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蒋匀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Ericliu1912留言 | 贡献2023年4月5日 (三) 13:16 Cat-a-lot:分類間移動:從Category:第1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Category: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蔣勻田
出生1903年
 大清安徽蚌埠
逝世1994年6月7日
 美国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1979年8月16日)
学历
    • 國立政治大學(北京)


蒋匀田(1903年—1994年6月7日),名锡盷,字匀田以字行安徽蚌埠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

早年生涯

1926年,蒋匀田毕业于北京国立政治大学。1928年回到家乡,担任蚌埠公安局秘书,并且在华利街创办了《蚌埠日报》。同年冬,该报停办,蒋匀田乃靠当地商人王寿松的资金重新开办了《新蚌埠日报》。1929年任北平大学讲师。1934年加入中国国家社会党。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蒋匀田回到家乡蚌埠。1938年2月,在日军占领蚌埠前夕,蒋匀田带全家至汉口避难,蒋匀田出任全国难民赈济委员会赈济专员。后带领避难汉口的苏皖两省难民去广西桂林大中乡垦荒自救。在垦区,蒋匀田将难民分别编成数个农业队,垦荒种地,并且开办了织布厂,设立了商业合作社,兴办小学校。不久,在桂林良丰开办了一所中学,以唐景崧的名字命名为“私立景崧中学”,蒋匀田任校长。[來源請求]

1941年,应国家社会党领导张君劢电召,赴重庆。在渝期间,与中共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李维汉等人多有接触。1946年8月,中国国家社会党民主宪政党合并,改称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在上海举行合并典礼,中共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李维汉等人应邀参加了典礼。同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委托蒋匀田斡旋国共双方的和谈。1946年,蒋匀田随民社党参加制宪国民大会,积极捍卫“政协宪草”,1947年随民社党参加行宪国民大会,后在中華民國政府任职,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全国节约督导委员会主任。任职期间,他就前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动用9亿美元案及招商局浪费公款案进行过调查。[1]

民社党内的斗争

1946年,就参加制宪国民大会问题,中国民主社会党内部形成两派意见。党内以张君劢、徐傅霖、蒋匀田、张文英等为首,坚决主张参加,而张东荪梁实秋孙宝刚沙彦楷等人则反对参加,主张待政府实施政治协商会议各项决议后再行参加。[2]后来该党参加制宪国民大会,党内也发生了分裂。

此后,1947年4月23日,國民政府特任蔣勻田為行政院政務委員。[3]:83405月,伍宪子梁秋水等人从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分离出去,组织了中国民主社会党革新委员会,主张摆脱中国国民党,严格以第三者的立场走中间道路。[4]同年7月28日,张君劢主持召开中国民主社会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章和政治纲领,确定民主社会主义为今后唯一立国之道,大会还决定开除参加革新派者,重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徐傅霖、蒋匀田、张文英、孙亚夫等8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石志泉张幼仪潘光旦等15人为中央监察委员,李圣策伍宝盛蔡增基等30人为海外执行委员,李光华郑信光陈已生等8人为海外监察委员。[5]

1948年6月,蒋匀田辞去行政院职务,赴美国考察宪政,全家迁居台湾。1958年离职,获聘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东方部顾问。1964年被接收为美国亚洲学会会员。1969年,偕家眷移居美国旧金山[來源請求]

