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Spotify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203.31.32.44對話2022年6月22日 (三) 09:09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Spotify Technology S.A.
Spotify Logo
截圖
iOS版Spotify螢幕截圖
公司類型上市公司
股票代號NYSESPOT
成立2006年4月23日,​18年前​(2006-04-23
總部
原產地 瑞典
營業據點數
16[2]
創立者
代表人物丹尼爾·埃克(CEO)
讓-米歇爾·勒米厄(CTO)
艾米·斯佩德羅(CFO)
哈利·芬克爾斯坦(COO)
傑夫·韋澤(CMO)
產業串流媒體點播
營業額59.8億美元(2018財年[3]
淨收入8,865萬美元(2018財年[3]
員工4,165+[4]
網址www.spotify.com
註冊需要
用戶3.65億
(1.65億付費用戶)
推出時間2008年10月7日,​16年前​(2008-10-07

Spotify/ˈspɒtɪf/),中文譯作「聲田」),是一家瑞典線上音樂串流媒體平台,2006年4月由Daniel Ek和Martin Lorentzon在瑞典創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串流音樂服務商,與環球音樂集團索尼音樂娛樂華納音樂集團Kakao M四大唱片公司及其它唱片公司合作授權、由數碼版權管理保護的音樂[6],用戶規模截至2021年6月有3.65億。

Spotify的總部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公司則於盧森堡註冊設立。截至2016年11月,Spotify已在全球20個國家設立了辦公室[7]。2018年4月3日,Spotify以直接上市模式在紐交所上市,當日市值265億美元。Spotify的營收來自兩個方面。其中,免費服務的收入主要來自廣告,而付費服務的收入來自Spotify Premium用戶每月支付的費用。

Spotify提供免費增值服務模式,有兩種串流音樂:Spotify Free(160kbit/s)和Spotify Premium(320kbit/s以上)。Spotify支付按照歌曲中的點擊率和播放次數比例,每次播放大約為0.04-0.1 美分。全球音樂串流媒體服務商中,Spotify以32%的市場份額居第一,Apple Music 16%緊隨其後,Amazon Music與TME(騰訊音樂集團)均為13%,Youtube Music 8%,四家佔據80%以上市場份額。

商業模式

Spotify採用免費增值模式,基本服務是免費的,而附加功能是通過付費訂閱提供。Spotify靠流媒體訂閱Premium用戶和第三方的廣告來做為其營收收入。

Spotify以用戶訂閱作為其主要的收入來源。付費版的Premium訂閱去除廣告和限制,並增加了更高清音質的歌曲為320 kbit/s。提升了音樂音質外,更允許該訂閱用戶可以下載進行離線收聽。另外,有家庭版Premium訂閲,可以供六個帳號使用,功能一樣,但價錢不同。BBC音樂周刊主編Tim·Ingham說:「不像購買CD或音樂下載,串流音樂不是一次性支付金錢給音樂人,而是每一天數以億計正在點擊播放的串流音樂流,迅速的提供音樂人所需要的潛在收入。這些收入提供音樂人穩定而長期的收入來源」[8]

Spotify為免費用戶提供七種不同類型的廣告,包含音樂廣告、顯示廣告、廣告商廣告、首頁廣告、品牌化播放清單、燈箱和廣告商的網頁[9],這些廣告的尺寸,類型和用戶參與度有所不同[10]。2009年2月,非付費用戶的廣告為15秒[11]。2009年5月,Neowin網站報導這已經上升到約30秒[12]

Spotify的收益中近70%是給與著作權方(唱片公司),這也是Spotify最大的支出[13]

服務地區

Spotify 在全球服務的地區(截至2016年12月 (2016-12)[update])
Spotify 在全球服務的地區(截至2016年12月 (2016-12)
亞太地區 歐洲地區 中東地區 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 北美地區 非洲地區


軟件資訊

Spotify的軟件是專有的,並且使用數碼版權管理(DRM),以防止未經授權的使用,系統將在用戶點擊歌曲時,找出儲存在手機或電腦桌面已經加密的音樂進行播放。其中,會限制播放期限(例如:七天免費試用,只可七天內離線下載,而其後必須升級為Premium[14])。

音訊串流使用「Ogg Vorbis」格式有3個音質等級:Spotify Mobile Q3(96kbit/s)、Spotify Free Q5(160kbit/s)[15]、Spotify Premium Q9(320kbit/s)[16]

目前尚在測試「Spotify Hi-Fi」,採用「FLAC」格式的CD音質音樂(16bit/44.1kHz)和高清晰度音訊Hi-Res音樂(24bit/96kHz或24bit/192kHz)服務,每月需多付費 5 到 10 美金,目前僅在歐美地區提供服務[17]

Spotify有265毫秒或390毫秒本機的暫存播放延遲功能[18],0.4.3軟件版本可以播放電腦儲存的MP3AAC音樂檔案。除了在電腦或手機播放,Spotify也可透過藍牙在一些廠牌的車載娛樂系統中操作播放,例如福特SYNC系統

可使用的裝置平台為WindowsSymbianWindows PhoneLinuxBlackBerry OSAndroidiOSChrome OSmacOSSonyPlayStation 3PlayStation 4)等。

