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掸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YFdyh000留言 | 贡献2022年9月1日 (四) 22:19 top:​ *ref 维基化)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掸邦
မိူင်းတႆး
ရှမ်းပြည်နယ်
缅甸轉寫
 • 缅甸语hram: prany nai
掸邦在缅甸联邦共和国的位置
掸邦在缅甸联邦共和国的位置
坐标:21°30′N 98°00′E / 21.5°N 98°E / 21.5; 98
国家 緬甸
地区东环
首府东枝
政府
 • 首席部长林图民盟
 • 立法机关掸邦议会
面积[1]
 • 总计155,801.3 平方公里(60,155.2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列表
人口2014英语2014 Burma Census[2]
 • 總計5,824,432人
 • 排名表4
 • 密度37.4人/平方公里(96.8人/平方英里)
民主制度
 • 民族掸族(即傣族)、漢族(包括果敢族)、佤族缅族巴奧族崩龍族(即德昂族)、哈尼族阿卡人傈僳族怒族苗族拉祜族孟族
 • 宗教佛教基督教民間信仰
时区缅甸标准时间UTC+06:30
網站www.shanstate.gov.mm

掸邦撣語မိူင်းတႆး發音[mə́ŋ.táj]緬甸語ရှမ်းပြည်နယ်缅甸语委转写hram: prany nai,,发音:[ʃáɰ̃ pjìnɛ̀]),是缅甸联邦的一个邦,155,801平方公里,人口约800多万人(2005年),是缅甸联邦裡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个邦。主體居民傣族(又称掸族,英文中“掸族”一词特指傣耶支系)。首府东枝

地理

掸邦东面与中国大陆云南省老挝泰国相接壤,南面克耶邦克伦邦相連,西面與缅邦相连,北面与克钦邦相連。

掸邦屬於高原地區,著名的山岭间有江河谷地有黑河盆地锡波盆地登尼盆地景栋盆地等。 主要河流为萨尔温江,该江发源于中国大陆,流经掸邦,南流去。掸邦和老挝之间有湄公河界河。

历史

掸邦在唐宋时代梵语称为“妙香国”,当时掸邦跟云南南部同属一个地区。 公元937年,后晋天福二年,通海节度段思平灭南诏建国,定都羊苴咩城,国号大理,疆域大致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公元1095年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在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国。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元朝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1886年,英国佔領缅甸本部(俗稱下緬甸),1890年英國征服撣聯邦,置众掸邦、北部克钦邦、西北部钦邦等众边区,为英帝国的保护边区。當時掸聯邦仍然由掸邦各族土司王统治,而不隸属缅甸本部。南掸邦系孟艮、整欠、猛勇、整卖、景线、六本、景海、猛龙、补哈、猛撤诸地,北掸邦系木邦、大山、猛育诸地。那裡的居民在漢代出現于文献,稱「乘象蠻」(版圖至老撾北部),國號越裳,歸永昌郡管。國王叫雍田,萬象一名由它而來。

撣邦南部曾屬於蘭納王國。1776年暹羅贏得泰緬戰爭,奪得含蘭納在内的幾乎所有今日撣邦土地。1893年,暹羅又把這些土地割讓給英屬緬甸

1922年時,撣聯邦由33邦聯合組成,分別為:21個撣族邦、7個德努族英语Danu people邦、2個巴奧族邦、1個巴朗族邦、1個巴當族邦、1個果敢族邦。撣聯邦由英國保護時期(1890年-1948年),英國當局將佤邦劃入撣聯邦,共計34邦。

第二次世界大戰緬甸戰役中,英軍被日泰聯軍重創,泰國在日本同意下,割撣邦南部给泰國,設立源泰邦。1945年6月,盟軍擊退當地泰國軍隊,撣邦被解放。

1947年2月11日,撣聯邦委員會制訂撣國歌與三色白圈撣邦國旗,並定2月7日為撣國慶日。

1947年2月12日,撣邦、克欽邦欽邦及緬甸本部於撣邦境內彬龍英语Panglong, Southern Shan State小鎮上,簽署彬龍協議,協議之目的為:聯合撣邦、緬甸、克欽邦、欽邦及英國統治下的各邦,聯合向英國爭取聯合獨立。

1947年2月15日,撣聯邦委員會改稱為眾撣邦委員會。

1947年9月24日,倉促完成緬甸聯邦憲法

1948年1月4日,聯合獨立成功,緬甸聯邦誕生。國家依《緬甸聯邦憲法》運作。是年,為配合緬甸聯邦的國體,撣邦政府把2月7日「撣國慶日」改名為「撣邦節」,撣邦之名一直沿用至今。1948年,緬甸聯邦第一任聯邦總統由撣邦撣族土司王蘇瑞泰擔任。任期1948年至1952年。

