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澳門

典范条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bcdefghijken123留言 | 贡献2008年11月16日 (日) 05:11 行政:​ 內容擴充)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2°11′00″N 113°35′00″E / 22.18333°N 113.58333°E / 22.18333; 113.58333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Regiã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
da República Popular da China
區旗 區徽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面積
  • 土地面積:29.2km²(2007年)[1]
  • 海域面積:未明確劃定「海域管理界線」
  • 水域率:0%
  • 海岸線:41km [2]
時區 UTC+8(東八區)
人民生活
官方語言 中文葡文[3][4]
人口
民族 華人97%、葡萄牙人(包括在澳門土生土長的葡人)及其他外國人則佔3%[5]
政治文化
適用憲法 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法律制度 大陸法
政府首長 行政長官何厚鏵
主要節慶

國慶日10月1日
特區成立紀念日12月20日

經濟
貨幣單位 澳門幣(Patacas)、大部份店舖亦接受港幣,遊客區也接受人民幣
GDP $1,143.6億澳門幣[8](列第139位)
人均GDP $227,508澳門幣[8]
HDI 0.940 [9],2008年列第21位
其他資料
市花 毛稔[10]
地標 大三巴牌坊
地區代碼 MAC
頂級域名 .mo
國際電話區號 853
澳門全圖

澳門(收聽:普通話讀音粵語發音葡萄牙語發音,全稱為澳門特別行政區,葡文為Regiã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1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位處珠江口以西,由澳門半島氹仔路環以及路氹城四個部份所組成。其中澳門半島北面與中國大陸連接,而氹仔路環本是兩個分離的離島,但後期填海工程把兩離島完全連接,兩離島之間填海得出的地段稱為路氹城。東面與香港相距30公里。

澳門由秦朝起被佔為中原領土,從明朝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永駐管理」之地[12],也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13]1980年代中葡兩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正式簽署《中葡聯合聲明》,定於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結束對澳門的統治,政權交還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諾向澳門實行一國兩制,而且保障澳門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14]

歷史

澳門古稱濠鏡澳,與香山的歷史關係極其密切。[15]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粵海嶼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約前3世紀),澳門就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地的番禺縣。到晉朝咸和6年(331年),澳門隨香山屬東官郡地。而其後隋朝開皇10年(590年),香山由東官郡改屬寶安縣地。自南宋開始,澳門屬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傑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紮;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

19世紀畫家錢納利筆下的聖保祿學院

澳門在明代史書中記載稱為「蠔鏡」(濠鏡),原屬於廣東省香山縣,當時是葡萄牙與中國貿易的主要補給港口。1557年,葡萄牙人向當時政府取得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16]據說當時葡萄牙人從媽閣廟附近登陸,問當地人這裡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於是澳門便被命名為「Macau[17](「媽閣」葡萄牙語的譯音)。江戶時代的日本人稱其為「天川」,讀音為「amakawa」,據信此名稱亦源自於「阿媽閣」的諧音。

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門南方,由果亞親王管轄,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1640年當葡萄牙擺脫西班牙統治後,因澳門未曾投降於西班牙,於是被授「天主聖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稱號。[18]

澳門歷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馳名於世,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中在地區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亦曾在世界經濟的運轉中發揮重大作用。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宣佈澳門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國交澳門地租及佔領關閘1851年,葡萄牙佔領氹仔。1863年,侵佔塔石沙岡新橋沙梨頭石塘街1864年,再佔領路環。1879年,佔領龍田村1883年,葡國佔領望廈荔枝灣石澳青洲[19]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規定「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區治理它處無異」。[20] 1896年,葡萄牙企圖再佔領附近的大小橫琴島,但不成功。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並劃定澳門的界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葡萄牙屬中立國以及大量日僑居於巴西,所以沒有被日本佔領。1955年,葡萄牙頒布了《澳門海外省組織法》.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確定澳門為旅遊區,特准設賭。同年11月澳門政府頒佈《承投賭博娛樂章程》。在1974年澳門首條陸路連接工具──澳氹大橋落成啟用前,民間或運輸往來兩離島和灣仔皆用船隻,曾有航班設立。

澳葡政府時期的澳門盾徽

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滿;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殺亞馬留總督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一二·三事件」,顯示民間對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的領土。[20] 中葡兩國政府於1986年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合共四輪談判並於1987年4月13日,兩國總理在北京簽訂《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21]。而1993年3月31日於北京,由全國人大通過並經當時國家主席江澤民頒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共九章145條目另加三附件)成為相當於澳門的「憲法」。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由廣東省江門市機械廠承建,但已清拆,現分別改建為「文化中心廣場」及「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由中、葡兩國元首見證與澳門第127任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交接澳門政權,翌日早上澳門群眾歡迎駐澳門解放軍之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詳見澳門政權移交

回歸後,澳門在幫會活動被肅清和博彩業結束獨家經營,以及中央政府放寬內地居民赴澳旅遊政策的背景下,社會經濟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但社會亦日益分化:貧富懸殊、外勞人數激增等問題仍沒有解決,加上前運轉工務司司長歐文龍貪污事件,引起了昔日較沉默的澳門人不滿。2007年澳門勞動節遊行示威人士與警員爆發激烈衝突,其中有警員向天開槍,引起了國際傳媒關注。[22]部分政策和政府官員的言行亦引起公眾批評。[23]

政治

1993年3月31日 由全國人大通過並經當時國家主席江澤民頒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共九章145條目另加三附件)成為相當於澳門的「憲法」。根據《基本法》,澳門特區行政長官每任期為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澳門的政治環境比較簡單,除了因為中國對澳門的影響自「一二·三事件」以來已經主導當地社會生活以外,也跟澳門承襲自葡萄牙比例代表制有關。[24]比例代表制容許立法會以每隊參選隊伍所得的票數比例去決定議席分配,使佔主導地位的執政陣營和批判陣營都同時有代表的聲音。

