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林紹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Ababame對話 | 貢獻2023年8月18日 (五) 03:03 top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林紹良
出生(1916-07-16)1916年7月16日
 中華民國福建省閩海道福清縣海口鎮牛宅村
逝世2012年6月10日(2012歲—06—10)(95歲)
 新加坡萊佛士醫院
 新加坡葬蔡厝港政府墳場
居住地 印度尼西亞
 新加坡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
別名Sudono Salim
民族漢族
公民權 中華民國(1916年-1938年)
 印度尼西亞(1938年-1997年)
 新加坡(1997年-201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
職業1955年-1998年:中央亞細亞銀行董事局主席
1972年-1992年:三林集團董事局主席
活躍時期1931年-2011年
配偶李金娘(李淑珍)
兒女長子 林聖斌
次子 林聖宗
三子 林逢生
四子 林開盛
女兒林美君

蘇多諾·三林印尼語Sudono Salim),漢名林紹良印尼語Liem Sioe Liong,1916年7月16日—2012年6月10日),印度尼西亞華人企業家。


生平

1916年7月16日,林紹良出生在中華民國福建省閩海道福清縣海口鎮牛宅村里一個殷實的農民家庭。祖祖輩輩都是以種田為生,家裏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過得安逸自在。從小,林紹良就聰明好學,記憶力很強,在村子裏很多人都不喜歡念書的情況下,在7歲那年,林紹良便在村中林氏祠堂私塾。 他學業進步很快,深得老師的讚賞。 他先後念完了《四書》、《詩經》、《幼學瓊林》、《左傳》等書,對書中的忠烈俠士極為崇拜,同時也使他具備了儒家道德觀念。 1931年,15歲的林紹良結束了他的私塾生活,然後開始學着做點小生意。父母為他在村東大路旁租下一間小屋子,開了一個小麵店,由林紹良出任「老闆」。 小小年紀的他,勤勉肯干,店內外都由他獨自一人料理,生意做得很靈活,不到半年,竟賺了不少錢,顯示出他在經商方面有極高的天賦和才華。可是,好景不長,「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了東三省,人心惶惶,林紹良的麵店也只好關門了。林紹良的家鄉是個田少山多的貧困地區,正如當時許多出外闖世界的人一樣,很多當地的年輕農民都去了南洋謀職。林紹良的叔父去了印尼,後來大哥林紹喜也離鄉背井到了那裏,可以說家裏的頂樑柱就是林紹良和父親了。然而禍不單行,1935年,年邁的父親因病去世了,操勞家務的重擔全落在他母親的肩上。而這時國民黨抓壯丁的風聲也越來越緊,母親擔心兒子被抓走,便主張他出走南洋,一來可以避免被抓壯丁,二來也可以去南洋闖一闖。就這樣,林紹良來到異國他鄉,開始了自己的漂泊生涯。1938年6月21日,22歲的林紹良來到印度尼西亞爪哇古突士鎮,投靠叔父。當時叔父林財金在鎮上開了個花生油店,林紹良就在店裏當學徒。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空餘時間還要學習印度尼西亞語爪哇方言。

1940年,林紹良有了些積蓄後,獨自做起了販賣咖啡粉小本生意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印度尼西亞宣告獨立。但日軍剛退出印尼荷蘭殖民軍又捲土重來。一場抗擊荷蘭殖民者的獨立戰爭即將爆發。

當地華商在中華總會的領導下,大力支援印尼的抗荷獨立戰爭,雖然林紹良不是最有錢的那一個,但卻是表現最為突出的一個。亂世出英雄,少時熟讀史書的林紹良預感到自己大顯身手、獨闖天下的時機到了。他確信,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必將屬於印尼人民,而自己的事業或許能在這場戰爭中找到一個契機、一個新的生長點。就在這時,有一位高級領導人為擺脫荷情報人員的追捕,潛入古突土鎮隱蔽,中華總會對林紹良很是信任,就把這項重要的掩護任務交給了他。而這位名叫哈山·丁的領導人在林家藏匿了1年多,與林紹良結成了莫逆之交。事後他才知道,哈山·丁印尼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蘇加諾的岳父。正是通過哈山·丁的關係,林紹良結識了很多部隊上的人,當然也包括印尼的首任總統蘇加諾,而當時蘇加諾只是一個師的上校團長。

