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亞硝酸甲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亞硝酸甲酯当前版本,由Infodump0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4年10月12日 (六) 15:41 (改语气)。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亞硝酸甲酯
识别
CAS号 624-91-9  checkY
PubChem 12231
ChemSpider 11730
SMILES
 
  • O=NOC
InChI
 
  • 1/CH3NO2/c1-4-2-3/h1H3
InChIKey BLLFVUPNHCTMSV-UHFFFAOYAL
性质
化学式 CH3NO2
摩尔质量 61.04 g·mol−1
熔点 -16 °C(257 K)
沸点 -12 °C(261 K)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亞硝酸甲酯(Methyl nitrit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是结构最簡單的亚硝酸酯標準狀態下為氣態

結構原理

[编辑]

亞硝酸甲酯據有順式与反式構象異構物,順式及反式的結構可由光谱学來識別。順式異構物比反式的要穩定,其旋轉活化能為 45.3 kJ mol−1[1]

順-亞硝酸甲酯
反-亞硝酸甲酯

合成

[编辑]

亞硝酸甲酯可由亞硝酸銀碘甲烷的化學反應製作而成:亞硝酸銀在溶液中會解離為Ag+以及NO2亚硝酸根中氧原子的孤電子對會讓亚硝酸根攻擊甲基(—CH3),釋放碘離子到溶液中[2]

碘化銀和亚硝酸銀不同,碘化銀幾乎不溶於水,在水中會形成固體[3]更为親核,大部分亞硝酸鹽會進行類似SN2的反應,主產品为硝基甲烷。例如亚硝酸钠亚硝酸钾和碘甲烷反應後主要產物是硝基甲烷,亞硝酸甲酯只是次要產物。不過因為溶物中銀離子的存在可以穩定碳正离子反应中间体的形成,增加亞硝酸甲酯的產率。不管是哪一種情形,都多少會生成一些硝基甲烷及亞硝酸甲酯。

圖中有二種亞硝酸甲酯的氣態結構,由紅外線及微波攝影所得。

亞硝酸甲酯會在無鉛汽油燃燒時產生,可能會減少昆虫欧洲家麻雀及其他鳴禽的數量[4]

香烟烟霧中存在亞硝酸甲酯,由一氧化二氮形成,而一氧化二氮是由一氧化氮甲醇的自氧化所形成[5]

性質及用途

[编辑]

亞硝酸甲酯是氧化剂,也是熱敏性的炸藥。若有金屬氧化物存在,會提高其熱敏性。亞硝酸甲酯會和無機鹼形成爆炸性的鹽類。和空氣也會形成易爆炸的混合物。亞硝酸甲酯可用作火箭推进剂,而且是單一推進劑[6]。亞硝酸甲酯比亞硝酸乙酯的爆炸威力更強,而碳鏈較短的亞硝酸酯即使放在冰箱內都很容易分解,並且爆破其容器[7]

亞硝酸甲酯是有毒的窒息性氣體,有可能會造成發紺。暴露在亞硝酸甲酯下可能會造成正鐵血紅蛋白血症[8]

在化學合成(例如苯丙醇胺的製備)中,亞硝酸甲酯會作為前體及中間產物。

相關條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B.J. Van der Veken; R. Maas; G.A. Guirgis; H.D. Stidham; T.G. Sheehan; J.R. Durig. Infrared spectrum, ab initio calculations, barriers to internal rotation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for methyl nitrit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90, 94 (10): 4029–39. doi:10.1021/j100373a028. 
  2. ^ Donald L. Pavia; Gary M. Lampman; George S. Kriz. Organic Chemistry 2. Mason, Ohio: Thompson Custom Publishing. 2004. ISBN 0-03-014813-8. OCLC 236055357. 
  3. ^ Darrell D. Ebbing; Steven D. Gammon. General Chemistry 8th.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2005. ISBN 978-0-618-39941-3. 
  4. ^ Summers-Smith, J. Denis. Is unleaded petrol a factor in urban House Sparrow decline?. British Birds. September 2007, 100: 558. ISSN 0007-0335. 
  5. ^ Alan Rodgman; Thomas A. Perfetti.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obacco and Tobacco Smoke, Second Edition. CRC Press. 19 April 2016: 827–. ISBN 978-1-4665-1552-9. 
  6. ^ 存档副本. [2017-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5). 
  7. ^ L. Bretherick. Bretherick's Handbook of Reactive Chemical Hazards. Elsevier. 27 October 2016: 1501–. ISBN 978-1-4831-6250-8. 
  8. ^ 存档副本. [2017-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