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麥當勞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Oiuy6106留言 | 貢獻2008年11月9日 (日) 14:37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麥當勞公司
McDonald's Corporation
公司類型上市公司(NYSEMCD
ISINUS5801351017在維基數據編輯
成立1954年
創辦人理察和莫里斯·麥當勞兄弟 編輯維基數據
代表人物董事會非執行主席
安德魯·麥肯納(Andrew J. McKenna),
董事會副主席兼CEO
吉姆·斯金納(Jim Skinner),
總裁兼COO
麥可·羅伯茨(Michael Roberts)
總部美國美國伊利諾州歐克布魯克(Oakbrook, Illinois)
標語口號i'm lovin' it
產業餐館
產品連鎖快餐甜點
營業額191億美元 (2004年)
稅前盈餘9,371,000,000 美元 (2022年) 編輯維基數據
稅後盈餘10.4億
資產52,626,800,000 美元 (2020年) 編輯維基數據
資產淨值−7,824,900,000 美元 (2020年) 編輯維基數據
所有權者先鋒領航貝萊德道富公司 編輯維基數據
員工人數418,000人
市值338.0億
網站www.mcdonalds.com

麥當勞公司(McDonald's Corporation)是全球大型連鎖快餐企業,主要售賣漢堡雞肉薯條碳酸飲料沙拉水果。在中國早期的譯名是「麥克唐納快餐」。

企業始於1940年,當時他們開設了首間類似的餐店,名叫「Dick and Mac McDonald」。並於1948年引入「速度服務系統」,這也就建立了快餐店的原則了。但是,該公司現時定立的創立日為行政總裁Ray Kroc首個開設經銷權餐廳,也就是公司的於1955年的第九分店。Ray Kroc 在1955年4月伊利諾州的德斯普蘭斯開設了他首個麥當勞餐廳。

在世界範圍內推廣,麥當勞餐廳遍布在全世界六大洲百餘個國家。麥當勞已經成為全球餐飲業最有價值的品牌。在很多國家麥當勞代表著一種美國式的生活方式。

麥當勞的快樂兒童餐免費贈送玩具,如迪士尼電影的人物玩偶。對兒童頗有吸引力。

由於是首間和最大的國際快餐經銷權公司,麥當勞變為公眾討論關於食物導致肥胖,公司的道德和消費責任的焦點。而所代表的快餐文化被指責對公眾健康產生影響,例如:高熱量導致肥胖,以及缺乏足夠均衡的營養,很多人抨擊其為「垃圾食品」。以本國的飲食文化為榮的法國很多人不喜歡麥當勞,把麥當勞歸為美國生活方式入侵的代表。

全球大部份地方的麥當勞分店都以英文McDonald's作為名稱,只有中國內地、台灣、日本及俄羅斯的麥當勞分店是以當地國家官方文字作名稱,是比較特別的現象。

公司概況

位於伊利諾州德斯普蘭斯麥當勞餐廳,是Ray Kroc於1955年4月開設的首間經銷權餐廳,現在已經改為麥當勞博物館。
位於美國加州Downey的麥當勞分店,是早期的麥大道型式的分店之一

麥當勞公司旗下最知名的麥當勞品牌擁有超過31,000家快餐廳,分布在全球121個國家和地區,每天服務接近5,400萬的顧客。另外,麥當勞公司現在還掌控著其他一些餐飲品牌,例如午後義式咖啡(卡布奇諾)Aroma Cafe),Boston MarketChipotle墨西哥大玉米餅快餐店Donatos PizzaPret a Manger

麥當勞公司2001年的總收入達到148.7億美元,淨利潤為16.4億美元。

大多數麥當勞快餐廳都提供櫃檯式和得來速式(drive-through的音譯,即指不下車便能夠用餐店的一種快餐服務。顧客可以駕車在門口點菜,然後繞過餐廳,在出口處取餐)兩種服務方式,同時提供室內就餐,有時也提供室外座位。

