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汀甫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汀甫圳当前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4年9月21日 (六) 02:46 (补救0个来源,并将1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9.5)。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汀甫圳,是位於臺灣新竹的一項水利工程設施,為清朝年間私人修築之灌溉水圳,汀甫圳引頭前溪水,流經十八尖山、由香山入海[1]

地理位置

[编辑]

汀甫圳取水口位在隆恩圳崁腳南側,九甲埔東南方,圳路長 15,430 公尺,灌溉七百零四甲田地。取頭前溪及冷水坑溪水,延 35 公尺等高線溪經埔頂崁腳、赤土崎腳、交通大學博愛校區(舊二十五甲)、虎頭山下(建華國中北側)到烏崩崁(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附近)過客雅溪(口琴橋)後,再延 25 公尺等高線溪北至頂埔,轉向西南延 15 公尺等高線經三姓橋,改沿 10 公尺等高線經香山塘,至鹽水港後西折入海。[2]

修築始末

[编辑]

汀甫圳始於清朝嘉慶年間由塹城泉籍舖號「林泉興」開始修築,原名泉興圳,由於水圳修築成本高,導致工程未完卻無力修築,道光年間將水圳典讓予何錦泉號接手重修[3],由何錦泉號第二代 [4]何永福續建[5],何錦泉號接手後改名為「何勝圳」[3],除自身取用外,並收取水租[3],後來將水圳的營運、管理、維修的工作交給次子何汀甫負責[5]。 大正十三年(1924),埤圳公有化政策實施後,末代圳長何汀甫捐出私人水圳,由政府擴大整治[3],由磯田謙雄技師主持[6][7],於昭和三年(1928)竣工[5],為感念何汀甫捐獻之功,並考慮居民習慣的稱呼,將原先擬定「昭和圳」名,改為汀甫圳[3]

參考資料

[编辑]
  1. ^ 蔡彰盛. 汀甫圳重現天日!新竹城市新秘境曝光. 自由時報. 2020-04-05 11:54:22 [202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2. ^ 黃秋燕. 被遺忘的河神:以新竹市的隆恩圳為主的討論 (PDF): 5–6. [失效連結]
  3. ^ 3.0 3.1 3.2 3.3 3.4 張德南. 十八尖山發展探尋 (PDF). 竹塹文獻雜誌. 107-09-13, (第28期): 30 [2020-05-14]. 
  4. ^ 林玉茹. 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 台灣: 聯經出版公司. 2000-05-15: 416. ISBN 9570820918. 
  5. ^ 5.0 5.1 5.2 新竹市文化局. 千甲‧水圳之旅. 社區深度之旅. [2020-05-14]. 
  6. ^ 新竹市老屋發展處. 汀甫圳渡槽(口琴橋). [2020-05-14]. 
  7. ^ 顏秀玉. 日治時期水利工程師磯田謙雄後人重返新竹市尋訪故人遺跡. 天眼日報. 2012-10-15 [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