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山大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Banst留言 | 贡献2008年12月20日 (六) 06:4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山大学
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山大学校徽
校徽以中山大学发源地“大钟楼”为设计主体
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创办时间1924年11月11日
学校标识码4144010558
学校类型公立
校长黄达人
教师人数12,034
学生人数5万余
本科生人数28,000
研究生人数17,600
校址广东省广州市
广东省珠海市
校区市区(南、北校区)
郊区(珠海、东校区)
总面积6.17平方公里
网站http://www.sysu.edu.cn/
位置
地图
中山大学南校区北门夜景
中山大学北校区(原中山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是一所于1924年广东省广州市成立的国立大学,现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并在广东全境拥有四大校区。此校前身为孙中山手创的国立广东大学,今校名亦取自其名。

历史沿革

早期

广东大学时期

1924年2月6日,孙中山下达总统令,任命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邹鲁为主任,筹建广东大学。邹鲁2月21日到任,即函聘王星拱傅斯年邓植仪何春帆梁龙程天固等35人为筹备委员,成立筹备处,封准向广东各机关挪借开办经费。5月9日,筹备工作完成。6月9日,孙中山又以大总统令任命邹鲁为校长,同时“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升格“国立广东大学”学校于9月19日开始上课,11月11日补行成立典礼,孙中山亲临典礼现场讲话,并题写校训。按照当时《广东大学规程》,广东大学宗旨为:“以灌输及研究高深学理与技术,并因应国情,为图推广其应用为宗旨。”学校设校长1人,并设秘书长1人协助校务,下设图书主任、仪器主任、会计主任、学院院长等。设校务会议,由校长、各分科学长、预科主任以及全校教授互选若干人组成,评议、计划重要校务。广东大学成立时,文科学长为杨寿昌,理科学长为郜重魁。不少知名学者被聘来校任教。如文科的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成仿吾等;理科的何衍睿张云陈宗南等。

1925年,“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广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并入。

1926年3月,郭沫若就任文科学长,郁达夫任英国文学系主任。郭到任后对文科开始进行整顿,辞退了15名教授。4月,秘书处开始出版不定期杂志《学艺丛刊》,进行学术文艺讨论,社会改造研究,世界潮流批评,东西方名著介绍等。

  • 广东大学时期校址情况

当时广东大学分处广州四个地方,惟校本部和文理两学院、图书馆及附属学校在文明路原高师所在地(今鲁迅纪念馆),同时也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和孙中山演讲三民主义的场所。

中山大学成立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提议将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10月获国民政府批准。同年增设医科。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成为广东的最高学府。此时中山大学已经成为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大学,而各学院建设也力图规范化。按照早期校领导人的想法,力图将中大医科办为德国式,把农科办为美国式,把文科办成北大式。戴传贤为中山大学首任校长。时逢戴正患病,暂由教育家经亨颐代职。

1927年1月鲁迅厦门大学被聘至中大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2月,天文台在中大理科所在地的一座山岗上建成。3月1日,中山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8月,更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年3月,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原广大中国文学系改为中国语言文学系,英国文学系改为英国语言文学系,史学、哲学、教育学仍沿用旧式,与前两者合称为中大文史学科。理科一度改称自然科学科,仍设数理化、生物、地质五系,后数学系改为算学天文系,增加天文课程,筹建天文台,并成立了心理学研究所。当时实际主持校务工作的式副校长朱家骅,在其主持下力求教育与社会的沟通。时逢北方战事频繁,军阀混战,一批优秀教授纷纷南下,中大开始出现一个教学与科研的繁荣时期。文史科的加强最为明显,除去原有教授,又相继来了许寿裳孙伏园孙福熙何思敬江绍原顾颉刚罗常培刘奇峰俞平伯赵元任杨振声等人。傅斯年任哲学系主任兼文史科主任,孙伏园任史学系主任。

20世纪30年代,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院1931年,改文、法、理、农、医科为学院。当时医科(学院)原址在百子路,与第一附属医院相连,共占地150亩,楼房为当时南方最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学院不分系,采用学年制,本科5年,另加实习1年,共六年。当时共有两附属医院,第一医院占地64亩,与学院相连。第二附属医院位于西提。1927-1937年是医学院最兴旺发展的时期,特点是全盘德国化。作为中山大学成立初期锐意经营的学科,着重引进德国先进医学教育和学术研究人才。学校采用德国式管理机构,选用德国教材,用德语授课,医院查房、写病历、开处方均用德文。入学考试必须考德语。由于当时国内学习德语的中学很少,所以招生受到影响,每年录取新生不足50人,截止抗战前夕,在校学生不足200人。然而由于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中大培养出一批当时中国一流的医学人才,如杨简王典羲叶少芙罗潜张梦石曾宪文等。同年3月,重提成立工学院事宜,并定于下半年筹建。先设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四系,校址暂定于文明路,第二年迁往石牌新校址(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校址内)。

