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聂华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BC8964留言 | 贡献2024年10月21日 (一) 13:5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聂华苓(英語:Hualing Nieh Engle,1925年1月11日—2024年10月20日),女性华人作家。生於武漢湖北应山人,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到台灣,同年加入《自由中國》半月刊工作,擔任編輯,直到1960年停刊。1964年赴美國定居,任教於爱荷华大学。因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有“世界文学组织之母”美譽[1]

經歷

1925年出生於武漢市,父親聶洗為貴州省平越行政專員,1934年為中共紅軍所殺害,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發,聶華苓母親帶全家人到鄉下三斗坪避難,先後就讀恩施中學與四川長壽國立第十二中學。1944年本保送西南聯大,但聶最後選擇進入位於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随后转入外文系,1948年畢業,同年以筆名遠方發表第一篇創作《變形蟲》。

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到台灣,透過李中直介紹加入《自由中國》半月刊擔任編輯委員與文藝欄主編,期間長達十一年之久。與雷震殷海光戴杜衡等人共事,直到1960年《自由中國》停刊。

《自由中國》停刊後,聶華苓應臺靜農邀請赴國立台灣大學任教,隨後又應徐復觀之邀請在東海大學兼課任教,與作家余光中共事。1963年於美國駐華領事館的酒會上,結識應洛克菲勒基金會之邀訪華的美國詩人保罗·安格尔英语Paul Engle,安格爾邀請其赴美訪問。1964年聶華苓赴美定居,任教于爱荷华大学,1971年與安格爾結婚。1974年曾返台會見出獄的雷震,1978年首度以探親名義返回中國大陸,於南京等地進行專題演講。1982年曾擔任美國紐斯塔國際文學獎評審委員,之後仍繼續寫作不輟。2009年獲頒花蹤文學獎,世界華文文學大獎。

国际作家写作室

聂华苓和安格尔於1967年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写作室”并任“国际作家写作室”主任。在美国国务院的帮助下,“国际作家写作室”发展成为具有崇高国际声誉的庞大的文化机构,已经先后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区包括台灣日本法国东德西德菲律宾中国大陆印度伊朗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土耳其香港阿根廷巴拿马柬埔寨韩国新加坡利比亚乌干达等七十来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位诗人和作家,为世界和平、文化交流与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谁?]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

家庭

聶華苓的大女兒王曉薇是在美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博士,大女婿為德國外交官陸柏赫[2]、曾任德國在台協會創立後第一任處長,二女兒王曉藍則是職業舞者。

著作

  • 《變形蟲》(散文 1948年 南京 雜誌)
  • 葛藤》(長篇小說 1953年 台北 自由中國雜誌社)
  • 翡翠貓》(短篇小說 1959年 台北 明華書局)
  • 夢谷集》(散文集 1965年 香港 正文出版社)
  • 《一朵小白花》(短篇小說集 1968年 台北 文星書店
  • 《A Critical Biography of Shen Tsung-wen》(《沈從文評傳》 1972年 紐約 Twane Publishers出版)
  • 桑青与桃红》(長篇小說 1976年 香港 友聯出版社)
  • 《台灣軼事》(短篇小說集 1980年 北京 北京出版社
  • 《三十年後》(散文集 1980年 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
  • 《王大年的幾件喜事》(短篇小說集 1980年 香港 海洋文藝出版社)
  • 《愛荷華札記》(散文集 1983年 香港三聯書店
  • 《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散文集 1983年 香港三聯書店)
  • 千山外,水长流》(長篇小說 1984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三十年後夢遊故園》(1988年 漢藝色研)
  • 《人,在廿世紀》(1990年 八方文化
  • 失去的金铃子
  • 《鹿園情事》(1994年 台北 時報文化
  • 三生三世》(自传体小说集 2004年 台北 皇冠文化
  • 三輩子》(自傳 2011年 台北 聯經出版

譯作

獲獎

參考來源

  1. ^ 劉光瑩. 聶華苓 三生三世 推動世界文壇交流. 天下雜誌. No. 509. 2012-10-31 [2017-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2. ^ (简体中文)古華. 我的聯邦德國之行.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7: 頁1-2. ISBN 750590178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