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南贺之风/中国年号
外观
韩档
[编辑]황제 | 사용기간(음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비고 | |
---|---|---|---|---|---|---|
위 문제(魏文帝) | ||||||
220년 10월 28일 (12월 10일) |
226년 12월 30일 (227년 2월 3일) |
황초 | 黄初 | 7년 | ||
위 명제(魏明帝) | ||||||
227년 1월 1일 (2월 4일) |
233년 2월 6일 (3월 3일) |
태화 | 太和 | 7년 | ||
233년 2월 7일 (3월 4일) |
237년 3월 30일 (5월 11일) |
청룡 | 靑龙 | 5년 | ||
237년 4월 1일 (5월 12일) |
239년 12월 29일 (240년 2월 9일) |
경초 | 景初 | 3년 | ||
위 전폐제(魏 前废帝) | ||||||
240년 1월 1일 (2월 10일) |
249년 4월 7일 (5월 6일) |
정시 | 正始 | 10년 | ||
249년 4월 8일 (5월 7일) |
254년 10월 3일 (10월 31일) |
가평 | 嘉平 | 6년 | ||
위 후폐제(魏 后废帝) | ||||||
254년 10월 4일 (11월 1일) |
256년 5월 30일 (7월 9일) |
정원 | 正元 | 3년 | ||
256년 6월 1일 (7월 10일) |
260년 6월 2일 (6월 27일) |
감로 | 甘露 | 5년 | ||
위 원제(魏元帝) | ||||||
260년 6월 3일 (6월 28일) |
264년 4월 30일 (6월 11일) |
경원 | 景元 | 5년 | ||
264년 5월 1일 (6월 12일) |
265년 12월 6일 (266년 1월 29일) |
함희 | 咸熙 | 2년 |
황제 | 사용기간(음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비고 | |
---|---|---|---|---|---|---|
송 무제(宋武帝) | ||||||
420년 6월 14일 (7월 10일) |
422년 12월 29일 (423년 1월 27일) |
영초 | 永初 | 3년 | ||
송 소제(宋少帝) | ||||||
423년 1월 1일 (1월 28일) |
424년 8월 8일 (9월 16일) |
경평 | 景平 | 2년 | ||
송 문제(宋文帝) | ||||||
424년 8월 9일 (9월 17일) |
453년 12월 30일 (454년 2월 13일) |
원가 | 元嘉 | 30년 | ||
송 효무제(宋孝武帝) | ||||||
454년 1월 1일 (2월 14일) |
456년 12월 29일 (457년 2월 9일) |
효건 | 孝建 | 3년 | ||
457년 1월 1일 (2월 10일) |
464년 12월 30일 (465년 2월 11일) |
대명 | 大明 | 8년 | ||
송 전폐제(宋前废帝) | ||||||
465년 1월 1일 (2월 12일) |
465년 8월 11일 (9월 17일) |
영광 | 永光 | 1년 | ||
465년 8월 12일 (9월 18일) |
465년 12월 6일 (466년 1월 8일) |
경화 | 景和 | 1년 | ||
송 명제(宋明帝) | ||||||
465년 12월 7일 (466년 1월 9일) |
471년 12월 30일 (472년 1월 25일) |
태시 | 泰始 | 7년 | ||
472년 1월 1일 (1월 26일) |
472년 12월 30일 (473년 2월 12일) |
태예 | 泰豫 | 1년 | ||
송 후폐제(宋后废帝) | ||||||
473년 1월 1일 (2월 13일) |
477년 7월 10일 (8월 4일) |
원휘 | 元徽 | 5년 | ||
송 순제(宋顺帝) | ||||||
477년 7월 11일 (8월 5일) |
479년 4월 22일 (5월 29일) |
승명 | 昇明 | 3년 |
황제 | 사용기간(음력/양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비고 | |
---|---|---|---|---|---|---|
제 고제(齐高帝) | ||||||
479년 4월 22일 (5월 29일) |
482년 12월 30일 (483년 1월 24일) |
건원 | 建元 | 4년 | ||
제 무제(齐武帝) | ||||||
483년 1월 1일 (1월 25일) |
493년 12월 29일 (494년 1월 22일) |
영명 | 永明 | 11년 | ||
제 울림왕(齐郁林王) | ||||||
494년 1월 1일 (1월 23일) |
494년 7월 24일 (9월 9일) |
융창 | 隆昌 | 1년 | ||
제 해릉왕(齐海陵王) | ||||||
494년 7월 25일 (9월 10일) |
494년 10월 21일 (12월 4일) |
연흥 | 延兴 | 1년 | ||
제 명제(齐明帝) | ||||||
494년 10월 22일 (12월 5일) |
498년 4월 2일 (5월 8일) |
건무 | 建武 | 5년 | ||
498년 4월 3일 (5월 9일) |
498년 12월 30일 (499년 1월 27일) |
영태 | 永泰 | 1년 | ||
제 동혼후(齐东昏侯) | ||||||
499년 1월 1일 (1월 28일) |
501년 3월 10일 (4월 13일) |
영원 | 永元 | 3년 | ||
제 화제(齐和帝) | ||||||
501년 3월 11일 (4월 14일) |
502년 4월 8일 (4월 30일) |
중흥 | 中兴 | 2년 |
황제 | 사용기간(음력/양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비고 | |
---|---|---|---|---|---|---|
양 무제(梁武帝) | ||||||
502년 4월 8일 (4월 30일) |
519년 12월 29일 (520년 2월 3일) |
천감 | 天监 | 18년 | ||
520년 1월 1일 (2월 4일) |
527년 3월 11일 (4월 26일) |
보통 | 普通 | 8년 | ||
527년 3월 12일 (4월 27일) |
529년 9월 30일 (11월 16일) |
대통 | 大通 | 3년 | ||
529년 10월 1일 (11월 17일) |
534년 윤 12월 30일 (535년 2월 17일) |
중대통 | 中大通 | 6년 | ||
535년 1월 1일 (2월 18일) |
546년 4월 13일 (5월 28일) |
대동 | 大同 | 12년 | ||
546년 4월 14일 (5월 29일) |
547년 4월 20일 (5월 24일) |
중대동 | 中大同 | 2년 | ||
547년 4월 21일 (5월 25일) |
549년 12월 29일 (550년 2월 2일) (간문제) |
태청 | 太淸 | 3년 | ||
552년 11월 11일 (12월 12일) (효원제) |
6년 | |||||
양 간문제(梁简文帝) | ||||||
550년 1월 1일 (2월 3일) |
551년 8월 16일 (10월 1일) |
대보 | 大宝 | 2년 | ||
양 회양왕(梁淮阳王) | ||||||
551년 8월 17일 (10월 2일) |
551년 11월 6일 (12월 18일) |
천정 | 天正 | 1년 | ||
양 효원제(梁孝元帝) | ||||||
552년 11월 12일 (12월 13일) |
555년 7월 27일 (8월 29일) (민제) |
승성 | 承圣 | 4년 | ||
555년 10월 21일 (11월 20일) (경제) | ||||||
양 민제(梁闵帝) | ||||||
555년 7월 28일 (8월 30일) |
555년 10월 21일 (11월 20일) |
천성 | 天成 | 1년 | ||
양 경제(梁敬帝) | ||||||
555년 10월 22일 (11월 21일) |
556년 8월 30일 (10월 18일) |
소태 | 绍泰 | 2년 | ||
556년 9월 1일 (10월 19일) |
557년 10월 10일 (11월 16일) (진패선) |
태평 | 太平 | 2년 | ||
558년 3월 (소장) |
3년 |
황제 | 사용기간(음력/양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비고 | |
---|---|---|---|---|---|---|
진 무제(陈武帝) | ||||||
557년 10월 10일 (11월 16일) |
559년 12월 30일 (560년 2월 11일) |
영정 | 永定 | 3년 | ||
진 문제(陈文帝) | ||||||
560년 1월 1일 (2월 12일) |
566년 2월 27일 (4월 4일) |
천가 | 天嘉 | 7년 | ||
566년 2월 28일 (4월 5일) |
566년 12월 30일 (567년 1월 25일) |
천강 | 天康 | 1년 | ||
진 폐제(陈废帝) | ||||||
567년 1월 1일 (1월 26일) |
569년 1월 3일 (2월 4일) |
광대 | 光大 | 3년 | ||
진 효선제(陈孝宣帝) | ||||||
569년 1월 4일 (2월 5일) |
583년 1월 2일 (1월 30일) |
태건 | 太建 | 15년 | ||
진 후주(陈后主) | ||||||
583년 1월 3일 (1월 31일) |
586년 12월 29일 (587년 2월 12일) |
지덕 | 至德 | 4년 | ||
587년 1월 1일 (2월 13일) |
589년 1월 11일 (2월 21일) |
정명 | 祯明 | 3년 |
황제 | 사용기간(음력/양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비고 | |
---|---|---|---|---|---|---|
위 효정제(魏孝静帝) | ||||||
534년 10월 17일 (11월 8일) |
538년 1월 6일 (2월 20일) |
천평 | 天平 | 5년 | ||
538년 1월 7일 (2월 21일) |
539년 11월 13일 (12월 8일) |
원상 | 元象 | 2년 | ||
539년 11월 14일 (12월 9일) |
542년 12월 30일 (543년 1월 20일) |
흥화 | 兴和 | 4년 | ||
543년 1월 1일 (1월 21일) |
550년 5월 9일 (6월 9일) |
무정 | 武定 | 8년 | ||
제 문선제(齐文宣帝) | ||||||
550년 5월 9일 (6월 9일) |
559년 12월 30일 (560년 2월 11일) |
천보 | 天保 | 10년 | ||
제 폐제(齐废帝) 제남왕(济南王) | ||||||
560년 1월 1일 (2월 12일) |
560년 8월 2일 (9월 7일) |
건명 | 乾明 | 1년 | ||
제 효소제(齐孝昭帝) | ||||||
560년 8월 3일 (9월 8일) |
561년 11월 10일 (12월 2일) |
황건 | 皇建 | 2년 | ||
제 무성제(齐武成帝) | ||||||
561년 11월 11일 (12월 3일) |
562년 5월 20일 (7월 7일) |
태녕 (대녕) |
太宁 (泰宁 /大宁) |
2년 | ||
562년 5월 21일 (7월 8일) |
565년 4월 23일 (6월 7일) |
하청 | 河淸 | 4년 | ||
제 후주(齐后主) | ||||||
565년 4월 24일 (6월 8일) |
569년 12월 29일 (570년 1월 21일) |
천통 | 天统 | 5년 | ||
570년 1월 1일 (1월 22일) |
576년 12월 12일 (577년 1월 16일) |
무평 | 武平 | 7년 | ||
576년 12월 13일 (577년 1월 17일) |
576년 12월 30일 (577년 2월 3일) |
융화 | 隆化 | 1년 | ||
제 유주(齐幼主) | ||||||
577년 1월 1일 (2월 4일) |
577년 3월 2일 (4월 5일) |
승광 | 承光 | 1년 |
황제 | 사용기간(음력/양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비고 | |
---|---|---|---|---|---|---|
위 문제(魏文帝) | ||||||
535년 1월 1일 (2월 18일) |
551년 12월 29일 (552년 2월 9일) |
대통 | 大统 | 17년 | ||
주 명제(周明帝) | ||||||
559년 8월 15일 (10월 1일) |
560년 12월 30일 (561년 1월 31일) |
무성 | 武成 | 2년 | ||
주 무제(周武帝) | ||||||
561년 1월 1일 (2월 1일) |
566년 1월 4일 (2월 9일) |
보정 | 保定 | 6년 | ||
566년 1월 5일 (2월 10일) |
572년 3월 13일 (4월 11일) |
천화 | 天和 | 7년 | ||
572년 3월 14일 (4월 12일) |
578년 3월 24일 (4월 16일) |
건덕 | 建德 | 7년 | ||
578년 3월 25일 (4월 17일) |
578년 12월 30일 (579년 2월 11일) |
선정 | 宣政 | 1년 | ||
주 선제(周宣帝) | ||||||
579년 1월 1일 (2월 12일) |
579년 2월 19일 (3월 31일) |
대성 | 大成 | 1년 | ||
주 정제(周静帝) | ||||||
579년 2월 20일 (4월 1일) |
580년 12월 30일 (581년 1월 20일) |
대상 | 大象 | 2년 | ||
581년 1월 1일 (1월 21일) |
581년 2월 10일 (2월 28일) |
대정 | 大定 | 1년 |
황제 | 사용기간(음력/양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비고 | |
---|---|---|---|---|---|---|
수 문제(隋文帝) | ||||||
581년 2월 14일 (3월 4일) |
600년 12월 29일 (601년 2월 7일) |
개황 | 开皇 | 20년 | ||
601년 1월 1일 (2월 8일) |
604년 12월 30일 (605년 1월 24일) |
인수 | 仁寿 | 4년 | ||
수 양제(隋炀帝) | ||||||
605년 1월 1일 (1월 25일) |
618년 3월 11일 (4월 11일) |
대업 | 大业 | 14년 | ||
수 공제(隋恭帝) | ||||||
617년 11월 16일 (12월 19일) |
618년 5월 19일 (6월 16일) |
의녕 | 义宁 | 2년 | ||
수 공제(隋恭帝) 수 애제(隋哀帝) | ||||||
618년 5월 24일 (6월 21일) |
619년 4월 5일 (5월 23일) |
황태 | 皇泰 | 2년 |
군주 | 사용기간(음력/양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차용 국가 | 비고 | |
---|---|---|---|---|---|---|---|
양 태조(梁太祖) | |||||||
907년 4월 22일 (6월 5일) |
911년 4월 30일 (5월 30일) |
개평 | 开平 | 5년 | 민나라(闽) | ||
911년 5월 1일 (5월 31일) |
912년 12월 30일 (913년 2월 8일) |
건화 | 乾化 | 2년 | 민나라(闽) /오월(吴越) |
||
양 폐제(梁废帝) | |||||||
913년 1월 1일 (2월 9일) |
913년 2월 16일 (3월 26일) |
봉력 | 凤历 | 1년 | |||
양 말제(梁末帝) | |||||||
913년 2월 17일 (3월 27일) |
915년 11월 8일 (12월 16일) |
건화 | 乾化 | 3년 | 개원하기 전에 잠시 사용. | ||
915년 11월 9일 (12월 17일) |
921년 4월 30일 (6월 8일) |
정명 | 贞明 | 7년 | |||
921년 5월 1일 (6월 9일) |
923년 10월 8일 (11월 18일) |
용덕 | 龙德 | 3년 |
군주 | 사용기간(음력/양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차용 국가 | 비고 | |
---|---|---|---|---|---|---|---|
당 장종(唐庄宗) | |||||||
923년 4월 25일 (5월 13일) |
926년 4월 28일 (6월 10일) |
동광 | 同光 | 4년 | 민나라(闽)/형남(荆南) | ||
당 명종(唐明宗) | |||||||
926년 4월 29일 (6월 11일) |
930년 2월 20일 (3월 22일) |
천성 | 天成 | 5년 | 민나라(闽)/형남(荆南)/초나라(楚) | ||
930년 2월 21일 (3월 23일) |
934년 1월 6일 (1월 23일) |
장흥 | 长兴 | 5년 | 민나라(闽)/형남(荆南)/초나라(楚)/오월(吴越) | ||
당 민제(唐闵帝) | |||||||
934년 1월 7일 (1월 24일) |
934년 4월 15일 (5월 30일) |
응순 | 应顺 | 1년 | 형남(荆南)/초나라(楚)/오월(吴越) | ||
당 말제(唐末帝) | |||||||
934년 4월 16일 (5월 31일) |
936년 윤 11월 26일 (937년 1월 11일) |
청태 | 淸泰 | 3년 |
군주 | 사용기간(음력/양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차용 국가 | 비고 | |
---|---|---|---|---|---|---|---|
진 고조(晋高祖) | |||||||
936년 11월 14일 (11월 30일) |
944년 6월 30일 (7월 22일) |
천복 | 天福 | 9년 | 형남(荆南), 초나라(楚), 오월(吴越) | ||
진 출제(晋出帝) | |||||||
944년 7월 1일 (7월 23일) |
947년 2월 15일 (3월 10일) |
개운 | 开运 | 4년 |
군주 | 사용기간(음력/양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차용 국가 | 비고 | |
---|---|---|---|---|---|---|---|
한 고조(汉高祖) | |||||||
947년 2월 15일 (3월 10일) |
948년 1월 4일 (2월 16일) |
천복 | 天福 | 2년 | 형남(荆南)/초나라(楚)/오월(吴越) | 후진의 연호를 잠시 사용. | |
948년 1월 5일 (2월 17일) |
951년 1월 5일 (2월 13일) |
건우 | 乾祐 | 4년 | 형남(荆南)/초나라(楚)/오월(吴越)/북한(北汉) | ||
한 은제(汉隐帝) |
군주 | 사용기간(음력/양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차용 국가 | 비고 | |
---|---|---|---|---|---|---|---|
주 태조(周太祖) | |||||||
951년 1월 5일 (2월 13일) |
953년 12월 29일 (954년 2월 5일) |
광순 | 广顺 | 3년 | 형남(荆南)/오월(吴越) | ||
954년 1월 1일 (2월 6일) |
960년 1월 4일 (2월 3일) |
현덕 | 显德 | 7년 | 형남(荆南)/오월(吴越)/남당(南唐) | 후주가 멸망할 때까지 사용. | |
주 세종(周世宗) | |||||||
주 공제(周恭帝) |
군주 | 사용기간(음력/양력) | 연호 이름 | 한자 | 년수 | 비고 | |
---|---|---|---|---|---|---|
숭덕제(崇德帝) 청 태종(淸太宗) | ||||||
1636년 4월 11일 (5월 15일) |
1643년 12월 29일 (1644년 2월 7일) |
숭덕 | 崇德 | 8년 | 청 개국으로 인한 개원. | |
순치제(顺治帝) 청 세조(淸世祖) | ||||||
1644년 1월 1일 (2월 8일) |
1661년 12월 29일 (1662년 2월 17일) |
순치 | 顺治 | 18년 | ||
강희제(康熙帝) 청 성조(淸圣祖) | ||||||
1662년 1월 1일 (2월 18일) |
1722년 12월 29일 (1723년 2월 4일) |
강희 | 康熙 | 61년 | ||
옹정제(雍正帝) 청 세종(淸世宗) | ||||||
1723년 1월 1일 (2월 5일) |
1735년 12월 30일 (1736년 2월 11일) |
옹정 | 雍正 | 13년 | ||
건륭제(乾隆帝) 청 고종(淸高宗) | ||||||
1736년 1월 1일 (2월 12일) |
1795년 12월 30일 (1796년 2월 8일) |
건륭 | 乾隆 | 60년 | ||
가경제(嘉庆帝) 청 인종(淸仁宗) | ||||||
1796년 1월 1일 (2월 9일) |
1820년 12월 30일 (1821년 2월 2일) |
가경 | 嘉庆 | 25년 | ||
도광제(道光帝) 청 선종(淸宣宗) | ||||||
1821년 1월 1일 (2월 3일) |
1850년 12월 30일 (1851년 1월 31일) |
도광 | 道光 | 30년 | ||
함풍제(咸豊帝) 청 문종(淸文宗) | ||||||
1851년 1월 1일 (2월 1일) |
1861년 12월 30일 (1862년 1월 29일) |
함풍 | 咸豊 | 11년 | ||
동치제(同治帝) 청 목종(淸穆宗) | ||||||
1862년 1월 1일 (1월 30일) |
1874년 12월 29일 (1875년 2월 5일) |
동치 | 同治 | 13년 | ||
광서제(光緖帝) 청 덕종(淸德宗) | ||||||
1875년 1월 1일 (2월 6일) |
1908년 12월 30일 (1909년 1월 21일) |
광서 | 光緖 | 34년 | ||
선통제(宣统帝) 청 말제(淸末帝) | ||||||
1909년 1월 1일 (1월 22일) |
1911년 12월 25일 (1912년 2월 12일) (중화민국) |
선통 | 宣统 | 3년 | 신해혁명으로 인한 청 멸망. | |
1917년 5월 24일 (7월 12일) (청나라 소조정) |
9년 |
唐朝
[编辑]年号 | 君主 | 期间 | 年数 | 改元原因 | 年号含义 | 备注 | 来源 | |
---|---|---|---|---|---|---|---|---|
始期 | 终期 | |||||||
武德 | 高祖 李渊 |
元年五月二十日 (618年6月18日) |
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627年1月22日) |
