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陀羅
外观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4年8月1日) |
因陀羅 | |
---|---|
眾神之王(देवराज Devarāja) 空界之主、護世者 河流、雷电、风暴、降雨、戰爭之神 | |
天城體 | 「इन्द्र」或「इंद्र」 |
梵文轉寫 | Indra |
泰米爾文 | இந்திரன் |
泰米尔语轉寫 | Inthiran |
神系 | 提婆(阿底提耶) |
住處 | 天堂阿摩羅波胝 |
真言 | Oṃ Laṃ Indrāya Namaḥ |
法寶 | 金剛(霹雳) 因陀罗法宝 Vasavi Shakti |
符號与象徵 | 因陀罗网、金剛 |
性别 | 男 |
伐訶納 | 爱罗婆多 (白象) 七頭馬 (白马) |
印度教典籍 | 吠陀、往世书 罗摩衍那、摩訶波羅多 |
個人信息 | |
配偶 | 舍脂 |
子女 | 阇衍陀、闍衍提、天军、瓦丽、阿周那 |
父母 | |
手足 | 阿底提耶 |
对应其他神话的 | |
对应佛教神话的 | 帝释天 |
对应朝鮮巫教神话的 | 桓因 |
因陀罗(梵語:इन्द्र,Indra),又名帝釋天(Śakra),印度教神明,吠陀經籍所載眾神之首。本是古印度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在《梨俱吠陀》中是出现最多的神之一,出现次数仅次于阿耆尼,曾一度是諸神的領袖、雷神和戰神,空界的主宰。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稱為舍脂。
遠古希臘的信仰從印度西北方流入,但人們對他的信仰在後吠陀時期逐漸地弱化,雷神的神祇地位在婆羅門教修改之後,被梵天、濕婆、毗濕奴三神所取代。
名稱
因陀羅,梵文全名為「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音譯為「释提桓因陀羅」、「釋提桓因達羅」。
- 釋迦(Śakra),在梵語中為能夠的意思。提婆(devā),為天人、神明的意思。因陀羅(Indra)意思則為「最勝、最優秀、最優越、征服、王者」。因此,其全名意思為「天界諸神最有能力的主宰」。
在中國古代佛經翻譯時,根據漢語語序(漢文),將其翻轉,故稱為「帝釋天」,又稱「帝釋」。
傳說
因陀羅是女神阿底提的儿子,為阿底提耶諸神之一。他们的父亲一般认为是生主迦叶波。根據不同的傳說,他也被認為是出身阿修羅神或是提婆神。
他征服人間和魔界無數敵手,降服太陽、殺死延續季風雨的天龍弗栗多。在《梨俱吠陀》1.32記載因陀羅最廣為人知的故事:他與弗栗多的決鬥(vRtrahatya)。傳說巨蛇弗栗多阻擋了地下的水流出來,導致嚴重的旱災。因陀羅喝下三大杯祭禮中所奠蘇摩酒來提高其戰鬥能力,準備與巨蛇交戰,並用金剛杵(雷電)殺死了弗栗多和它母親檀奴,釋放被堵住的水流。他的盟友有駕雲降雨的樓陀羅(暴風神)、雙馬童以及毗濕奴。
現代研究
在北歐神話和祆教中可以找到類似的故事。神話比較學家普遍認為,在《波斯古經》的三頭龍Aži Dahāka(因同為邪惡化身,後來與波斯暴君蛇王札哈克,兩者形象合而為一)被名喚Thraetaona的勇士所殺的故事,與因陀羅與弗栗多的情節相結合,必是古印歐人史前文化的一部分。
资料来源
- 《世界神话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ISBN 7-205-00960-X
- 《祆教史》,ISBN 7-80618-463-5
- 《梵语文学史》,金克木著,江西教育出版社,ISBN 753923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