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美国历史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22.166.160.77留言2008年7月3日 (四) 04:30 1945年—1964年的美國歷史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从建国到现在只有二百多年历史。

前殖民時代

欧洲人来到这里之前,印第安人等北美洲的原住民生活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相传他们的祖先在大约一万多年前经由西伯利亚跨过白令海峡来到北美洲,並且在这里生存繁衍,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对于原住民的人口,历史上的统计有很大出入,据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来到北美洲)的估测,北美印第安人总数大约有八百万到一千万人。随着欧洲殖民者的深入,原住民的健康和领土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欧洲人带来的各种病菌,在150年内,原住民的人口锐减了90%;他们的村落被摧毁,原本用于畜牧或种植的土地被毁掉了。

殖民地时代(1493年—1779年)

“在从前无人来到的地方,我们希望移植一个民族。” 十七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在殖民地时代,伴随着與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長期戰爭,嚴重的勞力缺乏產生了像奴隸和契約化奴役這類的非自由勞力,而英國政府的放任政策則讓特有的美利堅精神與文化得以發展出其獨特性。万恶的黑奴贸易在美国盛行起来。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东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后来,这些殖民地便成为美国最初的十三个州。 重要历史事件:

  • 1619年7月,在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敦召开了弗吉尼亚议会,这是世界最早的代议制机构。
  • 1620年11月,一批受英国迫害的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抵达普利茅斯港,共同签署五月花号公约,决定按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管理,建立民治的政府。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線是英国政府颁发的《印花税法》、《汤森税法》和《驻兵条例》。其中印花税法是为了将其为期7年的英法战争的巨额开销转嫁给北美殖民地。 在乔治·华盛顿的带领下,北美殖民者在對英國美國獨立戰爭中贏得了勝利,並且建立起了美利堅合眾國。 重要历史事件:

1789年—1861年的美國歷史

1803年路易斯安那購買案(Louisiana Purchase)讓農民得以使用重要的密西西比河水路,把法國勢力從美國西部邊界移除,並且提供美國農人一塊廣大的土地。

幾個星期以後,英國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之間開戰了。美國當時的收入仰賴向歐洲輸出農產品,因此試圖同時對兩個戰爭中的強權出口食物和原料,以及在它們與它們的加勒比海殖民地之間運輸產品來獲利。當這個行為對兩個戰爭國有利的時候,它們便會准許,然而當這個行為無利於他們的時候便予以反對。

1805年法國海軍特拉法尔加戰役(Battle of Trafalgar)中被摧毀後,英國希望斷絕法國的海外貿易紐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報復美國的貿易行為,英國於是對美國海岸實施了封鎖。

1861年—1865年的美國歷史

接下來的四年,爆發了美國內戰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上是最陰暗的,國家為自己流淚,奴隸制度和各州權力的爭鬥。日益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北部各州擊敗了以種植園農業爲主的南部各州。但是雙方共600,000至700,000的美國人犧牲,並且許多南方土地被毀壞。不過最後,無論如何,奴隸制還是被廢黜了,美國也開始了緩慢的重建.

1865年—1918年的美國歷史

內戰後美國政府鼓勵民眾向西移民,還鼓勵修築鐵路,連接西部至經濟較發達的東岸地區。同時西部不少地方自1850年代都發現了金礦,吸引不少居於東岸的人淘金。1869年連接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竣工,鐵路帶給美國原居民更多衝突,當當地土著首領和移民簽訂土地協議時,雙方對協議內容有不同理解。土著不能理解移民的私有財產理念,他們認為自己能在土地上打獵。一場為生存而戰的戰鬥開發了,許多土著買了槍械,襲擊移民宅地、馬車隊、鐵路和美國騎兵。而美國白人則大量屠殺土著賴以為生的野牛,由1860年的1500萬頭,到1885年只剩下2000頭。土著被迫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莊稼,他們不習慣種植,不能成為美國公民。土著與美軍長期戰鬥,使土著幾乎滅亡。1890年,最後一次戰鬥屠殺了200多名蘇族人。不久後所有的土著都被趕進保留地。土著美洲人的生活方式永遠結束.

