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立大专校院列表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立大专校院列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国立大学、国立独立学院、国立专科学校。
早在大清帝国时期,戊戌变法后广设大学堂,全国仅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与京师优级师范学堂(今北京师范大学)两所国立大学。中华民国建国之后,北洋政府在全国划分学区设立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今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今四川大学)、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北大学),国立综合型大学仅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与国立山西大学三所。北洋政府后期,国民政府初期,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纷纷改制为国立综合型大学,并开始陆续成立国立独立学院与专科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开始广设国立独立学院与专科学校。抗日战争胜利至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各国立大专院校稳定发展。截至1949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共有74所国立大专校院,其中国立大学32所、国立独立学院24所,以及国立专科学校18所。[1]
国立大学列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现今学校名称 | 创建时间(升格为国立时间) | 学校所在地 | 备注 |
---|---|---|---|---|---|
1 | 国立中央大学 | 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 | 1902年(1915年) | 桃园市/江苏省 | 曾为中华民国最高学府、民国五大名校 |
2 | 国立政治大学 | 国立政治大学 | 1927年(1946年) | 台北市 | 曾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 |
3 | 国立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 | 1898年(1898年) | 北京市 | 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民国五大名校 |
4 | 国立清华大学 | 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 | 1911年(1928年) | 新竹市/北京市 | 民国五大名校 |
5 | 国立中山大学 | 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 | 1924年(1924年) | 高雄市/广东省 | 纪念孙文(孙中山) |
6 | 国立西北大学 | 西北大学 | 1902年(1924年) | 陕西省 | |
7 | 国立交通大学 |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 1896年(1937年) | 新竹市/上海市 | |
8 | 国立同济大学 | 同济大学 | 1907年(1927年) | 上海市 | |
9 | 国立暨南大学 |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暨南大学 | 1906年(1923年) | 台湾省南投县/广东省 | |
10 | 国立复旦大学 | 复旦大学 | 1905年(1941年) | 上海市 | |
11 | 国立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 | 1897年(1928年) | 浙江省 | 民国五大名校 |
12 | 国立英士大学 | 复旦大学(并入) | 1928年(1943年) | 浙江省(曾经) | 纪念陈英士(陈其美) |
13 | 国立安徽大学 | 安徽师范大学 | 1928年(1946年) | 安徽省 | |
14 | 国立中正大学 | 江西师范大学 | 1940年(1940年) | 江西省 | 纪念蒋中正(蒋介石) |
15 | 国立湖南大学 | 湖南大学 | 1897年(1926年) | 湖南省 | |
16 | 国立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 | 1893年(1913年) | 湖北省 | 民国五大名校 |
17 | 国立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 | 1929年(1941年) | 重庆市 | |
18 | 国立四川大学 | 四川大学 | 1896年(1916年) | 四川省 | |
19 | 国立南开大学 | 南开大学 | 1919年(1946年) | 天津市 | |
20 | 国立北洋大学 | 天津大学 | 1895年(1912年) | 天津市 | 中国第一所公立大学 |
21 | 国立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 | 1901年(1928年) | 山东省 | |
22 | 国立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 | 1912年(1942年) | 河南省 | |
23 | 国立山西大学 | 山西大学 | 1902年(1918年) | 山西省 | |
24 | 国立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1909年(1946年) | 甘肃省 | |
25 | 国立厦门大学 | 厦门大学 | 1921年(1937年) | 福建省 | |
26 | 国立广西大学 | 广西大学 | 1928年(1939年)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
27 | 国立贵州大学 | 贵州大学 | 1902年(1940年) | 贵州省 | |
28 | 国立云南大学 | 云南大学 | 1923年(1938年) | 云南省 | |
29 | 国立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 | 1923年(1937年) | 辽宁省 | |
30 | 国立长春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并入) | 1946年(1946年) | 吉林省(曾经) | |
31 | 国立台湾大学 | 国立台湾大学 | 1928年(1945年) | 台北市 | 现为中华民国最高学府 |
32 |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1902年(1902年) | 北京市 | 中国第一所国立师范大学 |
国立独立学院列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现今学校名称 | 创建时间(升格为国立时间) | 学校所在地 | 备注 |
---|---|---|---|---|---|
1 | 国立师范学院 | 湖南师范大学 | 1938年(1938年) | 湖南省 | 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 |
2 | 国立湖北师范学院 | 湖北大学 | 1931年(1944年) | 湖北省 | |
