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39屆金馬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第39屆金馬獎当前版本,由Raymon090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4年7月21日 (日) 05:29。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第39屆金馬獎
第39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海報
日期2002年11月16日 (2002-11-16)
地点 中華民國臺灣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
主持人鄭裕玲
蔡康永
红地毯張兆志
徐曉晰
摘要
最佳電影美麗時光
最佳导演陳果
《香港有個荷里活》
最佳男主角黎明
三更之回家
最佳女主角李心潔
見鬼
获獎最多香港有個荷里活》(3項)
男人四十》(3項)
提名最多《香港有個荷里活》(14項)
电视转播
频道TVBS-G
收视率平均2.11%
總人口226萬2000人

第39屆金馬獎,2002年台灣華語電影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2002年度傑出電影與電影工作者。頒獎典禮於2002年11月16日晚上七點(台灣時間)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舉行,TVBS-G全程直播。會場主持人為一港一台組合鄭裕玲蔡康永,星光大道則由張兆志徐曉晰聯手主持。

簡介

[编辑]

本屆香港電影《香港有個荷里活》獲14項提名,創下金馬紀錄,最後獲得導演、音效、造型設計三獎;張作驥導演之《美麗時光》奪最佳影片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最佳男主角獎為《三更之回家》的黎明,最佳女主角獎則是李心潔以《見鬼》獲得,同屆男女主角獎得主皆為恐怖題材電影[1]。而黃秋生以《想飛》獲得個人第一座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而林嘉欣以《男人四十》獲最佳女配角與新人獎,雙料獲獎創下金馬紀錄。

評選過程

[编辑]

今年金馬獎除了最佳導演,陳果和張作驥以5:5平手,最後經過第四輪投票才由陳果獲獎;其餘獎項多只投至二、三輪,就已確定得獎者。原本在女主角獎項呼聲很高的梅艷芳,意外地在第二輪投票時出局;李心潔反而後來居上,打敗周迅成為今年年輕的影后。男主角在第一輪投票後,就只剩黎明和陳英明兩人角逐;經過再次投票,黎明因把角色的疑情和宿命色彩演得入木三分,獲評審青睞而登上影帝。林嘉欣在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員評選中都順利脫穎而出;其中在最佳女配角一項,更是演員獎項裡惟一獲評審10票無異議通過的。最佳男配角獎評選中,老資格的黃秋生擊敗新生代的高盟捷。

入圍暨得獎名單

[编辑]

下列之「」標記為該獎項之得獎者。

最佳劇情片

[编辑]
片名 出品公司 頒獎人士
美麗時光 張作驥電影工作室有限公司 侯孝賢劉嘉玲
香港有個荷里活 Nicetop Independent Limited
男人四十 星皓電影有限公司
三更之回家 Applause Pictures Ltd.
走火槍 天幕電影有限公司

最佳導演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陳果 香港有個荷里活 關錦鵬梅豔芳
張作驥 美麗時光
陳可辛 三更之回家
林華全 走火槍

最佳男主角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黎明 三更之回家 陳可辛艾曼紐德芙
范植偉 美麗時光
陳英明 香港有個荷里活
張國榮 異度空間

最佳女主角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李心潔 見鬼 黎明崔智友
鄭秀文 我左眼見到鬼
周迅 香港有個荷里活
梅艷芳 男人四十

最佳男配角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黃秋生 想飛 譚耀文梁詠琪
高盟傑 美麗時光
段鈞豪 三方通話
大衛摩斯 雙瞳

最佳女配角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林嘉欣 男人四十 鍾鎮濤
胡惠文 香港有個荷里活
楊貴媚 魯賓遜漂流記
趙薇 天下無雙

最佳新演員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林嘉欣 男人四十 李康生陸弈靜
高盟傑 美麗時光
黃又南 香港有個荷里活
小黑 好郁

最佳原著劇本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岸西 男人四十 王童陸小芬
張作驥 美麗時光
陳果 香港有個荷里活
林華全 走火槍

最佳改編劇本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入圍從缺

最佳攝影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杜可風 三更之回家 鈕承澤楊貴媚
張宜敏 美麗時光
鄭兆強 暗戰2
柯星沛 香港有個荷里活

最佳視覺特效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先濤數碼企畫有限公司 見鬼 段鈞豪林嘉欣
馬文現 暗戰2
王世偉Peter WebbWick WANG 雙瞳
吳健榕邱正寧何君豪段奕倫 想飛

最佳美術設計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黃茂森古智韶 給我一隻貓 陳曉東楊千樺
黃銳民 香港有個荷里活
文念中 男人四十
奚仲文 三更之回家

最佳造型設計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戴美玲 香港有個荷里活 陳曉東楊千樺
文念中 男人四十
吳裡璐 三更之回家
張叔平 天下無雙

