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学 (广州)
岭南大学 | |||
---|---|---|---|
Lingnan University | |||
校训 | 弘基格致 服务社群 | ||
创办时间 | 1888年 | ||
复办时间 | 1967年 (岭南书院,位于香港) | ||
停办时间 | 1952年 | ||
学校类型 | 私立大学 | ||
校址 | 广州河南岛康乐园 (中山大学南校区现址) | ||
总面积 | 约3000亩 (不包括校外农场) | ||
代表色 | 红色、灰色 | ||
| |||
岭南大学校徽 |
岭南大学是在美国美北长老会海外差会同意下,1888年于中国广州创立的一所不隶属于任何教派的基督教大学[注释 1],为民国时期十三所中国基督教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易帜后,校董会联合全部十三所基督教大学,南迁至香港,合并为香港中文大学的崇基学院。校区以及设施经1952年的中国高校院系调整,与原国立中山大学合并组成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主校区迁至原岭南大学康乐园校址。1967年,“岭南教育扩展会”以“岭南书院”的名义在香港复校,并在1999年将其复名为岭南大学。1988年,中山大学在岭南大学原校区设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历史[1]
格致书院时期
- 1885年,美国美北长老会海外差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接纳以牧师香便文(Rev. Benjamin C.Henry)为代表的长老会广州布道团的建议,同意于中国广东地区建立一所基督教书院。
- 1886年至1887年间,长老会牧师哈巴安德(Rev. Andrew P. Happer, DD)与6名友人于美国纽约成立“岭南基金会”。基金会选出哈巴为书院监督(President),并授权他来华筹办开校事宜。
- 格致书院(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于1888年3月28日开始授课,校址设于广州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3年后因哈巴夫妇双双病重回国,学校于1890年8月20日关闭。
- 香便文于1893年3月10日接任监督,重开书院,并一度与培英学校合并,迁到广州花棣。1896年那夏礼出任监督,至1899年3月14日由尹士嘉接任,与培英学校分柝,培英专注神学,格致集中办科学教育。格致书院迁到广州四牌楼(现解放中路)福音堂。初期根据清代科举考试和美国中学的课程标准开设四年制“广学班”,程度相当于大学预科。此年聘请钟荣光为汉文总教习协办校务。
- 因发生排外事件及庚子事变,而格致书院与美国及教会关系密切,为避免滋扰,于1900年7月迁校澳门荷兰园。
岭南学堂、大学时期
- 1903年5月更名岭南学堂(英文名称改为Canton Christian College)。同年,钟荣光在广州河南康乐村购置200亩地,搭起板房作为临时校舍,开始招生上课。后经其不懈努力,在此后数年为岭南学堂筹得120万元,兴建校舍,增添设备,同时开办大学预科,设附属小学和华侨学堂。
- 1904年迁回广州,随后于河南岛(现位于海珠区)康乐村一带建设永久校园。1906年成为中国第一所准许男女同校上课的学校。1907年由晏文士(Dr. Charles K.Edmunds)继任监督,仍由钟荣光协理校务。
- 1912年9月,辛亥革命后,中文名称改为“岭南学校”,英文名称则仍用Canton Christian College。1916年开设文理科大学,1918年首届学士生毕业。
- 1923年12月21日, 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岭南大学学生欢迎会演讲, 讲题“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 是极有影响力的一场演讲。
- 1924年7月3日至9日,中化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会议着重讨论收回教育权问题,同时通过了收回教育权的三大提案。岭南大学内部也出现学生运动,要求华人自办。1926年4月,岭南大学董事会在纽约召开。钟荣光正在墨西哥募款,也赶赴纽约出席。他在会议上发表谈话:“董事局创本校初意,原为扶助中国发展教育。待中国人得有办学之经验与能力,便将学校主权还诸中国人。现在时机,恰好成熟。”[2]岭南大学同学会也致函董事局,要求改组董事局,将学校归还华人自主。同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私立学校立案规程,规定大学必须由中国人办理,外人不得在中国设立大学。此后校董事局派人来华协商,决定在华成立董事局。
