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保羅·獲加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123.205.184.12對話2022年9月23日 (五) 04:00 早期生活:​ 修正筆誤)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保羅·獲加
Paul Walker
男演員
國籍 美國
出生
保羅·威廉·獲加四世
Paul William Walker IV

(1973-09-12)1973年9月12日
逝世2013年11月30日(2013歲—11—30)(40歲)
死因車禍
宗教信仰基督教
兒女Meadow Rain Walker
(1998-11-04) 1998年11月4日26歲)
父母Cheryl Crabtree
Paul Walker III
著名角色狂野時速系列
飾 Brian O'connor
活躍年代1984-2013年
簽名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Paul Walker」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保羅·沃克
臺灣保羅·沃克
香港保羅·獲加

保羅·威廉·獲加四世(英語:Paul William Walker IV,1973年9月12日—2013年11月30日)是美國已故演員和前時裝模特,於2000年代前期演出多部大型荷里活電影後開始累積知名度,其中最具盛名的包括演出是「狂野時速系列」。

生平

早期生活

獲加生於加州格倫代爾,在聖費爾南多地區成長。他是保羅三世及一個早期時裝模特兒Cheryl Crabtree之子。他有五兄弟姊妹,當中包括兩個兄弟和兩個姊妹,而他則排行第二。獲加就讀於Sun Valley英語Sun Valley, Los AngelesVillage Christian Schools英語Village Christian Schools並於1991年畢業。高中之後,他亦有修讀數個社區學院,取得一個海洋生物學的學位[1]

電影事業

獲加在他二歲時,即為幫寶適拍攝了幼兒廣告。在1985年開始於電視片集中演出,接連演出了《天堂之路》、《誰是老闆?》、《活力充沛都市男女》、《遇到一位天使》等電視片集。

獲加拍攝於2006年2月。

獲加的電影生涯始於1986年,以飾演《壁櫥裏的怪物》中一名教授的角色正式出道。然而出道後並沒有獲得太大的成功,本人也將部分心力放在進修學業上。直到1998年演出《一人有一點顏色》後廣受好評,至此才開始星運大開。

2001年,獲加的演技受到了賞識,被邀請與雲·迪素共同演出《狂野時速》。在電影中飾演雙主角之一的臥底警探布萊恩,讓他真正成為一個知名的電影明星。除了讓該作品成為《狂野時速系列》的賣座系列片外,也為他獲得了接演他部作品擔綱主角的機會,如《致命玩笑》、《藍海盜寶》、《迷失凶間》,在2006年得到了奇連·伊士活的指導演出《戰火旗蹟》等作品。

2006年獲加出演了《奪命鎗火》與《極地雪犬》。極地雪犬獲得一致好評和票房成績,在首週票房超過2000萬美元[2]

此後獲加專注於《狂野時速4》、《狂野時速5》、《狂野時速6》三部系列作的拍攝之中。在2013年11月30日獲加因車禍不幸喪生後,留下了《搏命關頭》(Hours)、《暴力禁區》(Brick Mansions)、《狂野時速7》三部遺作。

私人生活

獲加居住在加州聖塔巴巴拉亨廷頓海灘。他和前女友蕾貝卡(Rebecca Soteros)育有一女,名為梅朵·瑞恩(Meadow Rain,1998年11月4日出生),梅朵目前和其母親住在夏威夷。愛玩車的保羅獲加擁有好爸爸的形象,他曾說會載女兒去飆車,女兒會在後座尖叫,享受特別的快樂。[3]

除主演《狂野時速系列》成為知名的電影演員外,從2010年開始也參加了半職業性的賽車比賽成為了賽車手,同時成為賽車服務公司「Always Evolving」的合夥人[4]

2010年海地地震時前往了當地協助救災後,親身體會到面對天災時救援的急迫性與必要性;回國後獲加本人取得了緊急醫療技術員的認証,並成立了「全球伸援(Reach Out Worldwide)」基金會。該基金會是一個以提供災民最即時的醫療與生活必需品為目的的非營利組織,成立後曾在奧克拉荷馬市風災、受到海燕颱風侵襲的菲律賓等地提供當地災民協助[4]

