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
宋太宗 | |||||||||||||
---|---|---|---|---|---|---|---|---|---|---|---|---|---|
統治 | 976年11月14日-997年5月8日(20年175天) [1] | ||||||||||||
前任 | 宋太祖 | ||||||||||||
繼任 | 宋真宗 | ||||||||||||
出生 | 後晉天福四年十月初七日 東京(今河南開封) | 939年11月20日||||||||||||
逝世 | 997年5月8日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 (57歲)||||||||||||
安葬 | |||||||||||||
| |||||||||||||
政權 | 宋朝(北宋) | ||||||||||||
父親 | 宣祖昭武皇帝趙弘殷 | ||||||||||||
母親 | 昭憲太后杜氏 |
宋太宗 | |
---|---|
宋朝皇帝 | |
統治 | 976年11月14日-997年5月8日(20年175天) |
前任 | 宋太祖 |
繼任 | 宋真宗 |
宋太宗趙炅(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歲。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字廷宜,其兄長趙匡胤登基後為避諱,受賜名趙光義,登基後為了避免社會上避諱過於擾民,自改名為罕用字「炅」[2]。
趙匡胤去世後,他勾結宮廷宦官,入宮篡位,是為宋太宗。甚至有說其謀殺趙匡胤的,史說為燭影斧聲、燭光斧影。太宗即位後,趙匡胤之子趙德昭被太宗逼迫自殺,趙德芳則「離奇病死」。
宋太宗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迫使吳越納土歸降;之後又滅亡五代十國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北漢,結束北宋統一戰爭。次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師幽州,試圖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展開激戰,宋軍大敗,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傷大腿,連中兩箭,乘驢車逃走,所有副官、隨從、宦官、宮女被俘[3][4],宋太宗的死因是箭傷復發。
宋太宗文治有為,但不善武功。他兩度伐遼失敗。980年又試圖兼併交趾但慘敗,使交趾(越南)最終得以保持獨立地位。
生平經歷
後晉天福四年十月七日(939年11月20日)生於開封府(河南開封)浚儀崇德坊護聖營官舍[5],為乾明節,後改為壽寧節,初名匡乂。建隆元年(960年)二月,賜名光義,為殿前司都虞候、領睦州防禦使。八月,領泰寧軍節度使。
開封府尹
趙光義於二年(961年)七月,兼開封府尹,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開寶九年(976年)十月登基後離任,主政天府十五年,治績斐然。是任職最長的開封府尹,這為他取得帝位打下基礎。乾德二年(964年)六月,兼中書令。開寶六年(973年)七月,封晉王。
即位爭議
有野史[6]記載認為宋太宗即位之事甚為蹊蹺,有弒兄謀朝篡位之嫌,即「燭影斧聲」之疑案。
一般來說,新皇帝在先帝駕崩後翌年改元。宋太宗的改元時間是繼位當年的農曆十二月[7],當時距離農曆新的一年已經只剩下幾天而已。這一點為後人所詬病,也為即位爭議留下了另一個頗具爭議性的口實。
為確保政權合法性,太宗拋出其母杜太后遺命之說,即「金匱之盟」。在宋建隆二年(西元961年),即太祖即位的第二年,皇太后杜氏臨終前,告誡太祖前朝後周之所以滅亡,是因為繼位的君主過於年幼。若要常保大宋江山,必須要兄終弟及,傳位給年長的皇室成員當天子。太祖死後先傳其弟光義,再傳弟光美(後改名為廷美),等到皇兄的兒子成人,再由皇弟傳回給皇兄的兒子,即太祖次子趙德昭。趙普入宮記錄遺命,這份遺書藏於金匱中,因此名為金匱之盟[8]。
然而,太宗在位期間逼死太祖之子德昭,趙德芳暴斃,太宗又貶黜其弟廷美到房州,兩年後趙廷美死於謫所。1940年代鄧廣銘、張蔭麟等論證金匱之盟為虛構,影響至今:皇太后杜氏去世之時,太祖年僅三十四歲,正值壯年,根本不會聯想到死亡;退一步說,就算太祖立刻死亡,而其次子趙德昭當時已十一歲,離束髮已不遠(古人十五歲束髮,即脫離兒童期,可以獨立行事),根本不會出現如周世宗遺下七歲孤兒的局面,而且後來太祖五十歲駕崩時,趙德昭已經二十六歲,故偽造說成為最普遍的說法。但近年也有學者質疑偽造說,如施秀娥、王育濟、何冠環。
