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贝内德蒂
马里奥·贝内德蒂 | |
---|---|
出生 | 帕索德洛斯托罗斯 | 1920年9月14日
逝世 | 2009年5月17日 蒙得维的亚 | (88歲)
職業 | 诗人、小说家 |
國籍 | 乌拉圭 |
马里奥·贝内德蒂·法鲁希亚(西班牙語:Mario Benedetti Farrugia,西班牙语发音:[ˈmaɾjo βeneˈðeti] (ⓘ);1920年9月14日—2009年5月17日),乌拉圭记者、小说家、诗人,拉丁美洲西班牙语文学圈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休战》,小说曾被改编为电影。
生平
[编辑]早年生活
[编辑]贝内德蒂生于乌拉圭的帕索德洛斯托罗斯。两岁时举家迁往省会塔夸伦博。不久他父亲被骗破产,陷入经济困境的家庭只好迁居到蒙得维的亚。马里奥在德语学校里完成了小学教育,并掌握了德语。当纳粹思想开始控制德语学校教育时,他父亲让他离开了学校。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中教育。
十四岁时贝内德蒂开始工作,做过速记员、售货员、公务员、会计、记者、广播员和翻译[1]。1938-1941年间,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居住,在拉普拉塔河两岸做过各种工作[2]。1946年,他与卢丝·洛佩斯·阿莱格雷(Luz López Alegre)结婚。他是45年一代的成员,和胡安·卡洛斯·奥内蒂熟识[3]。
1945年起他经常为著名周刊《前进》(Marcha)投稿,并于1954年起担任报纸的文艺主管。1957年,贝内德蒂作为《前进》和《日记》的记者到欧洲九国游历。[4]1973年报纸被政府勒令停刊。
流亡与重返乌拉圭
[编辑]1973年至1983年为了躲避军事独裁,贝内德蒂先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前往秘鲁利马。在利马他被扣留、驱逐出境和受到赦免。1976年他前往古巴,第二年前往西班牙的马德里。他的妻子一直留在乌拉圭照顾两方的母亲。1980年贝内德蒂迁居马洛卡岛的帕尔马。1985年三月,贝内德蒂重返重建民主政府的乌拉圭。他被乌拉圭共和国大学、西班牙阿利卡特大学和巴拉杜利德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晚年
[编辑]1992年的阿根廷电影《黑暗的心》中用到了他的诗歌,他也在其中用德语朗诵了自己的诗[5]。晚年的贝内德蒂患有哮喘,每年冬天会前往马德里躲避严寒,但随着身体越来越虚弱,他最后定居在蒙得维的亚。2006年, 贝内德蒂在支持波多黎各独立的请愿书上签字,同年妻子去世。2009年5月17日贝内德蒂去世,葬于蒙得维的亚中央公墓[6]。
作品
[编辑]诗歌
[编辑]- 1956: 《办公室的诗》Poemas de oficina[7][7]
- 1977: 《屋与砖》La casa y el ladrillo[7]
- 1981: Viento del exilio ("流亡中的空气")[7]
- 1986: 《随口发问》Preguntas al azar[7]
- 1988: 《昨天和明天》Yesterday y mañana[7]
- 1991: 《巴贝尔的孤独》Las soledades de Babel[7]
长篇小说
[编辑]- 1953: 《我们之中的谁》Quién de nosotros
- 1960: 《休战》La tregua,于1974年被改编成电影。
- 1965: 《谢谢你给的火》Gracias por el fuego,1984年被改编为阿根廷同名电影。
- 1971: 《胡安·安赫尔的生日》El cumpleaños de Juan Ángel
- 1982: Primavera con una esquina rota
- 1993: La borra del café
- 1996: Andamios
- 2003: El porvenir de mi pasado
剧本
[编辑]- 1979:《佩德罗与船长》
文学论著
[编辑]- 《20世纪乌拉圭文学》(1963)
- 《美斯蒂索大陆的文学》(1967)
“休战”事件
[编辑]2020年贝内德蒂的代表作《休战》中文译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译者韩烨。3月16日北京语言大学西语研究生在豆瓣上对《休战》打了两星后评论:“机翻痕迹严重”。随后译者本人回复,认为“机翻痕迹严重”近乎“人身攻击”,不久有人向研究生所在学校递交举报信,声称要“挽救失足学生”。3月27日,高某发表道歉声明。事件引起网友热议[8]。
参考文献
[编辑]- ^ Fundación Mario Benedetti. [2021-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 ^ Mario Benedetti Biografía Detallada: 1920-1959 – Fundación Mario Benedetti.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西班牙语).
- ^ Generación del 45: severa en la crítica y brillante en la creació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2 September 2012.
- ^ Mario Benedetti Biografía Detallada: 1920-1959 – Fundación Mario Benedetti. [2020-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西班牙语).
-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El lado oscuro del corazón》的资料(英文)
- ^ Benedetti d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西班牙語)
- ^ 7.0 7.1 7.2 7.3 7.4 7.5 7.6 Web page titled "Biblioteca de autores contemporaneos / Mario Benedetti - El aut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Spanish), retrieved 27 May 2009
- ^ 《休战》引发“一星运动”. 新浪新闻. [2021-04-09].
- ^ 多人. 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 上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2年2月: 676. ISBN 7-5000-0311-0.
外在链接
[编辑]- Mario Benedetti Foundation (in Spanis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xcerpt from "Spring with a Broken Corner" in Guernica Magazine
- Poemas
- Poet of Uruguay's Revolutionary Mom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Nick Caistor,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8 June 2009
- Center for Latin American studies Mario Benedetti, Universitat d'Alacant, S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