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薩卡維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CommonsDelinker對話 | 貢獻2024年3月2日 (六) 18:48 Bot:以Flag_of_Ali_Ahmad_Khan's_rebellion_against_Habibullah_Kalakani_(defaked_svg-version).svg代替Flag_of_Ali_Ahmad_Khan's_rebellion_against_Habibullah_Kalakani.svg([[:c:Special:Contributions/CommonsDelinker|CommonsDelink)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薩卡維主義薩卡維派(達里語:سقاویها,Saqāwīhā)是活躍於阿富汗王國的一個武裝叛亂團體,1924年至1931年期間活躍,由哈比布拉·卡拉卡尼所領導。

1929年1月,薩卡維主義者成功攻佔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並建立了阿富汗酋長國。而後在阿富汗內戰期間遭遇軍事挫折後,他1929年10月被迫撤離首都。1931年,薩卡維主義者叛亂活動結束。

薩卡維主義
領導人
活躍期1924年–1931年
效忠於 阿富汗酋長國 (1929年)
派別塔吉克族
總部喀布爾薩羅比區 (1920年代中期)[1]
喀布爾 (1929年1月17日至10月13日)
意識形態伊斯蘭保守主義[2]
伊斯蘭主義[3][4]
反什葉派[5]
親塔吉克主義[6]
人數24人[7] (1924)
20,000人(1929年4月14日)
盟友 巴斯瑪奇運動
對手
戰役、戰爭

歷史

1924年,塔吉克人哈比布拉·卡拉卡尼離開阿富汗皇家軍隊後參與反對政府的活動,當時皇家軍隊正與霍斯特叛亂者作戰。卡拉卡尼退役後過土匪生活—只因他認為庫赫達曼人中常見的職業,如種植葡萄和賣柴火,都是低人一等的工作,理由是這些工作很難為他提供食物和麵包。

因此,他作為土匪開始搶劫路過的商隊和附近的村莊。賽義德·侯賽因和馬利克·穆赫辛和其他人也加入了他的行列,總共有24人。三年來,他們住在山洞裏,白天出去搶劫,晚上躲起來,他們害怕政府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的報復。後來,卡拉卡尼逃到白沙瓦,在那裏他成為一個賣茶小販和小偷。

1928年11月,當賈拉拉巴德爆發部落叛亂時,薩卡維主義者圍攻賈巴爾-西拉吉後,並引爆了阿富汗內戰

1月17日,他們攻佔了喀布爾,開始了所謂的「薩卡維主義者統治時期」。1929年10月,阿富汗政府軍一系列激烈的戰鬥成功地迫使卡拉卡尼和薩卡維主義者撤退到喀布爾,隨後撤退到阿格。1929年10月13日,阿格被忠於穆罕默德·納第爾·沙阿的部隊攻佔,結束了薩卡維主義統治時期。在穆罕默德·納第爾·沙阿統治時期,薩卡維派主義者試圖再次起義,即庫希斯坦叛亂,但在一周內被擊潰。

組成和支持

薩卡維主義者在阿富汗的塔吉克族人口中得到了廣泛支持。[6]薩卡維派在1929年1月對喀布爾的攻勢得到了宗教機構方面的支持,保守的宗教方面希望藉此以此來廢止阿曼努拉汗的改革。然而,一個土匪—哈比布拉·卡拉卡尼,「他不具備擔任國家元首的能力」,而他一上台就失去了來自保守派的支持。[2]

1929年4月14日,法伊茲·穆罕默德估計薩卡維主義者約有2萬人的規模。[8]

意識形態

卡拉卡尼宣稱自己是「伊斯蘭教的捍衛者」,[3]而他的反對者被薩卡維主義者稱為「卡菲勒」,即「忘恩負義者」。[4]

薩卡維派在保守的穆斯林之中也有一些支持。[2]

國際關係

儘管控制了喀布爾,但阿富汗的薩卡維主義控制政府無法獲得任何外交承認。

儘管如此,薩卡維主義與巴斯馬奇運動結盟,允許他們在阿富汗北部活動,並撤銷了阿富汗在烏塔蓋衝突結束後與蘇聯簽署的互不侵犯條約,該條約規定阿富汗必須限制巴斯馬奇對蘇的邊境襲擊。[9]

侵犯人權

阿富汗內戰期間,薩卡維派軍隊犯有強姦和搶劫平民的罪行。

參考文獻

  1. ^ Muḥammad, Fayz̤; Hazārah, Fayz̤ Muḥammad Kātib. Kabul Under Siege: Fayz Muhammad's Account of the 1929 Uprising. Markus Wiener Publishers. 1999: 114 [2021-12-14]. ISBN 97815587615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4) (英語). 
  2. ^ 2.0 2.1 2.2 Miraki, Mohammed. Chapter 6: The Anarchy of Habibullah (Bacha-e-Saqao) from January 1929 to October 1929. Factors of underdevelopment in Afghanistan, 1919-2000. 2000 [2021-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9). 
  3. ^ 3.0 3.1 Ali, Mohammed. Progressive Afghanistan. Punjab Educational Electric Press. 1933: 29 (英語). 
  4. ^ 4.0 4.1 Muḥammad, Fayz̤; McChesney, R. D. Kabul under siege: Fayz Muhammad's account of the 1929 Uprising. Markus Wiener Publishers. 1999: 265 [2021-12-14]. ISBN 97815587615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英語). 
  5. ^ Muḥammad, Fayz̤; McChesney, R. D. Kabul under siege: Fayz Muhammad's account of the 1929 Uprising. Markus Wiener Publishers. 1999: 246, 247 [2021-12-14]. ISBN 97815587615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英語). 
  6. ^ 6.0 6.1 Muḥammad, Fayz̤; McChesney, R. D. Kabul under siege: Fayz Muhammad's account of the 1929 Uprising. Markus Wiener Publishers. 1999: 36 [2021-12-14]. ISBN 97815587615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4) (英語). 
  7.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FayzPage32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8. ^ Muḥammad, Fayz̤; Hazārah, Fayz̤ Muḥammad Kātib. Kabul Under Siege: Fayz Muhammad's Account of the 1929 Uprising. Markus Wiener Publishers. 1999: 163 [2021-12-14]. ISBN 97815587615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4) (英語). 
  9. ^ Ritter, William S. Revolt in the Mountains: Fuzail Maksum and the Occupation of Garm, Spring 1929.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1990, 25 (4): 547–580. ISSN 0022-0094. JSTOR 260761. S2CID 159486304. doi:10.1177/0022009490025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