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蔣勻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Sima Sam對話 | 貢獻2022年11月26日 (六) 08:38 (增加或调整分类)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蔣勻田
出生1903年
 大清安徽蚌埠
逝世1994年6月7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1979年8月16日)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北京)


蔣勻田(1903年—1994年6月7日),名錫盷,字勻田以字行安徽蚌埠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

早年生涯

1926年,蔣勻田畢業於北京國立政治大學。1928年回到家鄉,擔任蚌埠公安局秘書,並且在華利街創辦了《蚌埠日報》。同年冬,該報停辦,蔣勻田乃靠當地商人王壽松的資金重新開辦了《新蚌埠日報》。1929年任北平大學講師。1934年加入中國國家社會黨。1937年日軍佔領北平,蔣勻田回到家鄉蚌埠。1938年2月,在日軍佔領蚌埠前夕,蔣勻田帶全家至漢口避難,蔣勻田出任全國難民賑濟委員會賑濟專員。後帶領避難漢口的蘇皖兩省難民去廣西桂林大中鄉墾荒自救。在墾區,蔣勻田將難民分別編成數個農業隊,墾荒種地,並且開辦了織布廠,設立了商業合作社,興辦小學校。不久,在桂林良豐開辦了一所中學,以唐景崧的名字命名為「私立景崧中學」,蔣勻田任校長。[來源請求]

1941年,應國家社會黨領導張君勱電召,赴重慶。在渝期間,與中共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李維漢等人多有接觸。1946年8月,中國國家社會黨民主憲政黨合併,改稱中國民主社會黨(簡稱「民社黨」),在上海舉行合併典禮,中共領導人周恩來董必武李維漢等人應邀參加了典禮。同年,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曾委託蔣勻田斡旋國共雙方的和談。1946年,蔣勻田隨民社黨參加制憲國民大會,積極捍衛「政協憲草」,1947年隨民社黨參加行憲國民大會,後在中華民國政府任職,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全國節約督導委員會主任。任職期間,他就前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動用9億美元案及招商局浪費公款案進行過調查。[1]

民社黨內的鬥爭

1946年,就參加制憲國民大會問題,中國民主社會黨內部形成兩派意見。黨內以張君勱、徐傅霖、蔣勻田、張文英等為首,堅決主張參加,而張東蓀梁實秋孫寶剛沙彥楷等人則反對參加,主張待政府實施政治協商會議各項決議後再行參加。[2]後來該黨參加制憲國民大會,黨內也發生了分裂。

此後,1947年4月23日,國民政府特任蔣勻田為行政院政務委員。[3]:83405月,伍憲子梁秋水等人從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分離出去,組織了中國民主社會黨革新委員會,主張擺脫中國國民黨,嚴格以第三者的立場走中間道路。[4]同年7月28日,張君勱主持召開中國民主社會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黨章和政治綱領,確定民主社會主義為今後唯一立國之道,大會還決定開除參加革新派者,重組中央領導機構,選舉徐傅霖、蔣勻田、張文英、孫亞夫等85人為中央執行委員,石志泉張幼儀潘光旦等15人為中央監察委員,李聖策伍寶盛蔡增基等30人為海外執行委員,李光華鄭信光陳已生等8人為海外監察委員。[5]

1948年6月,蔣勻田辭去行政院職務,赴美國考察憲政,全家遷居台灣。1958年離職,獲聘為美國史丹福大學東方部顧問。1964年被接收為美國亞洲學會會員。1969年,偕家眷移居美國三藩市[來源請求]