爭議

Spotify和其他串流媒體行業共同面臨着,因為串流媒體造成實體專輯銷售下滑,導致歌手、詞曲作家及音樂製作人聲稱得到不公平的工作報酬作等一些批評。Spotify會與歌手進行收入分為3:7,即為唱片公司和歌手獲得收入的70%,而Spotify抽30%。Spotify會將應支付的版稅全部一起通過演算法去計算,每位藝人應當獲得多少的比例。解釋起來很簡單,但操作時並不容易。[19]除了上述的版稅支付差異之外,唱片公司和歌手還認為,免費服務帶來了更大的問題,因為Spotify為這類服務支付的版稅太低。

2014年,美國創作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在其專輯《1989》發行後宣佈從Spotify下架所有音樂。[20]斯威夫特對Spotify免費增值商業模式提出:「我不同意音樂不僅沒有價值,還應該是免費的這一觀念。」[21]

亞太區總監Sunita Kaur澄清,Spotify取得授權只面對著作權所有人,如唱片公司、發行單位、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等居中、匯聚內容單位,Spotify也只會與匯聚所有音樂著作權、將音樂數碼化的著作權所有人進行分潤。Sunita Kaur強調平台不會直接面對歌手、樂團或詞曲作家,是由這些著作權所有人自行與音樂人協商分潤,Spotify一直以來都無從置喙。而Spotify近年都如實支出七成以上的營收都作為權利金,支付給著作權所有人;所以在著作權所有者與音樂人之間如何溝通分潤、比率,並不是Spotify卸責,是因為此類合議行為平台根本無權居中干涉。「Spotify為求公開透明,自2013年開始便提供上架的音樂人申請帳號進入後台、瀏覽Dashboard的服務,讓音樂人直接了解自己的作品被串流的次數等數據,方便與權利所有人進行款項核對,音樂人有所疑慮皆可主動申請此項服務[22]

參考資料

  1. ^ Company Overview of Spotify Technology S.A.. Bloomberg L.P. [7 Nov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6). 
  2. ^ About Us. www.spotify.com. Spotify AB. July 12, 2018 [July 12,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9). 
  3. ^ 3.0 3.1 Shareholder Letter Q4 2018 (PDF). spotify.com. [2019-06-0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2-09). 
  4. ^ Spotify Investors. Spotify Investors. [3 January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5). 
  5. ^ Alexa - Spotify Competitive Analysis, Marketing Mix and Traffic. www.alexa.com. [2019-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9). 
  6. ^ Orlowski, Andrew. Spotify, DRM and the celestial jukebox. The Register. [2015-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7. ^ Contact – Spotify. Spotify. [9 Nov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9). 
  8. ^ Spotify reveals artists earn $0.007 per stream. The Guardian. 2013-12-04 [2013-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4). 
  9. ^ Spotify. Spotify Ad Specs. Spotify. Spotify. [2014-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6). 
  10. ^ Spotify. Spotify Audio Ads. Spotify. Spotify. [2014-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6). 
  11. ^ Neil McCormick. Make way for Spotify: a big digital jukebox in the ether. The Telegraph (London). 2009-02-24 [2013-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6). 
  12. ^ Elliot Harrison. Spotify review: The iTunes killer?. Neowin. Neowin LLC. 2009-05-02 [2013-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4). 
  13. ^ Sehgal, Kabir. Spotify and Apple Music should become record labels so musicians can make a fair living. CNBC. 26 January 2018 [21 Nov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4). 
  14. ^ Spotify®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Use. [2016-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6). 
  15. ^ Spotify FAQ. Spotify. [2009-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4). 
  16. ^ Sehr, Andres. Bumping up the bitrate. Spotify. 2009-06-25 [2012-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4). 
  17. ^ Spotify 推出 Spotify Hi-Fi 無損音質串流服務,每月僅需10美元、還有黑膠唱片曲目可選. [2017-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8). 
  18. ^ Kreitz, G.; Niemela, F. Spotify – Large Scale, Low Latency, P2P Music-on-Demand Streaming (PDF). 2010 IEE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er-to-Peer Computing (P2P): 1–10. 25–27 August 2010 [2016-02-05]. doi:10.1109/P2P.2010.556996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19. ^ Stuart Dredge. How much do musicians really make from Spotify, iTunes and YouTube?. The Guardian. 2015-04-03 [2018-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2). 
  20. ^ 斯凡·卡爾森(Sven Carlsson)、約納斯·萊瓊霍夫德(Jonas Leijonhufvud); 李其融譯. 第十五章 泰勒絲與Jay-Z. 聲入Spotify:瑞典小新創如何顛覆音樂產業商業模式,改變人們收聽習慣?. 台灣: 日月文化. [2021-06-30]. ISBN 97898624897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1). 
  21. ^ 圈圈. 利润下滑、竞争加剧,曾经的音乐行业救世主Spotify何去何从? | 猎云网. 獵雲網. 2019-10-26 [2020-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7). 
  22. ^ 亞太區總監澄清迷思:音樂人能否賺得合理收入 並非 Spotify 能力所及. 吹音樂. 2016-06-07 [2016-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