9年 | 武,继承;德,德政 接续继承古圣贤王德政善政[1] 新君即位 |
武,继承;德,德政 接续继承古圣贤王德政善政[1] |
武德九年八月九日唐太宗继位[注 1]。 | [5][6][4][7] |
贞观 | 太宗 李世民 |
元年正月初一日 (627年1月23日) |
二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650年2月6日) |
23年 | 新君即位 | 贞,正常;观,谛视 以正道示人,以正道示天下[8] |
宋代避讳宋仁宗的名字,多称“真观”或“正观”[9][10]。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一日唐高宗继位。 |
[5][7][11] |
永徽 | 高宗 李治 |
元年正月初一日 (650年2月7日) |
七年正月初六日 (656年2月6日) |
7年 | 新君即位、祈福消灾 | 永,长;徽,善 永久长远之善[12] |
[5][11][13] | |
显庆 | 元年正月初七日 (656年2月7日) |
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661年4月3日) |
6年 | 重大政治事件 | 唐代避讳唐中宗的名字,多称“明庆”或“光庆”[10][14]。 | [5][13][15] | ||
龙朔 | 元年二月三十日[注 2] (661年4月4日) |
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664年2月1日) |
3年 | 祥瑞 | [16][15][18] | |||
麟德 | 元年正月初一日[注 3] (664年2月2日) |
三年正月初四日 (666年2月13日) |
3年 | 祥瑞 | [16][18][19] | |||
乾封 | 元年正月初五日 (666年2月14日) |
三年二月十一日 (668年3月28日) |
3年 | 祭祀 | [16][19][20] | |||
总章 | 元年二月十二日[注 4] (668年3月29日) |
三年二月三十日 (670年3月26日) |
3年 | 重大政治事件 | [16][20][25] | |||
咸亨 | 元年三月初一日 (670年3月27日) |
五年八月十四日 (674年9月19日) |
5年 | 祈福消灾 | 咸,皆悉;亨,嘉美 天地调和,万物欣欣向荣[26] |
[16][25][27] | ||
上元 | 元年八月十五日 (674年9月20日) |
三年十一月初七日 (676年12月17日) |
3年 | 祈福消灾 | 期望上元天官的赐福[28] | [16][27][29] | ||
仪凤 | 元年十一月初八日[注 5] (676年12月18日) |
四年六月初二日 (679年7月14日) |
4年 | 祥瑞 | [16][29][31] | |||
通乾 | 未正式使用 | 预定于仪凤四年正月一日启用,然而未及正式改元即被取消。 | [32][33][34] | |||||
调露 | 元年六月初三日 (679年7月15日) |
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680年9月20日) |
2年 | 祈福消灾 | [16][31][35] | |||
永隆 | 元年八月二十三日 (680年9月21日) |
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681年11月14日) |
2年 | 重大政治事件 | 唐代避讳唐玄宗的名字,多称“永崇”[14]。 | [16][35][36] | ||
开耀 | 元年九月三十日[注 6] (681年11月15日) |
二年二月十八日 (682年4月1日) |
2年 | 祈福消灾 | [16][36][40] | |||
永淳 | 元年二月十九日[注 7] (682年4月2日) |
二年十二月初三日 (683年12月26日) |
2年 | 重大政治事件 | [16][40][42] | |||
弘道 | 元年十二月初四日[注 8] (683年12月27日) |
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684年1月22日) |
1年 | 光宣道化,弘扬道教[44] | 弘道元年十二月十一日唐中宗继位[注 9]。 | [16][42][47] | ||
嗣圣 | 中宗 李显 |
元年正月初一日[注 10] (684年1月23日) |
元年二月初六日 (684年2月26日) |
1年 | 新君即位 | [49][47][50] | ||
文明 | 睿宗 李旦 |
元年二月初七日[注 11] (684年2月27日) |
元年九月初五日 (684年10月18日) |
1年 | 新君即位 | 光照四方,君临天下[52] | [49][50][53] | |
光宅 | 元年九月初六日[注 12] (684年10月19日) |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685年2月8日) |
1年 | [49][53][55] | ||||
垂拱 | 元年正月初一日 (685年2月9日) |
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689年1月26日) |
4年 | 帝王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56] | [49][55][57] | |||
永昌 | 元年正月初一日 (689年1月27日) |
元年十月三十日 (689年12月17日) |
1年 | 祥瑞、祭祀、重大政治事件 | 更改历法,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一日为载初元年正月一日。 | [49][57][58] | ||
载初 | 元年正月初一日 (689年12月18日) |
元年九月初八日 (690年10月15日) |
1年 | 祭祀、重大政治事件 | 以子月为岁首。 | [49][58][59] | ||
天授 | 则天帝 武曌 |
元年九月初九日 (690年10月16日) |
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692年4月21日) |
3年 | 新君即位 | 上天授予君权[60] | 以子月为岁首,改国号为周[注 13]。 | [49][59][61] |
如意 | 元年四月初一日 (692年4月22日) |
元年九月初九日 (692年10月22日) |
1年 | 祈福消灾 | 对天授以来内外诸事均感如意[60] | 以子月为岁首。 | [49][61][62] | |
长寿 | 元年九月初十日[注 14] (692年10月23日) |
三年五月初十日 (694年6月8日) |
3年 | 祈福消灾 | 祈求健康长寿[60][64] | 以子月为岁首。 | [49][62][65] | |
延载 | 元年五月十一日[注 15] (694年6月9日) |
元年十月三十日 (694年11月22日) |
1年 | 延续武周皇祚[67] | 以子月为岁首。 | [49][65][68] | ||
证圣 | 元年正月初一日[注 16] (694年11月23日) |
元年九月初八日 (695年10月21日) |
1年 | 重大政治事件 | 佛教用语,意为证入圣果[70] | 以子月为岁首。 | [49][68][71] | |
天册万岁 | 元年九月初九日[注 17] (695年10月22日) |
二年腊月初十日 (696年1月19日) |
2年 | 仰仗佛法庇护,武周皇祚国运长久[70] | 以子月为岁首。 | [49][71][73] | ||
万岁登封 | 元年腊月十一日 (696年1月20日) |
元年三月十五日 (696年4月21日) |
1年 | 祭祀 | 万岁,武则天;登封,在嵩山举行封禅[70] | 以子月为岁首。 | [49][73][74] | |
万岁通天 | 元年三月十六日[注 18] (696年4月22日) |
二年九月初八日 (697年9月28日) |
2年 | 祭祀 | 武则天祚求上天庇佑、风调雨顺、社会安宁[77] | 以子月为岁首。 | [49][74][78] | |
神功 | 元年九月初九日[注 19] (697年9月29日) |
元年闰十月三十日 (697年12月19日) |
1年 | 重大政治事件 | 平定契丹之乱系天助所致[80] | 以子月为岁首。 | [81][78][82] | |
圣历 | 元年正月初一日 (697年12月20日) |
三年五月初四日 (700年5月26日) |
3年 | 祭祀 | 永享太平盛世[83] | 以子月为岁首。 | [81][82][84] | |
久视 | 元年五月初五日 (700年5月27日) |
二年正月初二日 (701年2月14日) |
2年 | 祈福消灾 | 对长生长寿的追求与向往[85] | 久视元年十月起恢复以寅月为岁首[84]。 | [81][84][86] | |
大足 | 元年正月初三日[注 20] (701年2月15日) |
元年十月初二日 (701年11月6日) |
1年 | 祥瑞 | [81][86][88] | |||
长安 | 元年十月初三日[注 21] (701年11月7日) |
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705年1月29日) |
4年 | 祈福消灾 | 削弱武氏势力,巩固太子地位,以达长治久安的目地[85] | [81][88][90] | ||
神龙 | 元年正月初一日[注 22] (705年1月30日) |
三年九月初四日 (707年10月4日) |
3年 | 以神龙比喻自己是真龙天子[93] |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五日唐中宗继位。二月四日,复国号为唐[注 23]。 | [81][90][95] | ||
景龙 | 中宗 李显 |
元年九月初五日 (707年10月5日) |
四年六月初三日 (710年7月4日) |
4年 | [81][95][96] | |||
唐隆 | 殇帝 李重茂 |
元年六月初四日 (710年7月5日) |
元年七月十九日 (710年8月18日) |
1年 | 新君即位、祈福消灾 | 唐代避讳唐玄宗的名字,多称“唐元”、“唐兴”或“唐安”[97]。 唐隆元年六月七日唐殇帝继位,六月二十四日唐睿宗继位。 |
[81][96][98] | |
景云 | 睿宗 李旦 |
元年七月二十日 (710年8月19日) |
三年正月十八日 (712年2月29日) |
3年 | 新君即位、祥瑞 | [81][98][99] | ||
太极 | 元年正月十九日 (712年3月1日) |
元年五月初二日 (712年6月10日) |
1年 | [81][99][100] | ||||
延和 | 元年五月初三日 (712年6月11日) |
元年八月初六日 (712年9月11日) |
1年 | 延和元年八月三日唐玄宗继位[注 24]。 | [81][100][102] | |||
先天 | 玄宗 李隆基 |
元年八月初七日 (712年9月12日) |
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713年12月21日) |
2年 | 新君即位 | 先天,先于天象 在天象尚未出现变化前,采取措施预防,则不违背天意,顺乎人意[103] |
[104][102][105] | |
开元 | 元年十二月初一日 (713年12月22日) |
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42年2月9日) |
29年 | 开辟新纪元[106] | [104][105][107] | |||
天宝 | 元年正月初一日 (742年2月10日) |
十五载八月十五日 (756年9月13日) |
15年 | 祥瑞 | 天,上天;宝,灵符 皇帝受命于天的符命之书[108] |
天宝三年正月一日起改“年”为“载”。 天宝十五载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改元,在成都的唐玄宗得知太子己经继位,于八月十六日退位为太上皇。 |
[104][107][109] | |
至德 | 肃宗 李亨 |
元载七月十二日 (756年8月12日) |
三载二月初四日 (758年3月17日) |
3年 | 新君即位 | 称“年”为“载”。 | [104][109][110] | |
乾元 | 元年二月初五日[注 25] (758年3月18日) |
三年闰四月十八日 (760年6月6日) |
3年 | 重大政治事件 | 整顿乾坤、再造天下自许[106] | 乾元元年二月五日起复“载”为“年”。 | [104][110][112] | |
上元 | 元年闰四月十九日[注 26] (760年6月7日) |
二年九月二十日 (761年10月22日) |
2年 | 祈福消灾 | 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去年号,称元年,以建子月为岁首。 | [104][112][114] | ||
宝应 | 元年四月十五日[注 27] (762年5月14日) |
二年七月初十日 (763年8月23日) |
2年 | 祥瑞 | 宝应元年四月十五日起恢复寅正,四月二十日唐代宗继位[注 28]。 | [104][118][119] | ||
广德 | 代宗 李豫 |
元年七月十一日[注 29] (763年8月24日) |
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65年1月25日) |
2年 | 新君即位 | 广先圣之德,施李唐之德政[121] | [104][119][122] | |
永泰 | 元年正月初一日[注 30] (765年1月26日) |
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766年12月17日) |
2年 | 祈福消灾 | 立大中之道[125] | [104][122][126] | ||
大历 | 元年十一月十二日[注 31] (766年12月18日) |
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780年2月10日) |
14年 | 大力革新,行匡救治世之法[125] | 大历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唐德宗继位。 | [104][126][128] | ||
建中 | 德宗 李适 |
元年正月初一日 (780年2月11日) |
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84年1月26日) |
4年 | 新君即位 | [129][128][130] | ||
兴元 | 元年正月初一日 (784年1月27日) |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85年2月13日) |
1年 | 重大政治事件 | [129][130][131] | |||
贞元 | 元年正月初一日 (785年2月14日) |
二十一年八月初四日 (805年8月31日) |
21年 | 从年号“贞观”“开元”各取一字[132] 贞正守一,致世太平[106] |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唐顺宗继位。 | [129][131][133] | ||
永贞 | 顺宗 李诵 |
元年八月初五日 (805年9月1日) |
二年正月初一日 (806年1月24日) |
2年 | 新君即位 | 永,长;贞,正 长享正命[106] |
永贞元年八月九日唐宪宗继位。 | [129][133][134] |
元和 | 宪宗 李纯 |
元年正月初二日 (806年1月25日) |
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821年2月8日) |
16年 | 新君即位 | 元和十五年闰正月三日唐穆宗继位[注 32]。 | [129][134][137] | |
永新 | 穆宗 李恒 |
启用当天废除 | 于元和十五年二月五日启用,但不久即被取消[138]。 | [139] | ||||
长庆 | 元年正月初四日 (821年2月9日) |
五年正月初六日 (824年1月28日) |
5年 | 新君即位、祈福消灾 | 长庆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唐敬宗继位[注 33]。 | [129][137][141] | ||
宝历 | 敬宗 李湛 |
元年正月初七日 (825年1月29日) |
三年二月十二日 (827年3月13日) |
3年 | 新君即位 | 宝历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唐文宗继位。 | [129][141][142] | |
大和 | 文宗 李昂 |
元年二月十三日[注 34] (827年3月14日) |
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836年1月21日) |
9年 | 新君即位 | 唐代文献皆作“太和”[144]。 | [145][142][146] | |
开成 | 元年正月初一日 (836年1月22日) |
六年正月初八日 (841年2月3日) |
6年 | 开成五年正月十四日唐武宗继位[注 35]。 | [145][146][148][149] | |||
会昌 | 武宗 李炎 |
元年正月初九日[注 36] (841年2月4日) |
七年正月十六日 (847年2月6日) |
7年 | 新君即位 | 会昌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唐宣宗继位[注 37]。 | [145][149][154] | |
大中 | 宣宗 李忱 |
元年正月十七日[注 38] (847年2月6日) |
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日 (860年12月16日) |
14年 | 新君即位 | 大中十三年八月十三日唐懿宗继位[注 39]。 | [145][154][157][158] | |
咸通 | 懿宗 李漼 |
元年十一月初二日[注 40] (860年12月17日) |
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 (874年12月16日) |
15年 | 新君即位、祈福消灾 | 选自唐宣宗所制《泰边陲乐曲词》“海岳晏咸通”之句[160] 宣扬继承皇位出自唐宣宗之意[161] |
咸通十四年七月十九日唐僖宗继位[注 41]。 | [145][158][163][164] |
乾符 | 僖宗 李儇 |
元年十一月初五日 (874年12月17日) |
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880年2月13日) |
6年 | 新君即位 | [165][164][166] | ||
广明 | 元年正月初一日 (880年2月14日) |
二年七月初十日 (881年8月8日) |
2年 | [165][166][167] | ||||
中和 | 元年七月十一日 (881年8月9日) |
五年三月十三日 (885年4月1日) |
5年 | 重大政治事件 | [165][167][168] | |||
光启 | 元年三月十四日 (885年4月2日) |
四年二月二十一日 (888年4月6日) |
4年 | 重大政治事件 | 希望开启新纪元[169] | [165][168][170] | ||
文德 | 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注 42] (888年4月7日) |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889年2月3日) |
1年 | 重大政治事件 | 文德元年三月八日唐昭宗继位。 | [165][170][172] | ||
龙纪 | 昭宗 李晔 |
元年正月初一日 (889年2月4日) |
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890年1月24日) |
1年 | 新君即位 | [165][172][173] | ||
大顺 | 元年正月初一日 (890年1月25日) |
三年正月二十日 (892年2月21日) |
3年 | 祈福消灾 | 祈祷恢复有序的君臣关系[64] | [165][173][174] | ||
景福 | 正年正月二十一日[注 43] (892年2月22日) |
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894年2月9日) |
2年 | [165][174][176] | ||||
乾宁 | 元年正月初一日 (894年2月10日) |
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898年9月15日) |
5年 | [165][176][177] | ||||
光化 | 元年八月二十七日 (898年9月16日) |
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901年5月15日) |
4年 | 重大政治事件 | [165][177][178] | |||
天复 | 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注 44] (901年5月16日) |
四年闰四月初十日[注 45] (904年5月27日) |
4年 | 祈福消灾 | [165][178][183] | |||
天祐 | 元年闰四月十一日 (904年5月28日) |
四年四月二十一日[注 46] (907年6月4日) |
4年 | 祈福消灾 | 祈求上天保佑即将灭亡的唐朝[186] | 天祐元年八月十五日唐哀帝李柷继位。 天祐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唐哀帝禅位于朱温;四月十八日朱温称帝,四月二十二日改年号为开平元年,建立后梁。 |
[165][183][187][188] |
宋朝
[编辑]年号 | 期间 | 年数 | 君主 | 改元原因 | 年号含义 | 来源 | |
---|---|---|---|---|---|---|---|
始期 | 终期 | ||||||
建隆 | 960年 正月五日 (2月4日) |
963年 十一月十五日 (12月3日) |
4年 | 太祖 赵匡胤 |
建隆元年正月五日宋太祖即位,国号为“大宋”。 | [189][190][191][192][193] | |
乾德 | 963年 十一月十六日 (12月4日) |
968年 十一月二十三日 (12月15日) |
6年 | [189][190][194][195][196] | |||
开宝 | 968年 十一月二十四日 (12月16日) |
976年 十二月二十一日 (隔年1月13日) |
9年 | 开宝九年十月十日宋太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197][198][199] | ||
太平兴国 | 976年 十二月二十二日 (1月14日) |
984年 十一月二十日 (12月15日) |
9年 | 太宗 赵炅 |
太平:世间安宁和平。 兴国:振兴国家。 |
[189][190][200][201][202][203] | |
雍熙 | 984年 十一月二十一日 (12月16日) |
988年 正月十六日 (2月6日) |
