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婚婦
涉外婚婦(英語:Kept Mistress of Foreigners)、受保護婦女(英語:Protected Women)是人類學術語,為涉外婚姻及情婦的混成詞,指與外籍男子同居的華人婦女或外室之群體。Kept Mistress of Foreigners或Protected Women早於英屬香港時期的歷史檔案中出現,當中例子是香港歐亞混血兒家族——何東家族的淵源,英國荷蘭籍猶太人(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與祖籍廣東寶安縣的蜑家漁民女子施娣(何東太夫人);及1852年美國鴉片煙船長出身商人James Bridges Endicott(1814-1870)與澳門蜑家漁民女子Akew Ng(音譯:吳亞嬌)同居,其後輾轉吉士笠街被香港民間口述歷史稱為「紅毛嬌街」。
歷史
自鴉片戰爭後香港開埠開始,歐洲裔與亞洲族裔(猶太裔、印度裔、巴斯裔、亞美尼亞裔、海外華裔)來港經商,不少男子離鄉背井多年,基於生理和心理需要,包養或保護一些華人婦女。無論是華人還是歐籍人士社區,均對這群體歧視或排擠,她們和非婚生子女往往居住在華人社區和歐洲人社區以外,而非婚生子女群體,亦被香港本地史學者稱為香港歐亞混血兒(Hong Kong Eurasian descendants)。
於1860年在港島般咸道創辦的Diocesan Native Female Training School,非官方中文校名——曰字樓女館、女仔館、女書館,是香港開埠初期一所華裔女童學校。於1865年,一份由視學官歐德理博士致輔政司史釗活(Frederick Stewart)函云:「1865年,當發現幾乎每個在那裏學過英文的女學生離校後都成為「涉外婚婦」,這所學校只好被迫暫停」。這是港英政府對當時「涉外婚婦」這情況所記述的其中一份歷史檔案。
「涉外婚婦」曾於港島中環嘉咸街、吉士笠街、閣麟街、卑利街、樓梯街、伊利近街及士丹頓街擁有物業。1868年,有十名「涉外婚婦」買了在嘉咸街內地段第450號,以信託方式持有,顯示這些在當時被社會邊緣化的群體連結起來,互相扶持[1]。
1999年,香港本地史學者施其樂牧師(Rev. Carl Thurman Smith)為涉外婚婦及香港歐亞混血兒納入其整理的香港歷史檔案《施其樂牧師資料集》(The Carl T. Smith Collection)中[2]。
參考資料
- ^ 社會邊緣人.
- ^ 書若蜉蝣:中環有條紅毛嬌街.
歷史檔案
- James Bridges ENDICOTT 1814-1870
- Akew NG c.1820-c.1881
- 高添強 香港史研究者施其樂牧師(1918-2008)
- 施其樂牧師資料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Building Remains at Cochrane Street and Gutzlaff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Island
- Hong K ong Museum Journal - LCSD Museums
書籍
- 《中國婦女傳記辭典: 清代卷》, 1644-1911 陳志明:〈吳亞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教科書不會教的 36 個香港歷史人物》 作者:港識多史 出版社:亮光文化 2021年7月 章節025 〈水上蜑家婦女成為傳奇地主 吳嬌〉
- CACHe X RTHK 香港歷史系列:教學及活動資源套
- 鄭宏泰、黃紹倫,《婦女遺囑藏着的秘密──人生、家庭與社會》
- 卓加真,中國稗官與正史上的女性譯者
其他
- 【香港歷史】評19世紀香港開埠初期的涉外婚婦和歐亞混血兒
- 香港烈女「紅毛嬌」的傳奇人生:從洋人情婦搖身中環大地主,卻成為首位破產的香港人
- 何東爵士
- 賭王的姻親:香港婚姻一百年
- 賭王家族傳奇之——姐妹間的宮鬥生活
- 奇女子吳亞嬌
- 古諮會再評級-中環閣麟街百年樓-源於-掟煲費
- 嘉咸街重建涉百年古蹟-團體呈保育計劃書
- GENDER & SPACE AT TAI KWUN RECLAIMS THE HISTORY OF WOMEN IN HONG KONG
- Hong Kong’s 『protected women』: the forgotten females of city’s patriarchal 19th-century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