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德沙爾汗國
哲德沙爾汗國 | |||||||||
---|---|---|---|---|---|---|---|---|---|
1867年—1877年 | |||||||||
地位 | 未被廣泛承認的歷史政權 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1873年–1877年) | ||||||||
首都 | 喀什噶爾[1] | ||||||||
常用語言 | 維吾爾語、烏茲別克語 | ||||||||
宗教 | 伊斯蘭教 | ||||||||
政府 | 政教合一 | ||||||||
歷史 | |||||||||
• 建立 | 1867年 | ||||||||
• 終結 | 1877年 | ||||||||
|
哲德沙爾汗國(維吾爾語:يەتتەشەھەر خانلىقى,拉丁維文:Yettesheher Khanliqi)或稱哲德沙爾政權(維吾爾語:يەتتىشەر دۆلەتى,Yättishär döläti),也被稱為畢杜勒特汗國、洪福汗國[2]、或阿古柏政權[3]、七城國[4],清朝文獻中還稱其為安夷[a],是1867年至1877年期間由浩罕汗國將領阿古柏在新疆建立的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哲德沙爾」意為「七城」,指南疆地區的七座城市,具體是哪些城市有不同的說法。廣義上,該政權也包括1865年至1867年間阿古柏扶持「大和卓」後裔執政時期。該政權曾佔有整個南疆地區,最盛時期還曾佔有北疆烏魯木齊、吐魯番和瑪納斯等地。
1873年,該國被奧斯曼帝國承認為附屬國[5]:152–153,並分別在1872年與俄羅斯,在1874年與英國簽訂條約[6]。該國是侵佔清朝領土建立的,一直未得到清朝的承認,直至其於1877年為清朝所滅。
國名國號
對於阿古柏政權的國號,存在不同的說法。一說阿古柏扶持布素魯克繼位時稱「哲德沙爾汗國」,1867年自立時改稱「洪福汗國」[7];一說阿古柏1867年建立「哲德沙爾汗國」,並自封為「畢杜勒特」[8],鄒禮洪[9]等學者也持此。
維吾爾語的「哲德沙爾」(يەتتەشەھەر,Yettesheher)一名最早出現於道光年間,具體指哪七座城市,也有不同的說法[10]。包爾漢《再論阿古柏政權》的註解中稱是指喀什噶爾、和闐、阿克蘇、庫車、莎車、葉爾羌、吐魯番等天山南麓的七座城市[3]。《中國少數民族史》指出七城所指不一,有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阿克蘇、庫車和烏什的說法[10],張文木等學者也持這一觀點[11]。另說是指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阿克蘇、庫車和庫爾勒[12]。
《俄羅斯大百科全書》稱該政權為「Йеттишар」(哲德沙爾),解釋其為阿古柏在東突厥斯坦建立的政權[13]。1874年,英國駐葉爾羌特使兼全權代表(Her Majesty’s Envoy and Plenipotentiary to Yarkunk)道格拉斯·福賽思在呈送給英印總督的文件中將阿古柏稱「喀什噶爾和葉爾羌的埃米爾」[14]。
歷史背景
阿古柏入疆