澳門政府總部
澳門立法會

行政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機關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首長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任期為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現任行政長官為何厚鏵。行政長官下有五個司[25],再下為局、廳、處、(組、科)。[26]行政會由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會議員及社會人士組成,協助行政長官決策。

立法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構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現有29名議席,12個直接選舉產生,10個間接選舉產生,另外7個由行政長官任命,每屆任期4年。[27]最近一次選舉在2005年9月25日(參看2005年澳門立法會選舉)。凡居住在澳門七年以上及年滿18歲的澳門居民均可參與直接選舉,而已註冊的「法人選民」組織可參加立法會的間接選舉和選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推選委員會委員。

對外事務

根據《澳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自行處理有關的對外事務。澳門可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以「中國澳門」(Macau, China)的名義,單獨地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而屬於政治方面的外交事務,則均由北京當局負責。[3]

因此,在《基本法》的保障下,澳門在多個國際組織都有積極參與。當中有部分只派代表參與出席,但亦有作為正式會員或創會會員,而當中一些組織早在殖民地時期已成為會員身份。澳門參與的國際組織包括有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葡語系運動會東亞運動會等。

前宗主國葡萄牙和同為葡萄牙前殖民地的安哥拉[28],以及國民在澳數目日益增加的菲律賓在澳門設有總領事館,一些國家也有設名譽領事。多數國家的駐香港總領事館同時為駐澳門總領事館或由香港兼辦對澳業務。[29]

姊妹城市

締結姊妹城市的事宜是由民政總署所負責的。在澳葡政府年代,澳門市政廳已先後與多國城市結成姊妹城市,如葡萄牙里斯本波爾圖瑞典林雪平巴西聖保羅,而當時的海島市政廳也與葡萄牙科英布拉締結,回歸後則一併交由民政總署管理。[30]

法律

澳門使用大陸法[31]所立法律主要參考葡萄牙的法律,部分法律制定亦有參考法國德國的法律。除《澳門基本法》外,適用法律有五大法典,分別是:民法典、刑法典、商法典、民事訴訟法典、刑事訴訟法典。[32]行政程序法典、行政訴訟法典、民事登記法典、商業登記法典、物業登記法典、公證法典亦屬重要之法典。此外,《澳門基本法》附件三規定在澳門適用的全國性法律。澳門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其他規範性文件,只要不牴觸《澳門基本法》,仍繼續生效。

《澳門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法院祇服從法律,不受任何干預[33]。司法機關由兩部份組成:法院和檢察院。法院為三院建制,分別為:

  • 第一審法院 (初級法院及行政法院)
  • 中級法院
  • 終審法院(最高級的審判機關)

現今初級法院設有三個民事法庭及三個刑事法庭,另外還設有輕微民事案件法庭及刑事起訴法庭(澳門繼續保留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34]澳門司法組織綱要法規定,將來可根據需要,設勞動法庭和家庭及未成年人法庭,或其他若干專門法庭。各級法院的法官是根據由法官、律師和其他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選,再由行政長官任命。選用法官以其專業資格為標準,符合標準的外籍法官也可以聘用。目前有數名資深葡人法官在各級法院工作。各級法院的院長由行政長官從法官中選出。終審法院院長由澳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檢察院為一院三級建制,分別為檢察官、助理檢察長及檢察長三級,對應法院的三級建制。檢察院獨立行使法律賦予的檢察職能,跟法院一樣,不受任何干涉。[35]檢察長和檢察官由澳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行政長官提名,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檢察院的組織、職權和運作由法律規定。三名資深葡人檢察官現時受聘於檢察院,其中一人擔任助理檢察長。

行政區劃分

澳門特別行政區之行政劃分 (衛星圖片)

澳門以「堂區」作為行政區劃單位,每一個堂區以其代表性的教堂作為堂區名稱[36]。但是,行政區劃並非正式的行政機構建置,沒有法人地位。澳門現有五個堂區[37],分別是:

地理

澳門半島衛星圖片

澳門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地處珠江口西岸,北迴歸線以南。北方是連接中國大陸的澳門半島,而南方則是氹仔路環路氹城所組成的大島,屬海島市,暫未有正式的名稱。該島原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但在路氹連貫公路工程展開之後,因為填海和西江水流帶來大量泥沙的關係,兩島之間的海床變得越來越淺,公路旁的土地亦越來越多。當局有見及此,便有規劃地進行填海工程,而所得出來的土地就是路氹城。

據地圖繪製地籍局測量,東望洋山眺望台望遠鏡旁石柱參考地理坐標:北緯22°11'47"、東經113°32'58",標高91.2米。澳門最高處為路環疊石塘山山頂,即現在媽祖像座落處(標高172.4米)。

2007年統計的澳門面積為29.2平方公里[38];1840年澳門半島面積僅有2.78平方公里,由1866年開始澳門不斷進行填海,而達到今日的規模。

自然生態

直至2003年,澳門的總綠化區面積為5,799,407平方米,其中澳門半島有1,004,577平方米佔17.3%,離島有4,794,830平方米佔82.7%。[39]

全澳有近三十個市政公園、四個郊野公園、十條步行徑,其中郊野公園以及步行徑全部都位於離島。至2006年底,全澳路旁樹木合共1220000株,較1990年增加0.01%。其中澳門半島路旁樹木總數較2005年大幅增加34.1%,逹8 880株。[1]

氣候

澳門屬海洋性副熱帶季風氣候,每年以十月中旬至十二月天氣最佳至最穩定,天氣和暖並且陽光充沛、濕度不高,最為舒適。澳門春季約在三至四月期間,天氣潮濕多霧。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受西南季風影響、炎熱潮濕,時有低壓槽帶來的長時間暴雨;七至八月多受東南季風影響,氣溫進一部上升而持續暴雨減少,並時有熱帶氣旋吹襲。十月秋季來臨,十一月底天氣轉涼,而北方的冷空氣於十二月後活躍並形成冷鋒南侵,冷鋒來臨前後數小時氣溫可急降達十度之多。每年一二月清晨時份經常錄得最低溫度。