3 | 国立南宁师范学院 | 广西师范大学 | 1932年(1943年)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
4 | 国立贵阳师范学院 | 贵州师范大学 | 1941年(1941年) | 贵州省 | |
5 | 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 云南师范大学 | 1938年(1938年) | 云南省 | |
6 |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 西北师范大学 | 1939年(1939年) | 云南省 | |
7 | 国立长白师范学院 | 无 | 1931年(1946年) | 吉林省(曾经) | 随政府迁台复校未成而废止 |
8 |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 | 西南大学 | 1940年(1940年) | 重庆市 | |
9 | 国立海南师范学院 | 海南师范大学 | 1949年(1949年) | 海南省 | |
10 | 国立山东师范学院 | 山东师范大学 | 1902年(1949年) | 山东省 | |
11 |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 苏州大学 | 1941年(1941年) | 江苏省 | |
12 | 国立上海医学院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 1932年(1932年) | 上海市 | |
13 | 国立江苏医学院 | 南京医科大学 | 1934年(1938年) | 江苏省 | |
14 | 国立中正医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1937年(1937年) | 重庆市 | |
15 | 国立湘雅医学院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 1914年(1940年) | 湖南省 | |
16 | 国立贵阳医学院 | 贵州医科大学 | 1938年(1938年) | 贵州省 | |
17 | 国立沈阳医学院 | 中国医科大学(并入) | 1911年(1945年) | 辽宁省(曾经) | |
18 | 国立兽医学院 | 甘肃农业大学 | 1946年(1946年) | 甘肃省 | 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兽医学院 |
19 | 国立成都理学院 | 四川大学(并入) | 1946年(1946年) | 四川省(曾经) | |
20 | 国立唐山工学院 | 西南交通大学 | 1896年(1946年) | 北京市 | |
21 | 国立西北工学院 | 西北工业大学 | 1938年(1938年) | 陕西省 | |
22 | 国立西北农学院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1934年(1934年) | 陕西省 | |
23 | 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 北京交通大学 | 1909年(1946年) | 北京市 | |
24 | 国立上海商学院 | 上海财经大学 | 1917年(1932年) | 上海市 |
国立专科学校列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现今学校名称 | 创建时间(升格为国立时间) | 学校所在地 | 备注 |
---|---|---|---|---|---|
1 | 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 | 上海音乐学院 | 1927年(1927年) | 上海市 | |
2 |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 中央戏剧学院 | 1935年(1935年) | 北京市 | |
3 | 国立蒙藏学校[2] |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 1913年(1913年) | 北京市 | |
4 |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 | 中国药科大学 | 1936年(1936年) | 江苏省 | |
5 | 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 | 北京大学(并入) | 1942年(1942年) | 云南省(曾经) | |
6 |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 中央美术学院 | 1918年(1918年) | 北京市 | |
7 |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 中国美术学院 | 1928年(1928年) | 浙江省 | |
8 | 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 上海海事大学 | 1909年(1946年) | 上海市 | |
9 | 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 | 上海音乐学院(并入) | 1940年(1942年) | 福建省(曾经) | |
10 | 国立海疆学校 | 福建师范大学(并入) | 1941年(1941年) | 福建省(曾经) | |
11 | 国立边疆学校 | 无 | 1930年(1940年) | 江苏省(曾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止 |
12 | 国立中央工业专科学校 | 重庆大学(并入) | 1937年(1937年) | 重庆市(曾经) | |
13 | 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1914年(1940年) | 四川省 | |
14 | 国立自贡工业专科学校 | 四川大学(并入) | 1944年(1944年) | 四川省(曾经) | |
15 | 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 | 西昌学院 | 1939年(1939年) | 四川省 | |
16 | 国立康定师范专科学校 | 四川民族学院 | 1946年(1946年) | 四川省 | |
17 | 国立武昌体育师范专科学校 | 无 | 1946年(1946年) | 湖北省(曾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止 |
18 | 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 | 河北师范大学(并入) | 1933年(1936年) | 天津市(曾经) | |
19 | 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 | 大连海事大学 | 1927年(1946年) | 辽宁省 |
