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袁國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aa8841留言 | 贡献2024年8月3日 (六) 20:5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袁國璜(1721年—1796年)[1]四川省成都府成都縣(今屬成都市)人,清朝將領,官至總兵,二次獲圖像紫光閣巴圖魯勇號。

生平

行伍出身。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選拔為四川督標右營外委把總。三十六年(1771年),補授把總,隨軍參戰第二次金川之戰。三十八年(1773年),因屢立戰功,升授黎雅營千總。袁國璜隨參贊大臣舒常進攻綽斯甲布土司,趁著綽斯甲布軍搬運石料修築戰碉、哨卡時,率兵擊破之;又進攻馬爾邦,馬爾邦為甲索(今屬沙耳鄉克爾瑪村)後路,地勢險阻,金川兵自恃堅固,袁國璜趁敵鬆懈不備,攻破其關隘,殺傷甚多,摧毀二座戰碉。將軍明亮奏報後,賞戴藍翎,以守備升用,不久後實授陝西延綏鎮左營守備。[2][3]

四十年(1775年),升授四川維州協右營都司。此前清軍收復丹東革什咱土司全境、率領歸降番兵攻陷達爾圖(今屬沙耳鄉),敘功,袁國璜戰功最高,賞換花翎。四十一年(1776年),升授四川阜和營游擊,兩金川隨即平定。四十八年(1783年),擢升陝甘督標右營參將。五十年(1785年),升甘肅中衛副將。五十一年(1786年),調任陝甘督標中軍副將。[2][3]

五十二年(1787年),升調江南狼山鎮總兵。年底,狼山鎮受調征討臺灣林爽文事件,隨陝甘總督福康安渡臺征剿。登陸時林爽文軍據守諸羅縣城並分兵防守各處要道,袁國璜進兵途中於興化店遇敵,奮力進擊,林軍潰敗,焚毀街莊;後攻克大埔尾斗六門,追擊林軍二十餘里,因斗六門為南北重要隘口,袁國璜獲交部議敘。接著以攻陷水沙連大里杙功績,受賞賜勇號博齊巴圖魯。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林爽文屯駐據守小半天山,該地山路深峻險隘、叢林茂密,袁國璜隨參贊大臣海蘭察率兵攀爬藤木而上,林軍出寨俯擊,槍砲齊發,袁國璜督兵強攻,大敗林爽文軍。袁國璜與海蘭察由龜仔頭內木柵分路進兵,乘著夜間疾行,追至麻薯社,林爽文逃竄藏匿於東勢角。因山路狹隘而無法騎馬,袁國璜徒步沿山搜捕,林爽文再逃至打鐵寮(今屬苗栗縣大湖鄉武榮村),袁國璜佈兵圍困,最終在老衢崎生擒林爽文。海蘭察與袁國璜出力最多,獲得議敘。清軍乘勝南下進擊莊大田部,莊大田率部二千人在牛莊(今臺南市善化區)、灣裏溪布陣迎戰,袁國璜率兵衝陣,莊大田大敗、退至灣裏溪南側拒守。時冬季枯水,袁國璜得以躍過溪流,射殺一人,莊大田潰逃,向南逃至柴城,海蘭察與袁國璜水陸並進,往來攔截逃逸路線,於是擒獲莊大田。事件平定,袁國璜獲從優議敘,獲第一次圖像紫光閣,列為「平定臺灣後三十功臣」,由詞臣作贊:「夙習行陣,茲督步隊,志勇而堅,望風賊潰。偵蹤歷險,遂搜山內,分兵扼要,是用嘉賚。」七月,告病歸鄉調養。[2][4][3]

