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太平號護航驅逐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Baomi留言 | 貢獻2022年7月21日 (四) 14:56 (Baomi移动页面太平舰太平号护航驱逐舰,覆盖重定向)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1944年時的「德克爾」號
歷史
United States Navy ensign美利堅合眾國
船名 英國皇家海軍「庫克號」(BDE-47)
建造方 費城海軍船塢
鋪設龍骨 1942年4月1日
下水日期 1942年7月24日
更名 1943年3月4日改名為美國海軍「德克爾號」(DE-47)
艦名出處 歐內斯特·艾爾登·德克爾
入役日期 1943年5月3日
退役日期 1945年8月28日
結局 1945年8月28日移交中華民國
除籍日 1948年3月12日
歷史
中華民國
船名 中華民國「太平艦」 (F-22)
交船日期 1945年8月28日
結局 1954年11月14日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擊沉於大陳島
技術數據
船級 艾瓦茲級護航驅逐艦
排水量 1140噸(標準),1430噸(滿載)
船長 283英尺6英寸(86.41米)(水線),289英尺5英寸(88.21米)(總體)
型寬 35英尺2英寸(10.72米)
吃水 11英尺0英寸(3.35米)(最大)
動力來源
船速 19節(35公里每小時)
續航力 4150海里
乘員 15名軍官,183名士兵
武器裝備

太平艦(英語:ROCS Tai Ping,舷號F-22),中華民國海軍曾經的一艘艾瓦茲級護航驅逐艦。該艦原為美國海軍的「德克爾號」(USS Decker,舷號DE-47,也翻譯為「戴克爾號」),建造於美國費城海軍船塢,1943年服役後曾在北大西洋執行護航任務,二戰後租給中華民國使用並被命名為「太平艦」,1948年正式移交給中華民國,1954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浙江省大陳島擊沉。

歷史

服役前

該艦原本是美國費城海軍船塢英國皇家海軍建造,最初命名為「庫克號」(HMS Cooke),舷號BDE-47,1942年4月1日開始動工建造,1942年7月24日下水。但該艦其後被留在美國海軍,並於1943年3月4日改名為「德克爾號」(USS Decker),舷號改為DE-47,是以美國海軍中尉歐內斯特·埃爾登·德克爾的名字命名的,德克爾中尉原在格列高利號驅逐艦服役,1942年9月5日在索羅門群島與日本海軍交戰中因艦船沉沒而陣亡。1943年5月3日,德克爾號正式服役。

二戰期間

1943年5月3日服役後,德克爾號的主要任務是與其他艦船一道在北大西洋上為執行護航任務,保護船隻免受納粹德國潛艇戰鬥機的攻擊。1943年7月9日至24日,德克爾號將兩艘油船從羅得島州紐波特 (羅得島州)護送到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頓,而後與8月20日維吉尼亞州諾福克報到,開始執行跨洋護航任務。從1943年8月26日至1945年4月26日期間,德克爾號為北非義大利法國南部的軍事行動提供了重要支持,保衛了為法屬摩洛哥卡薩布蘭卡突尼斯比塞大西西里巴勒莫阿爾及利亞奧蘭提供補給的九個船隊的通航。1944年5月11日,德克爾號加入前往突尼斯的UGS-40護航船隊英語Convoy UGS-40,並在海上幫助船隊擊退了敵機的重型魚雷攻擊。其後德克爾號返回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進行大修,並在大修後在佛羅里達群島擔任訓練船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克爾號因其二戰服役而獲得一顆戰星

二戰後

1944年底至1945年初,中華民國海軍以「借艦參戰」為名派遣70名軍官及1000名士兵到美國邁阿密受訓,至1945年8月下旬完成基本課程。1945年8月28日,美國政府依據戰時「租借法案」將德克爾號等8艘艦船租給中華民國。1946年1月2日,八艦駛離邁阿密,前往古巴美國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1946年4月1日,駐美艦隊任司令官林遵乘美國護送的「媽咪號」補給艦(即峨眉艦)率領八艦回國。1946年7月,八艦抵達中華民國,後被重新命名,其中德克爾號被命名為「太平號」。林遵則在回國後被任命為進駐西南沙群島艦隊總指揮,前往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宣示主權,艦隊由護衛艦太平號、掃雷艦永興號、登陸艦中建、中業號組成。

1946年10月29日,林遵率艦隊護送國防部內政部聯勤總部的代表以及測繪人員、駐守部隊從吳淞口南下啟程,與11月初抵達廣東珠江口,在內伶仃島附近錨泊,載上廣東省接收人員後,林遵和中業艦前往南沙,艦隊副總指揮姚汝鈺率永興、中建二艦前往西沙。1946年12月12日,太平艦抵達原本被稱為「伊都阿巴島」的南沙島嶼,在島上豎立新的石碑、升起國旗,並以軍艦名將其重新命名為太平島[1]

參考

  1. ^ 呂一燃. 中国近代边界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7: 1092–1093. ISBN 722007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