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艾米爾·富斯杜利加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Iokseng對話 | 貢獻2024年7月7日 (日) 01:36 (Iokseng已移動頁面艾米尔·库斯图里察艾米爾·庫斯杜力卡,不留重新導向:​移動請求)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艾米爾·富斯杜利加
Emir Kusturica
導演
國籍 塞爾維亞
民族塞爾維亞族
出生 (1954-11-24) 1954年11月24日70歲)
職業電影導演編劇
配偶瑪雅·富斯杜利加塞爾維亞語Маја Кустурица
獎項
康城影展
金棕櫚獎
1985年爸爸離家上班去
1995年沒有天空的都市
最佳導演獎
1989年流浪者之歌塞爾維亞語Дом за вешање
費比西獎
1985年爸爸離家上班去
其他獎項
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
1998年黑貓白貓塞爾維亞語Црна мачка бели мачор
威尼斯影展最佳首部長片銀獅獎
威尼斯影展費比西獎
1981年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塞爾維亞語Сјећаш ли се Доли Бел
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1993年亞利桑那夢遊英語Arizona Dream

艾米爾·富斯杜利加塞爾維亞語Емир Кустурица羅馬化:Emir Kusturica,1954年11月24日),塞爾維亞電影導演[1][2][3]。他曾兩度奪得康城影展金棕櫚獎,也獲得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4][5]。艾米爾·富斯杜利加在2007年9月8日與安娜·伊萬諾維奇耶萊娜·揚科維奇亞歷山大·喬爾傑維茨塞爾維亞語Александар Ђорђевић (редитељ)一起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塞爾維亞國家大使。他目前居住在木頭村塞爾維亞語Дрвенград,這是他為了拍攝電影《生命是個奇蹟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Život je čudo》所創造的村落。

生平

早期

艾米爾·富斯杜利加出生於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薩拉熱窩,年輕的艾米爾生長在一個波斯尼亞穆斯林家庭[6],父母分別是Murat Kusturica(一位替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政府工作的記者)與Senka Numankadić(一位法庭秘書[7],他也是家中的獨生子。

富斯杜利加在1978年從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Academy of Performing Arts in Prague)電影學院畢業後,他開始在前南斯拉夫執導電視短片。他在1981年首次執導劇情片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Do You Remember Dolly Bell?),並贏得該年度的威尼斯影展最佳首部作金獅獎。從1981年到1988年,他在薩拉熱窩表演藝術學院(Akademija Scenskih Umjetnosti)及露天舞台奧巴拉(Otvorena scena Obala)分別擔任講師及藝術總監。

他的第二部劇情片《爸爸出差去》(1985年)贏得康城影展金棕櫚獎,並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他同時與西德蘭(Abdulah Sidran)合作編寫《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與《爸爸出差去》的劇本。富斯杜利加在1989年以《流浪者之歌》(Time of the Gypsies)獲得更多讚譽,入圍康城影展金棕櫚獎,並獲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8],電影描述吉普賽人文化和遭到剝削的青年

1990年代

富斯杜利加在1990年代繼續產出高度評價的電影,包括他在美國製作的首部作品荒誕喜劇夢遊亞利桑那》 (1993年)與第二度獲得金棕櫚獎殊榮的黑色喜劇史詩電影《沒有天空的都市》(1995年)[9],這是根據著名塞爾維亞劇作家杜尚·科瓦切維奇(Dusan Kovacevic)的劇本改編的[10]

1998年,他以電影《黑貓,白貓》(Black Cat, White Cat)贏得了威尼斯影展銀獅獎,劇情描述一個居住在多瑙河沿岸的吉普賽人。電影的配樂則是由貝爾格萊德樂團禁止吸煙樂團來作曲。

2000年以後

2009年

富斯杜利加在2001年執導《巴爾幹龐克》,這是一部關於禁止吸煙樂團的紀錄片與演唱會電影 ,在電影中他是樂隊的成員之一。他在2005年受邀擔任康城影展競賽長片評審團的主席。

艾米爾·富斯杜利加在2007年創作歌劇《流浪者之歌》,並於2007年6月在巴黎巴士底歌劇院首映。他在2007年7月擔任瑪奴喬(Manu Chao)音樂錄影帶單曲《Rainin In Paradize》的導演。

艾米爾·富斯杜利加在2007年12月中旬宣佈成立庫斯滕多夫國際影展(Küstendorf Film Festival)[11],首屆影展於2008年1月14日至21日間舉行。

他後來以阿根廷足球明星馬勒當拿拍攝紀錄片《馬勒當拿:富斯杜利加球迷日記》(Maradona),這部電影最初在2007年5月於意大利首映,並在2008年康城影展上於法國首映。《請對我承諾》(Promise Me This)則於2007年康城影展上首映[11]