1864年,新疆多族勢力在陝甘回亂的影響下,紛紛發動反清起事,先後建立起幾個互不相屬的割據政權。這些政權彼此間互相攻伐,新疆處於紛爭不己的戰亂之中。8月,柯爾克孜族伯克思的克自立為「帕夏」在附近回民的支持下攻入喀什噶爾的回城疏附,但並未得到當地維吾爾族人的認同,而且喀什噶爾漢城疏勒及不遠處的英吉沙爾仍有清軍據守。思的克在疏勒和英吉沙爾久攻不下的情況下,為了樹立威信和爭取維吾爾族支持,計劃到浩罕迎回大和卓波羅尼都的後裔立為傀儡。1864年9月,思的克派牌素巴特回莊(今伽師)的屯田回民頭目金相印等人前往浩罕汗國,請求浩罕讓波羅尼都後裔返回喀什噶爾,同時請求浩罕給予軍事援助。其時,浩罕正與俄軍作戰,並無太多軍力可以支援思的克,當時掌權的是篡權上位的浩罕將軍阿里姆庫爾,於是他派遣被其視為心腹大患的阿古柏(穆罕默德·雅霍甫伯克)率隊帶着波羅尼都曾孫布素魯克(布士爾克)前往喀什噶爾,一行僅有68人。布素魯克雖在臨行前被阿里姆庫爾任命為喀什噶爾汗,但實際權力由阿古柏把持[4][15]。
1865年1月初,阿古柏和布素魯克等人進入新疆,徑直抵達喀什噶爾回城。思的克對阿古柏的不請自來非常不滿,阿古柏則在當地浩罕商人的資助支持反對思的克的勢力,最終於1865年3月將思的克逐出喀什噶爾。思的克被放逐後曾組織喀什噶爾周邊的柯爾克孜族反抗,曾率7000餘柯爾克孜兵回襲喀什,被阿古柏所率100名騎兵夜襲擊潰。阿古柏接收了思的克勢力後迅速組建了數千名士兵的軍隊,於4月11日攻克了英吉沙爾,思的克家鄉塔什密里克也被阿古柏攻佔,思的克殘部被徹底逐出新疆[4]。
扶植傀儡
1865年4月,阿古柏扶持布素魯克繼位。4月下旬,阿古柏約葉爾羌阿奇木伯克尼亞孜為內應,偷襲葉爾羌,在巷戰中失利,被葉爾羌當地的維吾爾族和回族擊退。回軍途中,又遭遇庫車阿訇熱西丁的軍隊,在罕南力克戰役中又遭遇大敗,逃回喀什。葉爾羌回城與庫車「汗和卓」熱西丁約定攻打喀什噶爾,驅逐阿古柏。但當庫車軍隊在罕阿里克與阿古柏激戰時,葉爾羌回城卻將大軍派去攻打被圍困在葉爾羌漢城內的清軍,被阿古柏圍困在喀什噶爾漢城疏勒的清軍綠營守備何步雲也作壁上觀,結果庫車熱西丁的士兵被阿古柏軍大敗。9月1日,阿古柏賄買何步雲,順利進入疏勒城,縱兵大掠七天[15]。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奎英舉家自殺,何步雲等殘部被迫皈依伊斯蘭教[16]。
1865年5月,阿里姆庫爾在塔什干與俄國的戰爭中陣亡。1865年秋,浩罕汗國的胡達雅爾汗在俄羅斯帝國的支持下復位。阿里姆庫爾一方的玉努斯江收攏七千殘兵到新疆投奔阿古柏,布素魯克的堂弟兄等也一道來投,阿古柏實力大漲。1866年4月,阿古柏再度進犯葉爾羌,在尼亞孜的策應下成功佔領葉爾羌回城和漢城。1866年11月,阿古柏以參拜宗教顯貴墳墓為名進入和闐,誘執了自立為「帕夏」在和闐割據的宗教法官哈比布拉,將其送至葉爾羌監禁,阿古柏因而佔據和闐。和田居民與阿古柏部爆發激烈巷戰,並高呼「把安集延人趕出去」的口號,但最終失敗。阿古柏在和闐屠城五晝夜,五萬餘人遇難,和闐周邊的反抗活動則繼續進行了一月之久[15]。
在阿古柏外出征戰之時,布素魯克在喀什發動兵變,希望擺脫阿古柏的控制。堅守41天後,布素魯克失敗,被阿古柏送去阿拉伯半島麥加朝聖。隨後,阿古柏立布素魯克堂兄買買提明即位,號稱「卡塔條勒」(卡塔爾勒),買買提明的父親是波羅尼都的長子玉素甫。1867年,卡塔條勒在當了不到4個月傀儡後被阿古柏暗中毒死,。1867年,阿古柏開始進攻佔據庫車及周邊的熱西丁,兩次交戰均取得勝利,熱西丁則因此實力大減。熱西丁割據的阿克蘇、雅卡伊熱克和黑孜爾等城守將相繼投降阿古柏[15]。
歷史
成立與擴張
1867年5月,隨着軍事上不斷的勝利,阿古柏宣佈建立「哲德沙爾汗國」,表明統一回部七大城的野心,並自封為「巴達吾來特哈孜(Badaul-et Qazi)」,即漢文史籍上的「畢杜勒特」(英語:Badaulat,或譯為「畢條勒特」,「畢調勒特」,意即「洪福之王」),汗國也因其稱號而被稱為「畢杜勒特汗國」或「洪福汗國」。5月,阿古柏攻克庫車,俘獲並處死了熱西丁,但其長子胡達胡里(胡達·庫里伯克)在庫車巷戰中陣亡。阿古柏勢力範圍由此而擴展至庫爾勒和喀喇沙爾,阿古柏佔領整個南疆地區[15]。
