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麥特·伊諾努
伊斯麥特·伊諾努 İsmet İnönü | |
---|---|
第1任 土耳其總理 | |
任期 1961年11月20日—1965年2月20日 | |
前任 | 埃明·法赫爾丁·厄茲迪萊克 |
繼任 | 蘇阿特·於爾居普呂 |
任期 1925年3月4日—1937年10月25日 | |
前任 | 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 |
繼任 | 傑拉勒·拜亞爾 |
任期 1923年11月1日—1924年11月22日 | |
前任 | 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 |
繼任 | 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 |
第2任 土耳其總統 | |
任期 1938年11月11日—1950年5月22日 | |
前任 |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 |
繼任 | 傑拉勒·拜亞爾 |
共和人民黨主席 | |
任期 1938年11月11日—1972年5月8日 | |
前任 |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 |
繼任 | 比倫特·埃傑維特 |
土耳其總參謀長 | |
任期 1920年5月20日—1921年8月3日 | |
繼任 | 費夫齊·恰克馬克 |
土耳其外交部長 | |
任期 1922年10月26日—1924年11月21日 | |
總理 | 勞夫·奧爾貝 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 |
前任 | 優素福·凱末爾·滕吉爾申克 |
繼任 | 許克呂·卡亞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鄂圖曼帝國伊茲密爾 | 1884年9月24日
逝世 | 1973年12月25日 土耳其安卡拉 | (89歲)
墓地 | 土耳其安卡拉凱末爾紀念館 |
國籍 | 土耳其 |
政黨 | 共和人民黨 |
配偶 | Mevhibe İnönü |
兒女 | 4 |
宗教信仰 | 伊斯蘭教遜尼派 |
簽名 |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鄂圖曼帝國 (1893–1920) 土耳其 (1920–1926) |
服役 | 土耳其陸軍 |
軍階 | 上將 |
參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 土耳其獨立戰爭 |
穆斯塔法·伊斯麥特·伊諾努[註 1](土耳其語:Mustafa İsmet İnönü,土耳其語發音:[isˈmet ˈinøny]; 1884年9月24日—1973年12月25日)土耳其總理、土耳其總統、土耳其軍事家、政治家[2],土耳其迄今為止任職時間最長的土耳其總理,作為凱未爾的繼承人,其兩度統治土耳其,執政長達16年。
伊諾努鐵腕統治時期最大的兩位挑戰者是同為凱末爾繼承人的傑拉勒·巴亞爾與雷傑普·佩克 ,巴亞爾信奉自由主義,提倡放任經濟,而佩克則親近法西斯主義,提倡民族主義,伊諾努以宣傳、承諾與政變等手段維持其專政,避免反對派擠壓其執政。伊諾努在執政上承襲導師凱末爾的主張,穩固凱末爾主義六方針的基本國策,並受史達林五年計畫啟發推動計劃經濟。
早年生涯
伊諾努出生於伊茲密爾,本名穆斯塔法·伊斯麥特(鄂圖曼土耳其語:مصطفي عصمت)。之後,他畢業於伊斯坦堡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經出任第4軍團司令。他是凱末爾的主要軍事得力助手之一,曾率軍在兩次伊納尼戰役(1921年1月10日、3月31日至4月1日)中擊潰了希臘入侵軍。
第二號人物
伊諾努被凱末爾總統任命為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位總理,除了1924-1925年間因為伊諾努身體不適由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代理及1937-1938年因伊諾努與凱末爾意見不合,由傑拉勒·巴亞爾短暫出任總理,伊諾努幾乎在凱末爾政府全部時間是土耳其政府的第二號人物,僅次於凱末爾。
因此,他協助執行了大部分凱末爾的改革方案。他建議將安卡拉定為土耳其的首都,這一建議得到了議會的批准。伊諾努還是共和國宣言和廢除哈里發制度的重要人物。
國家政策
伊諾努禁止所有反對黨派和媒體。設立獨立審判法庭被重新設立以審判庫德族叛軍,並處決了大量意圖顛覆國家穩定的組織。
在1925年的Sheikh Said rebellion期間,伊諾努宣布了土耳其民族主義政策,並鼓勵對非土耳其人口進行土耳其化。在鎮壓了叛亂後,他主持了東方改革委員會,該委員會準備了東方改革報告,建議阻止庫德族精英的建立,禁止非土耳其語言,並創建了被軍法管轄的地區行政單位,稱為總督區。關於庫德人,他說:「我們是坦率的民族主義者,民族主義是我們唯一的凝聚力量。在土耳其大多數人之前,其他成分毫無影響力。無論付出什麼代價,我們必須土耳其化我們土地的居民,我們將消滅那些反對者。[3][4][5]」
伊諾努在庫爾德地區成立了三個總督區,此時正值阿拉拉特叛亂期間[6],伊諾努直接命令土耳其陸軍於1930年7月12日至13日在凡省的齊蘭谷對成千上萬的庫德族平民製造了齊蘭大屠殺[7] [8] [9][10][11][12][13] 當一項新的定居制度於1934年通過立法後,民族建設被列入法律,重新安置了阿爾巴尼亞人、阿布哈茲人、切爾克斯人和庫德人,以便在新的地區建立一個同質的土耳其國家。