- 1927年7月1日正名为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推举锺荣光为首任华人校长和校董会主席,李应林为首任常务副校长。
- 1934年开始进行海外学生交换计划,以美国学生为主。
- 1934年私立夏葛医学院(原夏葛女子医学院,The Hackett Medical College for Women)与博济医学院合并,博济医学院此前已于1930年由岭南大学接办,于是在两院基础上成立私立岭南大学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Dr. Sun Yat-sen Medical College of Lingnan University),改为6年制医学教育。至1936年所有设备移交与学生转籍完成。
- 1938年二次大战其间,10月广州沦陷,岭南大学迁往香港,并借用香港大学部分校舍办公、授课、住宿;农学院则于香港新界复课。1940年农学院迁往粤北坪石,另建校舍。
- 1937至1939年,岭南大学校董会董事,旅居上海的潮商郑馥如捐资16万元,协助农学院建立柑橘研究所,并在潮阳县等地设立柑橘试验场。研究所设立郑雨泉(郑家先人)奖学金,代缴一部分学生学费,并支助部分学生在美国留学的费用。后这一计划细分为果树园艺、留美果树园艺及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植物病理三项,试验场也进一步发展为柑橘实验站。
-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岭南大学因而停课。1942年于韶关仙人庙大村复课。
- 二次大战结束后,岭南大学迁回广州康乐校园,1945年10月31日复课。战后至国共内战期间,岭南大学在校长陈序经先生主持下一方面重整院系,另一方面吸纳因战乱南下的著名学者,如陈寅恪、王力、姜立夫、梁方仲等,促进岭南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发展。中共于1949年建政后推行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于1952年被并入中山大学。
校歌
曲谱取材自美国民谣《安妮·莱尔》,由Henry S. Thompson于1857年作曲,葛理佩 (Henry Blair Garybill)填词(原文为英文),陈辑五译写中文歌词:[3]
“ |
|
” |
除校歌外,当时亦有不少有关岭南校园生活的歌曲,如《岭南牛》[4]、《红灰狮子》[5]、《今我等在岭南》[6]、《高飘岭南旗》[7]等,于不同场合例如运动会、同学聚会中歌唱。后来由白序之、何安东编成《岭南歌谱》。
校徽
校徽于1911年(岭南学堂时期)由校友及老师司徒卫[8]设计。外形为圆形,图案呈现康乐校园怀士堂北望的景观:上半部是自珠江南岸可见的白云山,中间是珠江和珠江南岸的岭南名产荔枝树林,底部为通往校园的小径[9]。校徽为灰底红图,源于学生一次参加广东省运动会,啦啦队所用校旗以红色为底色,上面印有“岭南”两个灰色大字。“红、灰”(“殷红如血,深灰似铁”)遂成为其校代表色,学生亦往往自称“红灰儿女”。
校园
广州河南康乐校园位于珠江南岸,远眺可见白云山。校园面积约3000亩(不包括校外农场),全盛期建筑物约250余座,除主要教学、行政、宿舍建筑外,另有护养院、大运动场20亩、球场42所、游泳池等设施。院系特殊设备则有自然博物采集所、斐文气候观察所、柑橘试验场、博济医学院等[注释 2]。
由于校舍建筑经费多来自海内外筹款所得,因此校园建筑物多以捐款人名字命名。马丁堂是校园内建成的第一栋永久校舍。有关这些建筑物的现在用途及形态,请见中山大学#建筑。
主要建筑物如下,部分以广州话音译:
教学及行政建筑
- 马丁堂(Martin Hall):又称东院,1906年落成,为纪念向岭南大学前身岭南学堂捐款的美国辛辛那提的亨利·马丁而命名。楼高三层,采用红砖钢筋水泥建造,由美国建筑师司徒敦设计;
- 格兰堂(Grant Hall,行政楼):1915年兴建,1916年6月落成。捐资者为纪念新泽西州一位富商之子、自1896年起任岭南学堂前身的格致书院纽约董事局书记兼司库的格兰先生,将该楼命名为“格兰堂”。楼顶上面有一个大钟,为盖高利先生所赠。该楼一直是岭南大学的行政办公大楼;
- 基督教青年会楼:建于1913年;
- 怀士堂(Swasey Hall,青年会会所):建于1915年;
- 迎宾楼(访客招待所):又称马应彪招待室,由先施百货创办人马应彪捐建,是三层房屋(包括地下室),1921年6月落成,作为招待和小聚会室,马应彪夫妇曾出席落成典礼;
- 卡彭特楼(Carpentier Hall,医院楼):建于1911年,原为医院楼,1934和1935年成为博济医学堂附属护士学校(Canton Hospital Nursing School)的校舍,随后用作教师宿舍;
- 亚德伍德(George Weidman)抽丝实验室(Silk Culture Building,蚕桑系实验室);
- 张弼士堂(Chang Hall,华侨学校):建于1921年,由苏门答腊华侨张弼士之子张秩捃捐建;