1918年—1945年的美國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歐洲元氣大傷,美國卻因置身事外,損失不多,聲望大為增加。在整個1920年代,農產品價格不斷降低,工業利潤大幅增長,美國經濟發展得異常繁榮。這波經濟成長還被信貸上升和股票市場的興盛推波助瀾。終於股市在1929年大崩盤,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大恐慌。為了復甦經濟,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政府實行新政,大幅增加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然而新政卻沒有完全生效,美國經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徹底復甦。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對抗軸心國。接下來的戰爭成為美國歷史上代價最高昂的一場戰爭,然而前線和大後方創造的大量工作機會、以及軍工產業帶動的生產復甦,使美國經濟完全走出了大恐慌的陰霾。美國婦女也因此大規模踏入工作職場。

1945年—1964年的美國歷史

在戰爭勝利後,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元氣進一步大傷。美國儘管在二次大戰中付出沉重代價,可是損失卻是戰勝國中相對地小。美國蘇聯開始成為世界兩個超級大國。美國代表的是資本主義和自由民主制,而蘇聯則代表共產主義和計劃經濟,蘇聯的崛起和意識形態的差異,與美國的一套格格不入,雙方衝突造成了1940年代末期開始的冷戰。自1945年起,美國和蘇聯在許多地區和國家,進行一連串代理人戰爭,最先有東德西德的分裂,後來包括了朝鮮戰爭,以至六十年代初觸發核大戰危機的古巴導彈危機

1964年—1980年的美國歷史

這段時間美國利用其充足的人口、國内工業發展和一系列的國際投機活動,令美國國際影響力迅速攀升。在十九世紀末期,美國已成為世界工業大國,並出現新的科技(如電報貝塞麥(轉爐)煉鋼法),興建更大的鐵路網絡

這段時間也是一個空前的移民高潮,有3700萬人在1840與1920年間移居美國,範圍包括歐洲、非洲以至亞洲。這除為美國提供充足勞動力外,並令先前未開發的區域得以開發,如加州中部。美國種族之間衝突開始,大量黑人遭受壓迫,以便白人農民和大農場經營者可以接管他們的土地。

在這個時期,美國也成為國際性參與者。在1900-1903征服菲律賓超過一百萬人,殺掉大量菲律賓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研製出核子彈頭,並在1945年投向日本迫使日本投降。由於美國本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未曾遭战火波及,所以美國得以藉著其經濟和軍事力量成為頭號大國,與蘇聯平起平坐,并引發了冷戰。

冷战结束(1980年-1988年)

1980年,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 )当选总统,并签署了国内减税计划和积极反苏的国际政策。尽管美国赤字飞速增长,但东方集团在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下开始逐渐瓦解,最终于老布什总统(George H.W. Bush)在任时戏剧性的崩溃。

新时代(1988年-现在)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海外依旧进行着各种军事行动,包括1991年海湾战争1992年比尔·克林顿上台后,得益于数字革命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机遇,美国经济迎来了其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增长。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九一一事件,由奥萨马·本·拉登策划的恐怖活动袭击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华盛顿五角大楼。作为回应,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下令军队进入阿富汗并推翻了庇护本·拉登的极端势力塔利班政权。2003年,布什以反恐为名,推翻伊拉克独裁政府并抓捕了萨达姆·侯赛因。第二次伊战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赞同,但也有少数国家表示反对。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是美国历史上结果最为接近的一次总统选举,也预示着政治两极化的到来。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引发的洪水严重摧毁了新奥尔良密西西比州沿海地区,美国政府因灾前准备和灾后援救工作效率低下、动作缓慢而备受批评。

其他主題

Template:Link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