獲加並不喜歡在螢幕中看到自己,所以他只會看一次自己拍的電影。他個人亦喜歡武術,並時常學習不同的武術,包括柔道跆拳道截拳道等等。

獲加視法國海洋學家雅克-伊夫·庫斯托為偶像,在社區學院就讀時曾一度想以海洋生物學者作為終身職業;然而在1998年演出《一人有一點顏色》獲得成功後,便選擇了成為電影演員的道路。在2011年國家地理頻道的海洋探險系列「探索大白鯊(Expedition Great White)」中擔任主角,完成了自己夢想的一部份。

車禍逝世

美國當地時間2013年11月30日下午3:30,獲加於南加州洛杉磯北部的聖塔克拉利塔華倫西亞英語Valencia, Santa Clarita, California發生車禍去世,年僅40歲。

獲加乘坐友人羅渣羅達斯(Roger Rodas)[5]駕駛的保時捷Carrera GT超級跑車參加一場與菲律賓海燕風災有關的慈善活動後,於華倫西亞發生車禍,因車子疑似超速失控,直接撞上路邊一座燈杆和一棵樹,導致爆炸起火燃燒,洛杉磯警方宣佈駕駛者羅達斯與搭乘的獲加均當場死亡[6][7][8][9][10]。洛杉磯縣警察局在聲明中表示:「車速是造成這起車禍的一個因素」[11]。根據法醫報告指出,獲加是死於外傷及燒傷[12]。曾一度有消息傳出兩人在公路上與其他車輛飆車競速而肇事,但在案發現場的監視器公佈後排除了這個可能[13]

與獲加共同主演《狂野時速》系列的雲·迪素狄維·莊遜泰列斯·吉遜(Tyrese Gibson)、路達克里斯等劇中演員,以及「狂野時速」發行商環球影業皆表達哀悼之意。雲·迪素與泰列斯·吉遜並親自前往事發地點獻花致意,並對在場為獲加哀悼的粉絲致謝[14][15][16][17]

影視作品

參考資料

  1. ^ PAUL WALKER BIO: FAST & FURIOUS ACTOR. tribute.ca. [2013-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8) (英語). 
  2. ^ Eight Below (2006). Box Office Mojo. [September 28,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5). 
  3. ^ 保羅沃克玩車 愛和女兒飆車,中央社,2013年12月1日. [2013年12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2月3日). 
  4. ^ 4.0 4.1 The sides of Paul Walker you may have missed. 2 December 2013 [2 Dec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1). 
  5. ^ Paul Walker Friend Roger Rodas Bio. December 2013 [November 15,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7). 
  6. ^ 保羅沃克車禍 疑與超速有關,中央社,2013年12月2日. [2013年12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4日). 
  7. ^ 「玩命關頭」保羅沃克 驚傳車禍身亡. [2013-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4). 
  8. ^ 'Fast and Furious' Star Paul Walker Killed in Crash - ABC News. [2013-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4). 
  9. ^ Joel Landau. Paul Walker dead at 40: 'Fast and Furious' star killed in fiery car crash. NY Daily News. 2013-11-30 [2013-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6). 
  10. ^ 'Fast and Furious' star Paul Walker dies in car accident. CNN. 2013-11-30 [2013-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6). 
  11. ^ 《速度与激情》男星保罗·沃克在车祸中身亡. 路透社. 2013-12-02 [2013-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12. ^ 保羅沃克死因 外傷及燒傷. 中央通訊社. [2013-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4). 
  13. ^ 保羅好奇心賠命 傳愛女目睹,中時電子報,2013年12月3日. [2013年12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2月6日). 
  14. ^ 保羅沃克車禍身亡 電影界傷心,中央社,2013年12月1日. [2013年12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2月3日). 
  15. ^ 'Speechless' Vin Diesel pays tribute to Paul Walker. The New Zealand Herald. 2 December 2013 [2 Dec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5). 
  16. ^ 保羅沃克好友 淚灑車禍現場,自由時報,2013年12月3日. [2013年12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2月6日). 
  17. ^ 馮狄索現身沃克車禍地點致哀 感謝粉絲,蘋果日報,2013年12月3日. [2013年12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8月3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