在當時,由於殖民軍的封鎖,共和國軍隊的軍火、藥品奇缺,林紹良看到這種情況,很是憂慮,如果持續下去,肯定無法抵擋住荷蘭殖民者的侵略,於是他決定做起這方面的生意,為軍隊提供必要的軍用物資。而在當時,這樣做是需要極大勇氣的,要不怕風險,膽大心細。林紹良先和共和國軍方談了自己的想法,受到了熱烈支持,雙方一拍即合,認真而又慎重地研究了運輸路線。不久,林紹良冒着生命的危險,用帆船載着從新加坡購買的武器及軍需物品,憑着對地形和海路的熟悉,左右迴旋,巧妙地越過荷軍封鎖線,把一批軍火安全地運到了中爪哇印尼軍中。就這樣,林紹良押運軍火,一次又一次地穿越荷軍的封鎖線,如入無人之境。每次運抵前線,印尼官兵都向他歡呼致意。不僅他從軍火生意中獲取了相當可觀的利潤,同時又與蘇加諾等印尼軍官結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這為他日後事業上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林紹良還積極前往中國大陸投資,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金融及酒店等領域,估計總投資超過了15億美元,其中包括在福州的一家銀行。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到1988年,72歲的林紹良已經構建起了自己的「林氏王國」,其控制的旗艦企業在東南亞經濟發展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林紹良也因其雄厚的財力、龐大的勢力,稱雄印尼,富甲東南亞,被譽為「亞洲的洛克菲勒」。

從1954年起,林紹良相繼辦起了肥皂廠紡織廠輪胎廠以及腳踏車零件製造廠。

1957年,林紹良在泰國的金融巨頭陳弼臣的幫助下,正式創辦了中央亞細亞銀行

1965年,林紹良與他的好友林文鏡等人合創華仁誼集團華仁誼集團屬下的企業達30多家,包括銀行建築地產織維水泥麵粉鋼鐵航空運輸貿易服務等行業。

1967年之後,林紹良迎來了事業上又一個高速發展期。這一年,在戰爭中和林紹良結為生死之交的蘇哈托出任印度尼西亞總統,展開數十年獨裁統治,出任後的次年政府頒佈了國內投資法令,為包括華人在內的國內外企業家提供了發展機會。 林紹良緊緊抓住了這個機遇,利用他與蘇哈托以及其他軍政官員的良好關係,在事業上大展拳腳。

1968年,林紹良經營的美卡有限公司默朱布阿有限公司獲得了政府給的丁香進口專利權。同年,印尼政府又作出決定,將全國生產麵粉的三分之二專利權交給林紹良。林紹良為此成立了波戈沙里公司,經過10年的努力,波戈沙里公司生產的麵粉已達國內需求量的80%,成了亞太地區最大的泡麵公司。 林紹良由此也成了全國首屈一指的「麵粉大王」。

1974年,林紹良抓住政府開放資本市場的良機,決定和中央亞細亞銀行美國三藩市國際化學銀行日本長期信貸銀行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以及香港信和集團共同投資組成多國金融公司。 1977年3月中央亞細亞銀行獲得印尼財政部批准,升格為外匯銀行。1978年中央亞細亞銀行收購了印尼商業銀行,經過8年努力,其總資產增加了332倍,不僅是印尼最大的私人銀行,也被公認為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銀行之一。

1980年代後,華仁誼集團進一步拓展業務,向香港東南亞美國投資,在香港設立了中亞財務公司第一太平財務公司第一太平地產有限公司永加公司等,1982年又買下了美國三藩市愛爾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80%的股權。 依靠眾多的銀行作後盾,林紹良又涉足於上國際貿易,在短短數年內,先後購買了美國荷蘭泰國菲律賓香港的多家公司,從而使林紹良頭上又多了一頂「商貿大王」的桂冠。

其後,林紹良憑藉他的雄厚實力和政府關係,插足房地產業,他在雅加達等地購得土地2100公頃,成為印尼最大房地產商,很長一段時間,林氏集團每年在房產方面的投資幾乎佔印尼私建設築業的20%。

到1990年代中期,林紹良已經建造起一個在東南亞經濟發展中起着至關重要作用的企業王國:由其三兄弟(另外兩人為林紹喜林紹根三林經濟開發公司擁有印度尼西亞中央亞細亞銀行華仁誼集團。 前者是印尼最大的私營銀行,林紹良本人佔24%的股份;華仁誼集團則經營進織水泥化工電子林業漁業航運保險金融房地產黃金寶石酒樓飯店醫療器材電信設備鋼鐵等行業。它的基業中心在印尼首都雅加達,下屬的公司企業,分佈在印尼新加坡香港利比里亞荷蘭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成為一個跨亞、非、歐、美四大洲的國際財團。分析林紹良巨大成功的原因,毋庸置疑的是,他與印尼前總統蘇哈托的深交,對他事業的成功起了很大作用。但蘇哈托的幫助僅僅是林紹良成功的一個因素。立足於國計民生,適應國民經濟需要,這是林紹良恪守的一個經營思想,也是獲得印尼政府支持的前提。一家菲律賓報紙說:「林紹良的企業起到了『應民族經濟之所需,補民族經濟之所缺』的作用」,這樣既會得到政府的扶植,也贏得普通印尼人的認同。林紹良本身的個人奮鬥也是重要因素。林紹良曾對人說:一個人的創業,一半靠機遇,一半則靠個人奮鬥—這是他事業成功的寫照。林紹良善於摸清市場和顧客的變化,改變經營方針:「生意成功的秘訣,是要為顧客服務,贏得顧客的信任。」

