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聖承道
|
政權 |
西夏
|
君主 |
毅宗李諒祚
|
歷時 |
4年
|
|
福聖承道(西夏文:𗼃𗼕[1]或𗣼𗧯[2],1053年—1056年)是西夏毅宗李諒祚的第三個年號,共計4年。[3]
李兆洛《紀元編》說,潘永圜《讀史津逮》作福聖二年,承道二年。[4]
改元
- 1053年——改元福聖承道。[5]
- 1057年——改元奲都。[6]
稟德
學者陳炳應提出西夏文錢幣「福聖寶錢」應譯為「稟德寶錢」,是李元昊時期的錢幣[7]。又西夏文佛經有「稟德歲」字樣,有學者認為應直譯為「秉德」,與「承道」詞意相通[8]。
紀年對照表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 中國
- 皇祐(1049年-1054年):宋—宋仁宗趙禎之年號
- 至和(1054年-1056年):宋—宋仁宗趙禎之年號
- 嘉祐(1056年-1063年):宋—宋仁宗趙禎之年號
- 重熙(1032年-1055年):契丹—遼興宗耶律宗真之年號
- 清寧(1055年-1064年):契丹—遼道宗耶律洪基之年號
- 政安(1053年-1061年):大理—段思廉之年號
- 越南
- 日本
- 永承(1046年-1053年): 後冷泉天皇之年號
- 天喜(1053年-1058年): 後冷泉天皇之年號
參考資料
- ^ 意為「福聖」。
- ^ 意為「承道」。
-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82頁。
- ^ 李兆洛《紀元編》卷上:「福聖承道〈癸巳四。《讀史津逮》作福聖二年,承道二年〉。」
- ^ 畢沅. 續資治通鑑卷五十四. 維基文庫. 「〔皇祐五年〕是歲,夏改元福聖承道。」
- ^ 畢沅. 續資治通鑑卷五十七. 維基文庫. 「〔嘉祐二年〕是歲,夏改元奲都。」
- ^ 牛達生〈「福聖寶錢」改譯「稟德寶錢」之我見〉,《西夏學研究》2010年第1期(總第31期),第27-30頁。
- ^ 聶鴻音《西夏文獻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81頁。ISBN 9787532565252
深入閱讀
-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鄧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 2005年3月 [2021-12-07].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8-25).
- 長部和雄. 西夏紀年考(上) (pdf). 東京: 京都大學. 1933年7月1日 [2021年12月18日]. ISBN.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年12月9日).
- 長部和雄. 西夏紀年考(下) (PDF). 東京: 京都大學. 1933年10月1日 [2021年12月18日]. ISBN.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年12月18日).
參看
|
---|
西夏 | 早期年號 | 顯道1032-1034 → 開運1034 → 廣運1034-1036 → 大慶1036-1038 |
---|
天授禮法延祚1038-1048 → 延嗣寧國1049 → 天祐垂聖1050-1052 → 福聖承道1053-1056 → 奲都1057-1062 → 拱化1063-1067 → 乾道1068-1069 → 天賜禮盛國慶1069-1073 → 大安1074-1084 → 天安禮定1085-1086 → 天儀治平1087-1089 → 天祐民安1090-1097 → 永安1098-1100 → 貞觀1101-1113 → 雍寧1114-1118 → 元德1119-1127 → 正德1127-1134 → 大德1135-1139 → 大慶1140-1143 → 人慶1144-1148 → 天盛1149-1169 → 乾祐1170-1193 → 天慶1194-1206 → 應天1206-1209 → 皇建1210-1211 → 光定1211-1223 → 乾定1223-1226 → 寶義1226-12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