抗战前已建立之国立综合大学列表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清末京师大学堂建立时是综合大学,但是1914年农科分出成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12年京师大学堂医学馆改造为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08年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分出成立北京优级师范学堂,后改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民国初年全国六大学区的六大国立高师之一;1917年工科移并北洋大学,至此北京大学成为只有文理法三学院的文理科大学,和六大国立高师并为“七大国立学府”,尤其和南京高师并号“北有北大,南有南高”。后来在1927年,北京九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北洋政府意欲使京师大学校成为综合大学,但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优级师范学堂)抗议,最后只有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等校组成国立北平大学。1946国立北京大学返北平复员时将国立北平大学并入,成为拥有文、理、法、医、农、工六个学院的国立综合大学,但在1952的院系调整中,农学院独立为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医学院独立为北京医科大学,工学院被分拆至其他大学,北京大学再度成为只有文理法三学院的文理科大学,且兼并燕京大学文理学院,迁至燕京大学旧址办学。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再度并入北京大学。
国立北洋大学
北洋大学以工科为主,一度只能称北洋工学院,1927 年京师大学校的失败对北洋大学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当时天津法政专门学校能和北洋大学合并办学的话,北洋大学至少会是拥有工法商三学院的大学(国民政府 大学法规定必须有三个学院才能称为大学),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后来改名河北省立法商学院,1938年河北省立法商学院被废,1951年北洋大学更名天津大学,在211工程的大浪潮中,天津大学逐渐往综合大学发展。
国立中山大学
位于广州,1924年,孙中山合并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农业专门学校成立国立广东大学;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是六大国立高师之一,1925年将私立广东公医医科大学并入,1926年改名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再改名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旋复名国立中山大学,1934年设工学院,1937年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并入中山大学法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原广东工业专门学校)并入中山大学工学院,1938年设师范学院,发展为文、理、法、医、农、工、师范七个学院的国立综合大学。1952的院系调整中去除“国立”称谓,法学院调至中南政法学院,师范学院改为华南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和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为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农学院及工学院留在原址变成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及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只剩下文理学院,兼并岭南大学文理学院,迁至岭南大学旧址办学。在211工程的大浪潮中,中山大学重建法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并入中山大学。中华民国政府于1980年在高雄复校国立中山大学,2008年两岸中山大学缔结姐妹校。
国立中央大学
位于南京,1927年国立东南大学合并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改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名为国立江苏大学;旋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东南大学的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是六大国立高师之一,尤其和国立北京大学并称“南高北大”。1932年商学院独立为国立上海商学院、医学院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1935年在南京重建医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发展为文、理、法、医、农、工、教育七个学院的国立综合大学。1949年8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以工学院为主体在国立中央大学原校址上成立了南京工学院(现在为东南大学)。
国立浙江大学
1927年,在“求是书院”校址,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改名为国立浙江大学,有工、农、文理三个学院,1939年文理学院分为文学院及理学院,1945年设立法学院、医学院,发展为文、理、法、医、农、工六个学院的国立综合大学。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文理法学院主体调至上海,文理学院部分先与之江大学文理学院、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1958年再与杭州大学合并,定名为杭州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为浙江医学院,浙江大学只剩工学院。在211工程的大浪潮中,浙江大学(工学院)、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医学院)、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农学院)、杭州大学合力重建浙江大学。
国立同济大学
前身为德国医生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1908年,“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设工科,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设医、工和德文三科。1917年12月,更名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2年,学校迁往吴淞镇。1924年5月20日,更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8月,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接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1937年又先后增设了文、理、法等学院,从而成为了一所多学科的综合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同济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地位被削弱。先是1949年文学院和法学院并入复旦大学;1950年代院系调整中,理学院生物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医学院迁往湖北武汉与国立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为中南同济医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工学院测量系迁往湖北武汉,成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前身(后并入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系、电机系、造船系并入交通大学。同时并入了交通大学、大同大学、之江大学、圣约翰大学等9校的土木建筑系(科、组)的师资与设备,成为中国高校中土木建筑、工程学科门数最齐全的工科大学。现在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拥有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