- 史达理堂(Willard Straight Memorial Science Building,科学馆):建于1928年;
- 十友堂(Ten Alumni Hall/Ten Friends Hall,农科教学楼):1929年落成;由林护、蔡昌等十位岭南大学校友捐建,是四层(含地下室)的岭南风格建筑;
- 陈嘉庚堂:1919年6月落成;由华侨领袖陈嘉庚捐资兴建的岭南大学附属小学礼堂;
- 哲生堂(Chit Sang Hall,工学院):是孙中山之子孙科(字哲生)任铁道部长时,由中华民国铁道部拨款兴建的工学院大楼。虽然该楼并非私人捐款,但仍以个人名字命名。1931年落成。是中国古典式建筑,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
宿舍
大学学生宿舍
- 爪哇堂(Jawa Hall,男生宿舍):第一座学生宿舍;1919年,锺荣光赴印尼爪哇各地向华侨募捐建造大学宿舍经费,广大华侨热心教育事业,纷纷解囊捐助。为纪念爪哇华侨的赤诚,将该宿舍命名为“爪哇堂”。1920年兴建,1922年落成,为四层建筑,位于陆佑堂南侧;
- 荣光堂(Wing Kwong Hall,男生宿舍):岭大建校初期,校舍多为西方人士捐建,锺荣光认为中国人教育,我华人亦应分力承担,故于民国初年,即奔走东西半球之间,呼吁侨胞大力捐资。后各方人士群相响应,兴建校舍凡数十座。岭南校友有感锺先生功在岭南,遂发起捐建大学学生宿舍一座,1924年落成,命名荣光堂,以记纪念。这是第二座学生宿舍,是四层(含地下室)建筑;
- 陆佑堂(Loke Yew Hall):1931年落成,中国古典式建筑,由亨利·墨菲设计,是黄容康、黄容章兄弟等捐款兴建的学生宿舍,黄氏兄弟为纪念其先祖陆佑,故命名为陆佑堂;
- 第一女生宿舍(Women's Dormitory);
- 广寒宫:第二座女生宿舍,建于1933年。
其他宿舍
- 希伦高屋(教职员宿舍):建于1911年;
- 麻金墨屋:美国麻金墨夫人为纪念其丈夫而于1911年捐建,是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理佩的寓所;
- 美臣屋(教职员宿舍):建于1919年;
- 伦敦会屋(教职员宿舍);
- 黑石屋(Blackstone Lodge,钟荣光博士在校宿舍):1914年由美国芝加哥伊沙贝·布勒斯顿(Black Stone)夫人出资为当时担任岭南学堂(后为岭南大学)教务长锺荣光先生修建的寓所。1914年动工。后为纪念捐建者,称之为“黑石屋”。现主要用于学校接待贵宾之用。[注释 3]
- 宾省校屋(宾夕法尼亚大学来华职员宿舍):建于1920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捐建;
- 同学屋(同学会所及校友教员住宅):建于1925年;
- 仰光屋:建于1925年;
- 九如屋:建于1925年;
- 广庇屋:建于1925年;
- 积臣屋(Jackson Lodge,宿舍):建于1912年,1924年及之前是晏文士的寓所。后来成为西方学校外籍教师的宿舍;
- 高士屋(宿舍);
- 哥德屋(宿舍)。
其他建筑
- 八角亭(Eight-corner Pavilion):建于1919年,原由学生青年协会经营,主要销售熟食。1934年,大学决定将其翻新并改造,原有的绿色地砖被换成蓝色。
- 惺亭(Xing Pavilion):由惺社同学于1928年捐建,用以纪念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位师生,史是辛亥革命烈士,区和许为1925年沙基惨案烈士。亭子是中国古典式建筑,由亨利·墨菲设计;
- 乙丑进士坊:原是中华中路四牌楼的其中一座,后因阻碍交通需迁移,岭南大学负责人认为该牌坊纪念的明代进士为官清正廉明,可激励学子上进,故接纳安置此牌坊。岭大把牌坊迁入校园落成之日定为大学的“励学日”,让学生学有目标。原位于格兰堂西侧,校园被中大吞并后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再于1999年由香港岭南大学校友捐资修复,至今历史已超过370年;
- 水塔:位于校门内;
- 风雨亭(The Wind and Rain Pavilion);
- 岭南大学牌坊:位于珠江边;
- 岭南大学墓园:始建于1905年至1912年间,由岭南学堂教会所设,墓园坐南朝北。所葬人士有教授、教士、学生、工人甚至是无名人士,大部分为岭南大学师生员工。其中包括:孙中山外孙戴永丰;岭大第一任华人校长锺荣光原配何翠屏;医学专家、岭大医学院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创办人李廷安;农学家、岭大农学院院长古桂芬、傅保光;总务长伍时昌和李沧萍、孔宪保;农学院教授兼院长Johu Howry Groff(美籍);数学教授WilfridEwart Mac Donald(美籍);化学系教授Selbry Pather Spencer(美籍);医学院院长Sara Nahaff Gadbury(美籍)的夫人;其他美籍人士还有Edmumd A. Gibbert、Willam Loyal Marshak等;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教务主任蔡辉甫等,岭南大学的部分美籍教师也安葬于此。几位无名人士(几块墓碑上写着“西童”、“未来麦师奶”、“此人曾在岭南大学医院就医”等字)。而光绪十五年(1889年)因沉船而遇难的1508名同胞的合葬墓(义冢),也位于墓园一角。