1934年许崇清继任校长后,将工学院的土木、化学两系与理科合并,改称理工学院。理工学院成立后共有4个系:电气、机械、土木、化学。

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1937年,“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并入法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原广东工业专门学校)并入中山大学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系。

1938年,设师范学院,理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系。同年10月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迁至云南澄江1940年迁回粤北坪石

1945年,迁回广州石牌等原址复课。

1949年后

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广东的文理科高等教育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10月,广州区高校调整委员会发文《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院系调整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广东高校院系调整正式启动。原中山大学的工、农、医、师等学院分别与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及其他院校相关学科学院合并为四所专门学院。新的中山大学由原中大、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的文理学院合并为基础组成,并将原广东及中南地区部分高校的有关系科调入,由原来的文法理工农医师7学院和1个研究院共31个学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拆分重组为只有文理双科的综合大学。学校仅设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8个系,全面按照苏联模式建立教学体系,以教研室(组)为教师活动的基础。同时校址迁至岭南大学原址康乐园(今为南校区)。校长仍为许崇清,原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为副校长。此次调整经历一年多,调整后的中山大学有教职工700多人,其中教授100多人,副教授40多人,讲师近60人;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研究生5人,专修科生40余人;图书馆藏书达200万册。

校区

中山大学东校区,清晨上课时。

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6.17平方公里

今中大南校区校院内有不少建筑是属于西洋古典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应属建于清代的马丁堂。

校歌、校训

校歌

国立中山大学校歌创作于建校初期,由陈洪作曲,第一任校长邹鲁作词。现对原歌词作了少量修改,将原歌词“国父首创”改为“中山首创”,“三民主义 仪行四方 民国基础 大同梯航”四句改为“博学审问 慎思不惘 明辨笃行 为国栋梁”,最后两句“懿欤勉旃 勿堕勿忘”改为“振兴中华 永志勿忘”。今日校歌为:

中山大学校歌
邹鲁 原词;陈洪 曲;集体 改词
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
吾校矗立 蔚为国光
中山手创 遗泽余芳
博学审问 慎思不惘
明辨笃行 为国栋梁
莘莘学子 济济一堂
学以致用 不息自强
发扬光大 贯彻主张
振兴中华 永志勿忘

在台复校国立中山大学则在原歌词基础上,将首两句歌词改为“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校训

中山大学南校区纪念堂前的校训

1924年11月11日,国立广东大学成立典礼时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了十字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校训原文出自《·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教研单位

学院系所

  • 人文科学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人类学系
  • 亚太研究院
    • 国际关系学系
  • 岭南(大学)学院
    • 国际商务系、经济管理系、经济学系、金融系、财政税务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物流工程与管理系
  • 国际商学院
    • 应用经济学系、企业管理系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系、日语系、德语系、法语系、阿拉伯语系、对外汉语系、英培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 外语教学中心     
    • 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外语教学部、应用英语教学部、大学外语教育研究所
  • 法学院
  •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 政治科学系、行政管理学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国际关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旅游酒店管理系、市场学系、财务与投资系、管理科学系、会展经济与管理系
  • 教育学院
    • 教育科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教育系(两课)、心理学系、体育教育系
  • 传播与设计学院
    • 新媒体与影视制作学系、新闻传播学系、艺术设计学系
  • 国际交流学院
  • 旅游学院
  • 翻译学院
    • 翻译系、商务外语系、对外汉语系
  •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 数学系、统计科学系、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 物理学系、微电子学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 工学院
    • 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广东省智能交通重点实验室
  •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系、应用化学系、高分子与材料科学系
  •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国土资源与环境系(河口海岸研究所)、水资源与环境系、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系、大气科学系、环境工程系
  • 地球科学系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化学系、生态学系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电子通信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软件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 软件学院
  • 资讯管理系
  • 中山医学院
    • 临床医学一系(长学制)、临床医学二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康复治疗学系、医学检验系、眼科视光学系、法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 
  • 公共卫生学院
    • 预防医学系、妇幼卫生系、营养学系、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
  • 光华口腔医学院
  • 护理学院
  • 药学院
    • 实验动物中心
  • 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学科建设