演出

艾米爾·富斯杜利加在法國導演派提斯·勒貢(Patrice Leconte)執導的2000年電影《雪地裏的情人》(The Widow of St. Pierre)中首次登台演出。他也在愛爾蘭導演尼爾·喬丹執導的電影《義賊鮑伯》(The Good Thief)中飾演一位電結他音樂家

爭議

艾米爾·富斯杜利加與他的電影在國內及國外都存在爭議。《沒有天空的都市》的腳本由杜尚·科瓦切維奇塞爾維亞語Душан Ковачевић所創作,部分資金來自塞爾維亞國家電視台,因此引起爭議[12]。這部影片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詳細描述南斯拉夫的歷史,並以20世紀90年代的衝突來結束。一些批評家聲稱富斯杜利加對於南斯拉夫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觀點親近塞爾維亞[13]。而一些知識分子宣稱,電影包含親塞爾維亞觀點的宣傳[14][15]。法國哲學家伯納德-亨利·萊維法語Bernard-Henri Lévy則拍攝一部電影批評《沒有天空的都市》[14]

家庭

艾米爾·富斯杜利加與瑪雅·富斯杜利加目前育有二個子女[16]

宗教信仰

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市長Alfonso Petersen在2009年3月贈送市鑰予艾米爾·富斯杜利加

艾米爾·富斯杜利加在2005年於黑山靠近新海爾采格薩維納修道院接受塞爾維亞東正教洗禮,並以尼曼雅·富斯杜利加的名義成為東正教教徒[17][18]

政治觀點

富斯杜利加在2007年塞爾維亞議會選舉中表態支持塞爾維亞總理沃伊斯拉夫·科什圖尼察與他所屬的塞爾維亞民主黨。他在2007年也支持塞爾維亞運動團結- 科索沃屬於塞爾維亞(Косово је Србија),反對科索沃單方面脫離塞爾維亞[19]

作品

參考資料

  1. ^ Movie-maker, musician, architect: Emir Kusturica is coming to Lond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Serbian movie-maker has built his own village and starred with the No Smoking Orchestra" by David Hutcheon, TIMES, May 2, 2009
  2. ^ Finding roots in a reel Balkan village - Bosnian-born director Emir Kusturica builds a small town celebrating his embrace of a Serbian identit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y Tracy Wilkinson, August 13, 2007
  3. ^ Kustu.com - Official Web 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Biography
  4. ^ Politika. Politika.rs. [2010-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1). 
  5. ^ Ministere de la culture. Culture.gouv.fr. [2010-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4). 
  6. ^ Halpern, Dan. The (Mis)Directions of Emir Kusturica. The New York Times. 8 May 2005 [29 March 2010]. 
  7. ^ Croatia. INTERVIEW: EMIR NEMANJA KUSTURICA, ''Globus'', February 2009. Globus.com.hr. [2010-04-02]. [永久失效連結]
  8. ^ Festival de Cannes: Time of the Gypsies. festival-cannes.com. [2009-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9). 
  9. ^ Festival de Cannes: Underground. festival-cannes.com. [2009-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8). 
  10. ^ Biography. Kustu.com. [2010-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5). 
  11. ^ 11.0 11.1 Festival de Cannes: Promise Me This. festival-cannes.com. [2009-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8). 
  12. ^ Emir Kusturica: Encyclopedia II - Emir Kusturica - Controversy. Experiencefestival.com. [2010-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7). 
  13. ^ Emir Kusturica: Encyclopedia II - Emir Kusturica - Life and work. Experiencefestival.com. [2010-04-02]. [永久失效連結]
  14. ^ 14.0 14.1 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04/may/15/film.cannes2004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Serb director tries for third triumph
  15. ^ http://www.nytimes.com/1995/12/05/movies/dispute-leads-bosnian-to-quit-films.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ispute Leads Bosnian to Quit Films
  16. ^ Halpern, Dan. The (Mis)Directions of Emir Kusturica. The New York Times. 8 May 2005 [29 March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5). 
  17. ^ Article about Kusturica's religion on. Pionirovglasnik.com. 2005-07-26 [2010-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26). 
  18. ^ News of Kusturica's baptism on passagen.se. Hem.passagen.se. [2010-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7). 
  19. ^ Iva Martinović. Radio Slobodna Evropa article. Slobodnaevropa.org. 2007-11-12 [2010-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3). 

參考書目

  • Gocic, Goran: "The Cinema of Emir Kusturica: Notes from the Underground", Wallflower Press, London, 2001.
  • Irodanova, Dina: Emir Kusturica. 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02.
  • Imsirevic, Almir: "Based on a Truth Story", Sarajevo, 200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