院系设置
岭南大学自1916年开始完善大学学科体系起,曾先后设置6个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商学院;并有研究院2所:理科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室,开设研究生专修课程(理学硕士)。[注释 4]
- 文学院
- 主修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西洋语言文学系、历史政治系、社会学系
- 辅修学系:教育(附心理)学、家政学、哲学(附宗教、现代文化)、宗教学、音乐(未设系)
- 理工学院[注释 5]
- 主修学系:生物学系、化学系、土木工程学系
- 辅修学系:数学系、物理学系
- 农学院
- 主修学系:农艺园艺学系、畜牧兽医学系、植物病理学系、蚕桑系[注释 8]
- 商学院
- 主修学系:商学系、经济学系
- 理科研究所
- 生物学部、化学部
- 社会科学研究室
- 教育学组、社会学组、商业经济学组
此外,协和神学院于1929年归入岭南大学名下,1947年迁入岭南大学校园,但仍保留本身董事会。
历任校长
注:1888年 至 1927年期间的校长称为“监督”。
格致书院时期
- 1888年 至 1890年 哈巴安德博士(Rev. Andrew P. Happer, DD)
- 1891年 至 1893年 哈巴安德博士(Rev. Andrew P. Happer, DD)(代理)
- 1893年 至 1895年 香便文博士(Rev. Benjamin C.Henry)
- 1896年 至 1899年 那夏礼博士(Dr. Henry V.Noyes)
- 1899年 至 1903年 尹士嘉博士(Dr. Oscar F.Wisner)
岭南学堂时期
- 1903年 至 1907年 尹士嘉博士(Dr. Oscar F.Wisner)
- 1908年 至 1924年 晏文士博士(Dr. Charles K.Edmunds)
- 1924年 至 1927年 香雅各博士(Dr.James M.Henry)
岭南大学时期
- 1927年 至 1937年 锺荣光博士
- 1937年 至 1938年 李应林博士(代理)(原校长锺荣光博士休假)
- 1938年 至 1948年 李应林博士 [注释 9]
- 1948年 至 1949年 陈序经博士(代理)(原校长李应林博士休假)
- 1949年 至 1952年 陈序经博士
著名校友
(按姓氏笔划排序)
姓名 | 毕业年份 | 院系、获颁学衔 | 成就 |
---|---|---|---|
甘乃光 | 1922年 | 经济学系、学士 | 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教官、国民政府广州市市长、行政院秘书长、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国民政府驻澳大利亚大使 |
司徒卫 | 1908年 | 岭南校徽的设计者,广州岭南分校(即后来的香港岭南小学)首任校长、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协助带领岭大师生移师到广东韶关曲江岭大村重办大学教育,亦曾任韶关仙人庙岭南中学校长,澳门岭南中学校长,1942年8月至1944年1月期间担任佛山华英中学韶关复课时期的校长。 | |
李应林 | 1914年 | 1927至1931年任广州岭南大学副校长,1937至1948年任广州岭南大学校长,崇基学院首任院长 | |
邹至庄 | 1941年 | 美国华裔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和经济学名誉教授,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重要统计检验之一的“邹检验(Chow Test)”由其于1960年发明。邹至庄也是1980年代在中山大学内建立岭南(大学)学院的主要倡议人。 | |
伍沾德 | 1947年 | 香港美心集团创办人之一 | |
伍舜德 | 1935年 | 经济学系、学士 | 香港美心集团创办人之一、香港美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伍联德 | 广学班毕业 | 《良友画报》创刊人 | |
林尚安 | 1950年 | 化学系、硕士 | 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林思齐 | 1945年 | 学士 |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前总督 |