五十五年(1790年),病癒後起用,署四川建昌鎮總兵。五十六年(1791年),實授四川重慶鎮總兵。第二次廓爾喀之役爆發,袁國璜上奏請求效力,朝廷命袁國璜率領土兵進入西藏,隸屬福康安軍營。五十七年(1792年),進軍至堆補木山口的象巴宗,山上有廓爾喀軍建立的木城二座、石碉卡三座、大石碉卡一座,廓爾喀兵出城拒守,與城內守軍互為犄角,袁國璜向上強攻,殺敵一百餘人,奪佔多個碉卡,廓爾喀軍潰退;半夜時分,廓爾喀軍據橫河橋防禦,清軍分為二路,袁國璜率一路由帕朗古進攻,到達甲爾古拉,碉卡內廓爾喀軍出卡迎戰,廓爾喀軍敗退過橋,袁國璜乘勝追擊,攻破碉卡,殲敵甚多。五十八年(1793年),廓爾喀平定,敘功,獲第二次圖像紫光閣,列為「平定廓爾喀後十五功臣」,詞臣作贊:「甲爾古拉,擐甲橫戈,衝賊中堅,爭隘渡河。拔自行間,素嫻紀律,貌像紫光,厥功可述。」。六十年(1795年)二月,貴州苗民石柳鄧起事,聯合湖南苗民石三保,計畫侵入四川,袁國璜率軍前往省境防堵。閏二月,貴州苗兵竄入四川境內貴道溪,袁國璜跟從總督孫士毅進剿,擒殺眾多;湖南苗兵由龍巖嘴入川,袁國璜由東面山梁佔據苗兵上游,苗兵大量集結後,袁國璜率軍由上向下衝擊,擊斃頭目一人,苗兵沿山溝逃逸。三月,苗兵竄至小溪、小塘陂、大蠻莊等處,袁國璜與總兵達音泰合兵進剿,殺傷甚多,許多苗兵落崖而死,袁國璜於是屯駐於小溪,又數次擊退來攻苗兵。六月,苗兵佔據董蕩大山,該山為永綏隆團要道,袁國璜進駐隆團,恰巧提督劉君輔進剿,袁國璜發動夾擊,苗兵敗退,隆團附近苗兵又集結攻擊清軍營壘,被袁國璜擊退。七月,袁國璜攻克紀容、米惹二寨,再由觀音巖攻取林家寨、石家寨、吳家寨,得到褒獎。[2][3]

嘉慶元年(1796年)四月,捕獲奸民楊正紋,偵訊得知苗兵即將前來攻擊清軍,袁國璜即佈置伏兵,苗兵果然來攻,於丁家坡、瓦窯灣擊敗苗兵,得旨褒賞。五月,秘密派遣投降苗兵回去偵查,得知苗兵首領石三保在哄哄寨(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水田河鎮豐宏村),出兵成功捕獲石三保。八月,苗兵首領石代噶在老旺寨焚掠,袁國璜率鄉勇潛行前往捕獲石代噶。[3]

川楚教亂爆發,蔓延數個。此時四川綠營兵多數已開赴湖南貴州征剿苗亂,署理四川總督英善在倉猝間偕同副都統勒禮善佛住僅率數千兵急馳前往四川東北部抵禦白蓮教眾,並檄令袁國璜及陝西興漢鎮總兵何元卿進剿達州直隸州。白蓮教眾屯駐在天星橋(今屬萬源市),袁國璜率部奮力進擊,陣斬一千餘人。白蓮教眾退守橫山子(今屬梨樹鄉),袁國璜與何元卿焚毀白蓮教的哨卡,奪佔山梁。白蓮教眾自東鄉集結教眾數千人前來搶攻山梁,袁國璜以砲擊擊退教眾,次日再度聚集來攻,袁國璜出兵迎擊,斬獲數百人,但白蓮教後續援兵源源不斷,袁國璜寡不敵眾,激戰死守三天而陣亡。戰況奏聞後朝廷依提督陣亡例從優賜卹,贈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由兒子袁起承襲。[2]

参考文献

  1. ^ 履歷片載乾隆五十二年時六十七歲。秦國經主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1997年),第2冊,頁311。
  2. ^ 2.0 2.1 2.2 2.3 2.4 清史稿》,卷三百四十九,列傳一百三十六。
  3. ^ 3.0 3.1 3.2 3.3 3.4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清國史館傳稿》,701001051號。
  4. ^ 劉寧顏總纂、高育仁等編著,《重修臺灣省通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卷九,人物志,人物傳篇,第2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