太宗登基以後,「太祖之後當再有天下」之說一直不斷,至靖康之變後,宋欽宗之弟康王趙構自立於江南,是為宋高宗。當時普遍有種傳說,說因為太宗登基不明不白,所以才會讓後代失去半壁江山,後又有孟太后之宋太祖託夢一說,加上高宗無子,最終1162年傳位給趙德芳之後代宋孝宗[9],宋朝在太宗一脈統治186年後,再回到太祖一脈。
統治時期
開寶九年(976年)十二月,即皇帝位。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二月,改名炅。太宗穩固帝位後,繼續統一事業。其後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割據吳越錢氏相繼歸降。太宗遣大將潘美揮師北上圍攻北漢都城太原,擊退遼國援兵,滅亡北漢,終於結束了安史之亂後近二百年藩鎮割據的局面[10]。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顧眾臣反對,趁伐取北漢之勢,從太原出發展開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復河北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滿,下令圍攻燕京,宋軍與遼人在高粱河畔展開激戰[11]。太宗親臨戰場,結果受傷中箭,乘驢車倉惶撤離,北伐未果。
980年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寶上奏宋太宗,請求趁交趾(越南)丁朝內亂之機南下討伐,恢復漢唐故疆,統一交趾(越南)。宋太宗任命侯仁寶為交州陸路水路轉運使;任命蘭陵團練使孫全興、漆作使郝守俊、鞍轡庫使陳欽祚、左監門將軍崔亮為兵馬都部署;寧州刺史劉澄、軍器庫副使賈湜、供奉官閣門祗候王僎為兵馬都部署,伺機進攻丁朝。但在981年白藤江之戰中先勝後敗,統一交趾(越南)的計劃最終成為泡影,交趾(越南)得以保持獨立地位。
雍熙三年(986年),太宗遣潘美、楊業、田重進、曹彬、崔彥五位大將分東中西三路,以東路為主再行北伐。西路、中路軍進軍順利,而主力東路軍屢遭遼軍挫敗,糧道被切斷,終未能與中西二路匯合,於岐溝關大敗而潰。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將楊業因掩護軍民南撤被遼軍俘虜,在獄中絕食三日而死。
太宗朝以親信傅潛、王超、柴禹錫、趙鎔、張遜、楊守一及弭德超等為禁軍統帥,多庸碌之徒,臨陣懼戰。元人修《宋史》時稱:「自柴禹錫而下,率因給事藩邸,以攀附致通顯……故莫逃於齪齪之譏。」
幾次邊陲防線的失利、後方起義的爆發遏制了北宋進一步開闢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轉為重內虛外[12]。太宗本人附庸風雅喜好詩賦,政府也因此特別重視文化事業,宋朝重教之風因而展開。太宗喜好書法,善草、隸(八分)、行、篆、飛白等數種字體,尤其善書飛白體,宋朝的貨幣淳化元寶也是太宗親自題寫的[13]。
海禁政策
太平興國初,太宗規定私自與海外諸國貿易者,交易滿一百錢以上判罪,十五貫以上就臉上刺字發配流放到海島。[14]雍熙二年(985年),禁海賈[15]。淳化五年(992年),重申其禁,並規定四貫以上判一年徒刑,二十貫臉上刺字發配當地充軍[14]。
晚年
太宗長子元佐因為同情趙廷美被廢,另一子元僖暴死,最後襄王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恆[16]。至道三年(997年),太宗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繼恩等企圖立元佐為帝。時宰相呂端處置得當,趙恆順利即位,廟號真宗。宋朝始步入安穩守成時期[17]。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二十九日帝因箭瘡舊疾崩於東京宮中之萬歲殿,享年五十八歲,在位二十二年。皇太子趙恆登基為帝,是為宋真宗。群臣上尊諡曰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廟號太宗。同年十月葬在永熙陵。[18]死後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宋太宗的後代為宋真宗至宋高宗所有宋朝皇帝及宋寧宗初的宗室大臣趙汝愚。
逸事典故
宋太宗好讀書[19],「開卷有益」典故即來自他。王闢之的《澠水燕談錄》卷六:「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太宗曾對日本國王世系稱讚,認為日本可以君王萬世一系,不曾被其他家族改朝換代。官員子孫永享祿位,對比五代十國亂世不絕的中國,太宗發出感慨[20]。
