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奪寶奇兵之魔域奇兵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582ythp73對話 | 貢獻2023年7月6日 (四) 21:58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奪寶奇兵之魔域奇兵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基本資料
導演史提芬·史匹堡
監製Robert Watts
編劇佐治·魯卡斯 (故事)
威勒·哈克
Gloria Katz
主演夏里遜·福
凱特·卡普肖
關繼威
亞姆列殊·普利
喬宏
配樂約翰·威廉斯
攝影道格拉斯·史洛柯勃
剪接米高·康恩
製片商魯卡斯影業
片長118 分鐘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官方網站http://www.indianajones.com/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美國 1984年5月23日
英屬香港 1984年6月28日
發行商派拉蒙影業
預算$28,170,000美元
票房$333,107,271美元
前作與續作
前作奪寶奇兵
續作奪寶奇兵之聖戰奇兵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奪寶奇兵2:魔域奇兵
香港奪寶奇兵之魔域奇兵
臺灣魔宮傳奇

奪寶奇兵之魔域奇兵》(英語: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是1984年的科幻冒險電影,由史提芬·史匹堡執導,佐治·魯卡斯擔任故事編劇,為《印第安納鍾斯》系列電影時間順序的前傳電影(片頭出現1935年,是講述《奪寶奇兵》前一年的發生的事)。考古學教授兼探險家印第安納·鍾斯(Indiana Jones)由夏里遜·福飾演,片中敘述他另一次的驚險考古之旅。

而劇中出現祭司將奴隸活人獻祭的場面,在現實的印度社會也是存在的,因為印度教性力派少部分激進保守教徒認為這樣奉獻奴隸、兒童給時母難近母等神明,藉此希望能夠得到神明的保𧙗。

雖然此情況在現今的印度已被立法完全禁止了,任何自願/被迫成為祭品以及施行活人獻祭的祭司均會面臨死刑或終身監禁。但直至2021年的今日,在印度少部分偏遠地區(尤以印度東北部為主),仍然不時有活人獻祭事件發生,並被當地和外國媒體報導及關注。

劇情簡介

1935年,考古學教授印第安納·鍾斯帶着夜總會歌女威莉和12歲的孤兒小圓在中國上海一起逃命冒險,逃脫後意外到了一個破落的英屬印度小村莊,這個小村落的所有幼童和村裏的1塊珍貴聖石都失蹤了。印第安納·鍾斯承諾協助村長尋回失蹤的珍貴聖石和兒童,來到盤踞邪惡勢力的王室宮殿,找到3塊具有神秘法力的寶石。印第安納·鍾斯他們再度展開驚險的鬥智鬥力和奪寶追逐戰,最終,在經歷了一系列驚險(比如食用野味,被強灌迷魂藥,礦車追逐等)後,終於以宮內的邪教教主 Mola Ram掉進河裏餵食鱷魚,三顆鑽石其一被奪回,以及孩子們獲救為完美結局。而鍾斯博士也在最後和威莉親吻在一塊。

製作

在1979年,前作《奪寶奇兵》還沒上映時,史匹堡就和盧卡斯約定好,如果《奪寶奇兵》成功的話便會再導演兩部續集[1],而史匹堡也表示自己無法接受由別人來執導續集[2]。該片的劇情大綱由盧卡斯完成[3],後聘人寫成劇本[4]

本片開始時,印第安納·鍾斯跟一個上海黑幫爭奪鑽石及解藥的場面,實景在澳門拍攝。印度的實景拍攝場景為斯里蘭卡。

香港著名演員喬宏獲邀出演黑幫頭目Lao Che一角。

上映

該片於1984年5月23日在美國院線上映。映前,因片中的大量暴力橋段,美國電影協會(MPAA)堅持要將該片分為R級(未滿17歲須由家長或成年監護人陪同觀看),由於此一分級會失去年輕族群的觀眾,導演史匹堡於是向MPAA申請建立一個介於PG級(建議家長指導)和R級間的新分級[5]。後來該片獲准以PG級上映[6][7],兩個月後,MPAA發佈了新的分級——PG-13[5],即「包含可能不適合13歲以下觀看的內容,建議家長需特別注意」[8]

評價

《奪寶奇兵之魔域奇兵》在票房方面有不錯的表現[9][10],但評價兩極[3],暴力成分、黑暗格調和過快節奏在當時受到影評人的詬病[11][12][13][7],劇中對印度宗教、種族主義的描寫也引來爭議[9][14][15][16]。史匹堡對偏見一說予以撇清,但也承認自己也不是很滿意該片[9],表示該片的陰鬱風格與他和女演員艾米·歐文英語Amy Irving分手有關[17]

獎項記錄

參考資料

  1. ^ Taylor 1997,第167頁.
  2. ^ Taylor 1997,第164頁.
  3. ^ 3.0 3.1 Baxter 1999,第332-341頁.
  4. ^ Crew. Indiana Jones: Making the Trilogy (The Adventures of Indiana Jones: The Complete Movie Collection DVD boxset documentary). Paramount Pictures. 2003. 
  5. ^ 5.0 5.1 Parker, Ryan. How 'The Temple of Doom' Changed the MPAA Ratings System.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5-23 [2019-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3). 
  6. ^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1984). Filmratings.com. MPAA. [2019-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8). Rating: PG 
  7. ^ 7.0 7.1 Canby, Vincent. SCREEN: 'INDIANA JONES,' DIRECTED BY SPIELBERG. The New York Times. 1984-05-23 [2019-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7). 
  8. ^ Film Ratings. MPAA. [201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5). 
  9. ^ 9.0 9.1 9.2 Taylor 1997,第166頁.
  10. ^ Kellner 1995,第70頁.
  11. ^ McBride 1999,第323-358頁.
  12. ^ Taylor 1997,第165-166頁.
  13. ^ McCarthy, Todd.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Variety. 1984-05-16 [2019-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7). 
  14. ^ Gogoi, Pallavi. Banned Films Around the World: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Bloomberg Businessweek. 2006-11-05 [2007-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01). 
  15. ^ Tharoor, Shashi. SHASHI ON SUNDAY: India, Jones and the template of dhoom. The Times of India. 2007-03-10 [2007-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1). 
  16. ^ Rosser, Yvette. Teaching South Asia. Missouri Southern State University英語Missouri Southern State University. [2008-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1-08). 
  17. ^ Hutchinson, Sean. 20 Fun Facts About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Mental Floss. 2014-05-23 [2018-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6). 
  18. ^ The 57th Academy Awards (1985) Nominees and Winners. oscars.org.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19-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4).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