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外观
Nike | |
---|---|
File:Nike.svg | |
公司類型 | 公開 |
ISIN | US6541061031 |
成立 | 1972年 |
代表人物 | Phil Knight:主席及創辦人之一 Bill Bowerman:創辦人之一 Mark Parker:首席执行官及總裁 |
總部 | 美国俄勒岡州 華盛頓郡 |
標語口號 | Just Do It |
产业 | 體育用品 |
產品 | 運動鞋、運動服裝、體育用品、時裝飾物 |
營業額 | $13,739 百萬美元(2005年) |
息税前利润 | 6,651,000,000 美元 (2022年) |
净利润 | 6,046,000,000 美元 (2022年) |
員工人數 | 24,667(2004年) |
网站 | http://www.nike.com/ |
Nike(Nike, NYSE:NKE)是一家美國體育用品生產商,主要生產運動鞋、運動服裝、體育用品,以自己的品牌銷售,包括Nike、Air Jordan、Nike Golf、Team Starter等,亦包括屬下全資擁有的品牌Umbro、Cole Haan、Converse與Hurley International等。
Nike為世界多個足球會及國家足球隊提供球衣套件,包括阿森纳、巴塞罗那、阿斯顿维拉、凯尔特人、富勒姆、祖雲達斯、曼聯、國際米蘭、巴西、荷蘭、葡萄牙、美國等。
Nike的郵寄地址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近郊的比弗頓(Beaverton),公司總部則設於華盛頓郡。Nike的名稱原自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尼刻(尼克)。
歷史
- 1962年,Phil Knight在斯坦福大学編寫論文,估計日本製造的廉價運動鞋可與德國製造的高價格運動鞋競爭。在取得MBA學位後,Knight前往日本,與生產商Onitsuka Tiger的管理人員會面,試圖說服他們讓Knight擁有的藍帶體育公司(Blue Ribbon Sports)成為Tiger在美國西岸的代理商。
- 1964年,Knight把Tiger鞋子的樣板送到俄勒岡大學傳奇田徑教練Bill Bowerman,Knight在本科生時曾參加中距離跑步。 Bowerman建議和Knight建立夥伴關係,Bowerman則提供endorsement clout及運動鞋設計意念。兩人握手並各出資500美元開設新公司。
- 1965年,Jeff Johnson,Knight從前在田徑場上的敵人,加盟成為公司首位營業員。他在自己的小型貨車車尾售賣運動鞋予高校學生。
- 1967年,Knight與Bowerman開設藍帶體育公司,註冊成BRS, Inc.。
- 1970年,Bowerman以橡膠spikes作實驗,把液態的橡膠混合物倒進妻子的焗窩夫餅器內,其後創作出成窩夫鞋底('waffle' sole)。
- 1971年,BRS公司與Onitsuka Tiger的關係轉壞,令Knight開始創造一隻運動鞋新品牌。Knight聘請了波特蘭州立大學一位平面設計學生Carolyn Davidson設計新品牌,並把品牌放在鞋的側面。她獲得35美元的薪酬,在Nike工作了數年,直至Nike需要一家廣告公司的服務為止。12年後,也就是1983年,Davidson在一頓午餐上收到一隻鑲有鑽石及Swoosh標誌的金指環,一張證書,及數量未知的Nike股票,以表揚她設計Swoosh標誌對Nike的貢獻。
- 1971年,除了新標誌外,BRS公司亦需要為其新產品定一個新名字,十多個建議,包括Knight最喜愛的「Dimension Six」皆遭受拒絕,直至Jeff Johnson想到Nike,希臘勝利女神的名字。
- 1973年,美國紀錄保持者Steve Prefontaine成為首位穿著Nike跑鞋的主要徑賽運動員,並使不少他的隊友轉用Nike鞋,直至他在1975年5月30日逝世為止
- 1974年,推出The Waffle Trainer,很快成為美國最暢銷的訓練鞋。
- 1977年,Nike印刷廣告引入標語「There is no finish line」,大受歡迎,並因應顧客需求推出海報版本。
- 1979年,Nike的空氣軟墊「Air」技術,由發明者M. Frank Rudy取得專利,首次應用在Tailwind跑鞋上,把充氣的膠膜放入跑鞋的鞋底以提供軟墊的保護。
- 1982年,Air Force 1 籃球鞋成為Nike首隻採用空氣軟墊的比賽場地用籃球鞋。
- 1984年,Nike 與籃球員迈克尔·乔丹簽約。為迈克尔·乔丹推出的第一代籃球鞋Air Jordan,原本被NBA禁制,並引來公眾廣泛關注。引入Air Jordan籃球鞋系列是Nike其中一個關鍵性成功因素。同年Nike亦簽下巴克里及约翰·斯托克顿。
- 1986年,全年總利潤首次超越10億美元。
- 1987年,首次推出Nike Air Max運動鞋,使用更大的空氣軟墊,並首次設計成在鞋底中間側面亦可看到。這成為了第一代Air Max品牌技術,其後並推出更多代產品。第一代Air Max的電視廣告,使用披頭四樂隊的歌曲Revolution,是披頭四的歌曲首次及唯一次被電視廣告使用。
- 1988年,Nike首次推出「Just Do It」口號。
- 1989年,Nike推出一款專為訓練而設計的運動鞋,並有一系列名為「Bo Knows」的紀念性廣告,由參與兩項運動的運動員Bo Jackson擔任主角。
- 1990年,Nike在波特蘭市西面的華盛頓郡開設世界總部,佔地74畝(0.3 平方公里)。
- 1993年,Nike引領了革新的永續經營計畫「Reuse-A-Shoe」,回收所有的運動鞋加以分割磨碎,用來鋪設球場和田徑場的地板。
- 1995年,Nike推出電視及平面廣告計劃,名為「If you let me play」,指出鼓勵年輕女性參與運動的多項益處。
- 1996年,Nike在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廣告惹來爭議,當時的宣傳口號「You Don't Win Silver — You Lose Gold」(你不是贏得銀牌,只是失了金牌)引來不少人,包括多位前奧運銀牌及銅牌得主的猛烈批評。
- 1998年,曾经有段时间,Nike在民意调查之后将「Just Do It」的宣传口号改成了「I Can」。
- 1998年,Phil Knight正式的建立Nike的產品生產設備標準,包含minimum age; air quality; 強制教育課程; expansion of microloan program; 工廠監督; and enhanced transparency of Nik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s.