評價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脫脫等的評價是:「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亂。其故何也?帝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游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矜惻怛,勤以自勵,日晏忘食。」[21]毛澤東對此評價「但無能」。
趙匡義對軍事理論見解獨到,他建立了參謀本部制度、陣圖制度和軍事學院體系,類似現代軍隊。同時確立了文官掌兵的軍隊國有化體制,宋朝開始逐漸形成現代化集團軍編制,也和趙匡義有重大關係。但趙匡義對於戰爭本身不熟悉,也不懂兵法,指揮軍隊的能力十分薄弱,加上遼國立國早宋朝五十年,底蘊深厚,又有耶律斜軫等名將輔佐;宋遼數度交鋒皆以慘敗收場,毛澤東對此表示「此人不知兵,非契丹對手。爾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
《宋史·太宗本紀》:「欲自焚以答天譴,欲盡除天下之賦以紓民力」,老百姓比肩接踵而至,請其「登禪」即位。「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論焉。《宋史紀事本末》記載宋太宗詔立太子後回宮途中,百姓都歡呼雀躍,歡呼「少年天子」,宋太宗聽了很不高興,召見宰相寇準說:「人心遽屬太子,欲置我何地?」寇準向他道賀說:「此社稷之福也。」他轉怒為喜請寇準喝酒,「極醉而罷」。[22]毛澤東對此評價「趙匡義小人之言」。
家庭
祖先
先祖 | ||||||||||||||||||||||||||||||||||||||||||||||||||||||||||||||||||||||||||||||||||||||||||||||||||||||||||||||||||||||||||||||||||||||||||||||||||||||||||||||||||||||||||||||||||||||||||||||||||||||||||||||||||||||||||||||||||||||||||||||||||||||||||||||||||||||||||||||||||||||||||||||||||||||||||||||||||||||||||
---|---|---|---|---|---|---|---|---|---|---|---|---|---|---|---|---|---|---|---|---|---|---|---|---|---|---|---|---|---|---|---|---|---|---|---|---|---|---|---|---|---|---|---|---|---|---|---|---|---|---|---|---|---|---|---|---|---|---|---|---|---|---|---|---|---|---|---|---|---|---|---|---|---|---|---|---|---|---|---|---|---|---|---|---|---|---|---|---|---|---|---|---|---|---|---|---|---|---|---|---|---|---|---|---|---|---|---|---|---|---|---|---|---|---|---|---|---|---|---|---|---|---|---|---|---|---|---|---|---|---|---|---|---|---|---|---|---|---|---|---|---|---|---|---|---|---|---|---|---|---|---|---|---|---|---|---|---|---|---|---|---|---|---|---|---|---|---|---|---|---|---|---|---|---|---|---|---|---|---|---|---|---|---|---|---|---|---|---|---|---|---|---|---|---|---|---|---|---|---|---|---|---|---|---|---|---|---|---|---|---|---|---|---|---|---|---|---|---|---|---|---|---|---|---|---|---|---|---|---|---|---|---|---|---|---|---|---|---|---|---|---|---|---|---|---|---|---|---|---|---|---|---|---|---|---|---|---|---|---|---|---|---|---|---|---|---|---|---|---|---|---|---|---|---|---|---|---|---|---|---|---|---|---|---|---|---|---|---|---|---|---|---|---|---|---|---|---|---|---|---|---|---|---|---|---|---|---|---|---|---|---|---|---|---|
