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心理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ndy woker er留言 | 贡献2023年12月26日 (二) 00:31 早期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心理战,有着许多其他名称或术语,包括军事信息支持作战 (MISO)、心理战、政治战、“人心与思想”以及政治宣传。该术语用于“表示主要通过心理学方法实施的任何行为,其目的是引起其他人有计划的心理反应”。[1]

二战时期传单的示例,该传单旨在从美国B-17飞机上空投掷到德国城市上空

使用各种技术,旨在影响目标受众的价值体系、信仰体系、情感、动机、推理或行为。它被用来引诱认罪或强化有利于发起者目标的态度和行为,有时与黑色行动假旗战术相结合。它还用于通过旨在抑制部队心理状态的战术来摧毁敌人的士气。[2][3]

目标受众可以是政府、组织、团体和个人,而不仅限于士兵。外国领土的平民也可能成为技术和媒体的目标,从而对其国家政府造成影响。

诸如无线电之类的大众通信允许与敌方民众直接通信,因此已被用于许多努力。社交媒体渠道和互联网允许世界任何地方的特工进行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活动。[4]

歷史

早期

一战

二战

越南战争

21世纪

方法

各国的心理战

中国

法国

德国

伊朗

以色列

俄罗斯

苏联

英国

美国

二战及战后之心理战

厦门海滩上的心战墙,内容为“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厦门海滩上的心战墙
在金门大胆岛上面对厦门的心战墙,上书“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在金门大胆岛上面对厦门的心战墙

影視作品

电影
电视剧

參見

参考文献

  1. ^ Government of Canada, Department of National Defence; Government of Canada, National Defence. Psychological Operations: Th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Plane of Warfare. www.journal.forces.gc.ca. [2023-12-26]. 
  2. ^ "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a New-Generation War" (PDF). web.archive.org. [2023-12-26]. 
  3. ^ Doob, Leonard W. The Strategies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1949, 13 (4). ISSN 0033-362X. doi:10.1086/266122. 
  4. ^ Kirdemir, Baris. Hostile Influence and Emerging Cognitive Threats in Cyberspace. 2019. 
  5. ^ 史海钩沉:1938年中国派轰炸机在日本空投传单. [202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2). 
  6. ^ 國民黨心戰文宣部隊簡介. [2014-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