- 1999年,雖然初時被批評會引致對千禧年的憂慮,Nike的電視廣告「Morning After」贏得2000年艾美獎最佳電視廣告。廣告內容是一個年輕人在2000年1月1日出外跑步時,經過一個又一個人們憂慮在2000年會發生意外及問題的場面。
- 2001年,Nike創辦Casey Martin獎。該獎項每年皆頒發予在逆境中力求進步的運動員—不管困難是身體上的、意志上的、社會上的還是文化上的。獎項的名字取自Casey Martin,一位因心臟的罕見毛病,與美國最高法院據理力爭,終得以在比賽中使用高球車的專業高球手。
- 2002年,NikeGO推出,大幅增加9到15歲的年輕人運動的時間。
- 2003年,Nike創辦以來,國際產品銷量首次超越美國本土銷量,見證Nike繼續發展成一間跨國公司。
- 2004年,Phil Knight不再擔任總裁及CEO,但繼續擔任主席。CEO由William D. Perez於12月28日接任。
- 2004年,Nike創立Exeter Brands Group,為生產低價位的運動鞋和運動用品的子集團,品牌囊括Starter、Team Starter、Asphalt、Shaq和Dunkman。
- 2004年,全年總利潤超過123億美元。
- 2004年,Nike推出「LIVESTRONG」宣傳運動,為單車手兰斯·阿姆斯特朗的基金会籌款。以1美元出售黃色的橡膠手環,希望能夠激勵癌症患者堅強地活下去,至2005年9月,已售出超過5500萬條。
- 2004年6月,笔名小小的中國动画制作人朱志强起诉耐克在商务中剽窃其卡通《火柴人》。耐克的代表否认这一指控,声称火柴人形象缺乏原创性,是在公共领域。朱志强最终赢得诉讼,耐克被命令向这位漫画家支付3.6万美元。
- 2005年,Nike推出「Air Jordan 20代」。Nike亦推出Nike Free系列,在保護腳部之餘,亦為穿著者提供像赤腳訓練的優點。
主要產品
- Air Jordan系列
- Air Max系列
- Air Force I
- Nike ID
- Nike Shox
- Nike Total90足球鞋
贊助選手
- 籃球:米高·佐敦、科比·布莱恩特、史蒂夫·纳什、卡梅隆·安东尼、勒布朗·詹姆斯、托尼·帕克、文斯·卡特、贾森·基德、易建聯、陳信安、曾文鼎、陳志忠、周泓諭、周士淵、呂政儒、楊哲宜、林志傑、何守正、顏行書、陳世念、許皓程、楊敬敏、吳岱豪、田壘、蘇翊傑、林宜輝、岳瀛立、楊玉明、鄭人維、歐陽進恆、吳佳龍、賴國弘、柳昇耀、徐偉勝、張羽霖、洪志善、劉義祥、簡浩、簡明富、錢薇娟、文祺、田臥勇太、五十嵐圭、櫻井良太、大神雄子
- 棒球:王建民、胡金龍、曹錦輝、陳金鋒、林恩宇、彭政閔、陳致遠、張泰山、林智勝、許竹見、城島健司、松坂大輔、達比修有、松井稼頭央、野茂英雄、稻葉篤紀、阿部慎之助
- 足球:朗拿甸奴、基斯坦奴·朗拿度、朗尼、沙治奧拉莫斯、法比加斯、中田英壽、高原直泰、稻本潤一、田中鬥莉王
- 田徑:劉翔、邢慧娜、史冬鵬
- 超級馬拉松:林義傑
- 游泳:吳鵬、菲爾普斯
- 網球:莎拉波娃、鄭潔、晏紫、孫甜甜、李娜、費德勒、纳达尔、杉山愛
- 高爾夫球:老虎伍茲、魏聖美
外部連結
Nike的勞工爭議相關評論
資料
- 公司資料(Yahoo!)
- 公司摘要(紐約證券交易所)
- Nike Organizational Chart Wiki(Nike組織的排行榜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