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救國團
中國青年救國團,是中華民國的社團法人組織,舊名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簡稱救國團。
團旗意涵
- 團徽(旗)中間的青天白日,是代表國家的靈魂,代表三民主義的精神和我們的中心思想
- 青天白日兩邊的三根紅條,是代表青年勇敢、犧牲和大無畏的精神,並以「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決心
- 團旗以綠色為底,是象徵中華民國青年有活力、有生氣、永遠進步、永遠青春
沿革
成立
1952年(民國41年),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在“反共復國”的國策方針下,為了做好青年人在政治思想上的工作,於3月29日的總統青年節文告中,倡議成立一個青年組織。籌備責任由蔣經國來承擔。10月31日,經行政院頒佈《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籌組原則》,正式在台北市成立。蔣經國擔任首任主任。成立之初,其性質類似於國民黨在大陸統治時期的下屬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或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青團,為帶有官方色彩的政治性組織。
成立之後,隨著年月遞嬗與政治大環境改變,救國團逐漸由一政治性組織,轉變為主要辦理在週末假日、寒暑假期青(少)年國內外休閒、旅遊、留遊學等活動的組織。其服務對象主體是高中職的學生。
近代
救國團於1989年(民國78年)8月28日,依據《人民團體法》,向內政部及臺北地方法院申請、登記為「教育性、服務性與公益性之社團法人」,從此正式脫離政治性組織的架構。其主要業務已轉為青年活動事務,如開設暑期才藝班、舉辦登山活動,以及經營各地活動中心(也就是青年旅舍)等,不再宣揚政治理念。但社會上一般還是認為,其高層主管的政治傾向偏向支持泛藍陣營。
救國團於1989年脫離政治性組織的架構後,由於台灣仍處在尚未完全民主化的階段,救國團仍然對教育方面有所介入。例如高中教科書未開放多版本之前,帶有政治色彩的軍訓課程的課本即由救國團下的幼獅文化出版。直至現今救國團對教育的介入雖大幅減弱,但仍未完全終止。
2000年10月25日,救國團八十九年團員大會臨時會出席團員決議通過將團名更為今名,並經內政部同意備查。
肯定與獎勵
- 一、民國80年榮獲內政部評定為「七十九年度全國性社會團體工作考核成績優良」。
- 二、民國83年榮獲內政部評定為「八十二年度全國性社會團體工作總成績優良」。
- 三、民國83年榮獲由中華民國企劃人協會、聯合報合辦之「歷史的創造者--台灣企劃典範」之『社會公益類金像獎』。
- 四、民國85年榮獲內政部評定為「全國性工商自由職業團體暨社會團體工作績效甲等」。
- 五、民國86年榮獲教育部評定為「八十六年度社會教育有功團體」。
- 六、民國88年榮獲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頒贈「青年志願服務績優團體」。
- 七、民國88年榮獲法鼓山文教基金會頒發「十大傑出平安貢獻獎」。
- 八、民國89年榮獲教育部頒贈「八十九年度推展社會教育有功團體獎」。
- 九、民國87至91年榮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辦理第三屆及第四屆從事兩岸文教交流績優團體評選,頒贈「學術優良社團獎」。
- 十、民國90年榮獲「第三屆國家公益獎」。
- 十一、民國90年榮獲內政部評定為「八十九年度全國性社會及職業團體之甲等團體」
- 十二、民國91年榮獲內政部評定為「九十年度全國性社會及職業團體之甲等團體」
- 十三、民國91年榮獲教育部主管教育事務財團法人評鑑本團「中國大陸青年研究文教基金會」為「績優單位」
走過半世紀的救國團,一開始是一個政治目的非常濃厚的組織,近年來因為政黨輪替,民進黨掌權後,具有深度藍營色彩的救國團列為被打壓對象,追討黨產時也會將救國團部分土地列入追討範圍,是救國團的歷史包袱。 人力資源架構的老化,升遷管道受阻,導致優秀人才不斷出走則是近年來他面臨的一大問題。
救國團歷任負責人
救國團歷任主任
- 蔣經國(1952年10月31日-1973年5月3日)
- 李煥(1973年6月1日)-1977年12月31日)
- 李元簇(1978年1月1日-1978年6月3日)
- 宋時選(1978年7月1日-1979年2月13日)
- 潘振球(1979年2月13日-1987年3月16日)
- 李鍾桂(1987年3月16日-2005年2月16日)
- 林烱垚(2005年2月16日-2008年2月15日),職缺由副主任鄭松年暫代。
- 周逸衡(2005年8月1日至今)
服務員組織
- 救國團總團部假期服務員
- 北區大專青年康樂輔導人員研習會
- 中國青年服務社假期服務員:嚕啦啦
- 高雄縣大專學生假期服務員:戰鷹 DiGaGa
- 中部大專服務員
- 南部大專服務員
- 花蓮假期服務員
- 桃園服務員:路加
外部連結
这是一篇與組織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