阿古柏佔領南疆各城後,又派人到北疆與在烏魯木齊割據的「清真王」妥得璘談判,要妥得璘讓出吐魯番。妥得璘自然未如其所願,並開始增強吐魯番的防守力量。1870年,阿古柏發兵進犯吐魯番,吐魯番人在南疆蒙古、維吾爾族的支援下擊敗阿古柏部,並將其追逐至庫車以西,但他們在擊敗阿古柏部後便攜帶戰利品又返回吐魯番了,並未佔據打下來的城池[15]。1870年秋,阿古柏以「助中國討賊」、「以南八城歸獻朝廷」為幌子,騙取了土爾扈特郡王福晉和徐學功民團的支持與幫助[4]。再次對吐魯番發起進攻,吐魯番的回族、維吾爾族居民奮起反抗,給阿古柏部造成大量殺傷,但吐魯番守將馬仲在阿古柏的幾番進攻下於1870年冬選擇開城降敵[15]。隨後,馬仲帶領阿古柏部進犯烏魯木齊,妥得璘曾組織幾萬軍民在多處迎戰,但最終屈膝求和,烏魯木齊、瑪納斯一併失陷於阿古柏[15]。至此,阿古柏佔領新疆大部,勢力範圍達到巔峰。僅新疆東部的哈密、巴里坤和北部的塔城、精河、烏蘇、古城、奇台、濟木薩一線仍被清朝控制[4]。
1871年年中,阿古柏派駐烏魯木齊的親信澤依勒阿布丁動身回南疆後第三天,當地回民便到南山引徐學功民團入城。阿古柏任命的阿奇木伯克馬仲無力抵禦,被被徐學功部擒獲處死。妥得璘恢復了對烏魯木齊等地的統治。馬仲之子馬人得與阿古柏部軍隊圍攻妥得璘在烏魯木齊漢城南所築之王城,1871年12月,妥得璘敗走瑪納斯,烏魯木齊再被阿古柏部佔領,大量回民被殺,倖存者則被課以六百兩至一千兩銀子的罰金。回民不堪忍受,於1872年2月,再次引徐學功民團入城。1872年春,妥得璘約徐學功合擊阿古柏部,古牧地回民首領馬明也參與其中。瑪納斯的回民還主動到沙山子與漢族趙興體民團講和。漢回兩族在阿古柏部的壓力下開始團結抗敵,徐學功等漢族民團抗擊阿古柏侵略者時往往由當地回民提供糧草。1872年6月初,徐學功等部在烏魯木齊漢城北門外集合,計劃與回民軍一同出征阿古柏部,但因遭到偷襲後退往沙山子。因漢族民團撤走,阿古柏部再次攻入烏魯木齊,將當地回民強行押往南疆。馬明在被押解途中率部逃回古牧地,並聯繫駐守奇台的清軍官員洪桂元,便是願意為清軍提供糧草以打擊阿古柏部,洪桂元派提督張玉春率隊二百餘西進至古牧地建立前哨據點。駐守巴里坤對的新任烏魯木齊都統景廉令張玉春接管回漢武裝,然後全部遣散。1872年7月,阿古柏部偷襲張玉春部,清軍敗走。1872年9月,阿古柏部斷古牧地水源,進攻馬明部,馬明向清軍求援,清軍按兵不動,古牧地再次失陷。1872年12月,景廉更是將持馬明簽發的路條,赴吉木薩爾貿易的二百餘名回民,以窺探清軍兵營為由下令殺盡,破壞了北疆人民團結抗戰的大好形勢[15]。1873年,陝甘回亂中的回民領袖白彥虎率部從甘肅肅州西奔新疆哈密。1873年10月,白彥虎赴吐魯番投靠阿古柏,被安排在烏魯木齊、瑪納斯一帶[4][15]。
阿古柏政權的建立,引起正在中亞進行大博弈的大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極大關注。隨着阿古柏勢力進入北疆,俄羅斯帝國擔心阿古柏在伊犁建立親英統治,於1871年5月15日藉口保護商隊、僑民,追捕逃犯為由,悍然出兵新疆,於7月4日侵佔伊犁。而清廷因陝甘回亂,對此並無有效阻止措施[4]。
轉衰