澳門一年平均氣溫及雨量列表[40][41]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最高平均攝氏 18度 18度 21度 24度 28度 31度 32度 32度 30度 28度 24度 19度
最低平均攝氏 13度 13度 16度 20度 24度 26度 27度 27度 26度 23度 18度 14度
平均總降雨量 毫米(寸) 32.4 (1.3) 58.8 (2.3) 82.5 (3.2) 217.4 (8.5) 361.9 (14.2) 339.7 (13.3) 289.8 (11.4) 351.6 (13.8) 194.1 (7.6) 116.9 (4.6) 42.6 (1.7) 35.2 (1.4)

經濟

澳門旅遊塔夜景

經濟發達的城市,人類發展指數HDI 2008年0.940全球排名21位。澳門的社會福利體系相對完善,包括強制和自願供款結合的社會保障基金、15年免費教育、在學及老人享有公立醫療機構的免費醫療服務、老人享有政府發放的敬老金等。

1950年代1970年代爆竹火柴神香為澳門三大傳統手工業(各有大小工場和山寨廠等形式)。踏入1970年代,製衣針織彩瓷電子玩具人造花等行業取代傳統手工業支配澳門經濟。到1980年代,因為配額制度關係,紡織品(多為出口成衣)及新興產業包括其它輕工業(如玩具、人造花和電器產品)佔較重要地位,美、法和當時西德為澳門的出口大國。但自1993年下半年起內地宏觀調控,物業市場轉冷,曾有不少空置的未開工地盤充斥在澳門半島、南區和新口岸區有不少「爛尾樓」和空置商用樓宇。紡織業紛紛北上設廠同時關閉澳門廠房以減少工資成本,加上回歸前治安不靖和金融風暴,當時澳門經濟幾乎停滯不前,1996年1999年更經歷了經濟負增長(最多達-4.6%,1998年)。

由於2004年澳門經濟強勢增長,主要受惠於博彩旅遊業,但亦帶動建築業服務業餐飲業保險業也略有增長。這對於過度依賴單一產業驅動經濟發展的澳門存有隱憂;首現於人力資源暫時短缺方面,衍生一批低學歷之人員暫寄居於娛樂場內;另方面由於經濟強勢長下物價開始飛漲,近年亦開始有炒賣旺區物業現象,而不少港資地產公司、化妝品公司、便利店等在過去均大舉在澳門開設分公司和分店,特區政府在2005年提高了投資移民的申請資格後,雖然投資移民申請個案減少逾七成,但只能小程度上竭止炒風。但由於賭權的開放對象是外資,這種情況在本地生產總值和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這些數據中是看不出來的,換言之,本地居民收入並非與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同步增長(據2005年4月23日華僑報》社論觀點);北區大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質素未能跟上逾三成高速增長帶來的通漲,生活質素出現倒退狀況。特區政府在2005年3月1日設立「綜合生活素質研究中心」以助整體提高生活素質。該中心於2006年5月16日擴充改組成「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在原職能上進一步加強。

2006年,澳門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首次超越香港,達22萬澳門元,2.98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42]。但對於本地人均GDP不斷飆升,學者和議員都認為不能合理反映居民的實際收入狀況。批評澳門產業結構不平衡,財富傾向部分行業或人群,提醒政府要警惕貧富懸殊問題惡化。[43]

旅遊博彩業

博彩業地標建築物:
葡京酒店

一直以來澳門的主要收入都來自旅遊業博彩業2002年,博彩業收入提供四成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而在2006年,博彩業為澳門帶來558.84億澳門幣(約69.5億美元)的收入,比2005年增加100.84億澳門幣[44],佔財政總收入的73%,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3.4%。[45]

自特區成立後,改善治安之餘,澳門定位以旅遊博彩業為龍頭髮展的城市,而且2003年內地開展港澳個人遊方式來澳門後,內地居民來澳更為方便。根據澳門統計普查局資料,2006年本澳入境旅客總數為21,99萬人次,較2005年上升17.6%。旅客主要來自中國大陸(佔總數54.5%)、香港(佔總數31.6%)和台灣(佔總數6.5%)[46]。展望澳門經濟,除了優化旅遊博彩業之外,澳門政府亦冀望能趁勢重新將澳門定位,計劃變身成區域性的旅遊、會議展覽中心及泛珠三角發展框架範圍內中小企業的服務平台。

夜幕下葡京酒店附近一帶

旅遊方面,澳門區內主要的旅遊景點有1992年由澳門八個社團評選的澳門八景和2005年7月15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澳門的博彩業於1847年葡萄牙的管治之下開始合法化,自此以後,澳門以「東方蒙地卡羅」之名廣為世界所知,成為了澳門經濟的重要一部份,2006年澳門賭場總營業額已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第一賭城[47]。澳門的博彩業大概可以分成五大類:娛樂場賭博、賽馬賽狗、彩票和足球博彩。

工商業

澳門的商業發展一直都受惠於旅遊業的帶動,自賭權開放以後,澳門經濟迅速發展,刺激本地居民以及旅客的消費能力,引致澳門的商業得以高速發展。

澳門的旅遊發展朝向渡假式消閒娛樂方向,因而在商業方面的發展亦會受惠,商業在旅遊博彩業的帶動下將會繼續發展。對外貿易方面,據經濟局資料:2005年全年總出口貨值為198.2億澳門元,較2004年下跌12.1%,出口產品以紡織、成衣類為主,出口貨值下跌15.1%至180.7億澳門元,佔整體出口貨值77%,非紡織品出口方面以機器設備與零件及鞋類為主;而進口則上升12.3%,達313.4億澳門元,貿易逆差為115.2億澳門元。[48]進口商品以消費品、原料及半製品居多,主要貿易夥伴包括有美國、歐盟、中國內地、日本和香港等。

