英方進行交涉,並勸達賴赴北京覲見慈禧太后、光緒帝。1906年,羅桑丹貝堅贊獲清廷「賞代理逹賴喇嘛羅桑丹貝堅贊諾門罕」名號,即正式重獲諾門罕。[2]
此後,1909年達賴回到西藏,羅桑丹貝堅贊卸任攝政。1910年,因四川軍隊入藏,達賴逃往印度,臨行前委任其再度出任攝政,任至1912年達賴返回西藏。羅桑丹貝堅贊因擔任攝政時的功績,被達賴封為「呼圖克圖」。[2]
西藏和平解放後,1955年,五世策墨林活佛策墨林·單增赤列坐床正式繼任。[3]
歷世策墨林活佛
世數 | 生年 | 坐床年份 | 卒年 | 漢文姓名 | 藏文姓名 |
---|---|---|---|---|---|
第一世 | 1721年 | —— | 1791年 | 阿旺楚臣 | ངག་དབང་ཚུལ་ཁྲིམས |
第二世 | 1792年 | 1797年 | 1860年 | 策墨林·阿旺札木巴勒楚勒齊木 | ངག་དབང་འཇམ་དཔལ་ཚུལ་ཁྲིམས་རྒྱ་མཚོ |
第三世 | 1861年 | 1863年 | 1919年 | 策墨林·阿旺羅桑丹貝堅贊 | ངག་དབང་བློ་བཟང་བསྟན་པའི་རྒྱལ་མཚན |
第四世 | 1921年 | 1925年 | 1948年 | 策墨林·阿旺土登凱珠格勒嘉措 | བློ་བཟང་ཚེ་སྒྲུབ |
第五世 | 1950年 | 1955年 | 在世 | 策墨林·單增赤列 | བསྟན་འཛིན་འཕྲིན་ལ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