1873年,清政府在平定了陝甘地區回民起義後開始籌劃收復新疆。然而,日本在1874年5月出兵台灣,在清政府內部引起優先「海防」還是「塞防」的辯論。直隸總督李鴻章等人建議清廷放棄新疆,但被以陝甘總督左宗棠為首的「塞防論」者駁斥,最終左宗棠海、塞防並重的主張得到各位重臣的支持。1875年5月2日,清廷派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4],命金順為幫辦新疆軍務,全力準備新疆之戰[15]。
1876年,清軍陸續從肅州出關,左宗棠也到肅州坐鎮。至1876年6月,入疆的馬步各營及北疆整編後的原有清軍,合計約達百營,兵力將近六萬。根據左宗棠部署,清軍計劃先征討阿古柏,然後解決俄佔伊犁問題;征討阿古柏則先取北疆後取南疆。具體兵力配置為:攻打北疆時,劉錦棠統率的湘軍和金順部為前鋒,張曜率領的豫軍和徐占彪的蜀軍負責清理後路;攻打南疆時,金順部留守在北疆西部,增調金運昌率皖軍防守北疆東部,劉錦棠率軍自烏魯木齊南下為主力,張曜、徐占彪率軍自哈密西進配合主力,合擊阿古柏部[15]。
與清軍陸續出關同時,阿古柏讓兒子伯克胡里(即伯克·胡里伯克)留守喀什噶爾[16],自己則從阿克蘇趕到托克遜佈防,設立三道防線,並驅使大批民眾修築土堡。第一道防線在古牧地,用於保衛烏魯木齊與瑪納斯;第二道防線在達坂城與勝金口,期望憑藉守住這兩處天山隘口利用天山屏蔽南疆;第三道防線在吐魯番與托克遜,用於策應第二道防線[15]。
負責第一道防線的白彥虎、馬人得最早與清軍接戰。1876年7月,清軍進抵阜康城,距古牧地僅約百里。隨後清軍派人至甘泉堡掏挖廢井,假裝要從戈壁大路攻古牧地,實際卻於8月9日派兵突襲黃田,黃田守軍倉促應戰被清軍一舉殲滅。8月12日,清軍進圍古牧地。8月13日,阿古柏派阿孜木庫爾帶軍從紅廟子來援,隨後阿孜木庫爾被清軍殲滅。8月17日,清軍攻破古牧地輯懷城,白彥虎麾下精壯多被殲滅。8月18日,清軍乘勝追擊,進佔迪化城和鞏寧城,烏魯木齊守敵白彥虎和馬人得南逃達坂城。昌吉、呼圖壁諸城相繼克復。原北疆清軍榮全率部於8月18日收復瑪納斯北城,11月6日,兩路清軍會合攻克瑪納斯南城,阿古柏部在北疆的勢力被全部肅清[4]。
阿古柏在喪失北疆後,開始加強「達坂城—托克遜—吐魯番」一線的防務,清軍則因已到冬季而還師烏魯木齊。阿古柏一邊派使者前往英國倫敦請求英國出面干涉,一面搜羅敗兵充實防線。一些投降阿古柏的伯克開始密通清軍,甚至出現了多名高官叛逃,攜帶隨從、物資投奔清軍[15]。阿古柏本人坐鎮庫爾勒[16],大通哈(大總管)愛伊得爾呼里率兵4000駐守達坂城,三子海古拉(即哈克·胡里伯克)率步、騎6000人和大炮6門駐防托克遜,艾克木罕(布素魯克之侄[15])、馬人得和白彥虎駐守吐魯番,總共27000人[4]。
1877年4月14日,休整和補充過的劉錦棠部正式自烏魯木齊出發南下,於4月16日夜包圍達坂城。4月18日,海古拉派到達坂的援軍被清軍擊退。4月20日,達坂城因彈藥庫被清軍擊中而陷入一片混亂,清軍乘勢攻克了達坂城,包括守將愛伊得爾呼里在內的大量官兵和裝備被清軍俘獲。清軍將領劉錦棠將俘獲的南疆土爾扈特人和維吾爾人統統放歸。受被釋放的俘虜影響,阿古柏軍中大量士兵逃亡。海古拉離開托克遜,逃至喀喇沙爾[16],因擔心回來的俘虜影響士氣,海古拉將逃到喀喇沙爾的很多達坂城人處死,僥倖生還者又紛紛投奔清軍[4]。
劉錦棠部進攻達坂城的同時,張曜、徐占彪率部從哈密、木壘出發,攻佔奇克騰木。4月25日,又攻克勝金口。4月25日,從托克遜逃出的維吾爾人向前來的清軍報告了城內情形,守敵海古拉已棄城逃走,白彥虎則正在率部下搶掠人畜,當地軍民願意協助清軍收復托克遜。4月26日,托克遜守軍棄城而逃,劉錦棠部收復托克遜。同日,吐魯番守將馬人得向清軍投降,劉錦棠所遣支隊與張曜、徐占彪部收復吐魯番[4][15]。
分裂與覆滅