此外,他善於抓住機遇,注重人才的選用和培訓,注重人際關係的處理。林紹良自己曾十分感慨地說:「自己所學不多,本無力量經營如此龐大的企業,現今之所以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善於選擇共事的夥伴。」

林紹良是1997年前維持了連續十幾年的華人首富,而且為世界第六富豪[1],他在香港擁有第一太平,旗下力寶集團擁有金鐘的著名地標式建築力寶中心。早在1995年時便有184億美元資產,他的商業王國涉及紡織水泥化工電子林業漁業航運保險金融房地產黃金寶石酒樓飯店醫療器材電信設備鋼鐵等七十多種行業[2][3],而且遍佈東南亞、香港以及中國大陸。他是橫跨亞非歐美的國際財團三林集團的創辦人,1968年,林紹良經營的美卡有限公司默朱布阿有限公司,獲得了政府給的丁香進口專利權。早年,他靠丁香起家,現在丁香又為他賺取更加豐厚的資產。從1954年起,他相繼辦起了肥皂廠、紡織廠、輪胎廠以及自行車零件製造廠。隨着企業的發展,他逐漸把目標放在進出口貿易上,在新加坡和香港建立起貿易關係。在經營活動中,他體會到,無論是經商還是辦廠,都必須得到金融界的支持;要想實現自己的宏願,必須建立起自己的金融機構。1957年,他在泰國的金融巨頭陳弼臣的幫助下,正式創辦了中央亞細亞銀行。有了銀行做後盾,林紹良在生意場上如虎添翼,自如地應付企業資金的周轉。至此,一個兼有工業、商業、金融的林氏集團已初顯雛形。擁有「丁香大王」、「麵粉大王」、「地產大王」和「金融大王」等稱號,[4]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引致印尼平民財產大量損失而造成印尼政局動亂,亦令蘇哈托失勢。在蘇哈托的政敵和軍方人士支持下,大量印尼平民因為當地華人以及印尼人貧富懸殊,產生仇華排華的情緒,大規模破壞林紹良以及其他華人富豪的資產,使林紹良的財富急劇下降,1997年已為81歲高齡的林紹良在此前已移居新加坡

由於林紹良的巨大成功,1996年,已為80高齡的林紹良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華盛頓學院授予「院長獎章」。林紹良個人曾總結說:「勤儉奮發是華人的美德,方向、意志和策略是第一要素,不怕失敗、奮鬥不懈、運籌帷幄、出奇制勝和深思熟慮是成功的必備條件。」早在1981年,林紹良屬下的中國太平洋集團就在中國大陸設立鞋廠。據估計,光在福清老家,林紹良就已投入了1億美元,當地的工廠學校旅館,都有林紹良的投資。不過,同林紹良龐大的資產和其他海外巨富在大陸的投資相比,林氏集團在大陸的投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作為一個有眼光的商人,同時也是一個華人,林紹良註定會關注中國大陸市場。2001年10月,已為85歲高齡的林紹良帶團到北京考察了商務中心區的建設和發展,顯示出旺盛的投資興趣。2002年9月,林紹良果然使出大手筆:斥資5億美元成功購得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經營的地產旗艦企業—中遠置業集團有限公司45%股權,從而與中遠集團這一中國特大型企業共同成為中遠置業的並列第一大股東。2004年10月,林紹良又收購了中遠三林置業的其他股份。

2010年,已為94歲高齡的林紹良曾捐贈50萬元予培青學校為興建教學樓的經費。

林紹良還積極前往中國大陸投資,主要是房地產金融酒店。截至2011年,林紹良在大陸估計總投資超過15億美元,其中包括在福州的一家銀行。

他於1994年1月11日與前無綫電視董事之一的郭鶴年合作創辦電視台—Indosiar

因為和蘇哈托勾結,他的生意幾乎沒有競爭者。他壟斷了印度尼西亞水泥麵粉。他曾經擁有印度尼西亞最大的非政府銀行—中央亞細亞銀行,直到1998年被印度尼西亞政府充公。由於他的壟斷生意引起很多人的不滿和怨言,在1998年5月黑色五月暴動中,他的大廈被暴徒夷為平地。不過他兒子林逢生領導下的新三林集團正在在東南亞和快速發展中的中國東山再起。2004年三林集團的營業額達到200億美元。在2013年福布斯印尼富豪榜上,林逢生及其家族以63億美元的淨資產排在第三位。[5]

2010年代初,林紹良處半退休狀態,定居新加坡。 並擔任新加坡福清會館永久名譽會長,對新加坡福清會館福清社團作出很多貢獻。

2012年6月10日下午3時08分,林紹良在新加坡萊佛士醫院逝世,據稱享年95歲。

參考資料

  1. ^ 世界巨富林紹良(齊水). [2012-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7). 
  2. ^ 96歲印尼前首富林紹良逝世 - 東方日報. [2012-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7). 
  3. ^ 印尼前首富林紹良逝世.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3). 
  4. ^ 印尼紅頂華商林紹良辭世_國際_新聞中心_新浪網-北美. [2013-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5. ^ 福布斯2013印尼50富豪榜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1-30.

參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