澳門心臟地帶高廈林立,圖中兩旁為中國銀行大西洋銀行

澳門工業歷史悠久,早在300多年前,澳門的鑄炮業和帆船製造業就頗負盛名。1950年代中期,小規模的膠鞋廠、搪瓷廠、手套廠、小五金廠相繼出現。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不少工業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各國,標誌著澳門的現代工業起步。[49]1970年代,澳門的工業發展速度加快,製衣業和毛針織業迅速壯大。1980年代中期是澳門工業的全盛時期,成為澳門四大經濟支柱之一,當時全澳有工廠2700家,就業人員8萬多人,產值佔全澳總產值的37%,成為澳門經濟的第一大產業,是澳門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但到了1980年代末期,澳門工業競爭力下降。1990年代後,澳門工業的增長速度逐漸下降,甚至出現連年負增長。隨著澳門工業的發展,澳門的工業體係也隨之變化。早期是以中小型工廠為主的勞動密集型工業,採取的是外向型模式,產品以紡織品為主體,全部或大部分外銷,市場以西歐美國為主,亞洲居次。工業對外依賴性大,特別是對香港和中國內地的依賴。目前,澳門工業正向高新技術、高科技含量發展,並大力開拓產品銷售新市場,通過多元化發展來增強競爭力。[50]

澳門在1999年底通過離岸法例並提供免稅優惠,對房地產活動、改善失業率和銀行金融業的發展起了幫助作用。回歸後的澳門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積極利用澳門所具有的特殊優勢打造中葡經貿合作的服務平臺。當中設立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中葡經貿合作論壇),深化了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和共同發展。[51]在2004年1月1日起,澳門與中國大陸的CEPA使澳門製造的產品免關稅進入中國內地,使澳門自身優勢更見明顯。回歸後不同因素和政策的配合都對澳門工商業發展帶來新機遇,致令澳門經濟得以急速發展。

通訊及郵政

澳門的通訊方便快捷,電訊網絡覆蓋面廣;無論在各酒店電話亭,都可使用直撥國際電話服務,與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聯繫。在澳門使用固定電話接撥市內電話無需收費;設置在澳門半島及離島的公用電話則需收費澳門幣1元,可通話五分鍾。

至於郵遞方面,澳門郵政除了提供平郵空郵等一般服務之外,還有特快專遞

澳門郵票的主題及設計匯合了中、西文化特色,其中一些較受歡迎的系列郵票包括有生肖、文學與人物、傳說與神話、文物保護、科學與科技及澳門藝術等題材。[52]為應付集郵品的需求,澳門郵政除在各個郵政分局設有集郵專櫃外,亦在澳門名的旅遊景點大三巴牌坊附近開設了郵亭銷售郵品,方便集郵愛好者及旅客購買。

人口

人口分佈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9月30日,澳門的居住人口估計約為531,000人,當中以華人為主,佔總人口的97%,葡萄牙人(包括在澳門的土生葡人)及其他外國人則佔3%,其中外地僱員有71,182名。當中主要包括印尼,菲律賓和越南人。他們主要從事家庭女傭等勞動職業。[5]

居住人口中48.8%為男性,51.2%為女性。女性人口的比例較男性為高,主要原因是外地僱員及來澳的移民當中,女性約佔六成。居住人口年齡中位數為35.3歲,在居住人口的年齡結構方面,0-14歲的青年人口占15.2%;而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7.0%。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而出生人數相對較少,澳門跟世界很多國家/地區一樣,人口步入老齡化。澳門半島的居住人口有43.3萬人,佔86.4%,而氹仔的居住人口有6.3萬人,佔12.6%。路環居住人口3292人約佔0.7%。按堂區分析,花地瑪堂區的居住人口達20.1萬人,佔總數40.0%,其次是聖安多尼堂區,有11.3萬人,佔22.5%。澳門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地區[53],2006年的澳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7,556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聖安多尼堂區,每平方公里超過十萬人,而路環的人口密度最低,每平方公里只有433人。

澳門人口發展[54]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人口數目(萬) 39.00 40.36 41.50 41.52 41.94 42.52 42.96 43.15 43.67 44.16 42.75 46.53 48.81 50.85 53.80

語言文字

中文葡萄牙文是澳門現行的官方語文。[4]語言方面,居民日常生活用語多為粵語,部分居民也能聽懂普通話閩南話;此外英語在澳門作為商業用語和部分學校之教學語言而流行。文字方面,澳門居民大部分使用繁體中文作為社會日常用字,而土生葡人會以葡萄牙文作主要書寫文字。澳門政府於2006年12月30日指出,政府部門表格除可使用繁體中文和葡萄牙文填寫外,亦可使用中文簡化字填寫,而相關職員會轉化成對等的繁體字進行記錄。[55]

語言

澳門街頭的禁止泊車符號,附則中用到「上落」一詞
  • 廣東話(正式稱呼為「廣府話」。和香港一樣,「廣東話」通常是指廣州話)為澳門社會通用語,是澳門的官方用語之一;多在平民日常生活、工作,政府辦公,學校教育,新聞傳媒,文化娛樂中廣泛使用。
  • 葡萄牙語大多是佔澳門人口2%的葡裔人口使用,是澳門的官方用語之一;而普通澳門華人甚少以葡萄牙語作為第一語言。多在政府、法律部門和與葡萄牙有關連的商戶或書店、社區流行。

而旅遊景點為方便向外來遊客解說,考慮到溝通問題,亦會並用廣東話英語普通話;而由於新移民居住的關係,澳門北區有部分居民使用閩南語交談;而部份印尼菲律賓泰國緬甸等國的移民在日常生活中會活用到其祖國語言與粵語混合的土語。