「Drive-Thru」,「Auto-Mac」,「Pay and Drive」和「McDrive」在很多國家都很出名,這些服務一般會有分開的點餐處,付款處,取餐處,雖然後兩者多數是結合一起的。在有些地區,公路幹道兩旁會設有麥大道(McDrive)是一種無櫃檯無座位,專為駕車人士所開設的大道,這種大道往往以得來速餐廳的簡化方式出現在鬧區等人口較密集的地帶。反之,人口較鬆散的地方就沒有drive-through的服務。亦有部份位於鬧市的麥當勞,會「Walk-Thru」取代「Drive-Thru」。

(有消息稱,由於美國北達科他州的員工最低工資明顯低於俄勒岡州華盛頓州,麥當勞公司計劃在2005年初嘗試著在北達科他州法戈設立電話服務中心,用來接受處理來自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的得來速電話訂單,以緩解那種現象。)

一些專門的主題餐廳仍然保留著,比如搖滾麥當勞50年代主題餐廳,還有一些經過精心挑選,坐落在近郊地區以及某些城市的大型室內或室外遊樂場的麥當勞餐廳。它們被稱作麥當勞樂園(McDonald's PlayPlace,舊稱PlayLand),這種類型的餐廳最早於70年代和80年代在美國本土出現,而在國際上的現身就稍晚一些: 比如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區直到90年代中期才陸續出現。

麥當勞公司每年會將營業額的一部分用於慈善事業。創始人雷·克洛克在去世時,用他的全部財產成立了麥當勞叔叔慈善基金。並在部份醫院附近設立「麥當勞之家」以提供重症病童及家屬在就醫期間暫住之用。

因麥當勞固定銷售可口可樂公司提供的碳酸飲料,麥當勞實際和可口可樂結成了戰略聯盟。

主題式麥當勞餐廳也同樣存在著,如在1950年2007年帶主題的麥當勞搖滾英格蘭超級聯賽餐廳。

麥當勞標誌

黃色「M」字,麥當勞叔叔,漢堡神偷,小飛飛,'薯仔'滑挼挼

兒童區

有些在郊區和部份城市的麥當勞有設立內部或外部的遊樂場,稱為「麥當勞樂園」。第一個麥當勞樂園於1987年問世,設計爬行管內有球和溜滑梯,而且很快的就越來越多。

麥當勞公司的商業模型與大部分的速食連鎖店有點不同。除了普通的特赦費外,也提供租借。

對全球的衝擊

麥當勞餐廳在世界的分布

麥當勞已經成為全球化的標記,有時也被指是社會的「麥當勞化」。雜誌經濟學人》更用「麥香堡指數」: 一個麥香堡(麥香堡)在不同地方貨幣價格的比較,可以用來非正式地評估這些貨幣的購買力平價。因為麥當勞幾乎等於美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其國際商業的擴張已被稱為美國化的部份和美國的文化帝國主義。因此麥當勞仍是世界各地反全球化人士的抗議目標。

湯馬斯·佛里曼提出有麥當勞餐廳的國家都沒有與其他國家戰爭。但其「」已經被反駁,因為第一美國曾在1989年侵略巴拿馬(巴拿馬於70年代末已經有麥當勞餐廳),還有其後的1999年科索沃戰爭

部分觀察家建議麥當勞應該給予信用來增加其進入的該市場的服務標準。一班人類學家於一研究名為「金拱向東」(Golden Arches East,史丹佛大學出版,1998年,James L. Watson編輯)觀察麥當勞對東亞,尤其香港的衝擊。當麥當勞於1975年在香港開業,麥當勞也是香港首間同時提供清潔廁所的餐廳,這令到顧客開始對其他同類餐廳和團體要求同樣的設施。[來源請求]

除了對商業方面的影響外,麥當勞也有助的改變該地方的風俗。它使快餐的意念更加普遍化,Watson的研究指,麥當勞帶領緩解和除去不同的戒律,例如日本的走路時食東西。另外麥當勞也平化了社會各階級的用膳問題,因為餐廳里的食物價格都差不多,因此顧客不會因自己買的比其他人便宜而覺得丟臉。

