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制裁
國際制裁(英語:International sanctions)是指出於像是發動戰爭或違反民主、自由之普世價值等理由,由數個主權國家或國際組織對一個或以上目標國家、政治實體發起的抵制行動[1],是外交手段的一種。常見的制裁種類包括外交制裁、經濟制裁、軍事制裁和體育制裁等。
制裁方式
外交制裁
外交制裁通常是一主權國家採取傳統的外交手法來對付他國,以維護本國的尊嚴,或者公開表示本國政府的不滿,是一種限縮於外交領域的國家行為。常見的手段如召回大使、驅逐出境、關閉對方使領館、降低或甚至斷絕外交關係,以及像是凍結個別重要人物的海外資產等等。如果是國際間的聯合制裁,還有可能將制裁對象踢出國際組織,或者凍結會籍、限制其會員權利等。例如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後,俄羅斯即遭到八大工業國組織剔除資格。
經濟制裁
除外交制裁外,經濟制裁亦是常用的手段之一,透過限制商品進口、增加關稅等貿易戰,或停止輸出戰略物資、能源供應等經濟面向的懲罰措施,針對破壞國際法或違反條約的目標國家、政治實體削弱其經濟實力,並透過造成目標國家的經濟受損試圖動搖其政權的正當性。經濟制裁最初僅是戰爭的一種輔助性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減低敵國的作戰能力;然而20世紀後全球化盛行,各國之間的經貿關係多半緊密連結,因此逐漸轉變為主要的制裁手段,而且制裁的同時也容易傷到自身的經濟。
經濟制裁可能造成規模不等的傷害,嚴重的話可能導致目標國的法定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失業率飆升等問題,甚至引發擠兌、移民潮等現象,對目標國的整體經濟造成永久性損傷。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在西方世界的主導下通過將俄羅斯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系統,被視為是21世紀以來最嚴厲的制裁手段。
軍事制裁
軍事制裁常見的方式包括軍事封鎖、武力打擊、摧毀設施等,中止軍事技術合作、暫停軍方交流、取消軍事援助、限制武器出口等,手段和結果都較為嚴重的一種制裁方式。例如2019年土耳其出兵參與敘利亞內戰後,歐盟即宣佈對其實施限制武器出口的禁令。
體育制裁
運動制裁被視作是心理戰的一環,旨在粉碎目標國家人民的士氣,其手段由重至輕如下:
- 完全剝奪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的資格(例如2022年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直接禁止俄羅斯與白羅斯籍選手參賽)
- 該國運動員只能以中立身分參賽(例如2020年東京奧運俄羅斯即因禁藥問題被禁止以國家名義出賽)
- 可以以自己國家國旗參賽,但由各單項體育協會決定
- 剝奪目標國體育賽事主辦權
- 領導人或使節拒絕出席體育賽事的開幕式及閉幕式活動(例如2022年北京冬奧外交抵制行動)
1992年至1995年期間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757號決議,頒佈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體育制裁,導致了他們被立刻剝奪1992年歐洲國家盃及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參賽資格,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體育參賽資格被聯合國剝奪的例子。但此舉是因為他們政府的行為導致他們的參賽權被扯下來也是非常非議的,因為可能造成很多後果。所以此後沒人敢主張,因此被認為是制裁的最後手段。
但也不是意味者有強大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就可以逃過的制裁,體育制裁也不會只有這種國際制裁方式來訴諸,也有為了維護比賽公平而做出,例如2015年起俄羅斯因為涉及嚴重的禁藥醜聞,遭到剝奪多項賽事參賽資格及主辦權。對於俄羅斯而言,認為他們行為是將「體育政治化」。
參考文獻
- ^ Chesterman, S., & Pouligny, B. (2003). Are Sanctions Meant to Work? The Politics of Creating and Implementing Sanctions Through 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Governance, 9(4), 503–18. Retrieved from EBSCOh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