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武器
昆蟲武器是指利用昆蟲來攻擊敵方的一種生物武器。關於使用此種武器的方法早就存在了許多個世紀,但直到20世紀才被積極製造成一種有效的武器。目前日本是已知唯一已經能夠效使用此類武器的國家,其他國家也開始開發或被指控開發了各種類型之昆蟲武器。
簡介
昆蟲武器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生物武器,[1]他是利用昆蟲來進行直接攻擊或者作為載體投放生物製劑,比如鼠疫與霍亂的病原體。事實上,昆蟲武器共有三種類型:[2]
- 第二種是直接讓昆蟲破壞農作物。在這種情況下,昆蟲不一定必須具備傳染性,但必須具備威脅農作的能力。[3]
古代史
事實上昆蟲武器並非一個新穎的觀念:歷史學家表示有證據表明在許多歷史事件中都有使用過類似的方法。其中一個例子為14世紀在安那托利亞流行的鼠疫,這個被稱之為黑死病的疾病後來造成歐洲的人口中30%-60%死亡。[4]這種流行病可能是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城市卡法藉助染上鼠疫的跳蚤進行生物攻擊,繼而首次傳入歐洲。[4]
根據《六足士兵》的作者傑弗裡·A·洛克伍德的說法,最早將昆蟲作為武器的人,可能為人類利用蜜蜂之時,[5]他們會將蜜蜂與其蜂巢丟進山洞中或其他掩體,迫使敵人逃離至戶外。[5]洛克伍德還認為約櫃可能是致命的,因為其裡面可能裝著有毒的跳蚤。[5][6]
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美利堅邦聯指責美利堅合眾國蓄意將外來物種丑角菜蝽引入邦聯。[1]然而這些指控並未得到證實,這些昆蟲極有可能是透過其他途徑進入南方。[1]
第二是世界大戰
日本
日本是目前唯一在戰期間開發出來且成功大規模使用昆蟲武器的國家,並且其幾乎都使用於中國。[7]臭名昭彰的日本生物戰部隊731部隊曾經使用感染鼠疫的跳蚤與感染霍亂的蒼蠅來感染中國人。[7]日本軍隊會透過飛機從低空投下裝滿這些昆蟲的炸彈來傳播之。[8]這些行動導致的流行病浪潮導致44-50萬的中國人因此病亡。[7][8][9]
德國
德國曾在戰期間實施過關於昆蟲武器的計劃。[8]該國致力於對科羅拉多金花蟲進行大規模繁殖與傳播,藉此打擊敵人的食物來源。[8]該甲蟲首次出現於1941年的德國被發現,其似乎為來自北美洲的外來物種。[10]目前並沒有任何紀錄表明德國或其他國家曾用此甲蟲作為武器,[10]但無論如何,德國已然制定好在英國農作物上投放甲蟲的計劃。[11]
德國在法蘭克福南部進行科羅拉多金花蟲武器化項目的試驗,為此,他們在那裏釋放了54000隻甲蟲。[10]1944年德國報告了科羅拉多金花蟲的肆虐報告,[10]然而本次蟲害的來源尚不清楚,目前有三種可能來解釋來源部分的替代理論,第一種為同盟國的行動使然,第二種為德國自我試驗造成的,第三種更加可能的解釋為自然因素。[10]
加拿大
在同盟國中,加拿大為使用昆蟲武器的先驅。[4]在日本將染上鼠疫的跳蚤研製成武器後,加拿大與美國也相繼緊隨其後。[4]二戰期間,京士頓皇后大學國防研究實驗室主任G·B·里德博士與美國密切合作,重點研究病媒蚊、叮咬性蒼蠅與染上鼠疫的跳蚤等等,[12]大部分研究都與美國共享或者共同研究。[12]
加拿大的整體生物武器計劃也在戰期間領先於英美兩國。[4]這些加拿大人專注於在盟友們所忽視的領域開展研究,昆蟲武器就是其中之一。[4]隨著英美兩國也開始發展此項目,加拿大便與兩國密切合作。加拿大的生物武器研究在戰後仍在繼續,[13]包含哭重武器研究在內。[12]
法國
法國也曾在二戰期間實行昆蟲武器的計劃。[8]該國與德國一樣把科羅拉多金花蟲作為攻擊敵方食物來源的武器,並在戰期間作為重要資產。[8]早在1939年時,法國生物戰專家就建議用該甲蟲來侵擾德國農作物。[14]
英國
英國科學家約翰·伯頓·桑德森·霍爾丹提出,英國與德國都很容易受到科羅拉多金花蟲的攻擊。[14]1942年,美國曾將15000隻甲蟲作為武器運往英國研究。[10]
冷戰
蘇聯
蘇聯的軍事實驗室開發此武器是為了作為破壞敵方農作物與動物的計劃之一。他們開發了一種透過昆蟲來傳播動物病原體的方法,比如藉由蜱蟎來傳播口蹄疫病原體,[15]也有研究用被鳥類感染的昆蟲來讓雞感染鸚鵡熱衣原體。[15]此外他們還開發了自動化大規模飼養昆蟲的方法,其每天可生產數以百萬隻寄生蟲。[15]
美國
冷戰期間,美國認真探索了將昆蟲作為武器的潛力。[8]美國軍隊的一份名為「昆蟲武器目標分析」的報告[8]中確定了美國可以用昆蟲作為媒介攻擊蘇聯境內的弱點地帶。[8]為了美軍還在美國城市中投放出未被感染的蚊子來測試其叮咬能力。[8]
北韓與中共官員指控美國於韓戰期間使用了包括昆蟲武器在內的生物武器,該指控是在戰期間提出,並立即被美國否認。[16]1998年,史蒂芬·恩迪科特與愛德華·哈格曼在其著作《美國與生物戰:冷戰初期與朝鮮的秘密》中聲稱這項指控屬實。[12]然而這書的評價兩極,一方面他被稱為是「糟糕的歷史」[17]、「令人不敢相信」[16],另一方面其作者提出的理論也被認同、讚賞,[17]近幾十年來,其他歷史學家又重新提及此說法。[18]而在恩迪科特與哈格曼的書籍出版的同一年,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冷戰國際歷史項目的負責人凱瑟琳·韋瑟斯比與密爾頓·萊騰伯格公布了一批來自蘇聯與中共的資料,表明北韓的這個說法是一場精心謀劃的造謠。[18]
生物恐怖主義
法律規範
- ^ 1.0 1.1 1.2 Peterson, R.K.D. "The Role of Insects as a Biological Weapon"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7-05., Department of Entomology,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notes based on seminar, 1990, accessed December 25, 2008.
- ^ 2.0 2.1 Lockwood, Jeffrey A. Six-legged Soldiers: Using Insects as Weapons of Wa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8, pp. 9—26, (ISBN 0195333055).
- ^ 3.0 3.1 "An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Weapons, Their Prohib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to Biosafety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5-12.", The Sunshine Project, April 2002, accessed December 25, 2008.