雖然麥當勞是一個世界最強盛的餐廳,但依舊有不同的國家因不同的關係(如戰爭,地方問題等)而倒閉。例如中東地區伊朗南美洲玻利維亞中美洲牙買加等。

通宵營業

2002年起,香港旺角亞皆老街分店地下及一樓食區正式通宵營業,成為全港首間24小時的通宵營業麥當勞食店。2003年7月,香港灣仔莊士敦道分店也開始是24小時麥當勞快餐店。至今香港已有近80間麥當勞分店實行24小時通宵營業,而澳門亦於2007年開始設有24小時麥當勞。其他繁榮地區均陸逐開設24小時麥當勞。在中國北京已經有相當多的麥當勞分店實行24小時營業。

麥當勞在中國

中國大陸第一家麥當勞餐廳,位於深圳市東門商業區(圖中間)

雖然早在1975年麥當勞就在香港銅鑼灣百德新街開設了首家分店,但遲至1990年10月8日上午,中國大陸第一家麥當勞餐廳才在深圳市解放路光華樓西華宮正式開業。這家餐廳擁有500個座位,是麥當勞(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共投資4000萬港元。在開幕儀式上,麥當勞(深圳)有限公司給深圳社會福利中心捐款15萬元。

麥當勞由此揭開了搶占中國內地快餐市場的大幕。幾年下來其在中國市場取得了巨大成功,恐怕連麥當勞公司都始料未及。如今黃色的「M」標誌在中國的大中城市隨處可見。而滿懷新奇自豪地排隊購買麥當勞的景象至少是不復見了。

麥當勞在大中華區提供的食品

主餐類

麥當勞

恆常發售

圖片 英文原名 香港名稱 台灣名稱 大陸名稱
Hamburger 漢堡包 漢堡 漢堡
Cheese Burger 芝士漢堡包 吉事漢堡 吉士漢堡
  Double Burger   雙層牛肉漢堡  
  Double Cheese Burger 雙層芝士漢堡 雙層吉事漢堡
(已停售)
雙層吉士漢堡
Filet-O-Fish 魚柳包 麥香魚 麥香魚
Big Mac 巨無霸 大麥克
(以前稱作
麥香堡)
巨無霸
McChicken 麥香雞 麥香雞 麥香雞
  McChicken 麥脆雞(已停售) 麥脆雞
  McWing 脆香雞翼 麥辣雞翅
McNuggets 麥樂雞 麥香雞塊 麥樂雞
  Grilled Chicken Burger 板燒雞腿包    
  McCrispy Chicken Burger 勁辣雞腿堡 勁辣雞腿堡 麥辣雞腿漢堡
  Big N Tasty 至尊漢堡    
  ?   雙魚堡(已停售)  
  ?   黑椒牛肉飯香堡(已停售)  
  ?   石鍋飯香堡(已停售)  
  Grilled Chicken Toasted Rice Burger   一品燒飯香堡  
  Grilled Chicken Multi-Grains Burger   一品燒穀堡  
  ?   泡菜牛肉吉士堡  
  ?   泡菜牛肉飯香堡  
  ?    

不定期發售

  • 飯Tastic(Rice Burger)
  • 豬肉滿福堡(Sausage Muffin)
  • 豬肉滿福堡加蛋(Sausage Muffin with egg)
  • 培根滿福堡加蛋(Bacon Egg McMuffin)
  • 至尊漢堡(Big N'Tasty)
  • 將軍漢堡
  • 蕃茄脆辣雞腿包
  • 和風芥末魚柳飽 (Wasabi Filet-O-Fish)
  • 和風芥末雙層魚柳飽 (Double Wasabi Filet-O-Fish)

配餐類 (午市及晚市)

  • 薯條(French Fries)
  • 炸薯圈(扭扭薯條)(Curly Fries)(新年才發售)
  • 沙拉(Salad)
  • 蘋果派,紅豆派,芋頭派(Hot Pie)