5年 | [189][190][204][205][206] | |||
端拱 | 988年 正月十七日 (2月7日) |
989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9日) |
2年 | [189][190][207][208][209] | |||
淳化 | 990年 正月一日 (1月30日) |
994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2日) |
5年 | 淳:纯正、完美; 化:造化、自然。 意为美好的世界。 |
[189][190][200][210][211][212] | ||
至道 | 995年 正月一日 (2月3日) |
997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30日) |
3年 | 至:最、至高无上; 道:王道。 |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宋真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200][213][214][215][216] | |
咸平 | 998年 正月一日 (1月31日) |
1003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4日) |
6年 | 真宗 赵恒 |
咸:都; 平:安。 即天下太平之意。 |
[189][190][200][217][218][219] | |
景德 | 1004年 正月一日 (1月25日) |
1008年 正月五日 (2月14日) |
5年 | 景:大业; 德:仁德。 意为帝王的宽大仁德。 |
[189][190][200][220][221][222] | ||
大中祥符 | 1008年 正月六日 (2月15日) |
1016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30日) |
9年 | 祥符:祥瑞的符箓。 | [189][190][200][223][224][225] | ||
天禧 | 1017年 正月一日 (1月31日) |
1021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3日) |
5年 | 天:上天; 禧:幸福、吉祥。 意为天赐的幸福吉祥。 |
[189][190][200][226][227][228] | ||
乾兴 | 1022年 正月一日 (2月4日) |
1022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4日) |
1年 |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宋仁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229][230][231] | ||
天圣 | 1023年 正月一日 (1月25日) |
1032年 十一月五日 (12月10日) |
10年 | 仁宗 赵祯 |
天:“二”“人”二字的组合; 圣:皇帝与太后。 意指仁宗与章献太后共同听政。 |
[189][190][200][232][233][234][235] | |
明道 | 1032年 十一月六日 (12月11日) |
1033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22日) |
2年 | 明:智慧、英明,或“日”“月”二字的组合; 道:王道。 意为王道英明,或指意指仁宗与章献太后共同听政。 |
[189][190][200][232][236][237][238] | ||
景祐 | 1034年 正月一日 (1月23日) |
1038年 十一月十七日 (12月15日) |
5年 | 景:大业; 祐:神灵保佑。 意为神灵保佑帝王江山。 |
[189][190][200][239][240][241] | ||
宝元 | 1038年 十一月十八日 (12月16日) |
1040年 二月二十日 (4月4日) |
3年 | [189][190][200][242][243][244] | |||
康定 | 1040年 二月二十一日 (4月5日) |
1041年 十一月十九日 (12月15日) |
2年 | 意为富足安定。 | [189][190][200][245][246][247] | ||
庆历 | 1041年 十一月二十日 (12月16日) |
1048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4日) |
8年 | 庆:美好; 历:年代。 意为美好的年代。 |
[189][190][200][248][249][250] | ||
皇祐 | 1049年 正月一日 (2月5日) |
1054年 三月二十九日 (5月9日) |
6年 | [189][190][251][252][253] | |||
至和 | 1054年 四月一日[注 47] (5月10日) |
1056年 九月十一日 (10月22日) |
3年 | 意为避除不祥,追求和谐。 | [189][190][200][254][255][256] | ||
嘉祐 | 1056年 九月十二日 (10月23日) |
1063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20日) |
8年 | 意为喜获上天保佑。 | 嘉祐八年四月一日宋英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200][257][258][259] | |
治平 | 1064年 正月一日 (1月21日) |
1067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5日) |
4年 | 英宗 赵曙 |
意为天下大治,四海升平。 |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宋神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200][260][261][262] |
熙宁 | 1068年 正月一日 (2月6日) |
1077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16日) |
10年 | 神宗 赵顼 |
熙:兴盛、繁荣; 宁:安定。 |
[189][190][200][263][264] | |
元丰 | 1067年 正月一日 (1月17日) |
1085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17日) |
8年 | 意为赖天之祐,年谷顺成。 | 元丰八年三月五日宋哲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200][265][266][267] | |
元祐 | 1086年 正月一日 (1月18日) |
1094年 四月十一日 (4月18日) |
9年 | 哲宗 赵煦 |
意为嘉祐之治的回归。 | [189][190][200][232][268][269][270] | |
绍圣 | 1094年 四月十二日 (4月19日) |
1098年 五月三十日 (7月1日) |
5年 | 绍:继承; 圣:宋神宗。 意为继承父皇神宗未竟的事业。 |
[189][190][200][232][271][272] | ||
元符 | 1098年 六月一日 (7月2日) |
1100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30日) |
3年 | 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宋徽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273][274][275] | ||
建中靖国 | 1101年 正月一日 (1月31日) |
1101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0日) |
1年 | 徽宗 赵佶 |
建中:建立中正之道; 靖国:消除朋党。 意为调和路线消弥党争,让国家获得安宁。 |
[189][190][200][232][276][277] | |
崇宁 | 1102年 正月一日 (1月21日) |
1106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5日) |
5年 | 崇:推崇; 宁:宋神宗熙宁年号。 意为追崇熙宁之道。 |
[189][190][200][232][278][279] | ||
大观 | 1107年 正月一日 (1月26日) |
1110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9日) |
4年 | 《易经》: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 | [189][190][200][280][281] | ||
政和 | 1111年 正月一日 (2月10日) |
1118年 十月三十日 (12月14日) |
8年 | 《尚书》:庶政惟和,万国咸宁。 | [189][190][200][282][283] | ||
重和 | 1118年 十一月一日 (12月15日) |
1119年 正月二十九日 (3月12日) |
2年 | 意为和之又和。 | [189][190][200][284][285] | ||
宣和 | 1119年 二月一日 (3月13日) |
1125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24日) |
7年 | 以宣和殿的“宣和”二字为名。 |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钦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注 48] | [189][190][200][286][287] | |
靖康 | 1126年 正月一日 (1月25日) |
1127年 四月三十日 (6月11日) |
2年 | 钦宗 赵桓 |
靖:安定; 康:富足。 |
靖康二年正月宋钦宗被金人软禁,二月六日被金人废为庶人。 | [189][190][200][288][289][290] |
建炎 | 1127年 五月一日 (6月12日) |
1129年 三月十日 (3月31日) |
3年 | 高宗 赵构 |
靖康二年五月一日宋高宗继位,改元建炎元年。 建炎三年三月五日宋高宗被迫退位,传位给皇子赵旉。 |
[189][190][291][292] | |
明受 | 1129年 三月十一日 (4月1日) |
1129年 四月二日 (4月21日) |
21日 | 元懿太子 赵旉 |
明受元年四月一日宋高宗复位,赵旉改立为皇太子。 | [189][190][293] | |
建炎 | 1126年 四月三日 (4月22日) |
1130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30日) |
2年 | 高宗 赵构 |
恢复使用建炎年号。(三年至四年) | [189][190][294] | |
绍兴 | 1131年 正月一日 (1月31日) |
1162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4日) |
32年 |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四日宋孝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295][296] | ||
隆兴 | 1163年 正月一日 (2月5日) |
1164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12日) |
2年 | 孝宗 赵昚 |
建:务隆、发扬光大; 兴:宋高宗绍兴年号。 意为发扬高宗绍兴之政。 |
[189][190][297][298][299] | |
乾道 | 1165年 正月一日 (2月13日) |
1173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3日) |
9年 | 《易经》:乾为天、为阛、为君、为父。 | [189][190][297][300][301] | ||
纯熙 | 未正式使用 | 《易经》: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意为大光明。 |
乾道九年十一月九日诏告明年改元纯熙,十五日更改为淳熙。 | [297][302][303] | |||
淳熙 | 1174年 正月一日 (2月4日) |
1189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6日) |
16年 | 从年号淳化、雍熙各取一字。 意为主上取法祖宗。 |
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宋光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297][304][305][303] | |
绍熙 | 1190年 正月一日 (2月7日) |
1194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11日) |
5年 | 光宗 赵惇 |
绍:继承; 熙:宋孝宗淳熙年号。 意为继承发扬孝宗之政。 |
绍熙五年七月五日宋宁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297][306][307] |
庆元 | 1195年 正月一日 (2月12日) |
1200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4日) |
6年 | 宁宗 赵扩 |
从年号庆历、元祐各取一字。 | [189][190][308][309][310][311] | |
嘉泰 | 1201年 正月一日 (2月5日) |
1204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1日) |
4年 | [189][190][312][313][314] | |||
开禧 | 1205年 正月一日 (1月22日) |
1207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18日) |
3年 | 从年号开宝、天禧各取一字。 | [189][190][315][316][317] | ||
嘉定 | 1208年 正月一日 (1月19日) |
1224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2月8日) |
17年 | 《尚书·无逸》:嘉靖殷邦。; 《诗经·周颂武》:耆定尔功。 |
嘉定十七年闰八月三日宋理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注 49] | [189][190][318][319][320] | |
宝庆 | 1125年 正月一日 (2月9日) |
1127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7日) |
3年 | 理宗 赵昀 |
大宝之重,守必以仁,兆民之宁,赖于有庆。 | [189][190][321][322] | |
绍定 | 1228年 正月一日 (2月8日) |
1233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30日) |
6年 | 从年号绍兴、嘉定各取一字。 | [189][190][323][324] | ||
端平 | 1234年 正月一日 (1月31日) |
1236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27日) |
3年 | [189][190][325][326] | |||
嘉熙 | 1237年 正月一日 (1月28日) |
1240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12日) |
4年 | [189][190][327][328] | |||
淳祐 | 1241年 正月一日 (2月13日) |
1252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30日) |
12年 | 从年号嘉祐、淳熙各取一字。 意为思念仁宗、孝宗两朝之盛况。 |
[189][190][329][330][331] | ||
宝祐 | 1253年 正月一日 (1月31日) |
1258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隔年1月24日) |
6年 | [189][190][332][333][334] | |||
开庆 | 1259年 正月一日 (1月25日) |
1259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2月12日) |
1年 | [189][190][335][336][337] | |||
景定 | 1260年 正月一日 (2月13日) |
1264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18日) |
5年 | 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宋度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338][339] | ||
咸淳 | 1265年 正月一日 (1月19日) |
1274年 十二月三十日 (隔年1月28日) |
10年 | 度宗 赵禥 |
咸淳十年七月九日宋恭帝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340][341] | |
德祐 | 1275年 正月一日 (1月29日) |
1276年 四月三十日 (6月13日) |
2年 | 恭帝 赵㬎 |
德祐二年二月五日宋恭帝向元朝投降。 | [189][190][342][343] | |
景炎 | 1276年 五月一日 (6月14日) |
1278年 四月二十九日 (5月22日) |
3年 | 端宗 赵昰 |
景炎三年四月十七日卫王昺继位后沿用该年号。 | [189][190][344][345] | |
祥兴 | 1278年 五月一日 (5月23日) |
1279年 二月六日 (3月19日) |
2年 | 卫王 赵昺 |
祥兴二年二月六日陆秀夫背负卫王昺投海自尽。 | [189][190][346][347] |
明朝
[编辑]年号 | 使用期 (西历年月日) |
使用期 (大统历年月日) |
使用时间 | 在位皇帝 | 年号释义 | 典故 | 来源 |
---|---|---|---|---|---|---|---|
洪武 | 1368年1月23日 - 1399年2月5日 |
元年正月初四日 - 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30年 又12个月 又27日 |
太祖 | 宏大的武力
|
(无) | [348][349][350] |
建文 | 1399年2月6日 - 1402年7月29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
3年 又6个月 |
惠宗 | 建立文治
与武功盛大的洪武朝相补益。 |
[348][350][351] | |
(洪武) | 1402年7月30日 - 1403年1月22日 |
三十五年七月初一日 - 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6个月 | 太祖 (成祖) |
(同上) | [348][351] | |
永乐 | 1403年1月23日 - 1425年1月19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二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
22年 | 成祖 | 国家永远太平,百姓永享安乐 | [348][351][352] | |
洪熙 | 1425年1月20日 - 1426年2月7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
1年 | 仁宗 | 国家日益强大兴盛 | [348][352][353] | |
宣德 | 1426年2月8日 - 1436年1月17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10年 | 宣宗 |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 [348][353][354] | |
正统 | 1436年1月18日 - 1450年1月13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
14年 | 英宗 | 大明贯彻春秋大义,永为中华统绪 | [355][354][356] | |
景泰 | 1450年1月14日 - 1457年2月14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八年正月二十日 |
7年 又20日 |
代宗 | 国泰民安 | [355][356][357] | |
天顺 | 1457年2月15日 - 1465年1月26日 |
元年正月二十一日 - 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7年 又11个月 又9日 |
英宗 | 奉天顺意 | [355][357][358] | |
成化 | 1465年1月27日 - 1488年1月13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二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
23年 | 宪宗 | 成果理化 | 《文子·道原》:“大[注 50]常之道,生物而不有,成化而不宰。”[359] | [355][358][360] |
弘治 | 1488年1月14日 - 1506年1月23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
18年 | 孝宗 | “弘”:辉煌、光大 “治”:大治之世 明朝成化后朝政紊乱,国力凋敝。建元弘治,表明当时君臣的振作愿望。 |
(无) | [355][360][361] |
正德 | 1506年1月24日 - 1522年1月27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十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
16年 | 武宗 | 德坚意正 | [355][361][364] | |
嘉靖 | 1522年1月28日 - 1567年2月8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四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