1926年冬,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等高校合并为国立第二中山大学,1928 年改建为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武昌大学的前身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六大国立高师之一。国立武汉大学设有文、法、理、工四个学院,1936年成立农学院,1946年设立医学院,发展为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学院的国立综合大学。在19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经济系与其他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中南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与其他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湖北大学(中南政法学院),以工学院机械系和电机系为主体成立华中工学院(华中理工大学),工学院水利系成为武汉水利学院(今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工学院矿冶系与其他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与其他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湖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农学院与其他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医学院与内迁武汉的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中南同济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至此,武汉大学只剩下文理学院。之后,武汉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哲学、经济学、法学、外文等学科。2000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与武汉大学合并。
国立四川大学
1926年,四川省将公立国学、法政、外国语、工业、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公立四川大学,1931年公立四川大学与国立成都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成都大学的前身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是六大国立高师之一,国立成都大学文学院设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旧址,理学院设于四川高等学堂旧址;国立四川大学于1933年成立法学院,1935年成立农学院,1944年成立工学院,发展为文、理、法、农、工、师范六个学院的国立综合大学;1949年并入成都理学院。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法学院调至西南政法学院,工学院独立为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农学院独立为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只剩下文理学院,兼并华西协合大学文理学院。在211工程的大浪潮中,四川大学重建法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成都科技大学并入四川大学。
国立山东大学
1926年,山东省将公立商业、法政(建于山东高等学堂旧址)、医学、工业、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为省立山东大学(济南),1928年省立山东大学与私立青岛大学合并 为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正式开学,设有文、 理、教育三学院,1931年更名国立山东大学(青岛),1932年教育学院停办,改设工、农两学院(农学院未正式招生,位于济南),1945年成立医学 院,发展为文、理、农、工、医五个学院的国立综合大学。1952的院系调整中,工学院独立为山东工学院(山东工业大学),农学院与山东省立农学院(济南) 合并为山东农业大学,医学院独立为青岛医学院(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大学只剩下文理学院,兼并齐鲁大学文理学院,迁至济南办学,原山东大学校址及部分院系成立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在211工程的大浪潮中,山东医科大学(齐鲁大学医学院及山东省立医学院)、山东工业大学并入山东大学。
国立西北大学(第一次)
- 参见国立西北大学
1912 年,陕西高等学堂、法政学堂、实业学堂、农业学堂合并为西北大学,设文法商农四科,1915年西北大学改为法政专门学校,1923年法政专门学校和商业学 校、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西北大学(第一次),1927年国立西北大学(第一次)变成西安中山学院(西安中山大学)。1931年西安中山大学变 成西安高级中学。
国立交通大学
1920年北洋政府交通部将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北平邮电学校合并为交通大学;1922 年上海校改称交通部南洋大学,唐山校改称交通部唐山大学;1923年北京校改称北京交通大学;1926年南洋大学改称第一交通大学、唐山大学改称第二交通 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改称第三交通大学,旋改为交通大学上海土木工程、上海电机工程、上海机械工程、上海铁路管理、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 院;1930年上海校增设科学学院;1937年移教育部改称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校土木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并为工学院,上海校科学学院改称理学院;抗 战时上海校迁重庆,唐山校及北平校迁贵州,上海校未迁师生入上海租界组织私立南洋大学;1946年唐山校返唐山复员时改称国立唐山工程学院、北平校返北平 复员时改称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55年上海校分成上海交通大学及西安交通大学两校;1972年唐山校迁四川,改称西南交通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 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 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 院,26个系。