1949年10月15日,中國民主社會黨總部遷到台灣。1950年,張君勱致函擺脫主席職務,交由徐傅霖代理主席,負責黨務,以圖「重振黨威」,但效果甚微。遷台灣後,該黨組織十分鬆散。起初有蔣勻田與楊毓滋行政院政務委員職務。後來,由於徐傅霖代理主席,而當時該黨在台灣共有十名常務委員,其中多數對徐傅霖的「黨務整理」有意見,再加上中國國民黨對該黨的分化瓦解,該黨內部矛盾愈演愈烈。1953年8月,徐傅霖要求中國國民黨撤除蔣勻田(行政院政務委員)、謝漢儒台灣省政府顧問)的職務;徐傅霖還免去了謝漢儒的該黨台灣省黨部委員兼副主任職務。隨後,徐傅霖同意陪選第二屆總統,引起蔣勻田的攻擊。該黨乃於1954年4月15日公開分裂為兩派。以蔣勻田、楊毓滋戢翼翹孫亞夫程文熙等8名中常委組成的「八常委派」與以徐傅霖為首的派系分庭抗禮,各自成立黨部。1954年6月,張君勱致函委託戢翼翹石志泉代理主席職務(等於不再讓徐傅霖代理主席),因石志泉堅辭不受,乃由戢翼翹代理主席。徐傅霖也成立「整理委員會」,於1955年1月另行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向構父因與徐傅霖不和,不久也自成一派。由此形成了該黨三派並立的局面。1957年9月,該黨實行「主席團」體制,成立了統一的主席團,由徐傅霖戢翼翹石志泉三人組成主席團,並成立該黨黨員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1959年8月,該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徐傅霖派(當時徐傅霖已病逝)對蔣勻田主導該黨人士不滿,該黨再度分裂。1960年8月,該黨三派分別舉行黨慶,中國國民黨分別派代表參加了三派舉行的黨慶活動。[6][7][8][9][10]

1962年4月,張君勱再次寫信調解。1963年5月,雙方再度達成協議,推舉新人向構父郭虞裳孫亞夫、蔣勻田、王世憲李緞為黨的召集人,主持黨務工作。[8]1969年11月1日,中國民主社會黨臨時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黨章臨時條款,選舉向構父、蔣勻田、郭虞裳王世憲孫亞夫李鍛楊毓滋梁朝威黃淼劉中一麼競存等11人為該黨主席團主席,黃孟剛任秘書長。 由於黨內鬥爭十分激烈,故蔣勻田1969年移居美國。[11][7]

訪問大陸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建交後,蔣勻田於同年7月回中國大陸探親,在北京受到葉劍英鄧穎超李維漢史良等領導人接見。當時,蔣勻田是總統府國策顧問中國民主社會黨主席團主席。8月4日,他在北京會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8月8日,台灣中國民主社會黨宣佈,蔣勻田訪問大陸系其個人行動,與該黨無關。8月16日,台灣中國民主社會黨又宣佈,開除蔣勻田的黨籍,解除其主席職務,並稱其赴大陸的言行違反了「反共之基本國策」。此即所謂「蔣勻田事件」。[12]1981年,蔣勻田又回大陸觀光。1982年中共發表對台九條方針,蔣勻田為促進中國統一而致函蔣經國。1993年,蔣勻田最後一次回大陸觀光。1994年6月7日,蔣勻田於美國三藩市病逝。[來源請求]

著作

  • 《民主與社會主義》
  • 《民主的理想與實踐》
  • 《政治學新解》
  • 《中國近代史轉折點》
  • 《天涯憶往詩詞》
  • 《政治經濟論叢》

家庭

參考文獻

  1. ^ 安徽省志66,安徽人民出版社,第426頁
  2. ^ 沈駿, 趙玉南,台灣各黨派與海峽兩岸關係,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116頁
  3.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4. ^ 張同新, 李家泉,中國國民黨歷史事件.人物.資料輯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第177頁
  5. ^ 方舟,中國百年會議大典,華文出版社,1995年,第711頁
  6. ^ 沈駿, 趙玉南,台灣各黨派與海峽兩岸關係,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117頁
  7. ^ 7.0 7.1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第313頁
  8. ^ 8.0 8.1 台灣機構.社團.企業大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3年,第57頁
  9. ^ 任育德,向下紮根:中國國民黨與台灣地方政治的發展(1949-1960) 第四章 朝野互動下的台灣地方政治,稻鄉,2008年
  10. ^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辭典: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800頁
  11. ^ 肖星、常工,台港澳手冊,華藝出版社,1990年,第54頁
  12. ^ 蒋匀田事件,人民网,2007年11月07日. [2013年3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13. ^ 祝其昌,回憶戰犯蔣勻田,戰略網,2012-7-13[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