45年 | 世宗 | 美好的教化,社会安定平服
表明世宗继位仅为继统,而非继嗣。 |
《尚书·周书·无逸》:“周公曰:……不敢荒宁,嘉靖殷邦。”[365] | [355][364][366] |
隆庆 | 1567年2月9日 - 1573年2月1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6年 | 穆宗 | 吉祥喜庆 | (无) | [355][366][367] |
万历 | 1573年2月2日 - 1620年8月27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四十八年七月三十日 |
47年 又7个月 |
神宗 | 大明朝与世长存 皇帝历世长久、万寿无疆 |
[355][367][368] | |
泰昌 | 1620年8月28日 - 1621年1月21日 |
元年八月初一日 -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5个月 | 光宗 (熹宗) |
国泰安昌 | [355][368] | |
天启 | 1621年1月22日 - 1628年2月4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
7年 | 熹宗 | 奉天启示 | [355][368][369] | |
崇祯 | 1628年2月5日 - 1644年4月25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
16年 又2个月 又19日 |
思宗 | 崇尚祯祥
一说取谐音“重振”。 |
[355][369][370] | |
(崇祯) | 1644年6月19日 - 1645年1月27日 |
十七年五月十五日 - 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
7个月 又15日 |
思宗 (安宗) |
(同上) | [355][371] | |
弘光 | 1645年1月28日 - 1645年8月17日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元年闰六月二十六日 |
6个月 又26日 |
安宗 | 弘扬祖宗基业,光复大明江山 | [355][371][372] | |
隆武 | 1645年8月18日 - 1647年2月4日 |
元年闰六月二十七日 - 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
1年 又6个月 又3日 |
绍宗 | 振兴武备、兴兵迎战 | [355][372][373] | |
永历 | 1647年2月5日 - 1662年6月1日[注 51] |
元年正月初一日 - 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注 51] |
15年 又3个月 又15日 [注 51] |
昭宗 | “永”:大明朝国祚永存 “历”:取自神宗年号“万历” “永”一说源于昭宗于崇祯年间曾受封永明王。 |
[355][373][375] |
注释
[编辑]- ^ 《旧唐书》作八月癸亥(八日)继位[2];《新唐书》作八月甲子(九日)继位[3];《资治通鉴》作八月癸亥(八日)唐高祖禅位,甲子(九日)唐太宗继位[4]。
- ^ 《中国历代年号考》作起于三月[16];《旧唐书》作起于三月丙申(一日)[17]。
- ^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纪元钞》作龙朔四年六月一日改元[16],与史书相差半年。
- ^ 总章年号启用时间以《旧唐书》为准[21];《唐会要》作二月二十九日改元[22];《新唐书》及《资治通鉴》作三月庚寅(六日)改元[23][24]。
- ^ 《唐会要》作十一月三日改元[30]。
- ^ 《旧唐书》及《资治通鉴》作十月乙丑(?)改元[37][38];《唐会要》作十月六日改元[39]。
- ^ 《唐会要》作二月十三日改元[41]。
- ^ 《旧唐书》作十二月己酉(?)改元[43]。
- ^ 《旧唐书》作十二月丁巳(四日)继位[45],《唐会要》作十二月六日继位[46]。
- ^ 《新唐书》作正月癸未(?)改元[48]。
- ^ 《资治通鉴》作二月壬子(?)改元[51]。
- ^ 《唐会要》作九月五日改元[54]。
- ^ 武则天改夏历十一月为正月,夏历十二月为腊月,夏历正月为一月[58]。
- ^ 《唐会要》作九月九日改元[63]。
- ^ 《唐会要》作五月十日改元[66]。
- ^ 《唐会要》作三月一日改元[69]。
- ^ 《唐会要》作九月二十九日改元[72]。
- ^ 《旧唐书》作四月改元[75],《唐会要》作四月一日改元[76]。
- ^ 《资治通鉴》作九月壬辰(?)改元[79]。
- ^ 《唐会要》作正月五日改元[87]。
- ^ 《唐会要》作十月二十三日改元[89]。
- ^ 《新唐书》作正月甲辰(二十三日)改元[91],《唐会要》作正月五日改元[92]。
- ^ 《唐会要》作正月二十四日继位,二月五日复国号为唐[94]。
- ^ 《唐会要》作七月五日继位[101]。
- ^ 《唐会要》作三月五日改元[111]。
- ^ 《唐会要》作闰四月九日改元[113]。
- ^ 《旧唐书》、《新唐书》作四月乙丑(十六日)改元[115][116]。
- ^ 《唐会要》作四月二十一日继位[117]。
- ^ 《唐会要》作七月二十日改元[120]。
- ^ 永泰年号启用时间以《旧唐书》为准[123];《资治通鉴》作正月癸卯(十一日)改元[124]。
- ^ 《唐会要》作十月十二日改元[127]。
- ^ 《唐会要》作正月继位[135];《旧唐书》作正月丙午(?)继位[136]。
- ^ 《旧唐书》作正月癸酉(二十三日)继位[140]。
- ^ 《旧唐书》缺“二月”二字[143]。
- ^ 《新唐书》作正月辛巳(四日)继位[147]。
- ^ 《旧唐书》作正月庚戌(?)改元[150]。
- ^ 《旧唐书》作三月二日继位[151];《新唐书》作三月甲子(二十三日)继位[152];《唐会要》作三月二十二日继位[153]。
- ^ 《旧唐书》作正月戊申(十一日)改元[155]。
- ^ 《新唐书》作八月癸巳(十日)继位[156]。
- ^ 《旧唐书》作十一月丁丑(?)改元[159]。
- ^ 《旧唐书》作七月二十日继位[162]。
- ^ 《旧唐书》作二月戊子(二十日)改元[171]。
- ^ 《旧唐书》作正月丙午朔(一日)改元[175]。
- ^ 《旧唐书》作四月甲戌(二十二日)改元[179];《新唐书》作四月丙子(二十四日)改元[180]。
- ^ 蜀王王建使用至天复八年正月九日[181],晋王李克用使用至天复七年[182]。
- ^ 吴王杨渥、杨隆演使用至天祐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184],晋王李存勗使用至天祐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185]。
- ^ 李崇智作至和元年起于三月,根据《宋会要辑稿》,至和元年实际起于四月。
- ^ 李崇智误作宋钦宗于二月即位,根据《宋史·钦宗纪》,宋钦宗实际在十二月即位。
- ^ 李崇智误作宋理宗于八月即位,根据《宋史·理宗纪》,宋理宗实际在闰八月即位。
- ^ 冯天瑜《明清年号探微》误作“天”。[355][359]
- ^ 51.0 51.1 51.2 明郑政权奉“永历”年号至1683年9月15日(康熙二十二年/永历三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于澎湖海战战败而向施琅投降并灭亡为止,共使用“永历”年号36年又7个月又25日。[374]
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段勇 2006,第25-28页.
- ^ 刘昫. 太宗上. 维基文库, 2.
〔武德九年〕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
- ^ 欧阳脩. 太宗. 维基文库, 2.
〔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贞观元年正月乙酉,改元。
- ^ 4.0 4.1 司马光. 唐紀七. 维基文库, 191.
〔武德九年八月〕癸亥,制传位于太子;太子固辞,不许。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赦天下。
- ^ 5.0 5.1 5.2 5.3 李崇智 2004,第98页.
- ^ 刘昫. 高祖. 维基文库, 1.
〔义宁二年五月〕甲子,高祖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命刑部尚书萧造兼太尉,告于南郊,大赦天下,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
- ^ 7.0 7.1 刘昫. 太宗上. 维基文库, 2.
贞观元年春正月乙酉,改元。
- ^ 段勇 2006,第28-31页.
- ^ 段勇 2006,第31页.
- ^ 10.0 10.1 李兆洛 1970,第11页.
- ^ 11.0 11.1 刘昫. 高宗上. 维基文库, 4.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甲戌朔,皇太子即皇帝位,时年二十二。……永徽元年春正月辛丑朔,上不受朝,诏改元。
- ^ 段勇 2006,第31-33页.
- ^ 13.0 13.1 刘昫. 高宗上. 维基文库, 4.
〔永徽七年正月〕壬申,大赦,改元为显庆。
- ^ 14.0 14.1 顾炎武. 雜論名義二. 维基文库, 23.
唐中宗讳显,玄宗讳隆基,唐人凡追称高宗显庆年号多云“明庆”,永隆年号多云“永崇”。
- ^ 15.0 15.1 欧阳脩. 高宗. 维基文库, 3.
〔龙朔元年〕二月乙未,改元,赦洛州。
-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 李崇智 2004,第99页.
- ^ 刘昫. 高宗上. 维基文库, 4.
龙朔元年三月丙申朔,改元。
- ^ 18.0 18.1 刘昫. 高宗上. 维基文库, 4.
〔龙朔三年〕十二月庚子,诏改来年正月一日为麟德元年。
- ^ 19.0 19.1 刘昫.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麟德三年正月〕壬申,御朝觐坛受朝贺。改麟德三年为乾封元年。
- ^ 20.0 20.1 刘昫.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乾封三年二月〕丙寅,以明堂制度历代不同,汉、魏以还,弥更讹舛,遂增损古今,新制其图。下诏大赦,改元为总章元年。
- ^ 陈灵海 2012,第63页.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乾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改为总章。
- ^ 欧阳脩. 高宗. 维基文库, 3.
〔总章元年〕三月庚寅,大赦,改元。
- ^ 司马光. 唐紀十七. 维基文库, 201.
〔总章元年〕朝廷议明堂制度略定,三月,庚寅,赦天下,改元。
- ^ 25.0 25.1 刘昫.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总章三年〕三月甲戌朔,大赦天下,改元为咸亨元年。
- ^ 王晓 2015,第11-12页.
- ^ 27.0 27.1 刘昫.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咸亨五年〕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简公为宣皇帝,懿王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皇帝为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改咸亨五年为上元元年,大赦。
- ^ 王晓 2015,第16页.
- ^ 29.0 29.1 刘昫.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上元三年十一月〕壬申,以陈州言凤凰见于宛丘,改上元三年曰仪凤元年,大赦。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上元三年十一月三日,改为仪凤。
- ^ 31.0 31.1 刘昫.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仪凤四年〕六月辛亥,制大赦天下,改仪凤四年为调露元年。
- ^ 陈灵海 2012,第69页.
- ^ 刘昫.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仪凤三年四月〕戊申,大赦,改来年正月一日为通乾。……十二月,诏停明年“通乾”之号,以反语不善故也。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仪凤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敕改来年正月一日为通乾元年,十二月十日敕停不行。
- ^ 35.0 35.1 刘昫.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调露二年八月〕乙丑,立英王哲为皇太子。改调露二年为永隆元年,赦天下,大酺三日。
- ^ 36.0 36.1 欧阳脩. 高宗. 维基文库, 3.
〔开耀元年九月〕乙丑,改元,赦定襄军及诸道缘征官吏兵募。
- ^ 刘昫.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永隆二年〕冬十月丙寅朔,日有蚀之。乙丑,改永隆二年为开耀元年。
- ^ 司马光. 唐紀十八. 维基文库, 202.
〔开耀元年九月〕壬戌,裴行俭等献定襄之俘。乙丑,改元。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永隆二年十月六日,改为开耀。
- ^ 40.0 40.1 刘昫. 高宗下. 维基文库, 5.
〔永淳元年〕二月癸未,以太子诞皇孙满月,大赦。改开耀二年为永淳元年,大酺三日。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开耀二年二月十三日,改为永淳。
- ^ 42.0 42.1 欧阳脩. 高宗. 维基文库, 3.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改元,大赦。是夕,皇帝崩于贞观殿,年五十六。
- ^ 刘昫. 高宗下. 维基文库, 4.
〔永淳二年〕十二月己酉,诏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
- ^ 王晓 2015,第15页.
- ^ 刘昫.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6.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弘道元年十二月六日,即位。
- ^ 47.0 47.1 司马光. 唐紀十九. 维基文库, 203.
〔弘道元年十二月〕甲子,中宗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光宅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嗣圣,赦天下。
- ^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光宅元年正月癸未,改元嗣圣。
- ^ 49.00 49.01 49.02 49.03 49.04 49.05 49.06 49.07 49.08 49.09 49.10 49.11 49.12 49.13 李崇智 2004,第100页.
- ^ 50.0 50.1 刘昫.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6.
〔嗣圣元年二月〕己未,立豫王轮为皇帝,令居于别殿。大赦天下,改元文明。
- ^ 司马光. 唐紀十九. 维基文库, 203.
〔文明元年二月〕壬子,以永平郡王成器为皇太子,睿宗之长子也。赦天下,改元文明。
- ^ 王晓 2015,第13-14页.
- ^ 53.0 53.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光宅元年〕九月甲寅,大赦,改元。
- ^ 王溥. 皇后. 维基文库, 3.
文明元年九月五日,改为光宅。
- ^ 55.0 55.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垂拱元年正月丁未,大赦,改元。
- ^ 王晓 2015,第14页.
- ^ 57.0 57.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永昌元年正月乙卯,享于万象神宫,大赦,改元,赐酺七日。
- ^ 58.0 58.1 58.2 司马光. 唐紀二十. 维基文库, 204.
〔天授元年〕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太后享万象神宫,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
- ^ 59.0 59.1 刘昫.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6.
〔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
- ^ 60.0 60.1 60.2 何磊 2006,第189页.
- ^ 61.0 61.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长寿元年〕四月丙申朔,日有食之。大赦,改元如意。
- ^ 62.0 62.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长寿元年九月〕庚子,大赦,改元。
- ^ 王溥. 皇后. 维基文库, 3.
如意元年九月九日,改为长寿。
- ^ 64.0 64.1 王晓 2015,第37页.
- ^ 65.0 65.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延载元年〕五月甲午,加号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改元,赐酺七日。
- ^ 王溥. 皇后. 维基文库, 3.
长寿三年五月十日,改为延载。
- ^ 何磊 2006,第189-190页.
- ^ 68.0 68.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天册万岁元年正月辛巳,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元证圣。
- ^ 王溥. 皇后. 维基文库, 3.
延载二年三月一日,改为证圣。
- ^ 70.0 70.1 70.2 何磊 2006,第190页.
- ^ 71.0 71.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天册万岁〕九月甲寅,祀南郊。加号天册金轮大圣皇帝。大赦,改元,赐酺九日。
- ^ 王溥. 皇后. 维基文库, 3.
证圣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改为天册万岁。
- ^ 73.0 73.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万岁通天元年腊月甲戌,如神岳。甲申,封于神岳。改元曰万岁登封。
- ^ 74.0 74.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万岁通天元年三月〕丁巳,复作明堂,改曰通天宫。大赦,改元,赐酺七日。
- ^ 刘昫.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6.
〔万岁登封〕夏四月,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为万岁通天,大酺七日。
- ^ 王溥. 皇后. 维基文库, 3.
万岁登封元年四月一日,改为万岁通天。
- ^ 何磊 2006,第190-191页.
- ^ 78.0 78.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神功元年〕九月壬寅,大赦,改元,赐酺七日。
- ^ 司马光. 唐紀二十二. 维基文库, 206.
〔神功元年〕九月,壬辰,大享通天宫,大赦,改元。
- ^ 何磊 2006,第191页.
- ^ 81.00 81.01 81.02 81.03 81.04 81.05 81.06 81.07 81.08 81.09 81.10 李崇智 2004,第101页.
- ^ 82.0 82.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圣历元年正月甲子,大赦,改元,赐酺九日。
- ^ 何磊 2006,第191-192页.
- ^ 84.0 84.1 84.2 刘昫.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6.
〔圣历三年〕五月癸丑,上以所疾康复,大赦天下,改元为久视,停金轮等尊号,大酺五日。……冬十月甲寅,复旧正朔,改一月为正月,仍以为岁首,正月依旧为十一月,大赦天下。
- ^ 85.0 85.1 何磊 2006,第192页.
- ^ 86.0 86.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长安元年正月丁丑,改元大足。
- ^ 王溥. 皇后. 维基文库, 3.
久视二年正月五日,改为大足。
- ^ 88.0 88.1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长安元年〕十月壬寅,如京师。辛酉,大赦,改元。
- ^ 王溥. 皇后. 维基文库, 3.
大足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改为长安。
- ^ 90.0 90.1 司马光. 唐紀二十三. 维基文库, 207.
神龙元年春,正月,壬午朔,赦天下,改元。〈《考异》曰:《新纪》:“长安五年,正月,壬午,大赦;甲子,太子监国,改元。”按《则天实录》:“神龙元年,正月,壬午朔,大赦,改元。”《旧纪》、《唐历》、《统纪》、《会要》皆同。《纪年通谱》亦以神龙为武后年号,中宗因之。《新纪》误也。〉……丙午,中宗即位,赦天下。
司马光. 唐紀二十四. 维基文库, 208.〔神龙元年二月〕甲寅,复国号曰唐。
- ^ 欧阳脩. 則天皇后. 维基文库, 4.
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甲辰,皇太子监国,大赦,改元。
- ^ 王溥. 皇后. 维基文库, 1.
久视二年正月五日,改为大足。
- ^ 何磊 2006,第192-193页.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即位于通天宫端扆殿。二月五日,国号依旧称大唐。
- ^ 95.0 95.1 刘昫. 中宗. 维基文库, 7.
〔神龙三年九月〕庚子,上皇帝尊号曰应天神龙,皇后尊号曰顺天翊圣,大赦天下,改元为景龙。
- ^ 96.0 96.1 刘昫. 中宗. 维基文库, 7.