林云陔 | 1937年广州国民政府广东省政府主席、中山大学校长 | ||
冼玉清 | 1924年 | 文学院、学士 | 广东学者,以研究广东文献为主、诗人、画家 |
胡秀英 | 1937年 | 理学硕士 | 崇基学院生物系教授、植物学学者,以研究冬青科、菊科、锦葵科和兰科为主 |
马仪英 | 1929年 | 文学院、学士 | 香港教育家、九龙真光中学创校校长 |
娄成后 | 1934年 | 理学硕士 |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 |
容启东 | 教育家、广州岭南大学教授、香港大学植物系高级讲师兼系主任、香港崇基学院校长(1977年中文大学改制前最后一任)、香港中文大学首任副校长之一 | ||
倪少杰 | 经济学系、学士 | 香港立法局议员、临时立法会议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蚬壳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 |
陈文统 (梁羽生) |
1949年 | 经济学系、学士 | 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与金庸齐名,曾任香港《大公报》编辑 |
陈香梅 | 1944年 | 中文系 [注释 10]、学士 | 美国政府中国政策资深顾问;飞虎将军陈纳德之妻 |
陈荣捷 | 1924年 | 学士 | 中央研究院院士、达茅茨学院(Dartmouth College)中国哲学与文化教授,专攻宋明理学;1962年曾与李卓敏一并获推荐出任翌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学首任校长,最后落选[10] |
郭棣活 | 永安百货家族成员、广东省副省长、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 ||
郭琳爽 | 1921年 | 农学院、学士 | 永安百货家族成员、永安公司总经理 |
张悦楷 | 1949年 | 土木工程学系、学士 | 广东话剧院话剧演员、中国国家一级演员 |
毕漪汶 | 1949年 | 农艺园艺学系、学士 | 澳门教育家、前广东省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 |
曾呈奎 | 1934年 | 理学硕士 | 海洋生物学家 |
黄本立 | 物理系、学士 |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子光谱分析专家 | |
郑儒永 | 植物病理系 (1949年入读,1952年岭大解散转入华南农学院) |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真菌学家;父亲郑铁如 | |
黄启明 | 1908年 | 广学班毕业 | 岭南学堂附属小学校长、广州培正中学校长(1918年至1939年) |
黄翠芬 | 1944年 | 化学系、学士 | 分子遗传学家、军事医学院一级研究员 |
黄锡凌 | 1940年代 | 学士 | 粤方言语言学家、香港大学语言学校首任校长 |
廖梦醒 | 农学院蚕桑系[注释 11] | 中国国民党元老廖仲凯、何香凝长女,中共党员。 曾任宋庆龄秘书[注释 12],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其夫李少石[注释 13]曾为周恩来秘书。 | |
关恩佐 | 1906年 | 广学班毕业 | 广州培英中学校长 (1919年至1926年) |
刘文汉 | 1930年代 | 经济系、学士 | 香港企业家、20世纪60年代香港富豪;“香港假发业之父” |
钱树芬 | 1901年 | 广学班毕业 | 执业律师、国民政府国会首届议员(广东代表)、广东民政司司长 |
简又文 | 约1917年 | 广学班毕业 | 太平天国史学家、耶鲁大学研究院研究员 |
锺荣光 | 1905年 | 广学班毕业 | 清代举人、兴中会成员、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曾任民国初年广东都督府教育司长、广州市政府参事 |
附属学校及海外分校
- 上海:岭南小学
- 岭南大学海南分校
- 岭南大学安南分校
广州岭南
1952年因中国高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被并入新中山大学,所有外籍教员离开,原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博士后来被任命为中山大学副校长。原岭南大学校园成为中山大学的新校园(即现时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而原中山大学校园则划给新成立的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等。