|
兄弟
皇后
- 淑德皇后尹氏,太宗元配妻子,即位前去世,追尊皇后。
- 懿德皇后符氏,太宗繼妻,後周大符皇后和小符皇后之妹。太宗為晉王,符氏封越國夫人,太宗即位追尊皇后。
- 明德皇后李氏,太宗繼妻,一子早夭,宋真宗即位後,尊李皇后為皇太后。
- 元德皇后李氏,太宗夫人,生漢王趙元佐、宋真宗,真宗追尊。
妃嬪
- 貴妃孫氏,左金吾衛大將軍孫守煒之女。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七月入宮,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進封為才人,又賜號貴妃,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九月去世[23]。
- 貴妃臧氏(追贈),生揚國大長公主、衛國大長公主。
- 貴妃方氏(追贈),生荊國大長公主。
- 德妃朱沖惠
- 德妃王氏,生周恭肅王趙元儼。
- 賢妃高氏
- 賢妃邵昭明,太宗年間為女官,任尚宮、大監、知大內事。又升宮正、安國夫人。宋真宗又特設司宮令,追封賢妃。
- 淑儀李氏 ,淳化初年,為尚宮。淳化四年去世,追贈嬪位之一的昭儀。明道二年十二月,追贈淑容,慶曆四年九月,追贈淑儀。
- 淑儀吳氏
子女
子
女
《宋史》[24]稱太宗有七女,但未明確指出她們的生母和排行。另記元德皇后李氏所生兩女早夭,其中是否有滕國公主,已無法考證。
- 滕國公主,早亡
- 徐國大長公主,下嫁左衛將軍吳元扆。
- 邠國大長公主,太平興國七年出家為尼,號員明大師
- 揚國大長公主,母貴妃臧氏,下嫁左衛將軍柴宗慶
- 雍國大長公主,下嫁右衛將軍王貽永
- 衛國大長公主,母貴妃臧氏,出家
- 荊國大長公主,母貴妃方氏,下嫁附馬都尉李遵勖。
現代研究
傳統說法認為趙匡胤家族為漢人,祖先來自涿郡。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丁建軍、韓毅等支持這個說法[25]
日本學者楊海英引用學界研究,認為趙匡胤與趙光義兄弟有出身突厥系部落的可能[26]。
授予官職
宰相
影視戲曲
電視劇/電影
名稱 | 導演 | 飾趙光義 | 首播 |
---|---|---|---|
《楊家將》 | 孫偉 | 齊卡•庫爾班 | 1983年 |
《封神劫》 | 華山 | 趙國 | 1983年 |
《楊家將》 | 李添勝 | 李龍基 | 1985年 |
《絕代雙雄》 | 李致明 | 陳天文 | 1986年 |
《楊家將》 | 張裕民、張紹林、高建國 | 王光輝、楊素 | 1991年 |
《大宋王朝趙匡胤》 | 顧琴芳、王洪湛 | 王鑫盛 | 1995年 |
《情劍山河》 | 潘文杰、張健偉、浦騰晉 | 倪齊民 | 1996年 |
《寇老西兒》 | 俞鍾 | 仲星火 | 1997年 |
《楊門虎將》 | 梁德龍、劉峰、王鳴 | 方舟波 | 2004年 |
《問君能有幾多愁》 | 吳家駘 | 吳樾 | 2005年 |
《少年楊家將》 | 衛翰韜,黃偉明,梁勝權,王少傑 | 李解 | 2006年 |
《吳越錢王》 | 王亞楠,徐錦江,馬蘇,曹曦文 | 謝君豪 | 2006年 |
《天機算》 | 徐遇安 | 徐榮 | 2007年 |
《聰明小空空》 | 都曉、馬庭俊 | 王慶祥 | 2012年 |
《大宋傳奇之趙匡胤》 | 高希希 | 邵峰 | 2015年 |
《大宋宮詞》 | 李少紅 | 塗們 | 2021年 |
參考文獻
- ^ s:宋史/卷005 三月丁卯,占城國來貢。壬辰,不視朝。癸巳,追班於萬歲殿,宣詔令皇太子柩前即位。是日崩,年五十九。在位二十二年,殯於殿之西階。群臣上尊諡曰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廟號太宗。十月己酉,葬永熙陵。
- ^ 《宋史·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一》「庚子,帝改名炅。」
- ^ 王銍《默記》,宋神宗「一日,語及北虜事,曰:『太宗自燕京城下軍潰,北虜追之,僅得脫。凡行在服禦寶器盡為所奪,從人宮嬪盡陷沒。股上中兩箭,歲歲必發,其棄天下竟以箭瘡發云。蓋北虜乃不共戴天之仇,反捐金繒數十萬以事之為叔父,為人子孫,當如是乎!』已而泣下久之,蓋已有取北虜大志。」
- ^ 《遼史》則稱「宋主僅以身免,至涿州竊乘驢車遁去」。
- ^ 《揮塵錄》:「東京啟聖院,本晉護聖營,以太宗誕聖之地,太平興國六年建寺,雍熙三年寺成,賜名。」
- ^ 文瑩【北宋】. 续湘山野录. [2018-09-11].
