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清金门镇总兵署

坐标24°25′57″N 18°19′07″E / 24.432453°N 18.318534°E / 24.432453; 18.318534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anTsî留言 | 贡献2022年12月15日 (四) 07:56 (使用HotCat已移除Category:台灣清治時期建築; 已添加Category:福建清朝建築物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清金门镇总兵署
位置 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金城镇
北门里浯江街53号
坐标24°25′57″N 18°19′07″E / 24.432453°N 18.318534°E / 24.432453; 18.318534
官方名称清金门镇总兵署
类型登录等级:县定古迹
登录种类:衙署
评定时间1991年11月23日
详细登录资料

清金门镇总兵署位于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金城镇北门里,前身是许獬的“丛青轩”,后来被改建为金门镇总兵的办公处所[1]。后来建筑物曾被金门县政府等机关使用,目前建物则作为博物馆[1][2]

该建筑在1991年11月23日被指定为三级古迹,〈文化资产保存法〉修法后改为金门县县定古迹[1]

历史

清金门镇总兵署的前身是明朝翰林院编修许獬的书斋“丛青轩”[3][1]。据《许氏族谱》的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陈龙成为首任金门镇总兵后,原本在金门城北门外办公,但因“艰于子息,有嗾之家于浦者,壬戌(1682年),陈遂移驻吾家,于是荒城兵墟渐成坚垒。”[4][5]:36。而之所以要迁移衙署位置,还有金门城一带因为海禁迁界等因素衰败,而后浦人丁旺盛的因素[3][1]。同治七年(1868年),总兵署改为协镇署[1]

民国3年(1914年)金门设县后,次年该建筑改为金门县公署[1]。民国38年(1949年)后,建筑先后为金门防卫司令部、福建省政府、金门战地政务委员会、自卫总队部、警察局、临时县议会等等机构所使用[3][6]

民国80年(1991年)建筑被指定为古迹后,金门县警察局在民国84年(1995年)迁出,之后民国85年(1996年)4月进行整修[3][6]。民国89年(2000年)12月间一度借用为行政院处理试办两岸通航事务金门行政协调中心,成为中华民国政府小三通前进指挥部[6]。经多方讨论后,民国91年(2002年)中,始将该建筑定位为“清金门镇总兵署史料馆”,往回复历史场景及相关文物展示的方向规划[6]。民国93年(2004年),内部展示布置完成[3]

建筑风格

总兵署是四进两式的四合院建筑,中间有正堂,东西夹两室,西室存放文书,东室则是贮饷库[5]:36。旁有将裨官厅,两廊有吏、户、礼、兵、刑、工及本稿等房[5]:36。总兵署仪门外设有土地祠和材官厅,大门外设有旗厅,左右盖鼓吹亭[5]:36。南边有辕门,设有木栅环绕,东边有右营防汛厅[5]:36。在暖阁后有穿堂及内署,中有啸月轩,东边是东花厅[5]:36

前庭院非常宽阔,种植许多榕树[3][6]。后庭院有一棵数百年树龄的木棉树[3][6]

图片集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清金门镇总兵署.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2. ^ Opening hours. Kinmen Qing Dynasty Military Headquarters. Lonely Planet. [2018-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7).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黄振良. 《金門縣古蹟導覽‧上冊》. 金门县文化局. 2019-12: 86-89. ISBN 978-986-5428-34-1. 
  4. ^ 郭哲铭. 《浯鄉小事典》. 金门县文化局. 2006-12: 86-89. ISBN 978-986-00-6631-9. 
  5. ^ 5.0 5.1 5.2 5.3 5.4 5.5 张孟刚、市川勘. 《要區專閫──清代金門鎮總兵官考略》. 张孟刚. 2015-08. ISBN 978-957-43-2583-2. 
  6. ^ 6.0 6.1 6.2 6.3 6.4 6.5 林文龙. 〈金門鎮總兵署〉.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电子报》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1-09-30, (第87期) [201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6) (中文(台湾)). 

参看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