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功號試驗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onmingjun留言 | 贡献2008年10月22日 (三) 01:29 新頁面,內容:{{艦型模板 |名稱=海功號30px |圖片= |照片說明=海功號 |艦種=海洋實驗船 |艦名= |前型= |次...)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海功號
概觀
艦種海洋實驗船
結局現在為海洋博物館
技术数据
排水量710.5
滿載排水量100
全長56.6m
全寬9.1m
吃水3.25 m
燃料柴油
鍋爐柴油引擎
动力單軸

海功號中華民國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投資建造的試驗船。

歷史

1975年7月12日下水,1975年12月24日首航,海功號於進行台灣北部漁場試驗調查,曾4度遠赴南極探測南極蝦漁場資源,第1次是在1976年12月,橫渡印度洋,經南非開普敦南極洋,帶回百餘噸南極蝦資源,至1993年1月功成身退。1995年台灣省府轉贈基隆區漁會,1998年基隆區漁會移駁海功號上岸,成為碧砂漁港重要地標,為台灣創下許多令人驕傲的歷史紀錄。

海功號執行多達53航次海洋試驗調查,其中以1976年12月2日從基隆遠航南極「恩得比」海域最轟動。這趟南極行前後四個多月,試捕南極蝦,還有記者隨船採訪報導。[1]

有趣小故事

就在「海功號」出發前,台灣水產試驗所所長、知名水產研究專家鄧火土博士聽了屬下進言,竟親手將寫在宣紙上的一篇「禮運大同篇」封進玻璃瓶,鄭重交付給領隊、水試所漁業系主任李燦然,要他將之埋藏在南極大陸冰層下。

這篇文章的落款為:「中華民國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海功號試驗船開發南極漁場至此作業,用誌鴻爪,永留紀念」。

船上還帶了一面中華民國國旗,準備插在南極大陸、冰山或南極洋小島上。

傳聞

1976年12月,橫渡印度洋,經南非開普敦南極洋,帶回百餘噸南極蝦資源,同時,據傳聞還受中華民國國防部請託,載回軍事重要物資;有人說包裹裡裝的是核武重要原料「鈾235」;不過負責規畫海功號首航南極之旅的水產試驗所退休人員戚桐欣斬釘截鐵地說,那是一枚飛彈。

註釋

  1. ^ 當時在普敦碼頭上緊靠著「海功號」一艘「南非共和國號」(RSA)為「海功號」上的人員提供了一及時的協助。該船船長方克允諾在航向南極時,會隨時注意「海功號」的情況,必要時可以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