阿古柏軍隊在清軍不斷的毀滅性打擊下,出現了士兵的大量逃亡,阿古柏賴以維持統治的軍隊已難以為繼。1877年5月25日,一位俄羅斯使者到庫爾勒回見阿古柏,然後立即返回俄國[16]。5月29日,阿古柏在庫爾勒去世[4]。根據當時正在海古拉軍中的奧斯曼教導軍官穆罕默德·玉素甫稱,阿古柏是遽然離世的,此前並未罹患任何疾病。阿古柏坐下後便開始鼻孔流血,渾身無力,而後身下來便斷氣了。當時便有關於其死因的各種傳言,有人說是海古拉毒死了父親,也有人說他是被一個妻子殺死的,還有人說是俄國使者殺的,眾說紛紜。穆罕默德·玉素甫認為不可能是海古拉下的手,但認為阿古柏可能是被毒死的[16]。1878年曾在阿古柏軍中任教的奧斯曼軍官阿里·卡茲姆則稱他死於心臟病。清軍當時報告中稱其在憂懼中復服毒自殺[16]。後世資料中有稱其服毒自殺的[4],也有稱是和闐阿奇木伯克尼牙孜收買阿古柏的近衛,在阿古柏茶里下毒將其毒死的[3]。或者說阿古柏是被部下擊殺的[15]。《新疆簡史》中認為阿古柏是在與其文書和司庫相毆時負傷不治而亡的。《新疆地方史》對阿古柏的死則含糊其辭,僅稱其在絕望中暴斃。庫羅帕特金還記述有中風而亡的說法[16]。
尼牙孜將阿古柏去世的消息傳動給了海古拉,海古拉當日便從喀喇沙爾趕到庫爾勒,並將麾下軍隊也聚攏到庫爾勒。6月1日,海古拉宣佈阿古柏死訊。6月6日,海古拉任命艾克木汗條勒為自己的副手,主持庫爾勒防務,自己則運送阿古柏遺體回喀什噶爾,打算去與哥哥伯克胡里爭奪王位[4]。然而,海古拉離開庫爾勒的第二天,艾克木汗自立為汗,留五千多名回族負責庫爾勒,自己率軍追擊海古拉,以期徹底消滅阿古柏家族。艾克木汗抵達庫車後讓當地官員也隨自己前往喀什噶爾。海古拉則途徑庫車時遭到托胡迪夏的襲擊。艾克木汗派兵佔領阿克蘇,阿古柏在阿克蘇儲存了大量財富,艾克木汗取走部分分給軍隊,將其餘仍留在了阿克蘇。海古拉麾下的軍隊在得知艾克木汗逼近後紛紛倒戈,海古拉成立孤家寡人。最終6月23日,海古拉在克孜勒蘇河橋上被哥哥伯克胡里派人殺害。哲德沙爾汗國分裂為伯克·胡里伯克佔據的喀什噶爾,艾克木汗條勒佔據的阿克蘇以及尼牙孜伯克佔據的和闐三個互不統屬的部分[4]。
1877年8月13日,伯克胡里率兵打敗艾克木汗,佔領阿克蘇。艾克木汗流亡俄國,逃竄途中還曾被托胡迪夏襲擊。曾降附阿古柏的哈迪爾伯克在布古爾起兵反正,率兵攻入庫車,驅逐阿古柏派駐庫車的官員。1877年8月25日,清軍進駐蘇巴什和阿哈布拉,9月7日進駐曲惠。10月2日,各隊清軍齊集曲惠。10月3日,清軍進攻庫爾勒,10月5日進攻喀喇沙爾。留駐喀喇沙爾的白彥虎退到開都河西岸,並掘開開都河防水遲滯清軍。10月7日,清軍進入被河水淹沒的喀喇沙爾城。10月9日,清軍進入已無人煙的庫爾勒。裹挾民眾逃亡的白彥虎部在10月12日被清軍追上。10月17日白彥虎逃至庫車,哈迪爾伯克打算擒拿白彥虎獻交清軍將功折罪,不幸戰敗,白彥虎入據庫車。同日,劉錦棠親率大軍追至庫車城下。10月18日,清軍攻克庫車,設善後局安頓各項事宜。拜城、阿克蘇、烏什、阿合奇等地的維吾爾、回、柯爾克孜等各族人民也紛紛驅逐阿古柏官員,對白彥虎關門不納,對清軍則開門迎接,柯爾克孜牧民還隨清軍追擊白彥虎、伯克·胡里的殘兵。10月21日,拜城人開城迎接清軍入城。10月24日,清軍追白彥虎至阿克蘇,白彥虎戰敗逃亡。10月27日,清軍追至烏什,未能發現白彥虎去向返回[15][4]。