社會政策
伊諾努在土耳其一黨時期負責大部分改革立法的頒布。1925年頒布了禁帽法和關閉德立夫會所的法律;1928年,土耳其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書寫;1934年,Efendi、Bey和Pasha等頭銜被廢除;某些宗教服裝被禁止,儘管伊諾努被廣泛稱為İsmet Pasha。1934年也是姓氏法通過的年份,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授予伊諾努的姓氏,以紀念他在1921年打敗希臘軍隊的戰役地點。他也主張用「純土耳其」詞匯取代外來借詞。
經濟政策
伊諾努在大蕭條時期,受蘇聯史達林的五年計劃啟發,通過嚴厲的政府干預來管理經濟。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將許多私人財產納入政府控制之下。由於他的努力,至今土耳其超過70%的土地仍然由國家擁有。
凱末爾希望建立一個更加自由的經濟體系,因此在1937年解散了伊諾努內閣,並任命了土耳其第一家商業銀行——土耳其伊斯坎納西銀行的創辦人傑拉勒·巴亞爾為總理,從而開啟了巴亞爾和伊諾努之間長達三十五年的競爭[14]。
總統
戰前
1938年11月10日土耳其總統、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逝世後[15] ,伊諾努被視為最適合繼任他的候選人[16],並被一致選舉為土耳其共和國第二任總統和執政黨共和人民黨的終身主席。他試圖建立自己的個人崇拜,獲得了「國家領袖」的官方頭銜。
他的首要行動之一是於1939年吞併哈塔伊省,該州宣布脫離法國的敘利亞獨立。伊諾努還希望透過逐步採取多黨政治的步驟走出一黨獨大的爭議。他希望通過在議會中建立獨立團體作為反對勢力來實現這一目標,但在戰時條件下,他們未能達到預期。1939年,伊諾努堅定的計劃經濟信仰和巴亞爾的自由市場思想間的爭執越演越烈,於是伊諾努解散了巴亞爾內閣。在伊諾努的領導下,土耳其的早期工業化加速,但二戰的爆發打斷了經濟增長。
在伊諾努的總統任期內,通過教育部長哈桑·阿里·尤塞爾的努力,教育領域實現了許多改革。1940年,成立了村莊學院,該學院選擇了來自鄉村的優秀學生進行培訓,成為教師並返回家鄉開展社區發展項目。
二戰
伊諾努上任不到一年,國際局勢每況愈下,第二次世界大戰指日可待,軸心國與同盟國爭相拉攏伊諾努以期土耳其能與他們並肩作戰,1939年春夏之交,德國的法蘭茲·馮·巴本、英國的許閣森和法國的René Massigli都與伊諾努交涉過參戰條件,考慮到土耳其接壤的希臘、敘利亞和伊拉克都是英法勢力範圍,伊諾努此時維持親英法的武裝中立外交。
在4月23日的會談中,外長蘇克魯·薩拉吉奧盧向許閣森指出,土耳其畏懼義大利所謂我們的海與德國未來對巴爾幹的控制將威脅土耳其主權,建議盎格魯—土耳其—蘇聯同盟是阻止軸心國的良方,5月,馬克西姆·魏剛訪土期間,伊諾努告訴René Massigli,他相信能最有效阻止軸心國的方法即英土法蘇聯盟,如果得以實現,土耳其將允許蘇聯紅軍在領土駐紮,同樣的,法國將協助土耳其軍隊的現代化。
1943年12月4日至6日,伊諾努參加了於埃及開羅召開的第二次開羅會議,與土耳其參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商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問題。
冷戰
1950年,共和人民黨在大選中失敗,結束了共和人民黨近30年的一黨獨大,伊諾努首次成為反對黨領袖。
反對黨領袖
實權總理
1960年,軍人傑馬勒·古爾塞勒政變推翻了阿德南·曼德列斯的民主黨政權後,伊諾努第3次組織聯合內閣,推行土耳其經濟建設計畫。
下野
1972年5月,他交出對共和人民黨長達34年的領導權。
去世
1973年12月25日,他於因病而逝世於安卡拉,葬於安卡拉凱末爾紀念館。
延伸閱讀
- Liebmann, George W. Diplomacy between the Wars: Five Diplomats and the Shaping of the Modern World (London I. B. Tauris, 2008)
官銜 | ||
---|---|---|
前任: 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 |
土耳其總理 1923年–1924年 |
繼任: 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 |
前任: 阿里·費特希·奧克亞爾 |
土耳其總理 1925年–1937年 |
繼任: 傑拉勒·拜亞爾 |
前任: 埃明·法赫爾丁·厄茲迪萊克 |
土耳其總理 1961年–1965年 |
繼任: 蘇阿特·於爾居普呂 |
前任: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 |
土耳其總統 1938年–1950年 |
繼任: 傑拉勒·拜亞爾 |
前任: 優素福·凱末爾·滕吉爾申克 |
土耳其外交部長 1922年–1924年 |
繼任: 許克呂·卡亞 |
軍職 | ||
前任: 職位創立 |
土耳其總參謀長 1920年–1921年 |
繼任: 費夫齊·恰克馬克 |
政黨職務 | ||
前任: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 |
共和人民黨(CHP)領袖 1938年–1972年 |
繼任: 比倫特·埃傑維特 |
注釋
參考文獻
- ^ 新華社譯名室 (編). Inӧnü 伊纳尼 [土].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347. 1993. ISBN 7-5001-0221-6. NLC 000651102.
