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碑
碧落碑,全稱唐李訓等爲亡母造大道天尊像碑,是唐高祖李淵第十一子——韓王李元嘉之子李訓、李誼、李譔、李諶爲亡母房太妃(房玄齡之女)造像祈福所鐫刻的石碑,先後刻立於澤州、絳州兩地。澤州碑摩崖刻於山中,元代已毀。絳州碑原刻於天尊像背面,亦毀,今存乃翻刻,位於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博物館(館址在龍興寺)內碧落碑亭中。
碧落碑通高(含基座)255㎝,碑體高226㎝,上寬113㎝,下寬118㎝,厚21㎝[1]。碑陽爲駢文一篇,21行,滿行32字,共630字。書風爲玉箸篆(亦稱鐵線篆),用字結體以小篆爲主,雜取《說文解字》《三體石經》及青銅器、簡帛等古文字材料中的古文、籀文、金文等,詭異多變,自成一家[2]。碑石上部斷裂,缺損二十餘字。碑陰上段(三分之一)刻有唐開成二年(837)[註 1]十一月絳州長史李漢撰文的《黃公記》,下段(三分之二)刻有唐咸通十一年(870)七月鄭承規書寫的釋文,皆爲楷書。碑右側刻「雙鴿刻碑」傳說。
碑刻流傳
碑名由來
立碑時間
碑刻作者
相關傳說
- 傳聞碑文寫好,兩道士主動前來要求刻碑。關門三天未出且無聲響。人覺奇怪,遂開門,飛出兩隻白鴿,而碑文已然刻成。[4]
- 唐代已有傳說,篆書大家李陽冰曾徘徊碑下,數日不離[5][6]。又自恨水平不如該碑,遂用槌擊打碑石,今碑左上缺損便是由此產生。後世基本認爲李陽冰破壞碑刻的說法不可信。
損毀情況
澤州碧落碑
翻刻說
碑文
碑陽篆書釋文
碑陰釋文
李漢《黃公記》,楷書。黃公即李譔,封黃國公。碑有缺字,據《八瓊室金石補正》[7]《山右石刻叢編》[8]等補,以六角括號標註——
黃公記
絳州道士觀其教所謂碧落尊像〔者〕,□石爲之,其背篆書六百三十九字,□是永隆中孝子李譔、諶等爲妣助冥〔福〕建也,文體亦當時宏贍者。篆六百三十〔九〕字,蹤蹟竒古妙絶。世傳李監陽冰見□大嘆異,服膺像下旬時,卒不得影〔響〕□熱中,以椎椎之。今有損䖏若拳者□□也。然因是斯篆顯於世,競摹冩所〔謂〕〔碧〕落碑者。余討史氏,得譔之夲末,乃□□忠烈者也。 高祖子韓王元嘉,嘉生譔,別封黃〔縣〕公。天后時,諸武欲掩神器,王〔時〕爲絳州刾史。公不勝忍,自京託疾至絳,與王潜議起兵誅諸武,迎接中〔宗〕於房陵。時瑯琊王沖亦與謀〔期〕有日矣,不幸沖不俟期,先起以敗,公〔與〕王發覺伏誅。嗚呼!史云公父子皆□□法為重人,尤好古學。家藏書埒天〔府〕□書夲爲詳定。公為文與當時周思〔茂〕、〔孟〕〔利〕貞者齊名。觀中別有記云荆人〔陳〕〔惟〕玉書者,非也。惟玉絶不聞,必公自□□以在疚,故没耳。不然,何書工如此□□而不悉其人乎?是必無惟玉。余重□□忠節不顯,舉世秖以碧落聞。碧落□□好事者以惟玉偽故,刻石碑旁弔□□。爾時開〔成〕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絳〕〔州〕長史李漢記。
鄭承規《碧落碑文》,楷書,文本較碑陽多出標題和落款。歷代研究者已指出釋文有些許錯誤。下文仍依據碑刻原文錄入——
碧落碑文
有唐五十三祀,龍集敦牂,哀子李訓、誼、譔、諶,銜恤在疚,寘懷靡所,永言報德,思樹良因,敬立大道天尊逮侍真像。