〔景龙四年六月〕甲申,发丧于太极殿,宣遗制。皇太后临朝,大赦天下,改元为唐隆。……丁亥,皇太子即帝位于柩前,时年十六。
- ^ 锺渊映. 唐. 维基文库, 6.
《玉海》云:“或曰唐元、唐兴、唐安。”盖开元、天宝之间避讳改称者,而《唐会要》、《唐大诏令》皆书唐隆。
- ^ 98.0 98.1 刘昫. 睿宗. 维基文库, 7.
〔景龙四年六月〕甲辰,……少帝逊于别宫。是日即皇帝位,……己巳,册平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改元为景云。
- ^ 99.0 99.1 刘昫. 睿宗. 维基文库, 7.
〔景云三年正月〕己丑,大赦天下,改元为太极。
- ^ 100.0 100.1 刘昫. 睿宗. 维基文库, 7.
〔太极元年〕五月戊寅,亲祀北郊。辛未,大赦天下,改元为延和。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延和元年七月五日,即位。
- ^ 102.0 102.1 刘昫. 睿宗. 维基文库, 6.
〔延和元年〕八月庚子,帝传位于皇太子,自称太上皇帝,……甲辰,大赦天下,改元为先天。
- ^ 王晓 2015,第12-13页.
- ^ 104.00 104.01 104.02 104.03 104.04 104.05 104.06 104.07 104.08 104.09 李崇智 2004,第102页.
- ^ 105.0 105.1 刘昫. 玄宗上. 维基文库, 8.
〔先天二年〕十二月庚寅朔,大赦天下,改元为开元。
- ^ 106.0 106.1 106.2 106.3 刘新方 2009,第27页.
- ^ 107.0 107.1 刘昫. 玄宗下. 维基文库, 9.
天宝元年春正月丁未朔,大赦天下,改元。……〔天宝〕三载正月丙辰朔,改年为载。……〔天宝十五载〕八月癸未朔,御蜀都府衙。……癸巳,灵武使至,始知皇太子即位。丁酉,上用灵武册称上皇,诏称诰。
- ^ 王晓 2015,第16-17页.
- ^ 109.0 109.1 刘昫. 肅宗. 维基文库, 10.
〔至德元载七月〕甲子,上即皇帝位于灵武。……下制曰:“……乃以七月甲子,即皇帝位于灵武。敬崇徽号,上尊圣皇曰上皇天帝,所司择日昭告上帝。朕以薄德,谬当重位,既展承天之礼,宜覃率士之泽,可大赦天下,改元曰至德。……”
- ^ 110.0 110.1 刘昫. 肅宗. 维基文库, 10.
〔至德三载二月〕丁未,御明凤门,大赦天下,改至德三载为乾元元年。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至德三载三月五日,改为乾元。
- ^ 112.0 112.1 刘昫. 肅宗. 维基文库, 10.
〔乾元三年闰四月〕己卯,以星文变异,上御明凤门,大赦天下,改乾元为上元。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至德三载三月五日,改为乾元。
- ^ 司马光. 唐紀三十八. 维基文库, 222.
〔上元二年九月〕壬寅,制去尊号,但称皇帝;去年号,但称元年;以建子月为岁首,月皆以所建为数。
- ^ 刘昫. 肅宗. 维基文库, 10.
乙丑,诏皇太子监国。又曰:“上天降宝,献自楚州,因以体元,叶乎五纪。其元年宜改为宝应,建巳月为四月,馀月并依常数,仍依旧以正月一日为岁首。”
- ^ 欧阳脩. 肅宗. 维基文库, 6.
〔宝应元年四月〕乙丑,皇太子监国。大赦,改元年为宝应元年,复以正月为岁首,建巳月为四月。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宝应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即位。
- ^ 司马光. 唐紀三十八. 维基文库, 222.
〔宝应元年四月〕甲子,制改元;复以建寅为正月,月数皆如其旧;赦天下。……己巳,代宗即位。
- ^ 119.0 119.1 刘昫. 代宗. 维基文库, 11.
〔宝应二年七月〕壬子,御宣政殿宣制,改元曰广德,大赦天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宝应二年七月二十日,改为广德。
- ^ 刘海波 2017,第102页.
- ^ 122.0 122.1 刘昫. 代宗. 维基文库, 11.
永泰元年正月癸巳朔,制曰:“……今将大振纲维,益明惩劝,肇举改元之典,弘敷在宥之泽,可大赦天下,改广德三年为永泰元年。”
- ^ 陈灵海 2012,第66页.
- ^ 司马光. 唐紀三十九. 维基文库, 223.
〔永泰元年〕春,正月,癸卯朔,改元;赦天下。
- ^ 125.0 125.1 刘海波 2017,第106页.
- ^ 126.0 126.1 刘昫. 代宗. 维基文库, 11.
〔永泰二年十一月〕甲子,日长至,上御含元殿,下制大赦天下,改永泰二年为大历元年。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永泰二年十月十二日,改为大历。
- ^ 128.0 128.1 刘昫. 德宗上. 维基文库, 12.
大历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癸亥,即位于太极殿。……建中元年春正月丁卯朔,御含元殿,改元建中。
- ^ 129.0 129.1 129.2 129.3 129.4 129.5 129.6 李崇智 2004,第103页.
- ^ 130.0 130.1 刘昫. 德宗上. 维基文库, 12.
兴元元年春正月癸酉朔,上在奉天行宫受朝贺。诏曰:“……可大赦天下,改建中五年为兴元元年。……”
- ^ 131.0 131.1 刘昫. 德宗上. 维基文库, 12.
贞元元年正月丁酉朔,御含元殿受朝贺,礼毕,宣制大赦天下,改元贞元。
- ^ 洪迈. 紀年用先代號. 维基文库, 16.
唐德宗以建中、兴元之乱,思太宗贞观、明皇开元为不可跂及,故改年为贞元,各取一字以法象之。
- ^ 133.0 133.1 刘昫. 順宗. 维基文库, 14.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德宗崩,丙申,即位于太极殿。……〔八月〕辛丑,诰:“有天下传归于子,前王之制也。……宜以今月九日册皇帝于宣政殿。国有大命,恩俾惟新,宜因纪元之庆,用覃在宥之泽。宜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
- ^ 134.0 134.1 刘昫. 憲宗上. 维基文库, 14.
〔贞元二十一年〕八月丁酉朔,受内禅。乙巳,即皇帝位于宣政殿。……元和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帝率群臣于兴庆宫奉上太上皇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丁卯,御含元殿受朝贺。礼毕,御丹凤楼,大赦天下,改元曰元和。
- ^ 王溥. 帝號上. 维基文库, 1.
〔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
- ^ 刘昫. 穆宗上. 维基文库, 16.
〔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宪宗崩。丙午,即皇帝位于太极殿东序。
- ^ 137.0 137.1 欧阳脩. 穆宗. 维基文库, 8.
〔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宪宗崩,……闰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长庆元年正月……辛丑,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
- ^ 吴超 2013,第101-108页.
- ^ 顾方肃. 唐故趙氏夫人墓誌銘. 维基文库.
以元和十五年少帝即位,二月五日改号为永新元年……
- ^ 刘昫. 敬宗. 维基文库, 17上.
〔长庆〕四年正月壬申,穆宗崩。癸酉,皇太子即位柩前,时年十六。
- ^ 141.0 141.1 欧阳脩. 敬宗. 维基文库, 8.
〔长庆〕四年正月,穆宗崩。……丙子,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宝历元年正月……辛亥,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
- ^ 142.0 142.1 欧阳脩. 文宗. 维基文库, 8.
宝历二年十二月,敬宗崩,……乙巳,江王即皇帝位于宣政殿。……大和元年二月乙巳,大赦,改元。
- ^ 刘昫. 文宗上. 维基文库, 17上.
大和元年春正月癸亥朔。……乙巳,御丹凤楼,大赦,改元大和。
- ^ 钱大昕. 唐書二. 维基文库, 42.
太和元年 “太”当作“大”。予见唐石刻书文宗年号皆是“大”字,与魏明帝、晋海西公、后魏孝文、吴杨溥称太和者各别。今刊本新旧史皆误为太矣。
- ^ 145.0 145.1 145.2 145.3 145.4 李崇智 2004,第104页.
- ^ 146.0 146.1 刘昫. 文宗下. 维基文库, 17下.
开成元年正月辛丑朔,帝常服御宣政殿受贺,遂宣诏大赦天下,改元开成。
- ^ 欧阳脩. 武宗. 维基文库, 8.
〔开成五年正月〕辛巳,即皇帝位于柩前。
- ^ 刘昫. 武宗. 维基文库, 18上.
〔开成五年正月〕四日,文宗崩,宣遗诏:皇太弟宜于柩前即皇帝位,宰相杨嗣复摄冢宰。十四日,受册于正殿,时年二十七。
- ^ 149.0 149.1 欧阳脩. 武宗. 维基文库, 8.
会昌元年正月……辛巳,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
- ^ 刘昫. 武宗. 维基文库, 18上.
会昌元年正月壬寅朔。庚戌,有事于郊庙,礼毕,御丹凤楼,大赦,改元。
- ^ 刘昫. 宣宗. 维基文库, 18下.
会昌六年三月一日,开宗疾笃,遗诏立为皇太叔,权勾当军国政事。翌日,柩前即帝位,改今名,时年三十七。
- ^ 欧阳脩. 宣宗. 维基文库, 8.
〔会昌六年〕三月甲子,即皇帝位于柩前。
- ^ 王溥. 帝號下. 维基文库, 2.
会昌六年丙寅三月二十一日,武宗不豫,立皇太叔,勾当军国政事。翌日,即位,改名忱。
- ^ 154.0 154.1 司马光. 唐紀六十四. 维基文库, 248.
〔会昌六年三月〕甲子,上崩。以李德裕摄冢宰。丁卯,宣宗即位。……大中元年春,正月,甲寅,上祀圜丘,赦天下,改元。
- ^ 刘昫. 宣宗. 维基文库, 18下.
大中元年春正月戊戌朔,……戊申,皇帝有事于郊庙,礼毕,御丹凤门,大赦,改元。
- ^ 欧阳脩. 懿宗. 维基文库, 8.
〔大中十三年八月〕癸巳,即皇帝位于柩前。
- ^ 刘昫. 懿宗. 维基文库, 19上.
大中十三年八月七日,宣遗诏立为皇太子监国,改今名。十三日,柩前即帝位,年二十七。
- ^ 158.0 158.1 欧阳脩. 懿宗. 维基文库, 8.
〔咸通元年〕十一月丙子,朝享于太庙。丁丑,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
- ^ 刘昫. 懿宗. 维基文库, 19上.
〔咸通元年〕十一月丙午朔。丁未,上有事于郊庙,礼毕,御丹凤门,大赦,改元。
- ^ 刘昫. 懿宗. 维基文库, 19上.
宣宗制《泰边陲乐曲词》有“海岳晏咸通”之句。又大中末,京城小儿叠布渍水,纽之向日,谓之拔晕。帝果以郓王即大位,以咸通为年号。
- ^ 曹辉 2017,第38页.
- ^ 刘昫. 僖宗. 维基文库, 19下.
〔咸通〕十四年七月,懿宗大渐。其月十八日,制曰……是日,懿宗崩。二十日,即皇帝位于柩前,时年十二。
- ^ 欧阳脩. 懿宗. 维基文库, 8.
咸通十四年七月,懿宗疾大渐,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刘行深、韩文约立普王为皇太子。辛巳,即皇帝位于柩前。
- ^ 164.0 164.1 刘昫. 僖宗. 维基文库, 19下.
〔乾符元年〕十一月丙戌朔。庚寅,上有事于宗庙,礼毕,御丹凤门,大赦,改元为乾符。
- ^ 165.00 165.01 165.02 165.03 165.04 165.05 165.06 165.07 165.08 165.09 165.10 165.11 李崇智 2004,第105页.
- ^ 166.0 166.1 刘昫. 僖宗. 维基文库, 19下.
广明元年春正月乙卯朔,上御宣政殿,制曰:“……可改乾符七年为广明元年。……”
- ^ 167.0 167.1 刘昫. 僖宗. 维基文库, 19下.
〔中和元年〕七月丁未朔。乙卯,车驾至西蜀。丁巳,御成都府廨,改广明二年为中和元年,大赦天下。
- ^ 168.0 168.1 刘昫. 僖宗. 维基文库, 19下.
〔光启元年〕三月丙辰朔。丁卯,车驾至京师。己巳,御宣政殿,大赦,改元光启。
- ^ 王晓 2015,第39页.
- ^ 170.0 170.1 欧阳脩. 僖宗. 维基文库, 9.
〔文德元年二月〕庚寅,谒于太庙,大赦,改元。
- ^ 刘昫. 僖宗. 维基文库, 19下.
〔文德元年二月〕戊子,上御承天门,大赦,改元文德。
- ^ 172.0 172.1 刘昫. 昭宗上. 维基文库, 20上.
〔文德元年〕三月六日,宣遗诏立为皇太弟。八日,柩前即位,时年二十二。……龙纪元年春正月癸巳朔,上御武德殿受朝贺,宣制大赦,改元。
- ^ 173.0 173.1 刘昫. 昭宗上. 维基文库, 20上.
大顺元年春正月戊子朔,御武德殿受朝贺。宰臣百僚上徽号曰圣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礼毕,大赦,改元大顺。
- ^ 174.0 174.1 欧阳脩. 僖宗. 维基文库, 9.
〔景福元年正月〕丙寅,大赦,改元。
- ^ 刘昫. 昭宗上. 维基文库, 20上.
景福元年春正月丙午朔,上御武德殿受朝贺,大赦,改元景福。
- ^ 176.0 176.1 刘昫. 昭宗上. 维基文库, 20上.
乾宁元年春正月乙丑朔,上御武德殿受朝,宣制大赦,改元乾宁。
- ^ 177.0 177.1 刘昫. 昭宗上. 维基文库, 20上.
〔光化元年〕八月戊戌朔。己未,车驾自华还京师。甲子,御端门,大赦,改元光化。
- ^ 178.0 178.1 司马光. 唐紀七十八. 维基文库, 262.
〔天复元年四月〕丁丑,赦天下,改元。
- ^ 刘昫. 昭宗. 维基文库, 20上.
〔天复元年四月〕甲戌,天子有事于宗庙。是日,御长乐门,大赦天下,改元天复。
- ^ 欧阳脩. 昭宗. 维基文库, 10.
〔天复元年四月〕丙子,大赦,改元。
- ^ 吴任臣. 前蜀二. 维基文库, 36.
武成元年春正月癸酉朔,……壬午,大赦境内,改元武成。〈赦文曰:……纪年定历,既正鸿名;布泽行春,式和均气。可大赦天下,改唐天复八年为大蜀武成元年。……〉
- ^ 欧阳脩. 唐本紀一. 维基文库, 4.
〔天复〕四年,梁迁唐都于洛阳,改元曰天祐。克用以谓劫天子以迁都者梁也,天祐非唐号,不可称,乃仍称天复。……〔七年〕是岁,梁灭唐,克用复称天祐四年。
- ^ 183.0 183.1 刘昫. 昭宗. 维基文库, 20上.
〔天祐元年闰四月〕乙巳,上御光政门,大赦,制曰:“……可大赦天下,改天复四年为天祐元年……”
- ^ 吴任臣. 吳二高祖世家. 维基文库, 2.
〔武义元年〕夏四月戊戌朔,温奉玉册、宝绶尊王即吴国王位,改天祐十六年为武义元年。
- ^ 薛居正. 唐書五莊宗本紀三. 维基文库, 5.
〔同光元年〕夏四月己巳,帝升坛,祭告昊天上帝,遂即皇帝位,文武臣僚称贺。礼毕,御应天门宣制:改天祐二十年为同光元年。
- ^ 刘新方 2009,第28页.
- ^ 刘昫. 哀帝. 维基文库, 20下.
天祐元年八月十二日,昭宗遇弑。……丙午,大行皇帝大殓,皇太子柩前即皇帝位。
- ^ 司马光. 後梁紀一. 维基文库, 266.
〔开平元年三月〕甲辰,唐昭宣帝降御札禅位于梁。……〔四月〕甲子,……王被衮冕,即皇帝位。……戊辰,大赦,改元,国号大梁。
- ^ 189.00 189.01 189.02 189.03 189.04 189.05 189.06 189.07 189.08 189.09 189.10 189.11 189.12 189.13 189.14 189.15 189.16 189.17 189.18 189.19 189.20 189.21 189.22 189.23 189.24 189.25 189.26 189.27 189.28 189.29 189.30 189.31 189.32 189.33 189.34 189.35 189.36 189.37 189.38 189.39 189.40 189.41 189.42 189.43 189.44 189.45 189.46 189.47 189.48 189.49 189.50 189.51 189.52 189.53 189.54 189.55 189.56 189.57 189.58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中华书局. 2004-12. ISBN 9787101025125.