是夕果晴,星斗明燦,上心方喜。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丑角反。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周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 ^ 宋史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一. [2018-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1).
- ^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後妃上》: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樂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 ^ 《宋史·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孝宗一》: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後,而昭慈聖獻皇后亦自江西還行在,後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會右僕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請,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於是詔選太祖之後。同知樞密院事李回曰:「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於至誠。陛下為天下遠慮,合於藝祖,可以昭格天命。」參知政事張守曰:「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傳位太宗,過堯、舜遠甚。」高宗曰:「此事不難行,朕於'伯'字行中選擇,庶幾昭穆順序。」而上虞丞婁寅亮亦上書言:「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望陛下於'伯'字行內選太祖諸孫有賢德者。」高宗讀之,大感嘆。紹興二年五月,選帝育于禁中。
- ^ 《大百科》.
- ^ 黃仁宇. 《中國大歷史》〈第十一章 北宋:大膽的試驗〉.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第157頁. ISBN 957-08-1068-8 (中文(臺灣)).
- ^ 《大百科》.
- ^ 王明蓀. 《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第一章 宋的建國-統一之局的再造〉. : 第13頁.
- ^ 14.0 14.1 《宋史·卷一百八十六》:太平興國初,私與蕃國人貿易者,計直滿百錢以上論罪,十五貫以上黥面流海島,過此送闕下。淳化五年申其禁,至四貫以上徒一年,稍加至二十貫以上,黥面配本州為役兵。
- ^ 《宋史·本紀第五》:己巳,禁海賈。
- ^ 陳學霖. 《宋史論集》〈第一章 大宋「國號」與「德運」辯論述義〉. : 第13頁.
- ^ 王明蓀. 《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第一章 宋的建國-統一之局的再造〉. : 第15頁.
- ^ 陳霆:《雨山墨談·卷十四》。梁啟超撰《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肯定陳霆在《兩山墨談》考證宋太宗死於箭瘡,「此實宋代一絕大事,後此澶淵之盟,變法之議,靖康之禍,皆與此有直接間接關係,此跡湮滅,則原因結果之系統率紊亂矣。」。
- ^ 《宋史》卷三二載「辰巳間(午前八時)視事,既罷,即看書,深夜乃寢。五鼓(四時)而起,盛暑永晝未嘗臥。」
- ^ 「《宋史》上聞其國王一姓傳繼,臣下皆世官,因歎息謂宰相曰:「此島夷耳,乃世祚遐久,其臣亦繼襲不絕,此蓋古之道也。中國自唐季之亂,宇縣分裂,梁、周五代享曆尤促,大臣世胄,鮮能嗣續。朕雖德慚往聖,常夙夜寅畏,講求治本,不敢暇逸。建無窮之業,垂可久之範,亦以爲子孫之計,使大臣之後世襲祿位,此朕之心焉。」
- ^ 《宋史·太宗本紀》. [2011-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 ^ 宋太宗赵光义简介 毁誉参半的北宋第二位皇帝. [2014-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31).
- ^ 《宋會要輯稿》
- ^ 《宋史·卷二百四十八·列傳第七》
- ^ “宋太祖赵匡胤祖籍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宋史研究论丛 第5辑》2003年. cpfd.cnki.com.cn. [2019-11-20].
- ^ 楊海英著,鄭天恩譯《文明的遊牧史觀》,八旗文化出版,2019年。ISBN 9789578654587。
外部連結
參見
宋太宗 出生於:939年逝世於:997年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宋太祖 趙匡胤 (兄) |
宋朝皇帝 976年-997年 |
繼任: 宋真宗 趙恆 (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