原岭南大学文理科系并入中山大学各文理科系,原岭南大学农学院并入华南农学院。1953年8月,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与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合并,使用中山二路的原国立中大校舍教学(后来的中山医科大学)。
前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林家有教授透露,孙中山研究所曾倡议复办岭南大学,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否决。[11]而原有的“岭南大学”牌坊,至今仍然被堆放在中山大学新图书馆东北角的树丛里。
1988年,中山大学在岭南大学原校区设立岭南学院。2015年岭南学院通过了AACSB、AMBA和EQUIS国际认证,成为中国大陆第三家获得三认证的商学院。2020年前后,在中山大学的院系调整中,岭南学院的管理学科被拆分合并进管理学院。
香港岭南大学
“岭南中学校董会”联合“岭南大学香港同学会”及“岭南会所”于1967年组成“岭南教育扩展会”在香港筹办“岭南书院”,为岭南大学在香港复校而努力。“岭南教育扩展会”后来成为岭南教育机构。当时香港政府规定只有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可提供学位课程,所以书院开办初期只提供大专文凭及大学预科课程。1972年升格为“岭南学院”,其后接受香港政府的资助条件,学院由政府提供经费支持,学院于1991年开办学士学位课程,同年接受教资会资助后改革管理架构,交由政府主导学院的行政,但岭南教育机构在岭大校董会中仍占一定席位。并于1994年迁往屯门前难民营新址。香港政府于1999年批准岭南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复名为岭南大学。
参见
注释
- ^ 岭南大学严格而言并不是一所“教会大学”,它以基督精神为教育宗旨,但不隶属于任何教派。
岭南大学前身格致书院虽然是由美北长老会同意下创立,其主要教员亦为美北长老会广州布道团成员,但在正式开校之前,即1886年“岭南基金会”成立时已脱离长老会自立。书院仅与长老会保持联系,却不必听命于教会,而是受“岭南基金会”管辖(后来大学成立校董会管理校政,“岭南基金会”保留赞助人身份)。校董会内成员亦包括其他教派人士,如伦敦会布道团、英国循道会布道团、美国公理会布道团等。 大学资金主要来自在美加及东南亚的筹款(特别是来自华侨的捐款)。
锺荣光于1927年岭南大学收归国人自办时亦称:“本校并非美国政府所供给,亦非某一个教会所管辖。开办之始,不过美国几位热心基督教人,欲以世界实用之科学,造成中国领袖之人才,加以几分基督牺牲为人之精神,使学生不至自私自利。”详参李瑞明编(1997)《岭南大学》及李瑞明 <谈古今话岭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详参李瑞明编(2000)《岭南大学文献目录》,页25。
- ^ 据<黑石屋的传奇>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7.一文称,宋庆龄在1922年陈炯明叛变期间曾在此避难。
- ^ 有关院系设置的详细历史沿革,可参考 Guide to the Archives of the Trustees of Lingnan University (Record Group No. 14) Finding Ai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岭南大学校史的部分;亦可参考李瑞明编(1997),《岭南大学》,页95、149至167
- ^ 原本的文理学院于1937年分拆为独立的文学院和理学院,而工学院则与理学院合并成为理工学院。
- ^ 医学院源自岭南大学于1930年接办的博济医院,岭南大学与美国长老会夏葛女子医学院为孙逸仙纪念医学院共同协作课程。据1937年纪录,医学院亦附设高级产科职业学校。(详参李瑞明编(2000)《岭南大学文献目录》,页23)
- ^ 医学院无分主修学系,一律颁授医学学士学位。
- ^ 蚕桑系于1937年左右已不存在,确实日期未可考。
- ^ 锺荣光博士于1938 至 1942年为岭南大学名誉校长。
- ^ 陈香梅是岭南大学中文系毕业,详参自由亚洲电台,唐人街故事:访“国共活字典”陈香梅 2006-07-28[1][永久失效链接]。有传她于香港大学毕业,并非属实,因岭大战时借用港大课室上课,并不等于将学生的学籍转到港大。