粵若稽古,藐覿遂初。真宰貞乎得一,混成表於沖周。玄之又玄,蹟超言象之域;惟恍惟惚,理冥視聽之端。是以峒山順風,勞乎靡索;汾陽御辯,窅然自喪。曠矣哉,道之韞也,其寄於寥廓之塲焉。至於玉笈宣徽,琅函吐秘,方壺神闕,蒙穀靈遊。倏忽九陔,導飛廉而從敦圉;俯仰六合,戴列星而乘雲氣。固亦昭章逸軌,肹嚮孤風,淳化其瞭,幽契無爽。伏以先妃含貞載德,克懋瓊儀,延慶台華,正位藩閫。動容資於典禮,發言光乎箴訓。故紘綖是肅,粢盛無違。大當叶曜,中閨以睦。況倚閭分甘之澤,徙居側䀎之規。義越人倫,恩深振古。重以凝神道域,抗志澄源。淮館儀山,參鴻寶之靈術;楚壇敷教,暢微言之盛範。儒玄兼洞,真俗兩該。德冠母儀,事高嬪則。豈圖昊天不惠,積善無徵,咎罰奄鍾,荼蓼俄集。
訓等痛纏過隙,感切風枝,泣血攀號,自期顛隕。祗奉嚴訓,慈勉備隆,偷存視息,遄移氣序。几筵寂寞,瞻望長違。創巨徒深,寄哀何地。所以貪逮餘漏,祈福玄宗,敬寫真容,庶幾終古。而土木非可久之致,鎔鑄為誨盜之先。肅奉冲規,圖輝貞質,睟容伊穆,玄儀有煒。金真摛耀,疑金闕之易奔;琳華揚彩,若琳房之可覲。霓裳交映,歘駕斯留。帝晨飾翠雲之美,香童散朱陵之馥。載彫爰㪤,式展誠祈。以此勝因,上資神理。伏願栖真碧落,飛步黃庭。謁羣帝於天關,携列仙於雲路。融心懸解,宅美希夷。注儀鄰以洞煥,指乾坤而齊極。介玆多祉,藩度惟隆。如山作固,永播熊章之烈;循陔自勔,冀申烏鳥之志。孔明在鑒,匪曰道遐;昌言噑聞,庶斯無拔。昔人銜哀罔極,鈆槧騰聲。柔紛克劭,義切張憑之誄;至德興思,痛深陸機之賦。況清輝懋範,宛若前蹤,瞻言景行,敢忘刊紀。餘魂弱喘,情不逮文,謹託真猷,直書心事。音儀日遠,風烈空傳,叨心感慕,終天何及。
咸通十一年,歲次庚寅,七月辛亥朔、十一日辛酉,鄭承規奉命書
拓本
上海博物館藏有北宋拓本[2],爲文徵明、陳鴻、邵韡、邵齊列、蔣廷錫、王存溪、張蓉鏡、李文田、完顏景賢、何厚琦舊藏。
故宮博物院藏明代拓本[9],石未斷,剪裱時將碑陽篆文與碑陰楷書釋文對照,「積善無徵咎」後缺三十一字。
碑刻價值
古文字學方面
《碧落碑》是唐代保存至今的重要傳抄古文字研究材料。宋代郭忠恕《汗簡》、夏竦《古文四聲韻》[10],以及明代閔齊伋輯錄、清代畢弘述校訂的《訂正六書通》等傳抄古文字書均收錄碑中文字。
碑文文字奇古,前人有不信者,如鄭珍、郭宗昌。而據今人研究,碑文所采小篆、古文、籀文等都有一定根據,並非憑空捏造。如文字學家唐蘭認爲《碧落碑》刻於唐初,當時由隸書、小篆、古文對照的曹魏三體石經拓本尚存,又新發現大篆字體的雍邑刻石(石鼓文),《嶧山碑》《泰山刻石》《會稽刻石》等秦代小篆刻石也有傳本,所以碑文用字有據[11]。古文字學家黃錫全也認爲該碑「有不少可靠的文字資料」[12]。
歷史方面
該碑對《舊唐書》《新唐書》有所補益。《新唐書·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韓王》記載李元嘉有六子,卻只列李訓、李誼、李諶、李譔、李訥五人名[13],《新唐書·卷七十 表第十下(宗室世系下)》也只列李訓、李誼、李譔、李諶、李訥五人[14],順序與《韓王傳》不同,但與《碧落碑》相合,可知《韓王傳》有誤。
文學方面
《碧落碑》文風極似六朝,文采斐然,遣詞造句及用典受到《詩經》《文選》及道教的深刻影響,對於唐代文風轉變和道教流行情況有參考價值[15]。
歷代評價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 方若 原著、王壯弘 增補. 增補校碑隨筆.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6789629.