10月,和闐阿奇木伯克尼牙孜反正降清。10月底,尼牙孜伯克被伯克胡里糾合玉努斯江擊敗,穿過沙漠投奔清軍。阿古柏派駐喀什噶爾漢城的是清軍降將何步雲,何步雲宣佈反正並派人請求劉錦棠援救,同時奪取了英吉沙[16]。伯克胡里返抵英吉沙時,獲悉何步雲據喀什噶爾漢城反正,屠殺了英吉沙爾最後剩餘的三百漢民泄憤。11月初,白彥虎所部幾十人終於逃到喀什噶爾附近,被留守喀什噶爾的阿里達什拒之城外。伯克胡里則在處死一些不從的部眾後率殘部返回喀什噶爾,隨後白彥虎也獲許入城。此時伯克胡里已是眾叛親離,玉努斯江也與之分道揚鑣,僅剩白彥虎隨他不斷進攻喀什噶爾漢城。11月中旬,清軍渡過阿克蘇河,在柯坪擊潰敵軍,營救出被擄來的哈密、沙雅等地民眾數百人。因聽聞喀什噶爾漢城戰事吃緊,劉錦棠決定放棄先取葉爾羌的計劃,轉而先聚兵攻打喀什噶爾。12月17日,余虎恩和黃萬鵬兩路清軍抵達喀什噶爾時,漢城正在激戰,清軍隨即加入戰鬥,被脅迫參加圍城的民眾聞訊紛紛逃走。白彥虎的副元帥王元林被清軍擊斃,白彥虎和伯克·胡里戰敗突圍後分別逃入俄羅斯境內。清軍乘勝收復喀什噶爾後,於12月21日收複葉爾羌,12月24日收復英吉沙爾,1878年1月2日收復和田。艾力甫的父親曾是清政府委任的色勒庫爾回莊行政官,他率領塔吉克族人擊殺阿古柏所立官員,並誘捕玉努斯江後押解到劉錦棠軍營,色勒庫爾也恢復清朝統治。至此,除伊犁地區仍被沙俄佔據外,清軍光復了阿古柏入侵新疆以來的所有失地[15][4]。
治理
宗教
洪福汗國以伊斯蘭教法(「沙里阿特」)作為最高法律,在各地設立宗教法庭,優待伊斯蘭教宗教首領,恢復很多被清政府取締的宗教特權,且強迫異教徒改信伊斯蘭教[17]:286。
地方治理
阿古柏在佔領地區實行軍事封建采邑制,所佔各地均設立伯克作為當地軍政長官,嚴重依賴作為特權階級的軍事力量,組建有一支六萬多人的常備武裝,是清政府在南疆兵力的四倍。該政權對農民採取重稅政策,普通居民需要應付各種差使、徭役,並可能被隨意索取,同時還需要交納名目繁多的實物和稅金,農牧民一年收入的八成以上都需要上繳[15]。喀什噶爾的當地人並不喜歡阿古柏的統治方式,認為阿古柏統治後當地生活大不如清朝統治時的好[18],過於嚴苛的教法要求也讓喀什噶爾居民非常不適應[19][20]。
起義
在阿古柏的統治下,新疆人名的生活困苦,很多人因此而淪為奴隸。一名健壯的男性奴隸在喀什噶爾僅能售出四十枚銀幣,很多奴隸被販賣到中亞、巴達克山甚至土耳其。阿古柏本人則蓄有數百名姬妾和三千多奴隸[15]。因此,各地爆發了很多反抗阿古柏的起義,如色勒庫爾的塔吉克族人民起義,哈拉奇、喀拉布拉克和哈爾峻等地的柯爾克孜族牧民起義,吐魯番的維吾爾、回族人民起義,以及烏魯木齊、瑪納斯的回族、漢族人民起義等等,其中尤以烏魯木齊的反抗活動對阿古柏勢力的打擊最大[15]。阿古柏治下的很多居民都更希望恢復清朝的統治,期盼清軍的到來[5]:172。因而,左宗棠要求清軍收復失地後對當地軍民寬厚仁慈對待,更加據了人民對阿古柏政權的離心力[21]。
外交
1866年,吞併了浩罕北方的俄羅斯與地處南疆的阿古柏實現了地理上的相鄰,阿古柏從俄國進口了大量棉布等物資,以及各種武器[15]。1866年,阿古柏被布哈拉埃米爾授予了「阿塔利克加齊」的稱號[22]:118, 220。1868年,英國派遣特使會晤阿古柏,承認其政權[11]。1869年,阿古柏派親信米爾扎·沙迪赴印度會見英國總督,爭取英國支持,並提出希望總督派遣一名英國軍官到新疆商談。英印當局決定贈送阿古柏大批軍火,並允許其在印度招募工匠回喀什設立軍工廠[11]。道格拉斯·福賽思被派遣隨阿古柏的特使一起返回新疆,他被沒有被安排具體的政治任務,主要是去了解阿古柏這個新成立的政權。福賽思歷時6個月從拉合爾出發前往葉爾羌後再返回,因阿古柏正在北疆打仗,未能見到阿古柏[23]。1870年,俄國也派人前往喀什會晤阿古柏,表示將承認其政權。
由於英國和俄羅斯對新疆地區的侵略意圖不同,在所用的手法上也差別很大,阿古柏對俄羅斯帝國的疑懼不斷加深,而對英國則日趨依賴[15]。因而總體來說,英國是阿古柏的主要支持者,它期望通過支援阿古柏來阻止俄國的擴張。憑藉英國支援的大批先進裝備,阿古柏得以進佔北疆多個城市,成為新疆大部分地區的實際統治者[11]。