飲料類

  • 碳酸飲料(CSD)
  • 柳橙汁(Orange Juice)
  • 冰紅茶(Ice Tea)
  • 美式热咖啡(Hot Coffee)
  • 義式美式热咖啡(拿鐵)(Latte)
  • 義式美式热咖啡(卡布奇諾)(Cappuccino)
  • 热红茶(Hot Tea)
  • 奶昔(Milk Shake)
  • 聖代(Sundae)
  • 冰旋風(McFlurry)

只在早上供應(24小時店:早上4時至11時)

  • 精選早晨套餐(Big Breakfast)
  • 鬆餅(Hot Cake)
  • 培果(Bagel)
  • 薯餅(Hash Browns)
  • 滿福堡 
  • 蛋堡 

超值套餐

超值套餐由主餐,配餐及飲料組合而成。

快樂兒童餐

快樂兒童餐由主餐,配餐及飲料組合而成,份量較小,並附送玩具。

對麥當勞的批評

麥當勞是世界最大的快餐食物連鎖店,亦是最被批評得最多的公司之一。對麥當勞的批評和指控,包括有:

  • 以低廉工資壓榨勞工: 在香港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曾與其他關注勞工權益的壓力團體在街頭示威,指麥當勞的時薪為全港最低(港幣15元/US$1.9,部份分店時薪更低至港幣9元,但在2006年4月,平均時薪已增加至HK$18),並借為傷殘老弱提供工作機會為名而把他們當作「奴隸」般使喚,應改名為「麥當」(香港中環半山區有街道稱為「麥當奴道」)。在台灣也曾被勞工運動團體批評剝削工讀生(台灣現時計時員工時薪約新臺幣95~200元,約合2.7~5.7美元,(台灣政府規定最低時薪為95元),亦享有與月薪員工相同的勞工保險與健康保險及退休金),在中國的麥當勞,更被香港傳媒報道時薪低至不足人民幣1.5元。「麥工作」(Mcjob)也成為低薪工作的代名詞。
  • 出售不健康食品: 麥當勞快餐的不少食物都含有高脂肪或高熱量,亦沒有為素食者作考量。2005年美國有一個組織指控麥當勞提供的炸薯條可能致癌,其因製作過程涉及一種致癌物(丙烯醯胺)(詳看雅虎中國專題)。另一個調查指這些快餐除了缺乏一般人所需的營養,及導致食用者痴肥以外,肉類內的荷爾蒙還可能令男性長出女性的乳房。
  • 製造包裝廢料: 以香港麥當勞為例,該餐廳於90年代初對於生產較昂貴的包類產品(如魚柳包與麥香堡)的包裝是以發泡膠盒盛載的,雖然往後已儘可能改用可回收的紙作包裝,以及採用較薄的包裝材料,但在世界其他地區,這問題從來沒有得到當地的管理層與政府重視。
  • 農業生產及工業處理食品過程中破壞環境
  • 針對兒童的廣告及宣傳
  • 2007年間, 街坊背後批評24小時營業的餐廳可會擾民,造就了在店內睡覺的問題。因此奧運站荃灣站對面等部分分店仍然是在早上7時至晚上10時營業。

英國,Helen Steel及Dave Morris兩人發出對麥當勞的批評,結果被麥當勞控以誹謗。官司進行2年半,最後雖然麥當勞獲得勝訴,但官司亦損害麥當勞的形象,而審理案件的法官也承認兩名被告人批評麥當勞的言論中,部份內容是真實的。

亦有人批評麥當勞保護其形象及版權的手法。在蘇格蘭,一間由家族經營過100年的小餐廳,被控侵犯了麥當勞的商標。另一單案件下,麥當勞入稟禁止麥當勞叔叔(en:Ronald McDonald) 的原創者以麥當勞叔叔的形象作出任何表演。

又有一起案件,麥當勞指英國華人開設名為「麥克中國」(McChina)的中國餐館,是侵犯他們的商標,這宗案件最後判麥當勞敗訴,法官指責麥當勞企圖霸占全部以「Mc」作開頭標語的使用權。

