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风鲸鱼 (2003年)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台风鲸鱼
Typhoon Kujira (Amang)
台风(日本
四级台风(美国
4月16日,正处最高强度的台风鲸鱼
形成2003年4月9日
消散2003年4月30日
2003年4月25日起转变成温带气旋
最高风速10分钟持续 165公里/小时(105英里/小时)
1分钟持续 250公里/小时(155英里/小时)
阵风: 305公里/小时(190英里/小时)
最低气压930百帕毫巴);27.46英寸汞柱
死亡共三人
损失$23万(2003年美元
影响地区
2003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台风鲸鱼(英语:Typhoon Kujira,国际编号:030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022003PAGASA:Amang[1])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热带气旋,持续了16天,在2003年4月影响密克罗尼西亚岛群台湾日本等岛国,后者也是历史上在公历年内最早登陆的台风。鲸鱼是在4月9日由一大片远离任何陆地的扰乱天气区域形成,成为热带低压。它在早期阶段迅速增强,并在生成英语Tropical cyclogenesis后仅两天就升格为热带风暴。尽管随后增强速度减慢,风暴仍在4月14日达到台风的标准。风暴继续增强,鲸鱼在4月15日晚上达到风力时速165公里[注 1]、最低气压930毫巴百帕;27.46英寸汞柱)的最高强度。在达到最高强度后,鲸鱼开始向西北移动且强度出现波动,强度又出现另外两个高峰。4月21日,台风强度跌至热带风暴标准,并开始在台湾以东地区蜿蜒移动数日。然而,在4月24日,鲸鱼恢复向北移动并开始减弱,并在4月24日在九州登陆时降格为热带低压。登陆后,鲸鱼转变成温带气旋,并仍然存在,直到2003年4月底这些温带残留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发展后不久,鲸鱼除了造成轻微的农业和基础设施破坏外,还在波纳佩州造成两人死亡;关岛也受到类似的影响。几天后,由于预报显示可能出现强风和降雨,台风促使菲律宾发布气旋警告并采取其他预防措施。然而,风暴对岛链的影响仍然很小。此次台风还导致台湾发出警报,成为自1978年以来首个达成如此壮举的四月台风。然而,与菲律宾不同的是,台湾将为台湾带来大量降雨。台风对日本的影响最为严重,特别是琉球群岛。强风、降雨和海浪在石垣岛造成农业损失达23万美元(2,780万日圆[注 2]。一人因海浪受伤而死亡。据报导,九州出现强降雨,大分县的最高降雨量达到196毫米。总体而言,尽管鲸鱼距离陆地较远,且在唯一一次登陆时强度较弱,但它还是造成三人死亡。

气象历史

[编辑]
根据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的强度绘制的风暴路径图
图例
  热带低气压(≤62 km/h)
  热带风暴(63–118 km/h)
  一级(119–153 km/h)
  二级(154–177 km/h)
  三级(178–208 km/h)
  四级(209–251 km/h)
  五级(≥252 km/h)
  未知

4月6日,形成台风鲸鱼的系统起源于波纳佩岛以南和以赤道附近为中心的大范围对流区。当时,该不穏定天气区域呈现出多个环流中心,因此系统总体上结构仍然混乱[2]。然而在4月8日,系统身处在弱风切变的区域内,对流开始向的同一中心整合[1]。因此,日本气象厅JMA)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均在4月9日凌晨0时将风暴系统归类为热带低压[2][3]。在气旋形成早期的大部分时间内,当它向北移动时,低层环流中心仍然位于主要对流细胞的东侧。尽管如此,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生成英语Tropical cyclogenesis后仅六小时就将低气压升级至热带风暴标准[2],而日本气象厅则继续将该系统归类为热带低压[3]

4月9日后它逐渐增强。4月11日凌晨0时,日本气象厅将系统升级至热带风暴标准,因此按顺序将其命名为鲸鱼(クジラ),意指鲸鱼星座[1]。大约在同一时间,受北方的高气压影响,鲸鱼开始转向西移动。同时,四周的风切变有所减弱,风暴进一步整合,从而可以更快地增强[2]。在接下来的一天里,鲸鱼发展出现一带状的风眼特征,后来又整合成一清晰的圆形风眼;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日本气象厅分别在4月12日晚上6时和4月14日凌晨0时升级至台风标准[2][3]。4月14日,一道短波槽导致鲸鱼稍微向西北移动[2]。台风持续明显地增强,4月15日晚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位于雅浦州西北偏北约400公里处的鲸鱼升格为本年首个超级台风[1]。大约在同一时间,鲸鱼达到风力时速165公里的最高强度[3]。当时估计其1分钟持续风速达每小时250公里,相当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四级飓风标准[2]。在达到最高强度后,鲸鱼继续向西移动,并在4月16日中午12时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PAGASA)的责任区,因此该机构为该台风命名为阿芒(Amang[注 3][1]