国立暨南大学
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9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995年在台湾南投重建。
抗战爆发后建立之国立综合大学列表
这些大学多半是由省立大学接管而来的。
国立东北大学
位 于沈阳,1923年,张作霖将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及公立文学专门学校合并为东北大学,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是六大国立高师之一,逐渐改造为东北大学理、工及教育 学院,公立文学专门学校则逐渐改造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1929年成立农学院,1937年改为国立,形成具有文、理、农、工、法、教育六个学院的国立综 合大学。1952的院系调整中,文、教育、法学院迁长春并入国立长春大学文、理、法学院成为东北师范大学,农学院和国立长春大学农学院合并为沈阳农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大学只剩下工、理学院,改称东北工学院。近年东北工学院改名东北大学,邀请张学良题写校名,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列入211 工程名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也是东大分出去的。
国立山西大学
1912年山西大学堂改造为山西大学校,大学堂中斋改大学校文、法科,学堂西斋改大学校工科,1931年 山 西大学校改造为山西大学,文、法、工科改为文、法、工学院,1934年山西省立法学院并入山西大学,1935年设理学院,1940年起川至医专逐渐改造为 山西大学医学院,1943年改为国立,形成具有文、理、医、工、法、五个学院的国立综合大学。1952的院系调整中,文、理学院并为山西师范学院,工学院 演变为太原理工大学,医学院演变为山西医科大学,法学院并入中国人民大学。近年山西师范学院和1959重建的山西大学合并,太原理工大学列入211工程名 单。
国立西北大学(第二次)
1937年成立的西安临时大学于1938年分出国立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国立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剩余部分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分出 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迁兰州)、剩余部分改称国立西北大学(第二次),具有文、法、理学院。1958年法学院独立为西北政法学院(现西北政法大学),变成文理、科大学。近年西北大学列入211工程名单。
国立安徽大学
位 于安庆,1898年安徽求是学堂成立,为安徽第一所高等学堂,比清政府正式颁布学堂章程还早四年;1901年改称安徽大学堂;1902年称安徽高等学 堂;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于安徽高等学堂旧址成立,设文法学院;1929年文法学院分为文学院、法学院,设理学院;1934年法学院停办;1935年设 农学院;1939年因抗战停办;1946年改设国立安徽大学,设文、理、农学院;1949年迁往芜湖,与省立安徽学院(原安徽省立师专)合并;1954年 分设安徽农学院(今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师范学院(今安徽师范大学);1958年,合肥大学在省会合肥设建,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校名。故合肥大学改名安徽大学.1998年,安徽大 学进入国家“211”工程。
国立湖南大学
位于长沙岳麓山。前身为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之岳麓书院和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之时务学堂。1903年在湖南高等学堂原址开办湖南高等实业学堂,1912年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改为湖南高等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湖南高等工业专门学校迁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岳麓书院遗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湖南巡抚赵尔巽奏废岳麓书院,求实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迁入岳麓书院,1912年湖南高等学堂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6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迁至湖北并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湖南工业、商业、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省立湖南大学;初设理工法商四科;后增设文农两科;此六科后改组为学院;1937年改国立,形成具有文、理、农、工、法、商六个学院的的国立综合大学。1946年国立商学院并入;1949国立师范学院、省立克强学院、省立音乐专校并入。1952年院系调整,国立湖南大学被撤消。但之前一些调整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了。国立湖南大学的各专业系科去向如下: 1950年4月,教育学院音乐系和音乐专修科师生调往武汉中原大学。同年4月,工程学院水利系师生调往武汉大学。1951年3月,农业学院调出与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组成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工程学院矿冶系和矿冶研究所师生调往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同年11月工程学院化工系师生调往广州华南工学院。1953年10月前从国立湖南大学调出去的各院系师生陆续离校的是:自然科学院的数学(部分)、物理(部分)、化学(部分)、生物,文学院的中文(部分),社会科学院的历史(部分)等6系325名学生和13位教师于10月2日出发,前往武汉大学。10月3日,社会科学院经济系师生部分去中南财经学院、部分去武汉大学。财经学院的会计、统计、企业管理、财政金融、合作等系师生527名去武昌中南财经学院。文教学院的中文系、外文系(小部分)、教育系及社会科学院的历史(部分),自然科学院的数学(部分)、物理(部分)、化学(部分)等系,师范专修科的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师生调湖南师范学院。文教学院外文系大部分师生、历史系一部分师生去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的经济地理系大部分师生去中山大学,一部分师生去河南大学。社会科学院的政治、法律两系师生调往武昌中南政法学院。工程学院的电机、机械两系师生及有关实验设备全部调往武昌华中工学院。工程学院的土木结构组、电机系的电机组共7位教师和135名学生调华南工学院。自然科学院矿化专修科师生调中南矿冶学院。师范专修科的地理师生调华南师范学院。图书、仪器、设备则由有关院系带走。土木系师生全部调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58年成立湖南大学筹备委员会,李达为主任委员,着手恢复湖南大学,中南土建学院改为湖南工学院,1959年湖南工学院正式恢复为湖南大学。