2003年,美國導演摩根·史柏路克(Morgan Spurlock)拍攝了一部關於麥當勞的紀錄片。片名《給我最大號》(Super Size Me)。史柏路克在片內暗示麥當勞的食品是導致美國民眾超重的禍首之一。麥當勞後來更改餐單,取消特大號食品,以較健康的食物代替。更換餐單剛好是發生在此片於影展發表之後,在戲院正式上映之前。

關於反式脂肪的法律問題

2002年9月,麥當勞宣布自願由2003年9月起減少煮食油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但是油仍然沒有改變。結果引起訴訟,原告宣稱麥當勞在沒有改變油的情況下,並沒有告知大眾。因為在那段時間,發現某些食物的反式脂肪含量高過他們要求的(1個麥當勞大薯條含8克反式脂肪)。但後來因BanTransFats.com和一間私人團體要求麥當勞以後在油量沒有改變時,要告知大眾,麥當勞答應了,訴訟也就和解了。並麥當勞也捐出7百萬美元給美國心臟學會去做關於反式脂肪方面的公眾教育[1]。另外麥當勞也被要求用1.5百萬去出版告知大眾關於該公司食物的反式脂肪情況。如果出版宣傳方面用少過1.5百萬,所剩下的錢需要捐給美國心臟學會。而加州馬林縣最高法院(The California Superior Court for Marin County)也發出指令初步批准和解。

在2006年9月,麥當勞和其所有食物產品都被SAESUF foundation of health obesity定為健康的。 這引來美國健康營養學家的重大批評,認為這些數據缺乏有效性。

法律個案

麥當勞曾牽涉不少訴訟和其他法律案件,而多數關於其商標的爭執。麥當勞曾透過法律行動要求很多商標含有「Mc」或「Mac」的飲食公司除去其字。而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案件是,麥當勞控告一間蘇格蘭美式热咖啡廳的擁有者,因為其擁有者的名字為McDonald,但這公司已建立了超過一個世紀。另外它也被提出很多關於誹謗的訴訟。上面提及的McLibel個案,就是最著名的案件。

麥當勞也在一些雇員權利的個案里維護自己。在2001年,在其倫敦的的一間餐廳,因非法雇用和讓兒童過長時間工作,被英國長官罰款12,400英鎊。這被認為是關於公司違反兒童工作條件的最大罰款之一。

麥當勞廣告活動和口號

在約1965年,麥當勞推出第一個麥當勞電視廣告,自當時起,麥當勞公司推出了不同類型的電視廣告結構,唯一一樣的是年份,麥當勞所有電視廣告都有一行字標示著年份,結構如下:

  • 1965年-1974年---(只在最後標示年份)
  • 1975年-1978年---上面一個影像框,中間一個麥當勞標誌,底下一句口號(如:We do it all for you)
  • 1979年-1983年(中)---一個大雙線黃框,黃框最底標示著口號(某些國家地區例外)(如:Nobody can do it like McDonald's can),右下角一個麥當勞標誌
  • 1984年-1985年---右下角一個麥當勞標誌和口號
  • 1984年-1999年---右下角一個以紅色長方形框的麥當勞標誌和口號
  • 1980年代末-1994年---左/右下角一個麥當勞標誌和口號,猶如在街上看到的大麥當勞標誌甚似(只局限在某些國家和地區,例:美國,台灣)
  • 2000年-2003年(中)---一個微笑著的長方形M字和口號(亞洲某地區地區例外,如香港和台灣,則以一個微笑著的圓M字代表)(Every time a good time)
  • 2003年(末)至今---一個大M字和口號(通常在最後才出現)

直到現在,麥當勞已在美國的廣告用了23個不同的口號,有些更是其國家地區的精選口號。但同時它某些廣告活動也帶來不少問題。

1996年,英國成人漫畫雜誌Viz控告麥當勞抄襲其存在已久的Top Tips特徵的名字和形式,讀者也發起其諷刺重點。麥當勞用相同名字Top Tips來作為宣傳活動的名(意思是節省錢的話,就來麥當勞)。 類似的部份的幾乎逐字翻譯的:

「Save a fortune on laundry bills. Give your dirty shirts to Oxfam. They will wash and iron them, and then you can buy them back for 50p.」——Viz Top Tip出版於1989年5月
「Save a fortune on laundry bills. Give your dirty shirts to a second-hand shop. They will wash and iron them, and then you can buy them back for 50p.」——麥當勞1996年的廣告.