文字

  • 繁體中文,澳門採用繁體中文作為日常用字,亦是澳門官方文字之一,在澳門教育上作為最主要教授的文字。由於跟香港一樣,廣東話(廣府話)在社會上佔絕對優勢,故香港增補字符集亦為澳門所採用。
  • 粵語白話文,由於廣東話在澳門十分廣泛,因此民間的書面語中經常採用接近廣州話口語的。例如「下車」寫成「落車」,「起卸貨物」寫成「上落貨」等。
  • 簡體中文,由於澳門所採用的教科書部分使用了中國內地的版本,因此在教學期間亦會教授簡體中文,而且簡體中文書寫簡單快捷,再加上大陸新移民的關係,使得簡體中文的使用率不斷增加。
  • 葡萄牙文,大多是佔澳門人口2%的葡裔人口使用,是澳門官方語言之一,因此政府的官文等都依然使用葡文作主要用字,但是葡萄牙文在華人裡面並沒有很大作用。澳門的年輕一代通常選擇學習英文,葡文次之。不過,近年來華人居民報讀葡萄牙駐澳官方文化機構東方葡萄牙學會舉辦的葡語課程有上升的趨勢,其中又與行政暨公職局從2003年開始不再與澳門理工學院合作,改為與該學會合作舉辦公務員葡語培訓課程有關。
  • 英文,在國際社會上英文是不可缺少的文字,因此許多新一輩的年青人都非常著重學習英文;雖然英文不是澳門的官方文字,但很多旅遊設施都會選用中、英兩語作主要使用文字。

宗教

大三巴哪吒廟
馬禮遜之墓(葬於澳門基督教墳場)

由於澳門是華洋共處和實行信仰自由的地區,其內居民的宗教亦呈多元化。由於多數居民為華人,信仰以及民間神祇為主。澳門華人的文化深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儒家的道德思想所影響。每逢孔聖誕澳門孔教會會帶領社會各界華人和學校舉行紀念與祭典儀式。至於佛教,位於望廈村普濟禪院便是澳門早期興建的寺廟建築之一。而道教所供奉的神祇,如:譚公洪聖爺文昌帝君關帝北帝城隍等崇拜都見於澳門。而觀音媽祖崇拜在澳門特別流行,其建築有明朝成化年間由商人興建的媽祖閣廟

至於基督宗教方面,天主教澳門教區成立於1576年1月23日,首任主教賈耐勞仁慈堂創辦人)。首位華人主教為林家駿主教[57]。由於回歸前大量土生葡人離開澳門,故現時信徒以華人為主。基督新教也是以澳門為踏足中國的第一站,英國倫敦傳道會傳教士馬禮遜於1807年來到澳門,展開了基督新教在中國的宣教歷史。澳門有兩間最古老的華人新教教會,分別是中華基督教會志道堂澳門浸信會(又叫白馬巷浸信會),約有一百年的歷史。[58]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成立於1849年,管轄範圍包括澳門,現該教區已成為香港聖公會澳門傳道地區

除主流信仰外,澳門亦存在不同種類的宗教。例如伊斯蘭教可能在明代以前由波斯商人傳入澳門,其社團組織為澳門伊斯蘭會。巴哈伊教在宣敎運動中也選中澳門為傳教地區之一,在1935年由來自美國加州的巴哈伊敎徒法蘭西斯·希拉太太(Mrs. Frances Heller)傳入,現其社團組織為澳門巴哈伊總靈體會。另外,新興宗教國際基士拿知覺協會日本神慈秀明會、澳門創價學會等都有在澳門活動,只是規模較主流宗教相對小。[59]

教育

澳門科技大學,成立於2000年

澳門負責基礎教育的政府部門是教育暨青年局

在澳門,非高等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及小學教育預備班、中小學教育和職業學校等等。澳門教育機構可分為官立學校資助學校私立學校三種。澳門現時共有41所開設6年制的中學課程的學校,其中有28所中文中學、4所英文中學、1所葡文中學以及2所中葡文中學。此外,有4所中學同時設有中英文部。還有2所國際學校。而當中大部份學校都是私立或資助的,例如粵華中學陳瑞祺永援中學培正中學等等。而至於政府開辦的公立學校則有高美士中葡中學中葡職業技術中學等等。[60]

澳門現時尚未有完全統一的教育制度。[61]因此,學校按其需要和目標採取不同的教育制度,通常都是英式(與香港教育銜接)、葡式以及中國等三種教育制度之中取其一。澳門政府現在對納入公共教育網的學校實行15年免費教育,並對非入網學校提供資助。(根據2005年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的施政報告,澳門將不遲於2009/2010學年度,推行15年免費教育,涉及範圍包括幼兒教育、小學、初中及高中教育。[62])而這個日期在2007年初被提前至2007/2008學年度推行,同時亦會逐步推行統一學制。

高等院校

澳門高等教育近年發展非常迅速。目前規模最大的澳門科技大學成立於2000年,是澳門主權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成立的第一所私立大學,正在蓬勃發展。第一所現代高等院校「東亞大學」(即現身"澳門大學")成立於1981年,所提供的課程當中,較具特色的有旅遊及酒店管理、博彩管理、體育及運動、中醫藥以及翻譯等等。12所高等院校如下:

交通

三輪車

澳門今天已擁有較為完善的海陸空交通網絡,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地區的旅客可以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往來澳門。澳門除了內港的碼頭和位於新口岸新港澳碼頭還有氹仔臨時客運碼頭外,位於澳門氹仔東側的澳門國際機場亦在1995年11月正式營運。[63]

澳門半島與氹仔之間由三條大橋連接,分別為1974年10月用的嘉樂庇總督大橋(以當時總督名字嘉樂庇命名,俗稱澳氹大橋或舊大橋)、1994年3月啟用的友誼大橋2005年1月9日啟用的西灣大橋(也是澳門唯一一條能雙層行車的全天候大橋)。此外,還有蓮花大橋連接路環和路氹城及珠海市橫琴島,此為第二個與中國大陸連接的口岸。截至2007年,澳門政府的其他陸路建設還有預計2009年下半年落成澳門至氹仔之海底隧道[64]和在2006年發表的澳門輕軌鐵路方案[65]