1871年,俄羅斯帝國悍然出兵侵佔伊犁,不僅阻止了阿古柏向伊犁擴展的勢頭,而且控制了進一步進逼南疆的有利地形[15]。1872年,俄羅斯與阿古柏簽訂條約。根據該條約,俄國正式承認洪福汗國,洪福汗國則給予俄國在其控制區內的貿易權,關稅按2.5%收取。阿古柏隨即派遣外甥[16]阿吉托拉回訪聖彼得堡[11]。阿吉托拉率團於1872年從新疆出發,1873年5月抵達奧斯曼帝國伊斯坦布爾,受到奧斯曼蘇丹接見。阿吉托拉向蘇丹表示願為奧斯曼帝國附屬國,並請蘇丹派遣軍事教官到喀什噶爾幫其訓練軍隊。奧斯曼蘇丹阿卜杜勒·阿齊茲封阿古柏為埃米爾[11],選派炮兵軍官伊斯瑪儀·哈克、步兵軍官玉素甫·伊斯瑪儀和騎兵軍官穆罕默德·玉素甫,以及扎滿貝伊等人隨阿吉托拉回國,幾名奧斯曼軍官均被任命為上尉(玉斯巴什),並被要求在喀什噶爾服務兩年。奧斯曼蘇丹還贈予阿古柏來復槍1000支,新式來復槍200支,加農炮6門和旗幟1面,洪福汗國名義上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一行人首先到印度與受命第二次出使洪福汗國的英國特使道格拉斯·福賽斯的使團回合,然後沿克什米爾—拉達克道路抵達葉爾羌[16]。
1873年,沙俄曾計劃出兵入侵南疆,但因浩罕爆發抗俄運動而未能實現[15]。另一方面,英國則加大了對阿古柏的拉攏,維多利亞女王甚至親筆致信阿古柏,與其修好[11]。1874年2月2日,道格拉斯·福賽思代表英國與洪福汗國簽訂《英國與喀什噶爾條約》,除了和「俄阿條約」類似的條款外,還規定雙方互派外交使節。阿古柏在英國和俄國的大博弈中進一步倒向英國,用以對付步步進逼的俄國。1875年,俄羅斯再次策劃入侵南疆,最終也因浩罕的抗俄運動未能執行[15]。1875年4月,阿古柏再次派遣阿吉托拉出使奧斯曼帝國,請求蘇丹再次派遣軍官,此次被派的三名軍官為軍火製造專家阿里,炮兵軍官阿里·卡茲姆和軍事工程師卡茲姆。同時,奧斯曼帝國贈送阿古柏第二批軍火,包括來復槍2000支和山炮6門,並提供了數量相當的彈藥和其他軍械設備。此外,阿古柏還可能從奧斯曼帝國購買了大量軍火[16]。
1876年,清軍逐漸將洪福汗國勢力逐出北疆,阿古柏急忙派遣親信前往英國倫敦請求英國政府出面干涉。1876年9月,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向直隸總督李鴻章表示:英國願意出面「調停」中國與阿古柏的關係,阿古柏可以作為中國屬國,但不隸屬於中國版圖內,也不向中國朝貢。1877年1月,俄羅斯參謀本部大尉庫羅帕特金到庫爾勒面見阿古柏,不僅表示將支持他與清軍的戰鬥,而且提出與洪福汗國劃定邊界,要求阿古柏將蘇約克山口至瑪里塔巴爾山以西的地區轉交給俄國。阿古柏為得到沙俄幫助,全盤接受了俄國的領土要求[15]。
1877年4月,俄土戰爭爆發,英俄兩國已無暇顧及阿古柏,經過阿古柏派赴倫敦代表的不斷請求,英國才答應派遣公使常駐喀什噶爾。1877年9月,英國駐華代辦傅磊斯向大清總理衙門轉達英國外交大臣德比伯爵的三項要求:一、阿古柏承認中國為上國,並命使臣入貢;二、中國與喀什噶爾將地界劃清;三、兩邊議和後永遠和好,彼此不相侵犯。阻止清朝收復失地,在中國領土上製造一個受英國保護的「喀什噶爾國」,遭到清政府的斷然拒絕[15]。
參見
備註
參考
- ^ Samah Ibrahim. China's Uighur Strategy and South Asian Risk. Future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29 January 2019 [30 April 2020].
