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湯原反日游擊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E2568留言 | 貢獻2024年12月14日 (六) 07:27編輯。這可能和當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湯原反日游擊隊,簡稱湯原游擊隊,是中共湯原中心縣委在九一八事變後組建的一支抗日游擊隊,後發展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

背景

1920年代初,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黑龍江省督軍吳俊升為發財,於1924年在松花江梧桐河交匯處的湯原縣福興村創辦「福豐稻田公司」,並大量招募朝鮮農民種植水稻。1927年,朝鮮共產黨李春滿、金利萬等人到福興村開展革命工作,並創辦了「蘿興小學」。李春滿等人還組建了「反帝同盟」、「農民協會」等群眾革命團體。[1]:117-118

1928年春,中共崔庸健三江地區開展革命工作。他在福興村創辦了「松東模範學校」,後又舉辦了兩期軍政培訓班,先後培養出裴治雲李仁根金正國馬德山徐光海等幹部。1929年,他根據中共滿洲省委指示和共產國際「一國一黨」精神,吸收李春滿等朝鮮共產黨員轉入中共黨籍。同年冬,他在鶴立鎮組建中共湯原縣委(1931年升格為湯原中心縣委)。李春滿、裴治雲等任先後擔任縣委書記。[2][1]:119-120[3]:258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共中央在同年9月22日發表了《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的決議》,號召「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1932年3月,中共滿洲省委起草了《抗日救國武裝人民群眾進行游擊戰爭》的文件。[4]

歷史

1932年4月,中共湯原中心縣委開始着手組建抗日武裝隊。同年秋,中共滿洲省委馮仲雲來湯原指導組建游擊隊的工作。1932年10月,由40名中共黨團員組成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三軍湯原游擊中隊」(簡稱「湯原游擊隊」)在湯原城北半截河子成立。李福臣任中隊長,趙華瑞任支部書記,李雲健任參謀長。中隊下設3個小隊,戴鴻賓、顏慶林、孫盤鐵分任3個小隊長。通過號召大家捐款,縣委購置了10餘支槍。由於缺乏經驗,游擊隊當時的槍支被集中藏在一個隊員的家裡,結果被來村搶劫財物的土匪發現、劫走。[3]:258-259[5]:204-205[1]:152-154

1933年1月,中共湯原中心縣委重新購置槍支,在鶴立北七號屯重建湯原游擊隊。張福林任隊長,李雲健任參謀長,王永江任黨代表,戴鴻賓任小隊長。為便於與其它抗日山林隊聯合抗日,游擊隊對外報號「仁合」,對內則稱「湯原反日游擊隊」。游擊隊當時收編了「九江」、「老來好」和孫玉鋼等抗日山林隊。由於「九江」和屢次違反紀律欺壓老百姓,王永江為整頓紀律,處死了「九江」和孫玉鋼兩人。同年6月,「老來好」與「九江」和孫玉鋼的幾個部下為報復,趁游擊隊熟睡之時將黨代表王永江、委員裴錫哲(裴成春的弟弟)、機槍手老韓殺害,後劫走全部槍支,帶原來的隊員逃跑。其餘隊員很多也散失。[3]:260[5]:205[1]:155-156

1933年10月,中共湯原中心縣委13名委員中的12人在開會期間被日軍逮捕後被活埋,只有當時在外傳執行任務的縣委委員,縣團委書記夏雲傑倖免遇難。此後,夏雲傑開始擔負領導湯原游擊隊的職責。同年底,夏雲傑率隊與潛伏在黃花崗自衛團的團縣委書記於永順裡應外合繳獲了十餘只槍,再次重建了湯原反日游擊隊,由徐振江代理隊長,很快又改為宋瀛洲任隊長,戴鴻賓任副隊長,李雲健任參謀長,張興德任黨支部書記,隊員有30餘人。1934年10月,湯原游擊隊在西北溝亮子河擴編為湯原反日游擊總隊,夏雲傑任政委,戴鴻賓任總隊長,李雲健任參謀長,隊伍擴大到150多人。1936年1月30日,湯原反日游擊總隊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同年9月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3]:261-262[5]:206-207[1]:161-162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於曉峰; 黃有福 金昌錫. 《中国朝鲜族百年实录 第二卷 反日抗日篇》.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34-7560-3. 
  2. ^ 崔光燁; 於文 趙凱華. 崔庸健在三江的十四年. 《世紀橋》. 2003年, (2期). 
  3. ^ 3.0 3.1 3.2 3.3 中共黑龍江省委史志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黑龙江历史 1921-1949 第1卷》.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21.03. ISBN 978-7-5098-5734-2. 
  4. ^ 呂冬雪. 汤原游击队的建立与发展述略. 《蘭台世界》. 2024, (第1期). 
  5. ^ 5.0 5.1 5.2 常好禮著. 《东北抗联路军发展史略》. 長春: 吉林大學出版社. 1993.10. ISBN 7-5601-1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