陸路交通

新福利大巴士

澳門陸路的主要交通工具為巴士以及的士;當中巴士由兩家巴士營運公司營運。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有限公司澳門公共汽車有限公司統一車費,澳門半島行駛的巴士車資為2.5元,來往澳門半島與氹仔為3.3元,來往澳門半島與路環則為5元[66]。的士(出租車)分有黑色和黃色,載客量為4至6人。起錶價(首1.5公里)11元,以後每180米一跳收1元,停車候客每50秒收1元[67]。而昔日澳門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三輪車,至今已是旅客用作遊覽澳門的懷舊交通工具。[68] 在連接中國內地方面,除關閘接連珠海拱北外,連接氹仔島和橫琴島的蓮花大橋亦是連接內地的重要通道。蓮花大橋在2000年3月啟用,分擔關閘日漸增多的客、貨運壓力,亦有利於與珠海共同發展橫琴島的計劃。

內港16號碼頭

水路交通

友誼大橋

水路客運方面,澳門現有三間船公司提供來往港澳兩地之航班,包括來往上環澳門噴射飛航,來往尖沙咀澳門新渡輪澳門,和來往上環氹仔北安金光飛航,航程大約1小時;巨龍船務(巨龍船務有限公司)也正在預備同樣的航道的客運服務。內港碼頭則提供來往澳門—灣仔的航班。為了方便澳門旅客前赴世界各地,從2003年9月底起更開設了往返澳門與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線。為了回應旅客高增長的需求計劃,澳門政府決定於在鄰近澳門國際機場的北安區興建新碼頭。[69] 有見於日後氹仔北安客運碼頭的投入服務、離島的城市建設和發展,以及其他跨境運輸系統投入運作,可預見將會有大量跨境人流和車流,兩條單向三車道的澳門半島至氹仔海底行車隧道預計2009年下半年落成。[70]至於貨運方面,貨運碼頭設於九澳深水港

航空交通

澳門國際機場位於氹仔,於1995年開始投入服務。澳門政府致力把機場發展成為區內低成本航空的營運中心。據機場資料顯示,澳門國際機場2007年全年的客運量達549萬高峰人次,主要與中國城市和亞洲主要城市有航班往來。[71]特區政府將斥資60億澳門元填海擴建以增加客運量。

澳門航空公司成立於1994年9月13日,主要提供由澳門到台灣、中國、東南亞東亞的航線。另一家以澳門為基地的航空公司,非凡航空亦於2006年12月16日正式投入運作。新港澳碼頭設有直昇機停機坪,提供來往澳門—香港及澳門—深圳直昇機航線,航程約為15分鍾。正在氹仔北安區興建的碼頭亦設直昇機坪,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72]

文化與節日

文化遺產

旅遊業地標建築物:
大三巴牌坊

由於澳門在近代中國與外國聯繫中的重要地位,蘊藏了豐富的文化遺產。2005年7月15日,22座建築及8個廣場、前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73]。另外,富有特色和歷史意義的建築物亦被收錄在《澳門文物名錄》內。澳門旅遊局文化局曾於2006年定為「2006澳門世界遺產年」,併合辦多項文化及促銷活動,藉以吸引各地遊客[74]

2007年11月底,因為東望洋燈塔附近的建築項目影響景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通過該組織的北京辦事處向澳門政府致函,表達對有關問題的關注。經過與教科文組織協調,政府於2008年4月公佈規範東望洋燈塔附近建築物高度限制的法律文件,而該處附近有爭議的部份建築項目,也在該規定公佈後停止施工。

地方特色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
(新馬路)的街道名牌

澳門的街道名牌,以葡萄牙瓷磚畫(azulejos)藝術作為藍本。[75]其藍色和白色的主調,配以中文葡萄牙文的街道名稱,成為了澳門的地方特色之一。在葡萄牙管治時期,街道名牌的葡文名稱一般佔了名牌四分之三的面積,中文則佔四分之一。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後,便把街道名牌的設計修改,中葡文街名各佔名牌面積的一半,中文在上,葡文在下。而街道的中文名稱也由原來的直書改為橫書。目前民政總署正逐步更換澳門的街道名牌,其中離島區的街道名牌已全部採用新的設計,澳門區舊有的街道名牌設計也正逐漸減少。

澳門特色碎石路

澳門有不少名字冗長的街道名稱,在華語地區來說十分罕見。這些街名大多以葡萄牙軍官政要,或歷史人物的名字命名,然後以粵語音譯出來。[76]比較多人認識的有:沙嘉都喇賈罷麗街士多紐拜斯大馬路(官方名稱或作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爹美刁斯拿地大馬路華士古達嘉馬花園等。另外有一些主要街道的原名很冗長,人們習慣另取較易記的名字甚至使大眾忘記原名。如俗稱新馬路的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俗稱荷蘭園正街或荷蘭園大馬路的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俗稱提督馬路的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俗稱澳氹大橋的嘉樂庇總督大橋等。也有一些以街名的諧音而衍生的謔稱,例如把沙嘉都喇賈罷麗街稱作「沙煲罌罉街」,巴素打爾古街作「巴素打你屁股街」或「揸把掃把打你屁股街」,阿豐素街作「阿公掃街」(引伸「阿婆執垃圾」)等。而全澳門中文名稱最長的街道名為「路義士約翰巴的士打街」。

早期澳門的街道以原色碎石舖砌,罅隙較大。在1990年代澳葡政府重金在葡萄牙請來技師,在議事亭前地舖砌黑白相間的碎石,使之成為行人專用區。後來範圍不斷擴大,甚至在媽閣廟前地都舖上碎石。惟後期舖設的碎石造工不佳,大雨過後碎石脫落有礙觀瞻,且易絆倒行人。另外在市政當局在舊城區也舖設石板街。