- ^ 4.0 4.1 4.2 4.3 4.4 4.5 Kirby, Reid. «Using the flea as weapon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11 June 2007[日期不符].», (Web version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6 July 2013[日期不符]. via findarticles.com), Army Chemical Review, July 2005, accessed December 23, 2008.
- ^ 5.0 5.1 5.2 Baumann, Peter. «Warfare gets the creepy-crawliesTemplate:Недоступне посилання», Laramie Boomerang, October 18, 2008, accessed December 23, 2008.
- ^ «UW Professor Examines Biological Setting of Egyptian Plagues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17 June 2011[日期不符].», (Press release), University of Wyoming, December 12, 2005, accessed December 23, 2008.
- ^ 7.0 7.1 7.2 Lockwood, Jeffrey A. «Six-legged soldiers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2 May 2010[日期不符].», The Scientist, October 24, 2008, accessed December 23, 2008.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Lockwood, Jeffrey A. "Bug Bomb", Boston Globe, October 21, 2007, accessed December 23, 2008.
- ^ Novick, Lloyd and Marr, John S. Public Health Issues Disaster Preparedness, (Google Books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12 September 2011[日期不符].),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s, 2001, p. 87, (ISBN 0763725005).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Heather, Neil W. and Hallman, Guy J. Pest Management and Phytosanitary Trade Barriers ([Google Books]), CABI, 2008, pp. 17–18, (ISBN 1845933435).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casper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12.0 12.1 12.2 12.3 Endicott, Stephen, and Hagerman, Edward. The United States and Biological Warfare: Secrets from the Early Cold War and Korea, (Google Books, relevant excerpt),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 75-77, (ISBN 0253334721), links accessed December 24, 2008.
- ^ Wheelis, Mark, et al. Deadly Cultures: Biological Weapons Since 1945, (Google Book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84-90, (ISBN 0674016998).
- ^ 14.0 14.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croddy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15.0 15.1 15.2 Ban, Jonathan.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Warfare: An Overview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 September 2001[日期不符].», The Arena, June 2000, Paper # 9,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rms Control Institute, via Memorial Institute for the Prevention of Terrorism, accessed December 25, 2008.
- ^ 16.0 16.1 Regis, Ed. "Wartime Lies?",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27, 1999, accessed December 24, 2008.
- ^ 17.0 17.1 "Review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Biological Warfare: secrets of the Early Cold War and Korea", York University, compiled book review excerpts, accessed December 24, 2008.
- ^ 18.0 18.1 Auster, Bruce B. "Unmasking an Old Lie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5-24.", U.S. News & World Report, November 16, 1998, accessed December 24,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