- ^ 190.00 190.01 190.02 190.03 190.04 190.05 190.06 190.07 190.08 190.09 190.10 190.11 190.12 190.13 190.14 190.15 190.16 190.17 190.18 190.19 190.20 190.21 190.22 190.23 190.24 190.25 190.26 190.27 190.28 190.29 190.30 190.31 190.32 190.33 190.34 190.35 190.36 190.37 190.38 190.39 190.40 190.41 190.42 190.43 190.44 190.45 190.46 190.47 190.48 190.49 190.50 190.51 190.52 190.53 190.54 190.55 190.56 190.57 190.58 邓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05-03. ISBN 9860005184.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一太祖一. 维基文库.“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定有天下之号曰宋。”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 维基文库.“〔建隆元年正月〕乙巳,诏因所领节度州名,定有天下之号曰宋。改元,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太祖建隆元年正月五日,诏曰:‘五运推移,上帝于焉眷命;三灵改卜,王者所以膺国。朕早练龙韬,常提虎旅。当周邦末造,从二帝以征行;洎乔岳缠哀,翊嗣君而纂位。罄一心而事帝,谅四海以皆闻。一昨北虏侵疆,边民受弊,朕长驱禁旅,克日平戎。六师才发于近郊,万众喧哗而莫遏。拥回京阙,推戴眇躬。幼主以历数有归,寻行禅让。兆庶不可以无主,万几不可以暂停,勉徇群心,己登大宝。宜改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改国号为大宋。’”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一太祖一. 维基文库.“〔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南郊,大赦,改元乾德。”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 维基文库.“〔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合祭天地于南郊,以宣祖配。还,御明德门。大赦,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诏曰:‘朕自三灵眷命,五让兴邦,躬亲罔惮于万几,宜武岸吾苛三坚悼于万几,德教将加于四海。岁时屡稔,华夏大同。盖上穹垂祐于皇家,非凉德自隆于昌运。繇是率百王之旧制,遵千古之宪章,坠典必修,无文咸秩。洁牺樽而谒清庙,被大裘而郊上天。明德既馨,神心有答。乃回金辂,载御应门。律且协于黄钟,日正临于甲子。顺三元之更始,庶万汇之咸亨。宜覃旷荡之恩,用慰黎元之望。可改建隆四年为乾德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太祖二. 维基文库.“〔开宝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事南郊,改元开宝。”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 维基文库.“〔开宝元年十一月〕癸卯,合祭天地于南郊,大赦,改元,蠲乾德五年以前逋租。”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乾德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诏曰:‘国家受天景福,率土咸宾,声明洞照于万方,德教咸加于四海。风雨顺而岁稔,干戈戢而刑清。荷上帝之垂休,致中原之大定。仰答自天之祐,恭陈告谢之仪。具物荐诚,神心昭格,霏烟呈瑞,嘉气降祥。宜与寰区,同兹胥悦。尽日月照临之内,罔间幽遐;极车书混同之邦,咸均雨露。庶成端拱,永洽提封。宜改乾德六年为开宝元年。’”
- ^ 200.00 200.01 200.02 200.03 200.04 200.05 200.06 200.07 200.08 200.09 200.10 200.11 200.12 200.13 200.14 200.15 200.16 200.17 200.18 200.19 200.20 200.21 200.22 200.23 200.24 200.25 200.26 闲话北宋年号对应之含义 - 每日头条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太宗一. 维基文库.“〔开宝九年十二月〕甲寅,御乾元殿受朝,乐县而不作。大赦,改是岁为太平兴国元年。”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七. 维基文库.“〔开宝九年〕十二月甲寅,上御乾元殿受朝,悬而不乐。大赦,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开宝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诏曰:‘朕猥以眇躬,嗣守洪业,托于人上,奄宅域中。常念王业之艰难,勉副兆民之推戴。神器大宝,既负荷以维艰;薄冰深渊,实临履而增惕。自躬亲庶政,励翼小心,晦朔仅同,中外胥悦。盖祖宗之垂贶,非寡昧之克堪。今者方国会朝,无防风之后至;公卿在列,见考文之益恭。及物之泽末孚,戴予之心斯切。收元发号,宜表于自新;肆赦眚灾,聿彰于大赉。可大赦天下,改开宝九年为太平兴国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太宗一. 维基文库.“〔雍熙元年十一月〕丁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中外文武官进秩有差。”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五. 维基文库.“〔雍熙元年十一月〕丁卯,祀天地于南郊,大赦,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诏曰:‘惟皇抚运,建洪业于中区;惟辟奉天,表至诚于大报。朕自祇膺眷命,嗣守丕基,夕惕晨兴,宵衣旰食,九年于此,罔敢怠荒。而丰岁屡臻,五兵不试,符瑞昭应,书轨大同。顾惟冲人,何能致此,盖昊穹之所降鉴,宗社之所储休。所以躬事禋燔,告谢天地。文物以之大备,声明于是孔昭,六变升闻,百神降假。纯嘏之锡,岂独在予,思与万邦,同兹大庆。宜改纪元之号,仍均作解之恩。可大赦天下,改太平兴国九年为雍熙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 维基文库.“〔端拱元年正月〕乙亥,亲耕籍田。还御丹凤楼,大赦,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九. 维基文库.“〔端拱元年正月〕乙亥,上于东郊亲飨先农,以后稷配,遂耕籍田。始三推,有司言礼毕,上曰:‘朕志在劝农,恨不能终于千亩,岂止以三推为限。’耕数十步,侍臣固请,乃止。还,御乾元门,大赦,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雍熙五年正月十七日,诏曰:‘王者握图御极,膺骏命于上穹;务穑劝农,庇蒸民于率土。朕嗣临大宝,十有三年,每思勤俭之风,用洽雍熙之化。民惟邦本,虽无怠于辑宁;食乃民天,宜务敦于教导。是用举累朝之坠典,籍千亩于近郊。载陟青坛,躬展接神之礼;三推黛耜,式隆敦本之风。岂惟备郊庙之粢盛,仰亦励蒸黎之播殖。万国骏奔而述职,千官星拱以在廷。望宫阙城社之尊,睹声明文物之盛。岂惟寡昧独荷于洪休,思与华夷同均于大庆。宜革纪年之号,仍覃作解之恩。可大赦天下,改雍熙五年为端拱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 维基文库.“淳化元年春正月戊寅朔,减京畿系囚流罪以下一等。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一. 维基文库.“春正月戊寅朔,御朝元殿,受册尊号,曲赦京城系囚,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端拱三年正月一日,诏曰:‘朕司牧黎元,对越穹壤,小心祗栗,明发不遑,思以答上帝之眷怀,跻群生于仁寿。而疆埸甫定,京坻屡登,闾阎臻乎小康,金革至于不用。去秋以骄阳孔炽,膏泽慦期,分命近臣,并走群望。撤悬减膳,损抑諅甚;阽原挤壑,祗畏弥深。至诚上通,灵应如响。云始肤寸,已彰挑水旱之应;雪复盈尺,益表丰年之祥。顾惟眇躬,奉顺天意,宜革纪元之号,用覃肆眚之恩。可大赦天下,改端拱三年为淳化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 维基文库.“至道元年正月戊申朔,改元。……〔至道三年三月〕癸巳,追班于万岁殿,宣诏令皇太子柩前即位。”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七. 维基文库.“至道元年正月戊申朔,德音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一. 维基文库.“〔至道三年三月〕癸巳,崩于万岁殿。参知政事温仲舒宣遗制,真宗即位于柩前。”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淳化六年正月一日,诏曰:‘朕以眇躬,缵承丕构,托于兆民之上,二十载于兹矣。夙兴夜寐,罔敢遑宁,未尝发一念不在于黎元,举一事不先于政教。庶修人纪,用答天工。近岁已来,荐逢灾厉,蜀土暴兴于狂孽,齐民颇匮于仓箱。予心浩然,罔知攸济。是用侧身思道,期洽隆平。弥增宵旰之忧,果获昊穹之祐。妖氛渐弭,禾稼咸登。对越上元,载深祇惕。当惟新于大政,庶永保于鸿猷。发号改元,与民更始。宜改淳化六年为至道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六真宗一. 维基文库.“〔至道〕三年三月,太宗崩,奉遗制即皇帝位于柩前。……咸平元年春正月辛酉,诏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三. 维基文库.“咸平元年春正月辛酉朔,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至道四年正月一日,诏曰:‘朕诞受皇图,绍承茂烈,深惟抑畏,岂敢遑宁。岁阜民康,迩安远肃。承上穹之眷命,宅大宝以逾年。四序履端,万物资始。式遵古义,俾易初元。可改至道四年为咸平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七真宗二. 维基文库.“景德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大赦,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六. 维基文库.“景德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御朝元殿受朝。大赦,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真宗咸平七年正月一日,诏曰:‘国家皇天眷命,四海归仁。太祖以神武定寰中,肇基王业;太宗以睿文化天下,光阐洪图。朕以眇躬,肆承丕构,仰荷馀庆,俯临万邦,夙夜忧勤,不遑宁处。五辰迁易,七载于兹,何尝不寤寐贤良,讲求遗逸。亲决庶政,期于小康,永怀克恭,式绍丕训。月正元日,条风发春,方贡在庭,周行备列,聿更元号,用叶灵心。宥罪布和,与物更始。宜改咸平七年为景德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七真宗二. 维基文库.“〔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戊辰,大赦,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六十八. 维基文库.“〔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戊辰,大赦,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景德五年正月六日,诏曰:‘朕钦承命历,惠绥黎元,抚御万方,忧勤一纪,何尝不顺考古道,惟钦永图。严祀事以奉神祇,洁至诚而享宗庙。政刑是恤,茂育于群生;恩信所加,同跻于寿域。罔敢自逸,期臻太和。荷上帝之眷怀,启灵心而降鉴。烛祥辉于内寝,神告先期;肃清醮于斋坛,天垂宝箓。诞敷粤训,垂谕眇姿。清净为宗,濬发爱民之旨;延洪储祉,远逾卜世之期。嘉应非常,惕然增惧。且详观载籍。眇觌前闻。圣若羲黄。八卦演连山之象。功齐舜禹。九畴浮出洛之文。何凉德之感通。偕昔王之盛美。是用特均庆赐,仰答高明,虔遵锡瑞之文,用易纪年之号。式均大赉,普洽洪休。可大赦天下,改景德五年为大中祥符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八真宗三. 维基文库.“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十八. 维基文库.“〔天禧五年十一月〕乙卯,诏改来年元曰天禧。”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大中祥符九年十一月十五日,诏曰:‘朕奄受元符,克绍骏命,示以延洪之旨,诲其清净之方。爰建号以纪年,用垂鸿而流庆。登封乔岳,禋瘗隆脽,荐锡蕃禧,弥思昭报。是用率寰区之臣庶,崇霄极之尊称。属献岁方初,涓日惟吉。诣真居而致洁,奉恭册以陈仪。将刊荐信之辞,式举建元之典。归尊之礼,庶协于惟新;诞告之文,特申于先甲。来年正月一日,宜改为天禧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八真宗三. 维基文库.“乾兴元年春正月辛未朔,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十八. 维基文库.“乾兴元年春正月辛未朔,诏改元。……〔二月〕戊午,上崩于延庆殿。仁宗即皇帝位。”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天禧六年正月一日,诏曰:‘朕祗荷庆灵,嗣守洪业,惧涉道之多昧,念守文之惟艰。未明求衣,既昃忘食,兢兢业业,靡敢怠荒。而天地储休,宗社垂祉,嘉生屡降,庶政諅和,民俗阜康,边陲清谧。兴言致此,益用愧怀。属岁律之肇新,庆春祺之纷委,式建纪年之号,伫申及物之恩。宜自正月一日改天禧六年为乾兴元年。’”
- ^ 232.0 232.1 232.2 232.3 232.4 232.5 吴钩,宋朝年号的政治涵义 - 每日头条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九仁宗一. 维基文库.“乾兴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遗诏太子即皇帝位。……天圣元年春正月丙寅朔,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 维基文库.“天圣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太后诏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乾兴二年正月一日,诏曰:‘王者奉天子民,握图御宇,率循夷宪,式焕大猷。肆予冲人,获嗣丕构,竞竞业业,罔敢怠荒,曷尝不念长世之善经,思守文之格训,冀隆先烈,以保至宁。而穹昊眷怀,宗社垂祐,九围嘉靖,百谷丰登。而又轩墀将相之臣,告猷而体国;表著簪绅之列,勤职以循公。刑政交修,夷夏胥悦。顾惭凉德,飨是洪休。属万汇发春,三微戒序,蕃禧载集,景命惟新,俾建号以纪元,庶与民而更始。宜自正月一日改乾兴二年为天圣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仁宗二. 维基文库.“〔明道元年〕十一月甲戌,以修内成,恭谢天地于天安殿,谒太庙,大赦,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一. 维基文库.“〔明道元年〕十一月甲戌,上以修内成,恭谢天地于天安殿,遂谒太庙,大赦,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仁宗天圣十年十一月六日,诏曰:‘朕绍膺骏命,钦奉先猷,继累圣之成基,为群元之司牧。内则慈闱申诲,叶助于懿纲;外则多士尽规,亿宁于百度。获保丕构,于兹十年。念守文之至难,思置器之攸重,罔敢自逸,期臻太和。居常虑善纳忠,忧勤于旰日;务农劝穑,敦厚于时风。懋建永图,庶无阙政。昨以仲秋在序,炎燎挻灾,谅儆戒之有繇,顾眇冲之增惧。伊禁闱之胥葺,遂不日以斯成,咸集事功,聿新缔构。载安燕御之所,敢忘修省之怀?是用答二仪并贶之仁,荷九庙发祥之祉。洁齐路寝,致明察之诚;荐鬯太宫,伸僾肃之志。精衷克展,纯嘏来同。因纪号以建元,庶顺时而布惠。爰临端阙,大赉庶邦。可改天圣十年为明道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仁宗二. 维基文库.“〔明道二年十二月〕丁巳,诏明年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三. 维基文库.“〔明道二年十二月〕丁巳,诏明年改元曰景祐。”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明道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诏曰:‘朕钦膺骏命,临御中区,守三后之成基,为群黎之一司牧。四隅底定,一纪于兹。乃至图任忠良,博询谠直,罔敢暇逸,务致隆平。自明道之建元,逮作噩之居岁,䘲灾荐起,暵潦相仍,人多疠疫之伤,稼有虫螟之害。亦尝去溢美之号,损兼膳之珍。宵旰不遑,但虞于阙政;牲币靡爱,遍祷于群神。然而丰泽尚愆,和气犹郁,物价腾涌,编氓阻饥。常赋既蠲,廪粟皆振,岂恤隐之心弗至,致休若之应未臻。侧身内思,其咎安在?且夫阴阳之道叵测,变则能通;天地之戒甚明,顺则成福。消灾之理斯在,影响之报可期。惟上春首祚之辰,及万物向荣之始,因举授时之典,载更纪岁之名。祇若灵心,庶迎丕贶。式布惟新之令,先申诞告之文。宜改明道三年为景祐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仁宗二. 维基文库.“〔宝元元年十一月〕庚戌,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二十二. 维基文库.“〔宝元元年十一月〕庚戌,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景祐五年十一月十八日,诏曰:‘升禋陟配,诚孝所以兼申;拥休肆眚,人灵于是交豫。朕奉承丕历,钦率先谟,永惟置器之重,浩若涉川之广,托在尊极,弗敢遑宁。幸席成规,侵寻至治,而疆陲宾款,岁物顺蕃,民罔时恫,政克用乂。斯皆穹昊开佑之况,宗祊燕贻之谋,幽赞于兹,朕将何力!内循凉寡,期保顾存,是用图讲旧仪,毖修大报。严饰坛兆,丰洁粢盛,虔会迎长之辰,躬陈合祭之典。至于前献道祖,历裸庙昭,尽礼经必先之文,庶哲王能享之义。措事之日,备物有严,百执骏奔,三圣参侑。