每天早上,澳門的街頭可見到一些手持可發出「叮叮」聲響的敲擊銅器和手推車的人士行走,向居民收買廢鐵或其他欲棄置的大型傢具。一般居民通常稱從事這類行業的人士為「叮叮佬」,更曾一度被視為澳門的其中一種「傳統行業」。據政府新聞局發行的《澳門雜誌》報導,目前僅剩餘一名「叮叮佬」仍然繼續從事此行業。[來源請求]

飲食

澳門烹飪吸收了廣東地區的烹飪法和食材,以及香港、萄葡牙、印度、非洲、東南亞的特色。創製出獨一無二的澳門菜。例如燒臘多士非洲雞馬介休葡國雞沙嗲等。

澳門人的飲食習慣也是一日三餐。早餐時間,一般在早上7點。早餐內容各人自有差別。一頓簡單的早飯,可能為泡麵、白粥、腸粉、車仔麵、麵包以及咖啡奶茶。星期六日以及不用工作的人會到茶樓飲茶。午餐的時間基本在下午1點到下午2點。因為澳門地方很小,大多數人會回家吃飯。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會到快餐店吃飯。受香港影響,澳門也有下午茶的時間,一般在下午4時半左右,多以車仔麵、多士、豬扒飽咖啡奶茶為主。在晚飯時一般都會先來一碗湯,炒菜,蒸魚,也會買現成的燒臘等。由於有部澳門人需要從事晚上的工作,有部分人會在晚間吃宵夜,或許去大排檔,也會吃快餐。在週末或假日,許多家庭只吃兩頓飯。他們會在11時左右去酒樓飲茶,同時吃早飯和午飯。有的家庭星期天不做飯,全家出去吃飯,這時吃飯的選擇就很多,會吃葡國菜、廣東菜、也會吃其他國家的餐飲。

創意工業

創意工業在澳門還在發展中的階段,很多本地的創作如音樂、電影和書籍的知名度還未及鄰埠高。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對創意產業的需求越來越多,現今澳門很多的院校、職業中學都已開設美術及設計的科目,而澳門理工學院更有專門的藝術學校來培訓藝術人才。[77]

主辦盛事

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是舉辦東亞運、葡語運以及亞室運的主場館

澳門先後於2005年10月底以及2006年成功舉辦2005年澳門第四屆東亞運動會2006年葡語系運動會,其中主場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於2005年7月開幕。除此以外,澳門多個建設亦紛紛動工和落成,如已開幕的漁人碼頭路氹城金光大道、即將落成的科學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旁相議中的Hello Kitty land主題公園與酒店等旅遊設施。 除了舉辦在2005年及翌年主辦的澳門第四屆東亞運動會第一屆葡語系運動會之外,澳門將分別在2007年2009年舉辦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學生運動會

此外,澳門每年舉辦的其他多項節日盛事[78],其中有:

節假日

澳門一年的公眾假期共有20日,其中包含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佛教天主教的節日,其中天主教的假期大多是承襲澳葡政府當時所訂下的,如聖母無原罪瞻禮追思節,而行政長官在一些特別日子或其前夕也會批示特許豁免上班,好像除夕前的下午[79]。在回歸以前,葡國日、賈梅士日暨葡僑日也曾是公眾假期,但在回歸後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取而代之。

國際排名

隨著澳門在國際的地位正在急速提升,一些國際的評級機構如世界概況也會把澳門加入統計之列,以下是一些澳門在國際上的排名:

政治及經濟排名
  • GDP - 全球第136名(2006年) [80]
  • 人均GDP (按PPP) - 全球第42名(2006年) [81]
  • 廉潔指數 - 全球第43廉潔(5.4,2008年)[82]
  • 失業率 - 全球第35低(4.1%,2006年) [83]
  • 超時工作率 - 全球第4高(39.1%)[84]
健康排名
  • 平均壽命 - 全球第1名(84.33 年)[85]
  • 女性生產力 - 全球第223名(0.9/女性) [86]
  • 出生率 - 全球第218名(8.69人/1,000人) [87]
  • 嬰兒死亡率 - 全球第218名(3.23人/1000人) [88]
  • 死亡率 - 全球第216名 (3.43人/1000人) [89]
其他排名
  • 通脹率 - 全球第161名低 (7.20) [90]
  • 遷出率 - 全球第1名 (26.21人/1000人) [91]
  • 教育開支 - 全球第160名 (2.40) [92]
  • 二氧化碳排放 - 全球第85名(4.1噸/人)
  • 產電量 - 列第140名 (1,670,000,000 千瓦) [93]
  • 耗電量 - 列第128名 (2,370,000,000 千瓦) [94]
  • 耗油量 - 列第132名 (13,920 桶) [95]
  • FIFA世界足協排名 - 列第196位(至2008年10月積分11分)[96]