4月19日,在菲律宾近海的台风鲸鱼

4月17日,热带气旋开始稍微向西南移动,并进入干空气和风切变增强的区域[2],从而使鲸鱼暂时减弱[1]。尽管这些不利条件的影响较长,但台风在翌日再次增强至第二波最高强度[1]。尽管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表示其最大持续风速显著上升[2],但日本气象厅仅以气压略有下降反映这次增强[3]。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由于附近的副热带高压脊出现弱点,鲸鱼开始向北移动,并由于眼墙置换循环而使强度出现波动;在4月20日达到第二波最高强度,随后又再减弱[1]。这一趋势仍在继续,4月21日晚上6时,日本气象厅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均将鲸鱼降级为热带风暴[2][3]。系统降级后,由于附近出现两个高气压,鲸鱼变得静止不动,而且路径变得蜿蜒曲折[1][2]。尽管大气条件恶劣,热带风暴仍然完好无损,带有持续的深层对流和有组织的雨带[1]。然而在4月23日晚上,气旋开始向北漂移,并最接近台湾。翌日,鲸鱼持续加速向东北移动,并继续减弱。4月24日中午12时,因为风暴已离开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的责任范围,该机构不再发布有关风暴的公告[1]。翌日凌晨3时,日本气象厅将风暴降级至热带低压标准,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三小时后不再监测该系统[2][3]。大约在同一时间,鲸鱼以相同的强度在熊本县牛深市附近登陆[1]。系统持续减弱,日本气象厅继续将该系统归类为热带低压,直到4月25日中午12时,该系统转变成温带气旋[3]。日本气象厅继续追踪鲸鱼的温带残留,直到4月30日它们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1]

防灾措施及影响

[编辑]
热带降雨测量任务英语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在4月23日显示热带风暴鲸鱼的估计降雨率

鲸鱼形成后不久,就在波纳佩岛附近掠过,导致全岛出现强降雨,最高可达250毫米。尽管台风距离该岛较远,但仍有两人死亡,其中一人被倒下的树木压死,另一人在海上死亡,原因不明[4]。它还对岛上的建筑物和农作物造成轻微破坏[2]。台风的外围雨带随后在经过关岛以南较远海域时带来烈风和强降水[5]。此后,风暴在一段时间内远离陆地。然而在4月18日,由于可能出现阵风和降雨,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对菲律宾卡坦端内斯省发布一号风暴信号[6]。随着鲸鱼靠近群岛,一号风暴信号扩大到巴布延群岛,而二号风暴信号则针对菲律宾北部的巴丹群岛[7]。为了应对台风,国家灾害协调委员会英语National Disaster Coordinating Council成立区域灾害协调委员会和应急计划,而菲律宾武装部队则为任何潜在的紧急情况做好准备[8][9]菲律宾海巡署在鲸鱼附近的菲律宾海域巡逻,以引导船只远离台风[10]。尽管台风也曾威胁取消两年一度的圣费尔南多帆船赛(San Fernando Race),但同时影响菲律宾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最终导致其取消[11]。最终对菲律宾的影响仍然微不足道[12]

随着鲸鱼开始靠近台湾,台湾政府在风暴来临前发布海上陆上台风警报[13]。当地气象局特别向该岛南部和东南沿海的船只发出警报[14]。由于鲸鱼持续增强,这促使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对台湾部分地区发布中度台风警报,但在4月22日台风减弱后,这些警报被降级为轻度台风级别[15]。这使得鲸鱼成为自1978年以来首个促使台湾发布相关气旋警报的四月台风[1]。预计对该岛的影响仅限于降雨[16],但预计降雨也将减轻持续的干旱情况[17]。然而,泥石流也是台风的潜在影响。内政部消防署台湾电力公司制定台风应急预案,并采取其他预防措施[18]兰屿绿岛乡的机场关闭[1]。鲸鱼的外围雨带带来的降雨量将是该岛几个月来最大的降雨量之一[19]