- 施安昌 編. 唐代石刻篆文. 紫禁城出版社. 1987. ISBN 9787800470059.
- 徐剛. 《碧落碑考釋》. 《文史》. 2004, (4).
- 郭忠恕、夏竦 編;李零、劉新光 整理. 《汗簡、古文四聲韻(古代字書輯刊)》. 中華書局. 2010. ISBN 9787101073430.
- 唐蘭. 《唐蘭全集(二) 論文集上編二(一九三五-一九四八)》.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32576760.
- 上海博物館 編.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精粹.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3. ISBN 9787547930700.
- ^ 运城市城联社. 碧落碑(新绛县龙兴寺内). 运城市人民政府. 2021-05-14.
- ^ 2.0 2.1 上海博物館 編.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精粹.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3. ISBN 9787547930700.
- ^ 洪頤煊. 《平津讀碑記·續考·碧落文碑陰》.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鏈接
- ^ 歐陽脩. 《集古錄·卷五》:「《洛中紀異》云,碑文成而未刻,有二道士來,請刻之。閉戸三日,不聞人聲。人怪而破戸,有二白鴿飛去,而篆刻宛然。此說尤怪,世多不信也。」. 維基文庫鏈接
- ^ 李肇. 《國史補·卷上》:「絳州有碑,篆字與古文不同,頗為怪異。李陽冰見而寢處其下,數日不能去。」. 維基文庫鏈接
- ^ 李漢《黃公記》:「世傳李監陽冰見□大嘆異,服膺像下旬時,卒不得影〔響〕□熱中,以椎椎之。今有損䖏若拳者□□也。」
- ^ 陸增祥. 《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七十三·黃公記》.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鏈接
- ^ 胡聘之. 《山右石刻叢編·卷九·黃公記》.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鏈接
- ^ 施安昌 編. 唐代石刻篆文. 紫禁城出版社. 1987. ISBN 9787800470059.
- ^ 郭忠恕、夏竦 編;李零、劉新光 整理. 《汗簡、古文四聲韻(古代字書輯刊)》. 中華書局. 2010. ISBN 9787101073430.
- ^ 唐蘭. 《唐蘭全集(二) 論文集上編二(一九三五-一九四八)·懷鉛隨錄·書碧落碑後》.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32576760.
- ^ 黃錫全. 《汗簡注釋(出土思想文物與文獻研究叢書 十七)·汗簡書目注釋·碧落文》. 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2005. ISBN 9789867743909.
- ^ 歐陽脩等. 《新唐書·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韓王》:「元嘉六子。訓,潁川王,蚤卒。誼,武陵王。諶,上黨公。譔,黃公……神龍初,追復元嘉爵士,以第五子訥嗣。」. 維基文庫鏈接
- ^ 歐陽脩等. 《新唐書·卷七十 表第十下(宗室世系下)》. 維基文庫鏈接
- ^ 徐剛. 《碧落碑考釋》. 《文史》. 2004, (4).
文獻著錄
外部鏈接
- 运城市城联社. 碧落碑(新绛县龙兴寺内). 运城市人民政府. 2021-05-14.
- 金代翻刻本:唐碧落碑.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蔵石刻拓本資料 - 文字拓本.
- 李训等造天尊真像碑(阴).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 - 特藏资源.
- 碧落碑釈文. 早稲田大学図書館 - 古典籍総合データベー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