最佳動作設計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孟龍 暗戰2 李志希李志奇楊潔玫
黃明昇火星 給他們一個機會
潘健君 天下無雙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不浪·尤幹 夢幻部落 范植偉李心潔
張藝 美麗時光
林華全朱慶祥 香港有個荷里活
鄭偉杰 給我一隻貓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编辑]
獲獎歌曲、人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雨衣〉
詞/曲/唱:黃品源
7-ELEVEN之戀 范植偉李心潔
〈愛上一個人〉
詞:林夕,曲:黃嘉倩,唱:鄭秀文
我左眼見到鬼
〈一顆荔枝三把火〉
詞:陳果,曲:林華全,唱:周迅
香港有個荷里活
〈你會不會〉
詞:林夕,曲/唱:陳奕迅
幽靈人間II鬼味人間

最佳剪輯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羅永昌邱志偉 暗戰2 李志希李志奇楊潔玟
廖慶松 美麗時光
田十八 香港有個荷里活
鄺志良 三更之回家》

最佳音效

[编辑]
獲獎人士 獲獎電影 頒獎人士
廖嘉文 香港有個荷里活 段鈞豪林嘉欣
卓保怡 暗戰2
杜篤之Paul Pirola 雙瞳
彭發、Sansab Team, Kantana Animation Co. Ltd 見鬼

最佳動畫片

[编辑]
獲獎電影 出品公司(人) 頒獎人士
麥兜故事 Bliss Distribution Ltd. 鍾鎮濤

最佳紀錄片

[编辑]
獲獎電影 出品公司(人) 頒獎人士
山有多高 湯湘竹 譚耀文梁詠琪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曾文珍

最佳創作短片

[编辑]
獲獎電影 出品公司(人) 頒獎人士
兩個夏天 綠光全傳播有限公司 鈕承澤楊貴媚
天橋不見了 汯呄霖電影有限公司
那年夏天的浪聲 長石製作有限公司、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年度最佳臺灣電影

[编辑]
獲獎電影 出品公司(人) 頒獎人士
夢幻部落 綠光全傳播有限公司 許鞍華蔡明亮
美麗時光 張作驥電影工作室

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工作者

[编辑]
獲獎人士 頒獎人士
廖慶松 許鞍華蔡明亮

終身成就紀念獎

[编辑]
獲獎人士 頒獎人士
郎雄 李安歸亞蕾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编辑]
獲獎電影 出品公司(人) 頒獎人士
美麗時光 張作驥電影工作室 文森培瑞茲
艾曼紐德芙

多項提名及得獎

[编辑]

多項提名

[编辑]

下列12部電影獲得多項提名。

提名數量 電影名稱 提名獎項
14 香港有個荷里活 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剪輯、最佳音效
9 美麗時光 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剪輯
7 男人四十 最佳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
三更之回家 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剪輯
5 暗戰2 最佳攝影、最佳視覺特效、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效
3 見鬼 最佳女主角、最佳視覺特效、最佳音效
天下無雙 最佳女配角、最佳造型設計、最佳動作設計
走火槍 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
雙瞳 最佳男配角、最佳視覺特效、最佳音效
2 我左眼見到鬼 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給我一隻貓 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想飛 最佳男配角、最佳視覺特效

得獎統計

[编辑]

其中5部電影獲得多項獎項(僅計入正式競賽獎項)。

得獎數量 電影名稱 得獎獎項
3 香港有個荷里活 最佳導演、最佳造型設計、最佳音效
男人四十 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
2 三更之回家 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
暗戰2 最佳動作設計、最佳剪輯
見鬼 最佳女主角、最佳視覺特效
1 美麗時光 最佳劇情片
給我一隻貓 最佳美術設計
想飛 最佳男配角
麥兜故事 最佳動畫片
夢幻部落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兩個夏天 最佳創作短片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最佳紀錄片
山有多高 最佳紀錄片
7-ELEVEN之戀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評審名單

[编辑]

侯孝賢、謝衍、程秀瑛、楊渭漢、曾偉禎、沈曉茵、韓良露、李焯桃、孫大偉、幾米、游惠貞

參考資料

[编辑]
  1. 蔡康永:金馬不該是戰場 應該變成遊戲場. 中國時報. 2002-11-20 [2010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1月25日) (中文). 
  2. 第三十九屆金馬獎入圍暨得獎名單. 台北金馬影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 
  3. 宇業熒. 金馬獎的沿革. 台灣電影筆記. 金馬四十專刊. 2001年11月9日 [2010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11月16日) (中文).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1. ^ 港產猛鬼大鬧金馬獎 黎明李心潔靠嚇封帝后. 蘋果日報. 2002-11-17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