与其他地区相比,鲸鱼对日本的影响最大。受附近台风影响,爱媛县出现多云天气,能见度较差,多个航班被取消,约1,800名乘客受影响[20]高知县也发生类似的航班延误和取消[21]。随着鲸鱼靠近日本,风暴给琉球群岛带来汹涌的海浪,浪高达到2.5米。在冲绳县,一名女子被海浪卷走。虽然她被救出并送往附近医院,但最终仍然伤重不治[22]。再往南面,石垣岛出现强降雨和接近历史记录的强阵风。这些综合影响造成面积达190公顷的农地破坏,损失达23万美元(2780万日圆[23]。然而在日本,与鲸鱼相关的最强降雨发生在九州。其中,大分县释迦岳日语釈迦岳 (大分県・福岡県)的降水量最高,达到196毫米。其余五个地点均位于九州,报告的总降雨量超过125毫米[24]。最终鲸鱼在熊本县牛深巿附近登陆,成为在任何公历年内最早登陆日本的台风[1]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如无特别说明,所有风速数值均指十分钟持续风速
  2. ^ 如无特别说明,所有损失金额均为2003年美元价值。
  3. ^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会为进入其责任区域的热带气旋命名,不论日本气象厅的官方命名是什么。该名称在当地使用,用于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监测热带气旋的目的[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Padgett, Gary; Boyle, Kevin; Chunliang, Huang. Monthly Global Tropical Cyclone Summary April 2003. Summaries and Track Data. Australiansevereweather.com. April 2003 [6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Furze, Peter; Preble, Amanda. 2003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JTWC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报告) (Pearl Harbor, Hawaii: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United States Naval Pacific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Center). 2003 [6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Regional Specialized Meteorological Center – Tokyo. Annual Report on Activities of the RSMC Tokyo – Typhoon Center 2003 (PDF) (报告). Tokyo, Japan: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2003 [6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Storm Event Report for Tropical Storm in Micronesia on April 10, 2003. NCDC Storm Events (报告) (Micronesia: United State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April 10, 2003 [30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Newman, Steve. Earthweek: A diary of the planet. The Vancouver Sun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Tribune Media Services. April 19, 2003: F2. 
  6. ^ Vanzi, Sol Jose. Typhoon Veers, Threatens Bicol Region. Quezon City, Philippines. Philippine Headline News Online. April 18, 2003 [6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Araja, Rio. Typhoon weakens, mild quake hits MM. Manila Standard (Manila, Philippines). Associated Press. April 23, 2003 [6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Philippines ready for year's first typhoon. Manila, Philippines. Xinhua General News Service. April 17, 2013. 
  9. ^ Philippines braces for Typhoon Kujira, relief agencies on alert. Deutsche Presse-Agentur. April 18, 2003. 
  10. ^ First typhoon touches Philippines. Manila, Philippines. Xinhua General News Service. April 18, 2013. 
  11. ^ Sallay, Alvin. Philippines sinks the San Fernando Rac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ong Kong, Hong Kong).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Ltd. April 17, 2003. 
  12. ^ Weakened Kujira spares the Philippines, heads for Taiwan. Manila, Philippines. Agence France Presse. April 22, 2003. 
  13. ^ ROUNUP: Taiwan issues warnings for typhoon Kujira. Taipei, Taiwan. Deutsche Presse-Agentur. April 21, 2003. 
  14. ^ Channel NewsAsia. Taiwan warns ships on Typhoon Kujira. Singapore Pte Ltd. April 21, 2003. 
  15. ^ Taiwan downgrades warning for typhoon Kujira. Taipei, Taiwan. Deutsche Presse-Agentur. April 22, 2013. 
  16. ^ Storm Kujira losing steam, donwpours expected. Taipei, Taiwan. Agence France Presse. April 23, 2003. 
  17. ^ Typhoon Kujira a mixed blessing as it approaches Taiwan. Taipei, Taiwan. Agence France Presse. April 21, 2003. 
  18. ^ Lu, Fiona. Taiwan wary of Typhoon Kujira's approach. Taipei Times. April 22, 2013 [6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Newman, Steve. Earthweek: A diary of the planet. The Vancouver Sun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Tribune Media Services. April 26, 2003: G7. 
  20. ^ KITAMOTO Asanobu. Digital Typhoon: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3-887-03). Digital Typhoon Weather Disaster Databas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6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5) (日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 ^ KITAMOTO Asanobu. Digital Typhoon: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3-893-02). Digital Typhoon Weather Disaster Databas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6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5) (日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KITAMOTO Asanobu. Digital Typhoon: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3-936-04). Digital Typhoon Weather Disaster Databas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6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6) (日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3. ^ KITAMOTO Asanobu. Digital Typhoon: Weather Disaster Report (2003-918-15). Digital Typhoon Weather Disaster Databas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6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6) (日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4. ^ KITAMOTO Asanobu. Typhoon 200302 (KUJIRA).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6 Octo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