- ^ 有指廖梦醒因参加广州各界群众“六·二三”示威游行,被校方迫令休学,并未毕业。[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有指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到访岭南大学演讲(讲题《非学问不能救国》),是廖梦醒居中联系安排。[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李少石亦曾为岭南大学学生(1925年入学),与廖梦醒于岭大认识。有指他因支持省港大罢工,参加“六·二三”示威游行,被校方开除,并未毕业。但据李瑞明编(1997)《岭南大学》一书(页69-70, 78)提及,岭大共有300多名师生参加游行。而被开除的学生是因为于1926年4月初,在广州市一个学生集会上侮辱学校,引起校内学生公愤,所以投票决议要求校方开除这些学生。
- ^ 1952年跟随中国高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附中与中山大学附中、华南联大附中、广东文理学院附中四所中学合并,组成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引用
- ^ 本段引用
a. 岭南大学(广州时期)大事记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4-11-03.资料
b. Guide to the Archives of the Trustees of Lingnan University (Record Group No. 14) Finding Ai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岭南大学校史的部分。
c. 岭南人家:岭南简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 陈国钦(2008),《瞬逝的辉煌──岭南大学六十四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广东人民出版社。 - ^ 高冠天:《岭南大学收回国人自办之经过及发展之计划》
- ^ 校歌. [2006-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李毓宏:《牛年話嶺南牛》. [201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李毓宏:《紅灰獅子》與《嶺南大學》. [201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李毓宏:《今我等在嶺南》新唱. [201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李毓宏:《嶺南學院同學提出兩個問題》. [2011-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徵集司徒衛先生的藝術珍藏品.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 ^ 参考《岭南大学 历史和发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一文
- ^ 《香港中文大学创校解密档案-1962年》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
- ^ 廣州著力復原遺跡 尊重歷史. 加拿大星岛日报. 2011-07-10 [2012-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来源
- 书籍
- 李瑞明 编(1997)《岭南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筹募发展委员会,ISBN 962-85121-1-0
- 李瑞明 编(2000)《岭南大学文献目录 : 广州岭南大学历史档案资料》,香港 : 岭南大学文学与翻译硏究中心,ISBN 962-82790-7-6
- 陆键东 著(1995)《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第一章:陆沉下的抉择。[4][永久失效链接] 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外部链接
- 岭南人家(岭南大学广州校友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ingnan Foundation 岭南基金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中国基督教大学影像数据库有关岭南大学的历史照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英文)
- 岭南学报 (1929 - 195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岭南大学图书馆。
- 岭南周报 (1939 - 194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岭南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