1952年,吳努為首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為緬甸聯邦執政黨。同年,緬甸藉驅逐中國國民黨殘軍為由,進軍撣邦。

1958年,奈溫將軍強迫吳努讓其成立「看守政府」。同年,《緬甸聯邦憲法》賦予撣邦的去、留權力,被看守政府擱置,由撣邦人民組織而成之軍隊,與看守政府之國防軍發生歷史性之第一次交戰。《緬甸聯邦憲法》明定憲法運作十年後,撣邦、克倫尼邦有權決定自己是否還願意成為緬甸聯邦一份子。

1962年,吳努的聯邦黨(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潔派改名)競選獲勝而組織政府。3月2日,緬甸軍事強人奈溫將軍政變奪權,同年,作廢《聯邦憲法》,成立革命委員會進行軍人獨裁統治。聯邦憲法之作廢等於宣告緬甸聯邦解體,從此,各邦紛紛為原有之自主權而與緬甸本部交戰,遍及緬甸全國之內戰於焉展開,並一發不可收拾。

1964年,撣邦人民組織正式之撣邦軍,正式為收復撣邦國土而努力。1968年,緬甸共產黨進入撣邦東部,並於當地成立撣邦人民軍,人民軍主要由當地佤族組成。1988年10月26日,撣邦眾民族民主聯盟英语Shan Nationalities League for Democracy成立。

1989年3月12日,彭家聲果敢部隊果敢縣宣佈脫離緬甸共產黨。並建置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是年,與緬甸軍政府逹成停戰協議。4月,林明賢之815軍區宣佈脫離緬甸共產黨,並另立門戶組織撣邦東部同盟軍。同年,與緬甸軍政府逹成停戰協議。4月17日,鮑有祥之佤部隊於佤邦宣佈脫離緬甸共產黨,並成立緬甸國家團結黨,隨後更名為佤邦聯合黨,武裝部隊命名為佤邦聯合軍。5月18日,佤邦與緬甸軍政府逹成停戰協議。

1989年撣邦軍分裂,北撣邦軍與緬甸軍政府達成停戰協議。其餘撣邦軍繼續為收復國土而努力。

1990年緬甸舉行全國普選,昆吞屋(Khun Toon Oo)領導之撣邦眾民族民主聯盟在撣邦地區取得壓倒性勝利。同時,翁山蘇姬女士領導之全國民主聯盟在緬甸本部地區也取得壓倒性勝利。遺憾的是,選舉結果被緬甸軍政府否定。

1993年12月12日,被外界稱為毒品大王之孟泰軍領導坤沙,宣佈撣邦脫離緬甸聯邦獨立建國,建立撣邦共和國。1996年1月24日,坤沙領導之孟泰軍在佤軍、緬軍、泰國政府之壓力下,撣邦共和國正式向緬甸軍政府無條件投降。

行政區劃

撣邦原下轄11個縣和54個鎮區。2010年新設朗科縣(林溪縣),2011年新設戶板、邁芒二縣。現14個縣分別是:

  • 東枝縣တောင်ကြီးခရိုင်
  • 萊林縣လွိုင်လင်ခရိုင်
  • 臘戍縣လားရှိုးခရိုင်
  • 木姐縣မူဆယ်ခရိုင်
  • 皎脈縣ကျောက်မဲခရိုင်
  • 滾弄縣ကွမ်းလုံခရိုင်
  • 老街縣လောက်ကိုင်ခရိုင်
  • 景棟縣ကျိုင်းတုံခရိုင်
  • 孟薩縣မိုင်းဆတ်ခရိုင်
  • 孟別縣မိုင်းဖြတ်ခရိုင်
  • 大其力縣တာချီလိတ်ခရိုင်
  • 朗科縣လင်းခေးခရိုင်
  • 戶板縣ဟိုပန်ခရိုင်
  • 邁芒縣မက်မန်းခရိုင်

法律

2006年5月24日,掸邦宪法起草委员会公布第一版掸邦宪法,该部宪法将是掸邦所有法令的法源依据。第一版宪法中,最为突出的三项分别为:一、法定英语为掸邦的唯一通用官方语言,各族的母语限使用于各族的社群里;二、选举制度采用比例代表制,有利于小政党的声音也能进入国会中;三、国会采用二院制,上议院或称民族院比下议院拥有更大的权力,比如,总统与副总统由上议院议员投票决定,各行政部门官员亦是。

主要镇区

参考文献

  1. ^ Union of Myanmar. City Population. [2008-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2. ^ The 2014 Myanmar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Highlights of the Main Results Census Report Volume 2 – A (PDF). The 2014 Myanmar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 The Union Report - Census Report Volume 2 [EN/MY]. Department of Population Ministry of Immigration and Population. : 9 [2022-09-0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