The creation of the Islamic State of Yettishar (1865 – 1878), with its capital at Kashgar, which is in present-day Xinjiang, came about as the result of a series of uprisings in Xinjiang.
- ^ 左宗棠. 新疆人物. [2022-08-10].
- ^ 3.0 3.1 3.2 包爾漢. 再论阿古柏政权. 歷史研究. 1979, (08): 68–80.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管守新. 刘锦棠与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西北民族研究. 1996, (1).
- ^ 5.0 5.1 Kim, Hodong. Holy War in China: The Muslim Rebellion and State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1864–1877.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804767231.
- ^ Herbert Allen Giles. A Chinese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ume 2. London: B. Quaritch. 1898: 894 [2011-07-13].(STANFORD UNIVERSITY LIBRARY)
- ^ 唐博. 卷九 左宗棠回憶錄. 清朝疆臣回憶錄. 遠流出版公司. 2010-09: 285-286. ISBN 9789573267027.
(阿古柏)接連佔領葉爾羌、和闐、阿克蘇、庫車、烏什等城……建立所謂「哲德沙爾汗國」(意為「七城之國」),擁立布素魯克為統治者……到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阿古柏……就乾脆取消了「哲德沙爾汗國」,建立「洪福汗國」,自稱畢杜勒特汗(即「洪福之王」)
- ^ 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07-04-01: 13. ISBN 9787806823095.
- ^ 鄒禮洪. 论侵略分子阿古柏. 新疆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4, (01): 117-123.
- ^ 10.0 10.1 哲德沙尔. 知識貝殼. [2022-08-16].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張文木. 中国是平衡大国竞争的有效战略力量. 觀察者-《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國家安全戰略》. 2019-09-06 [2022-08-13].
- ^ Svat Soucek. A History of Inner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65.
- ^ ЙЕТТИША́Р. Больш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2022-08-16].
- ^ Proposed Treaty with the Ameer of Kashgar and Yarkund and intelligence of a supposed combination of the Central-Asian Powers against Russia. Indian Culture. [2022-08-17].
-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 15.20 15.21 15.22 15.23 15.24 15.25 15.26 15.27 15.28 紀大椿. 阿古柏对新疆的入侵及其复灭. 中國邊疆網. 2014-05-07 [2022-08-11].
-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許建英. 从两份档案看奥斯曼土耳其对阿古柏的军事支持.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19, (1).
- ^ 唐博. 清朝疆臣回憶錄. 遠流出版. 2010 [2016-03-28]. ISBN 9789573267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 ^ Demetrius Charles de Kavanagh Boulger. The life of Yakoob Beg: Athalik ghazi, and Badaulet; Ameer of Kashgar. London: W. H. Allen. 1878: 152 [2012-01-18].
. As one of them expressed it, in pathetic language, "During the Chinese rule there was everything; there is nothing now." The speaker of that sentence was no merchant, who might have been expected to be depressed by the falling-off in trade, but a warrior and a chieftain's son and heir. If to him the military system of Yakoob Beg seemed unsatisfactory and irksome, what must it have appeared to those more peaceful subjects to whom merchandise and barter were as the breath of their nostrils?
- ^ Wolfram Eberhard. A history of China. Plain Label Books. 1966: 449 [2010-11-30]. ISBN 1-60303-420-X.
- ^ Linda Benson; Ingvar Svanberg. China's last Nomads: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China's Kazaks. M.E. Sharpe. 1998: 19 [2010-11-30]. ISBN 1-56324-782-8.
- ^ John King Fairban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Late Chʻing, 1800–1911, pt.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221–. ISBN 978-0-521-22029-3.
- ^ Boulger, Demetrius Charles. The Life of Yakoob Beg, Athalik Ghazi and Badaulet, Ameer of Kashgar. London: W. H. Allen. 1878.
- ^ Eastern Turkestan. Pall Mall Gazette (British Newspaper Archive). 8 June 1871 [11 August 2014].
擴展閱讀
- Xodjayev A., Sinskaya imperiya, Djungariya i Vostochniy Turkestan, M., 1979; Isiyev D. A., Uygurskoye gosudarstvo Yettishar, M., 1981.(烏茲別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