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語言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Yoxem留言 | 貢獻2023年7月1日 (六) 09:03 汉语族的语言岛(方言岛)編輯。這可能和當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語言島,也稱語言孤島方言島,是指某種語言完全處於其他語言或方言地理上的包圍之中的一種語言現象。多數是由人口遷徙造成的。一般情況下,語言島內的語言使用範圍狹小,處於周邊強勢語言的影響,有些甚至最終被同化。[1]

成因

語言島的出現多與跨地域的人口遷移有關。本不在這個區域內居住的人,在因戰爭、政治、經濟等原因從遠處遷移到本區域的時候,由於在文化語言等方面與本區域的本地人有着極大的差異,於是這些遷移過來的居民習慣性地集中在一個地方居住,並減少和周邊地區的接觸。這個區域的人大多會說自己的家鄉話而不懂遷移地的本土語言,於是語言島就形成了。[2]

  • 經濟因素:因語言島的原籍地區經濟落後,一些人外出打工併集中在一起聚居,而產生語言島。
  • 政治因素:政府鼓勵或政策性地將外地居民遷入居住。如清朝初年清政府鼓勵廣東的客家人遷移到四川。又如三峽移民
  • 戰爭或饑荒因素:由於戰爭或饑荒導致一個地區的人口大量遷移到另一地區,形成語言島。如重慶市攀枝花市有大量的江浙方言島。

分布方式

苗瑤語系呈群島型分布。紅色為苗語支(含畲語),綠色為瑤語支
  • 孤島型:獨立的一個語言島,周圍都被本地語言區所包圍。
  • 群島型:幾個乃至幾十個語言島相互之間並不接壤,但在分布上集中在一個區域上。形成一種類似於大海中的群島的形式的語言島區域,如苗瑤語系
  • 列島型:由交通通道如河流公路等連接在一起的多個語言島。
  • 島中島型:本地方言包圍着方言島,該方言島又包圍着另外一個語言島。

雙語交際

語言島區域居住的次生本地人,雖然在本區域內與人交流時可以使用原本的或有所變化的家鄉方言,但與周邊地區的交流畢竟要使用另一種方言,這就導致了雙方言交流的產生。方言島上的居民交流時使用方言島的方言,與外界交流時則使用包圍區域的方言。

發展趨向

語言島區域的居民,在與包圍區域的居民長期發生經濟接觸、通婚等因素的影響下,其從遠方家鄉帶來的方言會逐漸消失。

另一影響因素在於語言島的語言往往是該區域的老一輩人使用,如果這些語言沒有傳給下一代人,方言島也就會因為下一代人接觸包圍區的語言而逐漸消失。

語言島內的語言,也會因為和周邊地區的交流而逐漸被同化,如使用一些包圍區的詞組。

例子

漢語族的語言島(方言島)

中山閩語分布在珠江口西岸,遠離閩南語分布區

其他語言島

參考文獻

  1. ^ Peter Auer, Frans Hinskens, Paul Kerswill. Dialect chan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in European languages. str. 221. "The term 'Sprachinsel' wa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1847 to designate a Slavonic community surrounded by a German-speaking population close to Konigsberg, East Prussia cf. Mattheier 1996. 812"
  2. ^ 2.0 2.1 天津怪现状之天津方言岛.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17). 
  3. ^ 李世瑜、韓根東.《略論天津方言島》.天津師大學報.1991年第2期.
  4. ^ Richard VanNess Simmons. Chinese Dialect Classification: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Harngjou, Old Jintarn, and Common Northern Wu.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1999. 
  5. ^ 張強. 四川盐亭射洪西充方言岛. 語言歷史論叢. 2015, (11): 344. 
  6. ^ 香山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