1949年10月15日,中国民主社会党总部迁到台湾。1950年,张君劢致函摆脱主席职务,交由徐傅霖代理主席,负责党务,以图“重振党威”,但效果甚微。迁台湾后,该党组织十分松散。起初有蒋匀田与杨毓滋行政院政务委员职务。后来,由于徐傅霖代理主席,而当时该党在台湾共有十名常务委员,其中多数对徐傅霖的“党务整理”有意见,再加上中国国民党对该党的分化瓦解,该党内部矛盾愈演愈烈。1953年8月,徐傅霖要求中国国民党撤除蒋匀田(行政院政务委员)、谢汉儒台湾省政府顾问)的职务;徐傅霖还免去了谢汉儒的该党台湾省党部委员兼副主任职务。随后,徐傅霖同意陪选第二届总统,引起蒋匀田的攻击。该党乃于1954年4月15日公开分裂为两派。以蒋匀田、杨毓滋戢翼翘孙亚夫程文熙等8名中常委组成的“八常委派”与以徐傅霖为首的派系分庭抗礼,各自成立党部。1954年6月,张君劢致函委托戢翼翘石志泉代理主席职务(等于不再让徐傅霖代理主席),因石志泉坚辞不受,乃由戢翼翘代理主席。徐傅霖也成立“整理委员会”,于1955年1月另行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向构父因与徐傅霖不和,不久也自成一派。由此形成了该党三派并立的局面。1957年9月,该党实行“主席团”体制,成立了统一的主席团,由徐傅霖戢翼翘石志泉三人组成主席团,并成立该党党员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1959年8月,该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徐傅霖派(当时徐傅霖已病逝)对蒋匀田主导该党人士不满,该党再度分裂。1960年8月,该党三派分别举行党庆,中国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参加了三派举行的党庆活动。[6][7][8][9][10]

1962年4月,张君劢再次写信调解。1963年5月,双方再度达成协议,推举新人向构父郭虞裳孙亚夫、蒋匀田、王世宪李緞为党的召集人,主持党务工作。[8]1969年11月1日,中国民主社会党临时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党章临时条款,选举向构父、蒋匀田、郭虞裳王世宪孙亚夫李锻杨毓滋梁朝威黄淼刘中一麼竞存等11人为该党主席团主席,黄孟刚任秘书长。 由于党内斗争十分激烈,故蒋匀田1969年移居美国。[11][7]

访问大陆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國建交后,蒋匀田于同年7月回中国大陆探亲,在北京受到叶剑英邓颖超李维汉史良等领导人接见。当时,蒋匀田是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团主席。8月4日,他在北京会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8月8日,台湾中国民主社会党宣布,蒋匀田访问大陆系其个人行动,与该党无关。8月16日,台湾中国民主社会党又宣布,开除蒋匀田的党籍,解除其主席职务,并称其赴大陆的言行违反了“反共之基本国策”。此即所谓“蒋匀田事件”。[12]1981年,蒋匀田又回大陆观光。1982年中共发表对台九条方针,蒋匀田為促进中国统一而致函蒋经国。1993年,蒋匀田最后一次回大陆观光。1994年6月7日,蒋匀田于美国旧金山病逝。[來源請求]

著作

  • 《民主与社会主义》
  • 《民主的理想与实践》
  • 《政治学新解》
  • 《中国近代史转折点》
  • 《天涯憶往詩詞》
  • 《政治经济论丛》

家庭

参考文献

  1. ^ 安徽省志66,安徽人民出版社,第426页
  2. ^ 沈骏, 赵玉南,台湾各党派与海峡两岸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16页
  3.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4. ^ 张同新, 李家泉,中国国民党历史事件.人物.资料辑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第177页
  5. ^ 方舟,中国百年会议大典,华文出版社,1995年,第711页
  6. ^ 沈骏, 赵玉南,台湾各党派与海峡两岸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17页
  7. ^ 7.0 7.1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第313页
  8. ^ 8.0 8.1 台湾机构.社团.企业大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第57页
  9. ^ 任育德,向下扎根:中国国民党与台湾地方政治的发展(1949-1960) 第四章 朝野互动下的台湾地方政治,稻鄉,2008年
  10. ^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800页
  11. ^ 肖星、常工,台港澳手册,华艺出版社,1990年,第54页
  12. ^ 蒋匀田事件,人民网,2007年11月07日. [2013年3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13. ^ 祝其昌,回忆战犯蒋匀田,战略网,2012-7-13[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