  • 学科专业设置(个)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2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2
    • 博士点 171
    • 硕士点 236
    • 本科专业 89
    • 专业学位授权点 19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2
  • 重点学科(个)
    • 国家重点学科 20
    • 省部重点学科 43
    • 广东省名牌专业 25
  • 重点研究机构(个)
    •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4+2+2
    • “863计划”开放实验室 1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6+2
    • 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6
    •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3+1
    • 省级重点实验室 10
    •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6
    • 国家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1
    •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1
    • 中国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1

师生概况

File:陈寅恪故居.JPG
中大南校区的陈寅恪故居

历史名师

陈寅恪朱家骅史禄国金应熙冯友兰傅斯年鲁迅郭沫若赵元任顾颉刚阎宗临李达周谷城俞平伯李金发张江树岑仲勉姜立夫王亚南、马采、容庚陈序经商承祚王季思王力钟敬文黄现璠朱谦之、丁颖、蒲蛰龙高齐云袁伟时朱熹平艾晓明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

现在情况

根据2006年12月数据,全校共有教职工120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805人。

在校各类学生7367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806人、硕士研究生13622人、普通本科生28123人、成人本专科生13915、网络本专科生10398、研究生课程进修班2636、留学生1145、预科生26人。

历任校长

任数 姓名 上任 卸任 职务 备注
1 邹鲁 1924年6月9日 1925年11月 国立广东大学校长
2 顾孟余 1925年11月 1926年6月 国立广东大学校长
3 戴季陶 1926年6月 1930年9月 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4 邹鲁 1932年2月1日 1940年4月 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5 王星拱 1945年12月 1948年6月 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6 张云 1948年10月 1949年10月 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7 许崇清 1951年9月 1968年9月 中山大学校长
8 崔金锡 1968年9月 1974年10月 革委会主任
9 李嘉人 1973年6月 1976年7月 革委会主任
10 杨毅 1976年7月 1977年12月 革委会主任
11 李嘉人 1977年12月 1980年12月 革委会主任
12 黄焕秋 1980年12月 1984年12月 中山大学校长
13 李岳生 1984年12月 1992年8月 中山大学校长
14 曾汉民 1991年4月 1996年7月 中山大学校长
15 王珣章 1995年2月 1999年7月 中山大学校长
16 黄达人 1999年7月 中山大学校长

现任领导[1]

党委书记 郑德涛 主持学校党委工作,分管干部、组织工作
校长 黄达人 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分管人事、学科建设、财务、研究生教育,兼任研究生院院长
副书记 李萍 分管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友会,协助书记分管干部工作
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梁庆寅 负分管纪检、监察、审计、离退休工作、信访、保密、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科科研,协助校长分管文科学科建设
副书记兼副校长 颜光美 分管党委办公室、统战、教代会、工会、图书馆、档案馆、学报。
副书记 朱孔军 分管宣传、政策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思想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含就业)、共青团、武装工作
副校长 汪建平 分管附属医院、医学部、保健、教职工和学生公费医疗
副校长 许家瑞 分管实验室与设备建设、招投标、测试中心、网络与信息,协助校长分管财务
副校长 许宁生 分管国际合作与交流、港澳台事务,协助校长分管理科学科建设
副校长 喻世友 分管总务(含卫生防疫)、房地产、基建、大学科技园、出版社、校办产业、后勤、保卫
副校长 黎孟枫 协助校长分管研究生教育和医科学科建设,协管医科本科教育,兼任中山医学院院长
副校长 陈春声 分管校长办公室、本科教育(含招生工作)、高等继续教育、体育、东校区、附属学校
副校长 徐安龙 分管理科科研、医科科研
校长助理 李祥之 协助管理总务
校长助理 魏明海 协助管理产业集团
校长助理 夏亮辉 协助管理理科和医科科研
校长助理 保继刚 协助管理珠海校区

附属医院

  • 附属肿瘤医院
  • 肿瘤研究所
  • 附属眼科医院
  • 眼科研究所
  • 防盲治盲办公室

注:以上大部分医院在2001年两院合并之前称为“中山医科大学××医院”

关联大学

注释

参看

外部链接

Template:中国大学 Template:广东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