获率强功,以底盛容,居歆在上,降鉴如答。迪拜胙之吉,敢曰余勤;霈崇朝之泽,方思众共。再念向循群议,许加徽名,深揆浮宝之华,如乖克己之训。宜因冠号,俾易建元,顾无专享之福,更示惟新之命。可改景祐五年为宝元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仁宗二. 维基文库.“〔康定元年二月〕丙午,德音:释延州、保安军流以下罪,寇所攻掠地除今夏税,戍兵及战死者赐其家缗钱。是日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二十六. 维基文库.“〔康定元年二月〕丙午,……是日,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宝元三年二月二十一日,诏曰:‘朕绍膺骏命,继御庶邦,祇迪先猷,甫浃九闰,何尝不稽探前载,询纳迩言,克念永图之安,聿求小毖之助,靡敢暇逸,迄臻治康。而近岁以来,眚灾间作,穹躔示象,星舍舛期,灵戒有开,史占攸著。每惟凉薄,茂对鉴观,夙夜疚怀,儆惧兼切。企汤乙在予之诰,慕周王侧身之思,屡省实勤,厥咎非迼。虽彻盛食之品,躬怀旰朝之忧,务罄焦劳,以伫消伏。是用推䇲正本,协纪求中,庶迎嘉气之和,式新瑞历之授。宜改宝元三年为康定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一仁宗三. 维基文库.“〔庆历元年十一月〕丙寅,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三十四. 维基文库.“〔庆历元年十一月〕丙寅,……大赦,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康定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诏曰:‘朕继膺宝命,嗣守洪基。荷上灵降鉴之祥,奉列圣绍庭之宪,抚宁兴运,司牧黎元。谨保盈成之难,思隆久大之业,祇勤抑畏,垂二十年,何尝不中昃厉精,幽微博听?虑一夫之不获,期百志之惟熙。务汤铭之日新,致禹畴之时若。至于秉慈俭之训,绝游畋之娱,器服屏雕文之功,刑政革烦苛之弊。虽未臻于淳古,庶无怠于始初。幸以诸夏谧凊,百嘉汇茂,民涵丰㮊之乐,物弭疵疠之伤。玉烛四时,萧勺群祀。斯皆三神之所孚佑,九庙之所抚绥,岂系眇眇之躬,克召穰穰之福!是用揆天元景至之序,定国阳郊庙之仪。皇穹地祇,勔瞻嘉飨之厚;艺祖文考,毖陈升侑之严。交集盛容,克成姜报。礼繇众举,庆靡专承,当天地并况之仁,幸均大嘏;法雷雨既解之施,用霈洪恩。仍建号以纪元,美受釐而布庆。宜改康定二年为庆历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一仁宗三. 维基文库.“〔庆历八年〕十二月乙丑朔,以霖雨为灾,颁德音,改明年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六十五. 维基文库.“〔庆历八年〕十二月乙丑朔,德音改明年元,降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庆历八年十二月一日,诏曰:‘朕执象御民,稽古布度。顾幅员之至广,常临履以自持,莫不顺人之心,奉天之道,虑一物之失所,斯庶政之惟和。稼穑虽登,或未臻于丰稔;兵戈载戢,尚靡格于偃销。惕惕居怀,竞竞在念,惟兹黔庶,仅底乐康。而自春夏之交,霖雨作沴,伤暴禾麦,漂溢堤防。河北之民,尤罹弊苦,粒食罄阙,庐室荡空,流离乡园,携挈老幼,十室而九,自秋徂冬,嗷嗷道涂,沟壑为虑。愍其失业,弥盖纳隍。当原究其由来,冀销弭于灾变。宜均霈泽,以召嘉祥。仍更纪岁之元,用冀自天之祐。宜改庆历九年为皇祐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二仁宗四. 维基文库.“〔至和元年三月〕庚辰,下德音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七十六. 维基文库.“〔至和元年三月〕庚辰,德音改元,降天下死罪一等,流以下释之。”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皇祐六年三月十七日,诏曰:‘陕以寡闻,守兹盈成,缅念为君之难,深惟置器之重,罔敢怠忽,思致治平,而王泽未孚,治道多阙。皇天降谴,太史上言,豫陈薄蚀之灾,近在正阳之朔。经典所忌,阴慝是嫌。寻灾异之攸兴,缘政教之所起。永思厥咎,在予一人,德不能绥,理有未烛,赏罚失序,听纳不明,庶政未协于中,众冤或壅于下,有违万物之性,以累三光之明。上穹动威,阳精示变,此皆彰朕过失,警予省修。畏天之威,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渊谷,兹用惕于夙宵。庶几减损之诚,或蒙降鉴之眷。是用改避正寝,却去常珍,俾更元历之名,冀召太和之气。仍敷惠泽,益霈眚恩,庶达眇冲之心,更回亿兆之祐。宜改皇祐六年为至和元年,以四月一日为始。’”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二仁宗四. 维基文库.“〔嘉祐元年九月〕辛卯,恭谢天地于大庆殿,大赦,改元。……〔八年三月〕辛未,帝崩于福宁殿,遗制皇子即皇帝位。”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八十四. 维基文库.“〔嘉祐元年九月〕辛卯,恭谢天地于大庆殿,大赦,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至和三年九月十二日,诏曰:‘朕缵承基绪,统御幅员,周视万机,仅成三纪。思守守文之尤重,念居上之至难,或未明而衣,或既旰逎食。惟正人是访,惟公论是稽。恬然过勤,举不知困。比春云始,平履或亏。荷高明之博临,膺厚顺之丕拥,宗社降福,士民输忠。眇眇之躬,遄臻于绥乂;便便之政,率遂于讲修。虽属水潦遘灾,河流移道,眷言方国,咸克妥安。邦经所系,朕力何有!亶兹循省,弥用战兢。秋凛戒期,农收毕务,诞询故事,参绎前文,约郊壝之仪,严路庭之制。工师虔巩,物品晏清。祇罄诚忱,洁伸款见。上以答玄元之开右,下以蕲生聚之乐康。浸通明灵,交示肸蛮,宜与兆庶,共均休嘉。式覃涣汗之恩,仍易纪年之号,以孚神贶,以顺物宜。可大赦天下,宜改至和二年为嘉祐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三英宗. 维基文库.“〔嘉祐〕八年,仁宗崩。夏四月壬申朔,皇后传遗诏,命帝嗣皇帝位。……治平元年春正月丁酉朔,改元。……〔四年正月〕丁巳,帝崩于福宁殿。”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 维基文库.“治平元年春正月丁酉朔,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嘉祐九年正月一日,诏曰:‘朕以眇躬,获承洪绪,涉道犹浅,烛理弗明,大惧菲冲,罔克负荷,深惟抑畏,曷敢荒宁!然而仰凭社稷之灵,俯赖股肱之助。先帝至德,遗惠结于人心;列圣重光,流泽长于世祚。所以自新庶政,甫陟逾年,中外乂宁,风雨时若。惟《春秋》之正始,盖历代之通规。献岁发春,方临于吉旦;开元易纪,祇率于旧章。宜改嘉祐九年为治平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四神宗一. 维基文库.“熙宁元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诏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英宗治平五年正月一日,诏曰:‘朕膺凭几之遗音,遵委裘之定业,动则铭于周席,处则见于尧墙。深虞朽驭之难持,大惧菑田之弗获,恭恩至道,勉继先猷。采获善谋,不敢忽负薪之谏;敷求吉人,庶几成构厦之功。白云未迼于遗弓,𫘝景俄惊于过隙。属穷阴之毕岁,肇苍德以建正。茂惟《春秋》正始之文,载考人君逾年之制,不求其端则不足以承天命,不正其元则不足以法诸侯。表嘉靖之休辰,揭熙宁之美。欲跻黎庶,永底时雍。王统于此遂尊,法象繇之乃出。混齐八合,敢期尽入于甄陶;鼓舞万民,将以一新其耳目。宜自正月一日改治平五年为熙宁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五神宗二. 维基文库.“〔熙宁十年十二月〕壬午,诏改明年为元丰。……〔八年三月〕戊戌,上崩于福宁殿,年三十有八。皇太子即皇帝位。”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八十六. 维基文库.“〔熙宁十年十二月〕壬午,诏自明年正月朔旦,改元为元丰。”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神宗熙宁十年十二月六日,诏曰:‘朕奉承圣绪,一纪于兹,兢兢业业,罔敢暇逸。赖天之祐,年谷顺成。其因来岁之正,以新元统之号。式循旧典,对越神休。宜自明年正月一日改为元丰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七哲宗一. 维基文库.“〔元丰八年三月〕戊戌,神宗崩,太子即皇帝位。……元祐元年春正月庚寅朔,改元。”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百六十四. 维基文库.“元祐元年春正月庚寅朔,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元丰九年正月一日,诏曰:‘朕绍承大统,遹骏燕,於乎皇王,永世克孝。维予小,未堪多难,业业兢兢,夙夜钦止。尚赖亲慈拥佑,神保况临,年縠顺成,方内安乂。永惟《春秋》正始之义,深见天人相与之符。即位逾年,改元布政,以俟属景命,以作新斯民。顾惟守成,敢忘继序!宜自正月一日改元丰九年为元祐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八哲宗二. 维基文库.“〔绍圣元年四月〕癸丑,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哲宗元祐九年四月十二日,诏曰:‘朕荷皇穹之眷命,守列圣之丕基,十年于兹,四海用乂。日听外朝之治,躬勤万务之微,眇若涉渊,未知所济。顾念祇承上帝,诞保受命,惟骏惠于先猷,以缵隆于下武。力稽仁祖之成宪,思大文考之烈光。其因盛夏之辰,载新元统之号,庶导迎于景贶,用敷锡于群群。宜改元祐九年为绍圣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八哲宗二. 维基文库.“〔元符元年〕六月戊寅朔,改元。……〔三年正月〕己卯,帝崩。皇太后谕遗制,立弟端王即位于柩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 ^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百九十九. 维基文库.“元符元年六月戊寅朔,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绍圣五年五月十九日,诏曰:‘朕统永承圣绩绪,绍述先猷,克享天心,屡蒙嘉贶。甘露荐降,雷光属天,申锡无疆,神玺自出。顾德菲薄,荷帝溥临,敕命之几,惟圣时宪。严恭寅畏,惧弗克胜,思答神休,以协瑞应。其易统年之号,用昭受命之符。宜自绍圣五年六月朔改为元符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九徽宗一. 维基文库.“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十一月〕庚午,诏改明年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元符三年十一月十三日,诏曰:‘朕丕承祖宗,奉若天命,思建皇极,嘉靖庶邦。盖尝端好恶以示人,本中和以立政,日谨一日,期月于兹。稽历数在躬之文,念《春秋》谨始之谊,肇新元统,国有常典。是遒逾岁之期,以易纪年之号。岂惟昭示朕志,永绥斯民;庶几仰协灵心,导迎景福。宜自来年正月一日改为建中靖国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九徽宗一. 维基文库.“〔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庚辰,祀天地于圜丘,赦天下。改彰信军为兴仁军,昭德军为隆德军。改明年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制曰:‘朕绍膺宝命,祇遹洪图。躬勤俭以御邦,本宽仁而敷政。维先训是式,维师虞是从。永言继序之艰,克谨持盈之戒。荷皇天之降祐,蒙列圣之诒谋,方夏乂宁,蛮夷宾服,三时不害,六府孔修。建皇极而王道明,即康功而民志惬,以迪纯熙之运,以形平富之风。岂朕德之能胜,系帝临之下属。肇称禋祀,祇答闳休。是用参酌上仪,铺昭旷典,奉神考恭行之志,绎绍圣申讲之文,将蒇事于皇祇,先致飨乎穹昊。逎候景涓日,饬躬绍虔,裸清庙以肃将,款圜坛而拜享,侑我烈祖,秩于百神。礼严钦翼之容,乐备雝和之奏。苍璧既奠,紫烟其升。于时乾象粹精,灵心嘉向,和气洋溢,景光陆离。瑞庆大来,俾缉熙于纯嘏;膏泽并下,用敷锡厥庶民。豫建新元,诞扬涣号。可大赦天下。仍自来年正月一日改为崇宁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徽宗二. 维基文库.“〔崇宁五年七月〕壬寅,诏改明年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崇宁五年七月十三日,制曰:‘朕克谨天戒,顺受民时。若稽前王,遹追先烈,卜降年之有永,导新布之嘉祥。宜因来岁之初,是正纪元之号,思与万国,裒对神休。可自明年正月朔改为大观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徽宗二. 维基文库.“〔大观四年十一月〕丁卯,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改明年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大观四年十一月三日,制曰:‘朕奉永圣绪,遹追先猷,荷穹昊之休,蒙宗庙之祐,昭事翼翼,夙夜惟寅。中外靖绥,亮縠登稔,礼乐明备,百志用成,嘉与多方,布新显号。可以来年正月一日改元政和。’”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一徽宗三. 维基文库.“〔重和元年〕十一月己酉朔,改元,大赦天下。”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政和八年十一月一日,制曰:‘得天之统,上帝所以申景命之休;以道为门,圣人所以对高真之眷。朕绍承丕绪,祇遹先猷,荷穹昊以降康,罄寰区而作乂。法完令具,礼备乐成。迺追邃古之淳,逎发内经之隐。顺斗布合宫之政,分方调文鼎之和。修德锡符,维新九宝;迎日推策,载列三雍。兹者气应仲冬,日极南至,当甲子之月朔旦,逢己酉之会复元。遂契臾区之言,上同黄帝之世。于时太一,适次乾维。基迹潜官,仰宪紫微之象;妥神𤈶幄,下娭黄秘之庭。丛祥并祚于邦图,冠号肇更于年统。兴四时而合序,以莫不增;参万岁以成纯,终而复始。肆飏大号,溥宥多方。可大赦天下。其今年十一月一日为重和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二徽宗四. 维基文库.“〔宣和元年〕二月庚辰,改元。……〔七年十二月〕庚申,诏内禅,皇太子即皇帝位。”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重和二年二月一日,诏曰:‘农者天下之本,朕躬执耒耜以劝天下,赖天降康,礼成涓日。用协惟新之政,诞扬率土之休。可于布政之初,用冠纪元之号。宜以重和二年为宣和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三欽宗. 维基文库.“〔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徽宗诏皇太子嗣位,……丙寅,……诏改元。”
- ^ 脱脱. 金史本紀第三太宗. 维基文库.“〔天会五年〕二月丙寅,诏降宋二帝为庶人。”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诏曰:‘朕光膺眷祐,夤奉燕诘。载惟菲薄之资,获抚盈成之运,宵衣罔怠,旰食靡遑。发政施仁,怀日靖四方之志;经文纬武,图永尾兆民之功。式纪初元,是新美号,庶格神灵之助,遂臻华夏之和。茂谨王春献,岂特遵鲁史逾年之义;遹宁国步,盖将绍周人过历之期。自宣和八年正月一日改为靖康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五高宗一. 维基文库.“〔建炎元年〕五月庚寅朔,帝登坛受命,礼毕恸哭,遥谢二帝,即位于府治。改元建炎。”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高宗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诏曰:‘皇天祐宋,卜世过于汉唐;艺祖承周,受禅同乎舜禹。列圣嗣无疆之历,保邦隆不拔之基。属以朝奸,稔成边衅,恃中都之安富,忘外敌之凭陵,驯致金人,来犯京邑。初登城而不下,终邀驾以偕行。痛念鸾舆,远征沙漠,宗族从而尽徒,宫阙为之一空。仍抑臣僚,俾僭位号。朕以介弟之亲而受指,开元帅之府以总师。方输敌忾之忠,并奉讲和之诏。岂徒变故,终致阽危。盖尝指日以誓诸军,使前迎而后请;不惮沥血而檄率土,冀外附而内亲。而三事大夫与万邦黎献,共致乐推之恳,靡容牢避之私。谓亹亹万机,难以一日而旷位;矧皇皇四海,讵可三月而无君。勉循群情,嗣登大实。宵衣旰食,绍祖宗垂创之基。疾首痛心,怀父兄播迁之难。顾号令久隔,众罔系心,军旅荐兴,农多失业。慰民耳目之注,敷朕腹心之言,爰布湛恩,设绥区夏。可大赦天下。朕惟火德中微,天命未改,考光武纪元之制,绍建隆开国之基,用赫丕图,益光前烈。以靖康二年五月一日改为建炎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五高宗二. 维基文库.“〔建炎三年三月〕癸未,〔苗〕傅、〔刘〕正彦等叛,勒兵向阙,杀王渊及内侍康履以下百馀人。帝登楼,以傅为庆远军承宣使、御营使司增统制,正彦渭州观察使、副都统制。傅等迫帝逊位于皇子魏国公,……己丑,改元明受。”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五高宗二. 维基文库.“〔建炎三年〕夏四月戊申朔,太后下诏还政,皇帝复大位。……庚戌,复纪年建炎。”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六高宗三. 维基文库.“绍兴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在越州,帅百官遥拜二帝,不受朝贺。下诏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绍兴元年正月一日,诏曰:‘圣人受命以宅中,莫大邦图之继;王者体元而居正,盍新年纪之颁。朕遭时艰难,涉道寡昧,熟视斯民之荼毒,莫当疆敌之侵陵。负此百忧,于今五载。曷尝不未明求治,当馈思贤。念两宫之远而菲陋是安,恐九庙之颠而艰危是蹈。苟祸可弭,虽劳弗辞。然生灵久困于干戈,城郭悉残于煨烬。丁壮絷身于异域,旄倪暴骨于中原。田桑失时,男女隳业,仅存常产者苦斗舂之敛,乍失故乡者无尺土之依,或逼饥寒,散为盗贼。始于莫之加恤,终而无以自还。致汝于斯,皆予之过。幸高穹之未厌,哀否运之己穷,戎马虽来,边防粗备。嘉与照临之内,共图休息之期,绍奕世之闳休,兴百年之丕绪。爰因正岁,肇易嘉名,发涣汗于治朝,霈洪恩于寰海。其建炎五年可改为绍兴元年。’”
- ^ 297.0 297.1 297.2 297.3 297.4 张遂新. 南宋隆興、乾道、淳熙、紹熙年號考——兼論孝宗朝的政治脈絡. 广西日报社. 2009-02: 175–176. ISSN 1673-1190.