国立广西大学
1928年马君武创办省立广西大学;1930年理学院在梧州正式开课;1932年设农、工学院;1936年并入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桂林良丰雁山公园),设文法学院(后改法商学院),并入省立医学院,设医学院(1937年独立为广西军医学校,今广西医科大学),将理学院、工学院并为理工学院并迁往桂林(良丰雁山公园),将农学院迁往柳州;1939年改为国立;1944年迁贵州;1945迁柳州;1946迁桂林(农学院在良丰雁山公园,理工及法商学院在将军桥);1948年设文学院;1950年并入国立南宁师范学院,设师范学院(后改文教学院);1950年并入省立西江学院;1952年农学院独立为广西农学院(后迁南宁,广西农业大学);1953年停办,文、理、师范科并设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1958年恢复重办;1961年并入广西工学院(南宁);1985年柳州分校独立为广西工学院(柳州);1997年并入广西农业大学,近年列入211工程名单。
国立中正大学
位于南昌;1940年创办;设政治、文学艺术、理、工、农五学院;1949年改名国立南昌大学;1952年文学艺术、理学院、工学院及政治学院调出,师范部并设江西师范学院(今江西师范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江西农学院(江西农业大学)。
国立贵州大学
1940 年在省立贵州大学旧址创办国立贵州农工学院;1942年扩充为国立贵州大学,增设文理、法商学院;1953年工学院调入云南大学,法商学院调入西南政法、 西南财经两校,文学院调入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大学原址仅剩农学院(贵州农学院);1958重建贵州大学;1993并入贵州人民大学;1997并入贵州农学 院、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等校;2004并入贵州工业大学。2005年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名单。
国立兰州大学
1928年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改为兰州中山大学法科,增设文科;1930年改称省立甘肃大学;1931年改称省立甘肃学院;1944年改为国立甘肃学 院;1946年国立甘肃学院改为国立兰州大学法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兰州分校改为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增设文、理、兽医学院;1947年兽医学院调出(甘 肃农业大学);1953年法律系调出,法学院其他系并入文学院,医学院独立为兰州医学院;2004并入兰州医学院,近年列入211工程名单。
国立河南大学
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清代河南贡院旧址创办,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 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0年7月,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 入,组建成新的河南大学,成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国立云南大学
国立云南大学(东陆大学)历史沿革
- 1922年私立东陆大学创建
- 1930年私立东陆大学更名为省立东陆大学
- 1934年省立东陆大学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
- 1938年省立云南大学更名为国立云南大学
- 1938年云南大学(农学院)创建
- 1950年国立云南大学更名为云南大学
- 1951年云南大学(航空系)并入四川大学
- 1952年云南大学(农学院/部分农业及经济管理系科)并入西南农学院,后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现并入西南大学
- 1952年云南大学(农学院部分专业)并入四川大学,后为四川农业大学
- 1953年云南大学(法律政治系)并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后发展为西南政法学院(大学)
- 1953年云南大学(木土建筑系科)合并升格为重庆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1953年云南大学(铁道管理)并入北京铁道学院,现发展为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 1953年云南大学(铁道系与土木系)合并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后分别发展为湖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现并入中南大学)
- 1954年云南大学(工学院)合并升格为昆明工学院,现发展为昆明理工大学
- 1954年云南大学(机电土木水利部分)合并升格为成都工学院,后发展为成都科技大学,现并入四川大学
- 1958年云南大学(农学院)改建为昆明农林学院,后发展为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
- 1958年云南大学(医学院)改建为昆明医学院
国立重庆大学
国立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19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
国立长春大学
1946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了在长春的“建国大学”、“大同学院”、“新京医科大学”、“新京工业大学”、“新京法政大学”、“新京畜产兽医大学”等原满洲国高等教育机关,合并组建国立长春大学, 归教育部管辖。国立长春大学成立时有2700多名学生,主要是收编了满洲国时期14所高等院校的部分在校生,少数是招考和转学来的学生以及国民党青年远征军(208师)的退伍复学学生。国立长春大学以长春原满洲国部分高等院校和原满洲国政府的一些宿舍作为校舍,十分分散。它下设文、理、法、医、农、工6个学院,23个系,1个专修科。由于东北战局的恶化,国立长春大学校长黄如今于1948年策划迁校北平而未果,学校最终解体。其文、理、法三个学院后来并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大学(今东北师范大学);医学院分离出来,后并入解放军军医大学(今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农学院并入沈阳农学院(今沈阳农业大学);工学院并入沈阳工学院(今东北大学)。
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原吉林科技大学、长春职业大学(联合大学)、吉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了后来的长春大学。
参见
参考资料
- ^ 海马. 民國高校1948全紀錄.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6).
- ^ 第一所民族高校.
参考文献
- 张朋园、沈怀玉合编,《国民政府职官年表》,1987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