參考資料及註釋

  1. ^ 1.0 1.1 [1] -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2007-05-22
  2.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澳門-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3. ^ 3.0 3.1 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全文
  4. ^ 4.0 4.1 根據《澳門基本法》第九條,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使用葡文,葡文也是正式語文。
  5. ^ 5.0 5.1 5.2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澳門-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6. ^ http://www.dsec.gov.mo/Statistic/Social/EnvironmentStatistics.aspx?lang=zh-MO
  7.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平均壽命-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8. ^ 8.0 8.1 本地生產總值估計年刊 2006 -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9. ^ [2] -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
  10. ^ 毛稔在1992年9月經當時的澳門市政廳決定被選定為澳門的市花,並不是蓮花。
    參見《澳門的綠化區和植物之趣》、《石排灣郊野公園》及澳門虛擬圖書館 - 《澳門研究》第30期 - 澳門市花考 - 二、澳門的市花是毛稔;2005年10月
  11. ^ 澳門官方註明的正式名稱:http://www.gov.mo/
  12. ^ 中新社:澳門回歸路之五《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是怎麼簽定的?
  13. ^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藍天出版社,2007年4月。ISBN 978-7-80158-937-8
  14.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
  15. ^ 澳門百科全書-歷史
  16. ^ 追尋孫中山的足跡—第18次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席會議紀要:澳門歷史地理概述,謝政達
  17. ^ 澳門的不同名稱 - Geonames.org (英文) 於2007-06-05造訪
  18. ^ 澳門─獨特的城市 - 澳門旅遊通勝
  19. ^ 歷史背景──葡萄牙侵佔澳門,澳門古村落研究
  20. ^ 20.0 20.1 澳門百科全書-歷史
  21.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
  22.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五.一遊行警方新聞稿
  23. ^ 華僑報-要求局長回應黑工問題
  24. ^ 澳門的選舉制度與1992年立法會直選──澳門硏究(1993.9)
  25. ^ 關於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組織的若干構思── 澳門硏究(1999.9)
  26. ^ 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行政的概況:2.2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27. ^ 新聞背景:澳門特區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新華網2005年09月25日
  28. ^ 新華社:安哥拉共和國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領事館9日開館
  29.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外國駐澳門特別行政區領事機構情況
  30. ^ 澳門的姊妹城市 - 民政總署 於2006-06-11造訪
  31. ^ 中國內地與澳門私法制度之比較
  32. ^ 法律制度與法律體系,中青網
  33. ^ 根據《澳門基本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34. ^ 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行政的概況:2.4.1 法院
  35. ^ 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行政的概況:2.4.2 檢察院
  36. ^ 澳門教區簡介 - 澳門天主教培聖會網頁 於2007-06-05造訪
  37. ^ 《澳門的行政堂區 —— 兼議市民服務中心的可行區劃》,《行政雜誌》第79期,第19-33頁
  38. ^ http://www.dsec.gov.mo/Statistic/Social/EnvironmentStatistics.aspx?lang=zh-MO
  39. ^ 澳門綠化區面積及其指標 - 民政總署
  40. ^ 澳門天氣頻道 (英文)
  41. ^ 世界氣象組織 - 中國澳門 (英文)
  42. ^ 澳門人均GDP達22萬首超香港 - 2007-03-31 大公報
  43. ^ 澳人均GDP首超香港 - 2007-03-31 澳門日報
  44. ^ 澳門成博彩業霸主 大陸為主要客源 - BBC中文網 2007-01-24
  45. ^ 澳門今年前三季度博彩稅收益大增 - BBC中文網 2006-10-22
  46. ^ 澳門統計普查局旅遊統計2006
  47. ^ 澳門超越美國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第一賭城 - 新華網 2006-12-26
  48. ^ 2005年第四季澳門對外貿易資料
  49. ^ 澳門經濟概述,鼎言商旅網
  50. ^ 一業為主、多種產業並存的策略是澳門經濟穩健發展的基礎,澳門2002
  51. ^ 關於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
  52. ^ 認識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 - 旅遊資料
  53. ^ 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城市 - 福布斯 (英文) 於2007-06-11造訪
  54. ^ ESTIMATES OF POPULATION. DSEC. [2007-01-09] (English). 
  55. ^ 就簡體字在澳使用 當局稱採對等原則,華僑報2006年12月29日
  56. ^ 土生語爭取申遺 於2007年6月3日造訪 - 澳門文物網
  57. ^ 澳門百科全書:天主敎
  58. ^ 澳門基督教前瞻
  59. ^ 《澳門宗教》,鄭煒明、黃啟臣著,澳門基金會出版。ISBN 972-8147-32-5
  60. ^ 學校資料統計表 (2006/2007 學年) - 教育暨青年局
  61. ^ 澳門基礎教育,亞洲易網]
  62.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05年度施政報告
  63. ^ 澳門民航業的發展─機場篇,馮嘉耀──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64. ^ 澳門澳氹海隧進行國際性招標 預計2009年通車
  65. ^ 建設辦建議引進架空輕軌 - 華僑報 2006-10-24更新
  66. ^ 路線資料 - TCM澳巴 於2007-06-11造訪
  67. ^ 公共交通網絡-的士服務 - 澳門城市指南 於2007-06-11造訪
  68. ^ 《三輪再造》之「最佳三輪車形象選舉」 - 澳門特別行政區旅遊局 2003-09-27更新
  69. ^ 澳門應遊客增長新建客運碼頭 預計2009年竣工,中國網
  70. ^ 設計/建造澳氹行車隧道和通道的承攬工程」總額承攬工程的國際性公開招標,建設發展辦公室二零零六年四月十七日公告
  71. ^ 澳門國際機場再奪殊榮,榮獲『亞洲最具潛質貨運機場』獎,新聞發佈室 2007-04-26
  72. ^ 調整北安新碼頭規劃 回應社會發展需求 - 2007-01-15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73. ^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英文) 2005-07-15
  74. ^ 2006澳門世界遺產年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
  75. ^ 融合設計的典範──富有人文色彩的澳門瓷磚街牌
  76. ^ 澳門街道標幟及名稱:二、街道名稱的來源特點及反映的社會狀況
  77. ^ 創意產業在澳門-創意產業是值得成為澳門可持續發展行業的一種 - 崔德明 於2007-06-08造訪
  78. ^ 2007年澳門假期、節日和旅遊節目表
  79. ^ 澳門公眾假期表
  80.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GDP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81.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GDP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82. ^ 廉潔指數列表 - 透明國際 (英文) 於2008-10-20造訪
  83.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失業率-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84. ^ 聯合新聞網:秘魯、南韓 工人最辛苦 2007-06-07更新
  85.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女性生產力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86.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女性生產力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87.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出生率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88.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嬰兒死亡率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89.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死亡率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90.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通脹率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91.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遷出率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92.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教育開支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93.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產電量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94.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用電量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95.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 - 耗油量 - 美國中央情報局 (英文)
  96. ^ FIFA/Coca-Cola World Ranking - FIFA.com (英文)

相關條目

外部連接

政府
經濟
文化
指南及資訊
旅遊
傳媒

Template:Provinces of China

Template:Link GA

Template:Link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