中國口號

  • 「美好時光 美味共享」——1990年-2000年
  • 「更多選擇更多歡笑,就在麥當勞」——2000年-2003年8月
  • 「我就喜歡!」——「I'm lovin' it」的中文翻譯,2003年9月至今

香港麥當勞廣告及口號

廣告

香港的麥當勞廣告在早期的廣告,多是引用美國的麥當勞廣告來改成粵語版本,或者引用美國的麥當勞廣告,找一些演員來當麥當勞廣告人物(以代替外國人),如在1985年推出的「好夢成真」和1986年推出的「二人行」等。 香港的麥當勞廣告以麥當勞叔叔漢堡神偷小飛飛薯仔滑挼挼四個公仔為主角,曾拍攝不少的故事性的廣告,吸引了不少小朋友。並推出很多相關的玩具加入到快樂兒童餐中,從此這四個角色與小朋友一起成長。97年以後除了麥當勞叔叔外,其餘的角色都很少出現。

口號

香港麥當勞的口號是根據美國的麥當勞口號而翻譯的,但多是香港麥當勞把美國的口號粵語化的(如曾在80年代中期出現的「一於嘆番餐」就是一例,容易讓非粵語讀者摸不著頭腦),因此出現了不少特別的口號:

(1975年-1983年口號的出現年代正有待考究)
  • (口號不詳)——1975年-1980年代初(可能當時沒有中文翻譯口號,詳見麥當勞口號(英文)
  • 「確係唔同」——1979年-1984年春(可能是「Nobody can do it like McDonald's can」的中文翻譯,有待考究)
  • 「一於嘆番餐」——「It's a good time for the great taste of McDonald's」的第一個中文翻譯 1984年夏至1985年
  • 「好食好味好享受」——「It's a good time for the great taste of McDonald's」的第二個中文翻譯 1986年至1987年——-這是香港首個不使用(粵語)口語化的麥當勞口號
  • 「味美歡笑,麥當勞」——「Good time, great taste (that's why this is our place)」的中文翻譯 1988年至1992年(1991年至1992年時,這個口號普遍以其音樂代表(廣告))
  • 「唯有麥當勞(Only McDonald's)」—— 1993年-1994年 ——-這是香港第一個不是用外國所翻譯的中文口號
  • 「開心無價麥當勞」——1995年至2000年——-這是香港第二個不是用外國所翻譯的中文口號
  • 「秒秒鐘歡聚歡笑」——亞洲-大洋洲地區麥當勞口號「Every time a good time」的中文翻譯 2000年至2003年8月 主題曲由蘇永康主唱
  • 「I'm lovin' it!」——2003年9月至今
  • 「就算夜已深 Come Down to Mac Tonight」-- 2006年8月至今 主題曲由陳奕迅主唱

台灣麥當勞口號

台灣的麥當勞廣告口號如下,詳細年份待考:

  • (口號不詳)(譯自"Nobody can do it like McDonald's")——1984年春
  • 「歡樂美味,在麥當勞。」——1984年夏至1988年
  • 「麥當勞都是為你。」──1988年至2000年
  • 「歡聚歡笑每一刻。」──亞洲-大洋洲地區麥當勞口號「Every time a good time」的中文翻譯 2000年至2003年8月,由張學友主唱。
  • 「I'm lovin' it!」,「我就喜歡」──2003年9月至今

麥當勞與流浪者

由於麥當勞各店一般都是24小時營業,因此吸引大量流浪者前來過夜。[1]此舉在中國受到好評[2],但也有人表示因為害怕流浪者而將不會光臨深夜的麥當勞店。

參考資料

參看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美國(英文)中國(簡體中文)香港(繁體中文)台灣(繁體中文)(從美國麥當勞可轉至該餐廳60多個國家/地區)
  • Template:Ev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