|journal=
被忽略 (帮助)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三孝宗一. 维基文库.“〔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己卯,以即位告于天地、宗庙、社稷。……〔十一月〕戊申,诏改明年为隆兴元年。”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孝宗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诏曰:‘朕仰膺太上皇帝付托之重,夙夜图回,务隆绍兴之圣政。其以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隆兴。’令学士院降诏曰:‘朕猥以眇身,惕膺大宝。问安视膳,敢忘付托之恩;任贤使能,庶尽图回之效。自临宸极,荐阅朔辰。躬亲虽总于万机,利泽未同周于四海,而迩遐咸乂,边鄙粗安。岂凉德之克堪,皆慈谋之所致。属当正岁,肇易新名。惟建隆创业之宏规,洎绍兴中天之皇烈。继高光之统,益谨丕承;合正元之称,用循故事。其以明年为隆兴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三孝宗一. 维基文库.“乾道元年春正月辛亥朔,合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乾道元年正月一日,制曰:‘朕仰受燕谋,获承洪业。刺六经之王制,监百代之礼文,治坛燎以祭天,警边气而迁日。盖昌陵始避于近晦,在太宗尝改而用辛。诚意动而二仪通,孝道专而九庙格,致邻国讲休兵之好,实上穹开悔祸之期。前事俱捐,弗念乎薄物细故;烝民咸乂,靡分乎尔界此疆。五辰循宣夜之躔,三白示丰年之兆。进玉卮而介亲寿,爰创缛仪;偕椒屋以庆毋慈,有光徽躅。祇荷博临之况,敢忘昭报之虔?启蛰而郊,饬周人藳秸之具;奉牲以告,协汉世竹宫之时。式履孟陬之端,逐逢先甲之吉。灵心可卜,帝武是绳。辄裒四极之驩,用洁一纯之荐。款閟宫而朝献,假太室以裸将。酌沿袭不同之宜,取斋戒自新之旨。瑄璧缜㮚,权火配藜。高斿滇滇胪所求,美光旁烛;百官济济敬厥事,熙典备成。载惟我宋之肇禋,逎当乾德之盛际。法皇祖纪元之义,采羲文行健之辞,诞易嘉名,以宁大器。宜推作解之宥,益广好生之仁。可大赦天下。其隆兴三年改为乾道元年。’”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乾道九年十一月九日,制曰:‘合二仪而蒇事,聿严报本之诚;假九庙以揭虔,式表奉先之孝。朕亲承慈训,寅绍丕图,念创业守文之难,有临深履冰之惧。宵旰将周于一纪,几康夙谨于万微。庶与黎元,共臻嘉靖。荷上穹之孚佑,赖列圣之储休,威械戢而疆埸安,农事邵而田畴辟,气顺消干溢之变,政平亡愁叹之声。顾非凉菲之堪,敢罄齐明之报。阳适亨于明复,物正底于西成。稽肆类于《虞书》,丕讲精禋之礼;考思文于《周颂》,益崇陟配之仪。是用修朝献于郊宫,谨裸将于太室。逎肃青城之驾,迺亲紫畤之祠。多士骏奔,执豆笾而显相;一纯致恪,奉珪币以思诚。神鴹吉而嘉虞,乐写和而奋豫。美光旁烛,宵然肹蚃之交;馨德昭升,纷若福祥之下。用覃四海之泽,上接三灵之欢。寿慈极以称觞,御端闱而肆眚。载惟年统,仰体乾刚。既用九以宅师,将通贯变;宜改元而发号,茂介纯熙。肇易嘉名,肆攽庆赉。可大赦天下,其乾道十年正月一日改为纯熙元年。’”
- ^ 303.0 303.1 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下. 维基文库.“〔乾道九年十一月〕戊戌,郊。诏以明年正月朔为淳熙元年。初诏改元纯熙,寻以取法淳化、雍熙为义,改元淳熙。”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四孝宗二. 维基文库.“〔乾道九年十一月〕戊戌,合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明年为淳熙元年。”
- ^ 李心传.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七. 维基文库.“乾道癸已歳,冬至日,上祀南郊,肆赦,改明年元为纯熙,既宣制矣,后六日甲辰,中书门下省言:‘若合淳化雍熙言之,当用淳熙字,庶㡬仰体主上取法祖宗之意。’从之。是时,先人在虞雍公宣威幕府,敕制初下,众未有言,先人语雍公曰:‘以《周颂》考之,“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此武王克商事也,岂今日所当用,宜密以奏。’雍公从之,奏未达闻而朝廷已更之矣。”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六光宗. 维基文库.“〔淳熙十六年〕二月壬戌,孝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内禅礼,……十一月庚午,诏改明年为绍熙元年。”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淳熙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诏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绍熙,令学士院降诏。既而诏曰:‘朕懋缵基图,丕膺历数。相受一道,日亲奉于燕谋;继照四方,时适乘于亨会。粤繇临御,莫敢迨遑。幸农穑之初登,属边疆之咸谧,凡修庶政,实踵成功。荐推朔月之更,浸告春朝之届。正岁序事,宜先纪号之新;钦天授时,尤重体元之始。肆当穀旦,肇易嘉名。惟绍兴宏远之摹,不忘取法;而淳熙明昌之运,方务祇承。用孚忆载之休,允穆万邦之听。其以明年为绍熙元年。’”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八. 维基文库.“〔绍熙五年七月〕甲子,禫祭,殿帅郭杲与步帅阎仲先分兵卫内,比内,太皇太后垂帘,命关礼引嘉王先入。执政奏事,太后曰:‘皇帝已有成命,相公当奉行。’汝愚出所拟太皇太后圣旨云:‘皇帝以疾,至今未能执丧,曾有亲笔,自欲退闲。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太上皇后。’太皇太后览毕云:‘甚好。’遂劝王即位。王固辞,且顾汝愚曰:‘某无罪,恐负不孝之名。’关礼等以黄袍进,王拒却不受,汝愚等固以请,而端礼之言尤力,王挥涕勉受,遂即皇帝位。”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七寧宗一. 维基文库.“〔绍熙五年闰十月庚午,诏改明年为绍熙元年。〕壬午,诏改明年为庆元元年。”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光宗绍熙五年闰十月二十一日,诏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庆元。诏曰:‘朕以眇身托于兆人之上,惟日竞竞,惧无以绍列圣之庥而对扬上皇之慈训也。永惟当今之务何者为急,岂非欲百官修黼而民力裕欤?夫亲君子,远小人,庆历、元祐之所以尊朝廷也;省刑罚,薄税敛,庆历、元祐之所以惠天下也。是彜是训,历年弥长。肆于中兴,举偏补敝,皆于此乎取法,克至今日,中外乂宁。朕幸蒙遗业,继绳祖武,而敢一日忘乎!掇取美号,于以纪元。《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盖庶几周成焉。’”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八. 维基文库.“〔绍熙五年闰十月〕壬午,诏曰:‘……其以明年为庆元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七寧宗一. 维基文库.“〔庆元六年十二月〕癸卯,祔光宗皇帝神主于太庙。遣虞俦使金报谢。诏改明年为嘉泰元年。”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宁宗庆元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诏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嘉泰。诏曰:‘朕祇奉燕谋,懋膺鸿业。寅恭自度,期克享于天心;兢业惟几,陟丕釐于帝命。粤临大宝,幸汔小康。夫何降割于我家,继趣宾空于慈极。痛念重忧之荐集,敢言定数之莫逃。用震于衷,深求其故。谅灾祥之在德,何后责躬;凛夙夜之畏威,力蕲转祸。亶是三阳之协吉,休兹七始之更华。月穷星回,旋启亨嘉之会;岁正事序,诞迎交泰之期。爰辑美称,肇新端朔。迹武皇元光之纪,有赫炎图;仰章圣景德之规,益恢熙运。率践祚六年而后易,顾流辉千载以相望。肆惟冲人,祗若前代。方举偏而补弊,讫用咸和;尚储祉以垂恩,其自今始。匪独觊一人之庆,庶永均四海之欢。播告多方,明听朕志。’”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上. 维基文库.“〔庆元六年十二月〕癸卯,祔光宗于太庙。……诏改明年元。上继统,赵汝愚为相,锐意庆历、元祐故事,故改庆元,尽六年而上皇及太后继崩,中宫去世,二皇子不育,朝廷嫌之,因改明年为嘉泰云。”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八寧宗二. 维基文库.“〔嘉泰四年十二月〕己亥,诏改明年为开禧元年。”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嘉泰四年十二月十一日,诏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开禧。诏曰:‘大《易》论变则通,通则久,莫如故以取新;《春秋》谓正次王,王次春,尤重表年而首事。朕猥惭凉德,嗣守丕基。无怠无荒,每躬亲于庶政;何修何饰,可坐致于隆平。赖宗社之翊扶,荷穹祗之况施,年谷屡书于中熟,边委觕弭于外虞。汔可小康,末知攸济。宵旰焦劳而治效愈邈,夙夜寅畏而和气未臻。至于众大之区,间有郁攸之变。士鲜公忠经远之操,人怀媮堕自营之私。闻见熟谓为当然,风俗流失,恬而不怪。思欲洗凡而破陋,宜先涤秽以荡瑕。矧庚申受命以至今,逾二百载;自甲子循环而复始,又六十年。兹迓续于方来,期增光于既往。爰因嗣岁,载易美名。法开宝肇造之初,洎天禧全盛之日,庶几二祖之烈,永底烝民之生。既大号之涣孚,宜洪恩之解作。’”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下. 维基文库.“〔嘉泰四年十二月〕己亥,诏改明年元。”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八寧宗二. 维基文库.“〔开禧三年十二月〕丁卯,诏改明年为嘉定元年。”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开禧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诏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嘉定。诏曰:‘朕嗣承大统,勤抚庶邦,更星纪之一周,见历元之三易。频年相继,寰宇多虞。边衅遽开,顾生灵之何罪;虫蝗为孽,与旱潦以相仍。皆权臣误国之致斯,在菲质应天之敢慢!今则典刑已正,纲纪益张。乃因正月之和,适际三阳之泰,诞扬大号,亶告多方。取商宗“嘉靖”之言,暨周王“耆定”之义,用光嗣岁,式迓休祥。庶几叶气之熏,太平可望;行见万民之集,得所为期。衍丕祚于无疆,与斯人而更始。’”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下. 维基文库.“〔开禧三年十二月〕丁卯,诏改明年元。诏曰:‘……其以明年为嘉定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一理宗一. 维基文库.“〔嘉定十七年八月〕丁酉,崩于福宁殿。弥远使杨谷、杨石入白杨皇后,称遗旨以皇子竑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济阳郡王、判宁国府,命子昀嗣皇帝位。大赦。……〔十一月〕丁亥,诏改明年为宝庆元年。”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一. 维基文库.“〔嘉定十七年十一月〕丁亥,诏曰:‘朕猥以眇躬,诞膺骏命。祖宗千百世之业传绪在予,中外亿万人之心望治伊始。赖慈闱之拥佑,惭凉德之菲冲。粤自纂图,率遵垂宪,钦惟大宝之重,守必以仁,兆民之宁,赖于有庆。肆掇圣经之旨,肇颁年纪之新。绵景祚于延洪,与群生而康乂。更资中外之彦,辅成本始之规,兴起治功,允孚德意。其以明年为宝庆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一理宗一. 维基文库.“〔宝庆三年十一月〕辛巳,日南至,郊,大赦。改明年为绍定元年。”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一. 维基文库.“〔宝庆三年十一月〕壬午,诏曰:‘朕绍列圣之洪基,膺中兴之宝历,若昔缵图之始,适当修祀之时,固尝肇举于明禋,曾未特伸于大报。兹遵旧制,茂蒇祲容。天覆地持,既肃合祛之典;祖功宗德,益严并侑之仪。若七曜之照临,暨百神之森列,咸从秩序,祗彻丹纯。载惟凉菲之资,昭受盈成之托;仰法绍兴之治,近承嘉定之规,用易美称,以迎新祉。其以来岁改为绍定元年,可大赦天下。’”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一理宗一. 维基文库.“〔绍定六年十一月〕丙午,诏改明年为端平元年。”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二. 维基文库.“〔绍定六年十一月〕乙巳,诏以来岁改为端平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二理宗二. 维基文库.“〔端平三年十二月〕壬寅,诏改明年为嘉熙元年。”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二. 维基文库.“〔端平三年十二月〕甲辰,诏以来年为嘉熙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二理宗二. 维基文库.“〔嘉熙四年〕冬十月癸巳,诏改明年为淳祐元年。”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理宗嘉熙四年十月癸巳,诏以明年正月初一日为淳祐元年。敕:‘门下:春秋内夏外夷,寔重三正之统;王者改元立号,每因万国之心。朕猥以眇躬,嗣膺大历。践祚十有三载,若涉春冰;临朝一日万机,靡遑旰食。蔇更张于鸿化,期开际于多衷。厉精虽勤,计效愈邈。仰而观诸天运,未臻协气之横流;俯而验诸人情,但见浇风之华竞。惟口兴戎而民生匮,藩身以贷而吏道衰。疆埸骚然,戎狄惊甚。必欲庶邦之靖,必图百志之安,若非宪法于前猷,何以作兴于群听!重念仁、孝两朝之盛,譪如唐虞、成周之和。节用爱人,此嘉祐所以永天命;经文纬武,此淳熙所以恢圣谟。用表新年之名,以达期治之意。其以明年正月朔为淳祐元年。’”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三. 维基文库.“〔嘉熙四年十月〕癸巳,诏以明年正月一日为淳祐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三理宗三. 维基文库.“〔淳祐十二年八月〕辛巳,诏改明年为宝祐元年。”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淳佑十二年九月壬午,诏以明年改为宝祐元年。’”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四. 维基文库.“〔淳祐十二年〕九月壬午,诏以明年改为宝祐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四理宗四. 维基文库.“〔宝祐六年〕十二月戊寅,诏改来年为开庆元年。”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宝祐六年十二月丙子朔,诏曰:‘敕门下:更化则可善治,所以开太平之期;发号而定告元,所以膺缉熙之庆。朕昭承丕绪,诞保受民,荷上帝之降康,蒙列圣之垂祐。既历三纪,夙夜罔敢遑宁;底绥四方,渊冰未知攸济。每兢兢而行道,期穆穆以迓衡。然察文审己而庶政靡齐,务本重农而群生寡遂。朝纲隳而积玩,吏习狃于怀私,国势仅定而未强,边机多虞则未靖。思艰以图其易,补弊而举其偏。惟三百年德泽之深,式克至于今日,而万亿载基图之永,用昭受于天休。欲通变于宜民,乃取新而凝命。若稽成宪,遹广骏声。法艺祖之宏规,会车书之一统;踵仁祖之盛际,致朝野之咸和。爰易嘉名,以兴嗣岁,导迎善庆,振起群心。茂凝常久之功,永底辑宁之福。其以明年正月一日改为开庆元年。’”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五. 维基文库.“〔宝祐六年〕十二月丙子朔,诏曰:‘……其以明年正月一日改为开庆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四理宗四. 维基文库.“〔开庆元年十二月〕辛亥,诏改来年为景定元年。”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六. 维基文库.“〔开庆元年〕十二月辛亥,诏以来年正月一日改为景定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六度宗. 维基文库.“〔景定〕五年十月丁卯,理宗崩。受遗诏,太子即皇帝位。……十二月辛丑,诏改明年为咸淳元年。”
- ^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六. 维基文库.“〔景定五年〕诏以明年正月一日改为咸淳元年,大赦天下。”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七瀛國公. 维基文库.“〔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十月〕甲子,诏以明年为德祐元年。……〔德祐二年二月〕辛丑,率百官拜表祥曦殿,诏谕郡县使降。”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十月甲子,诏以明年为德祐元年。”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七瀛國公 二王附. 维基文库.“〔德祐二年〕五月乙未朔,宜中等乃立昰于福州,以为宋主,改元景炎。……〔至正十五年〕四月戊辰,昰殂于𥐻洲,其臣号之曰端宗。”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德祐二年五月乙未朔,宜中等立昰于福州,以为宋主,改元景炎元年。至元十五年四月戊辰,昰殂于𥐻洲,其臣号之曰端宗。”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七瀛國公 二王附. 维基文库.“〔至正十五年四月〕庚午,众又立卫王昺为主,以陆秀夫为左丞相。是月,有黄龙见海中。五月癸未朔,改元祥兴。……〔十六年二月〕癸未,……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
- ^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至元十五年〕四月庚午,众又立卫王昺为主,以陆秀夫为左丞相。是月,有黄龙现海中。五月癸未朔,改元祥兴。”
- ^ 348.0 348.1 348.2 348.3 348.4 348.5 冯 2016,第25页.
- ^ 张廷玉. 太祖二. 维基文库, 2.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
- ^ 350.0 350.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建文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51.0 351.1 351.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永樂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52.0 352.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洪熙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53.0 353.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宣德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54.0 354.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正統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55.00 355.01 355.02 355.03 355.04 355.05 355.06 355.07 355.08 355.09 355.10 355.11 355.12 355.13 355.14 355.15 355.16 冯 2016,第26页.
- ^ 356.0 356.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景泰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57.0 357.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天順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58.0 358.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成化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59.0 359.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文子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60.0 360.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弘治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61.0 361.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正德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大禹謨. 维基文库.
- ^ 孔颖达. 尚書注疏卷第四. 维基文库, 4.
- ^ 364.0 364.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嘉靖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無逸. 维基文库.
- ^ 366.0 366.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隆慶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67.0 367.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萬曆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68.0 368.1 368.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天啓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69.0 369.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崇禎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煤山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71.0 371.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弘光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72.0 372.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隆武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373.0 373.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永曆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李瑶. 繹史摭遺卷十. 维基文库, 摭遗卷10.
康熙二十二年……秋七月甲午,国轩以郑氏降,缴上成功所遗延平郡王、漳国公、招讨大将军、忠孝伯、御营都督等印信,除道出迎。
- ^ 温睿临. 永明王下. 维基文库, 5.
大清顺治十八年春正月辛亥朔,王在缅甸,称永历十五年。……明年三月丙戌,至云南府。夏四月望日戊午,王终,年三十又八;妃与王子俱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