- ^ TSK Genel Kurmay Baskanlari. [2013-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5).
- ^ Rachelle., Dunn. Turkey : issues and relations with the U.S. and the Kurds of Iraq.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orporated. 4 July 2014. ISBN 978-1-63321-274-9. OCLC 1033682339.
- ^ Yadirgi, Veli (編), Introduc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Kurds of Turkey: From the Ottoman Empire to the Turkish Republi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1–16 [2021-10-09], ISBN 978-1-107-18123-6, doi:10.1017/9781316848579.003
- ^ Gökay, Bülent; Aybak, Tunç. Identity, Race and Nationalism in Turkey—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Journal of Balkan and Near Eastern Studies. 2016-03-03, 18 (2): 107–110. ISSN 1944-8953. S2CID 147089578. doi:10.1080/19448953.2016.1141575 .
- ^ Osman Pamukoğlu, Unutulanlar dışında yeni bir şey yok: Hakkari ve Kuzey Irak dağlarındaki askerler, Harmoni Yayıncılık, 2003, ISBN 978-975-6340-00-4, p. 16. (土耳其語)
- ^ Jongerden, Joost. The Settlement Issue in Turkey and the Kurds: An Analysis of Spatial Policies, Modernity and War. BRILL. 28 May 2007: 53. ISBN 978-90-474-2011-8 (英語).
- ^ Zilan katliamı - Milli Gazete. 2010-08-19 [2020-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August 2010).
- ^ Christopher Houston, Islam, Kurds and the Turkish nation state, Berg Publishers, 2001, ISBN 978-1-85973-477-3, p. 102. Interview with Mehmet Pamak, who was the founder and president of Conservative Party (Muhafazakâr Parti) that was founded in place of Nationalist Action Party (Milliyetçilik Hareket Partisi) banned by junta regime of 1980 Turkish coup d'état. Pamak is Kurdish origin and his family was exiled from Erciş to Çanakkale.
- ^ Freedom of the Press, Freedom of the Press 2010 Draft Report[永久失效連結], p. 2.
- ^ Dewlet şopên komkujiya Zîlanê ji holê radike!. ANF News. [21 December 2019] (庫德語).
- ^ * Ercan Öksüz, "Zilan Katliamı'ndan 8 Mart Şehidi'ne"[失效連結], Gündem, April 2, 2008, Retrieved September 4, 2010. (土耳其語)
- Mehmet Şevket Eygi, "Zilan katliamı"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August 19, 2010,., Millî Gazete, November 17, 2009, Retrieved August 16, 2010. (土耳其語)
- M. Kalman, Belge, Tanık ve Yaşayanlarıyla Ağrı Direnişi 1926-1930, Pêrî Yayınları, 1997, ISBN 975-8245-01-5, p. 105.
- Felit Özsoy, Tahsin Eriş, Öncesi ve Sonrasıyla 1925 Kürt Direnişi (Palu-Hanî-Genç), Pêrî Yayınları, 2007, ISBN 978-975-9010-57-7, p. 271. (土耳其語)
- Nazan Sala, "Devlet Zilan Katliamı ile yüzleşmeli"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October 10, 2009,., Gündem, October 8, 2009, Retrieved August 18, 2010. (土耳其語)
- ^ Pınar Selek, Barışamadık, İthaki Yayınları, 2004, ISBN 978-975-8725-95-3, p. 109. (土耳其語)
- ^ Lord Kinross, Atatürk: A biography of Mustafa Kemal, Father of Modern Turkey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 Company, 1965) p. 449.
- ^ Nicole Pope and Hugh Pope, Turkey Unveiled: A History of Modern Turkey (New York: The Overlook Press, 2004) p. 68.
- ^ Maeroff, Gene. Ismet Inonu, Turkish Leader, Dies at 89. New York Times. 25 December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