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Jiaweipan留言 | 贡献2023年10月18日 (三) 09:59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华民国
行政区划单位‎
(虚级化)










相关行政区划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模板
中华民国公告疆域
简易版行政区划表

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是指中华民国改制为直辖市后,原本管辖的山地乡随之改制而成的地方自治团体,与自治区类似。由于直辖市之下的依法并未拥有地方自治权,为解决山地乡改制为区后丧失原有部落自治与地方自治权的问题(维护《宪法》保障之原住民族参政权[1]中华民国政府以修正《地方制度法》的方式,特别将改制为直辖市后山地乡改制而成的区定为“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地位与一般区平等,但准用同法之乡、镇、县辖市相关规定,使其得以拥有地方自治权限[2],。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区长为民选,并得由区民直接选举“区民代表”组成“区民代表会”;其他区之区长由当地市政府直接指派,且不设区民代表会,由市议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历史缘由

  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

“山地乡”源自于日治时期的“蕃地”,战后初期改制为乡。为尊重原住民自治精神,山地乡乡长除比照普通县辖市长,由乡民依法选举产生外,亦于《地方制度法》中规定须为具有原住民身份者才可担任[3]

然而从2010年开始,若干县直接改制为直辖市(如台北县改为新北市),或透过县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辖下的山地乡也同时与其他乡、镇、县辖市一并改制为直辖市管辖的“”。依《地方制度法》原有的规定,区并非如同乡、镇、县辖市属于地方自治团体,当时由山地乡改制而成的区,也因此无法继续保有地方自治的权限。

相关舆论促使内政部与相关部会及地方政府研议修正《地方制度法》,2014年1月14日立法院三读通过相关修正条文。当中增列专章规范“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明文规定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为:“直辖市之区由山地乡改制者,称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以下简称山地原住民区),准用乡镇制度为地方自治团体,设区民代表会及区公所,分别为山地原住民区之立法机关及行政机关,依本法办理自治事项,并执行上级政府委办事项。山地原住民区之自治,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准用本法关于乡(镇、市)之规定;其与直辖市之关系,准用本法关于县与乡(镇、市)关系之规定。”[4]

分布

目前共有6个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4],分布上以高雄市最多,共3个。人口最多者为桃园市复兴区,人口12,259人。目前各区皆已颁定地方通行语[5]

直辖市 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 族语名称 主要族群 通行语
新北市 乌来区 Ulay 泰雅族 赛考利克泰雅语
桃园市 复兴区(尾安栈/大嵙崁) Pyasan/Takoham 泰雅族 赛考利克泰雅语
台中市 和平区(叶芯) Pasing 泰雅族 赛考利克泰雅语
高雄市 那玛夏区 Namasia 布农族卡那卡那富族 布农语卡那卡那富语
桃源区 Ngani 布农族拉阿鲁哇族 布农语拉阿鲁哇语
茂林区 Teldreka 鲁凯族 鲁凯语

参考文献

  1. ^ 「地方制度法」立法院修正通過,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回復公法人自治,確實保障原住民族參政權. 原住民族委员会. 2014-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2. ^ 曾盈瑜. 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 可選區長. 中央社. 2014-01-14 [2020-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3. ^ 地方制度法》第58条第4项:直辖市之区由山地乡改制者,其区长以山地原住民为限。
  4. ^ 4.0 4.1 立法院修正「地方制度法」賦予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實施自治之法源依據及權限. 内政部民政司. 2014-01-14 [2014-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5. ^ 林彦彤. 55公所 原民「地方通行語」公告了. 自由时报. 2017-10-12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3).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