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芳济书院
圣芳济书院 | |
---|---|
地址 | 九龙大角咀诗歌舞街45号 |
类型 | 津贴中学 |
隶属 | 法国圣母小昆仲会 |
创办日期 | 1955年 |
校长 | Rev. Bro. Joseph Chang |
教师人数 | 约60名,外藉英语教师1名(越南美籍) |
学生人数 | 约1200人 |
校训 | Suaviter in modo Fortiter in re (拉丁文) 温良刚毅 (中文) |
教学语言 | 英语 |
宗教 | 天主教 |
学校网址 | http://www.sfxc.edu.hk/ |
圣芳济书院是 香港著名的男子天主教英文中学,由圣母小昆仲会修士于1955年创立。学校位于油尖旺区。
修会简介
圣母昆仲会(Marist Brothers),在中国称为“圣母文学会”或“圣母修会”。 Marist一字的意思是“圣母玛利亚的小兄弟”,由于圣母昆仲会来华年代久远,“兄弟”一词有时亦以文言文中的“昆仲”交替使用。在外地,有时候也可称之为“Society of Mary”。
自19世纪初期成立以后,就以教育世界上的青少年为目标,在世界各地设立学校,传播圣母玛利亚的福音。圣母小昆仲会现于全球77个国家设有学校。 有异于其他修会,圣母昆仲会的主要服务对象并非贵族、商人、官绅的后代,而是一般的贫苦青少年。不过,按香港现时的教育制度,这种宗旨不能有效地实行。
圣母昆仲会的修士都会使用教廷于19世纪初为肯定修会教育使命而特许颁发的FMS (Fratres Maristae a Scolis)封号,意指“专门办教育的圣母玛利亚小兄弟”。在亚洲地区,本名“圣母昆仲会”有时也会被谦称为“圣母小昆仲会”,以表达修士们的卑微态度。
圣母昆仲会在19世纪到亚洲传教办学,当时重点放在 中国地区,曾在中国地区创办和经营了27所学校,主要的据点是北京、天津和上海,也曾在青岛等地建立学校。
不论是给中国或是外国学生就读的学校,修士们都提倡运动─尤其是足球,修士们曾成立了一个足球俱乐部─St. Louis Football Club。
学校历史
1891年,法国圣母昆仲会的修士到天津和北京;1893年,圣母小昆仲会修士到上海的圣芳济书院(St. Francis Xavier's College,本是由耶稣会创立的学校)教书,继而在1895年时接管了整个学校的校务。
在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将国内的外国教会人士驱逐出境。当时,在上海圣芳济书院任教的圣母昆仲会修士来到香港,于九龙城嘉林边道圣马丁书院任教。
1954年,香港教育署原本将现为伊利沙伯中学的地皮供修会建造校舍,及后知悉修会几近身无分文,即收回决定,改为给予修会两个选择 ── 在浅水湾或大角咀建立校舍。最后,修士们于九龙枫树街和诗歌舞街交界处(当时被称为九龙内地段6421〔K.I.L. 6421〕)建立校舍。在这期间,嘉林边道的校舍便告弃置,同学被安排至香港邓镜波书院暂时上课。1955年12月9日,新建的学校启用,为表示与上海母校(上海圣芳济书院,即现在的上海北虹中学)的关系,便将学校命名为“圣芳济书院”。 至今,学校正门的“九龙内地段6421”地界仍然被保留。
一直以来校方对学生的公开试成绩采取不公开政策,即使于七十年代,会考成绩属全港首三名,学校仍拒绝于学校资料中公开学生成绩。
除禁止学生以英语报读宗教科外,学校过去曾拒绝学生报考会考太多科目(现时学生通常报考八至九科),而于二零零二年被苹果日报以头条炮轰[1],唯校方及后公开回应指事件乃苹果报道失实,以偏概全,忽视学校的升学政策,亦获多个媒体广泛报道。在这之前一个月,学校亦曾公开谴责苹果日报在处理“教育署视学报告”一事上以偏概全,不尽不实。
学校至近年才提高透明度,于教育局中学概览中公开中五及中七毕业生于公开试中个别科目的成绩比率,至于实质等第数目,仍然是不公开资料。另外,在近年,部份被证明在某方面有特别能力的学生亦可报读相应会考科目,使学校出现报考十科的学生。
校服样式
基本上,学生须穿著白裇衫连绿色布绣校徽(长短按季节而定)、灰色长裤(学校明文容许穿著短裤,但只有极少数新生会穿著一至两日)。学校没有明文规定夏天时不可穿著冷衫;在冬季时,学生则必须穿著最少一件长袖冷衫及戴上绿白双间校呔。在温度低于十度时,则可自行选择在原有校服样式上可穿保暖衣物。校规中虽并没有明文规定袜子的款式,但近年训辅组表明不接受学生穿著“船袜”。学校容许学生穿著波鞋或皮鞋,大部份学生一般会选择波鞋。
波鞋并不限于白色波鞋,在没有体育课的日子亦可穿著,故彩色波鞋成为学校的特色。在香港的中学,只有圣芳济书院及荃湾圣芳济中学容许学生在所有上课日子中穿著非白色的波鞋。
校方在处理校服样式的问题上一直坚持以恪守修会教育的“简朴卑微”(Simplicity)为原则。
虽然校规并未有明文规定,但在一般情况下,含有大量“惹人注目的”鲜色衣物不被接受;近年兴起的“窄脚裤”、“贴身裤”、黑色裤、鲜色腰带同样被禁止。
“三自”思想与校规
由七十年代至今,学校积极提倡由前任魏岫山修士提出的“三自”思想,魏岫山修士相信,圣芳济学生有“自我尊重”、“自我反省”及“自动自觉”三种律己的精神。
学校采取“少惩罚,多劝勉”的制度经年,只有十项校规被注于学生手册内,唯有九项属学生的奖惩制度、等第解说、校服样式、恶劣天气停课措施、报失与赔偿办法及请假程序。剩馀一项为“学生不应携带与上课无关之物品回校。”。
但近年学生个人操守转差,学校为针对问题,每年均向学生派发通知(Student Reminders),提醒各项行为问题。
学校于二零零一年经学生会多番争取下允许学生携带手提电话,唯只限于通讯用途。
精神与价值观
就读于圣芳济书院的学生会被称为Xaverian,并没有中文译名。
在七十至八十年代,学生与旧生之间常提倡Rev. Bro. Gregory Seubert的“四海之内皆兄弟”(In four sea we are all brothers)的概念,以表示学校内各人的密切关系。其后,由八十年代至今,则强调"Once a xaverian, always a xaverian",表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此外,学校各持份者特别注重教师能否体现修会教育的五大支柱,包括“天主的临在”(Presence)、“简朴卑微”(Simplicity)、“一家人”(Family Spirit)、“对工作的爱”(Love of Work),“效法圣母”(in the Way of Mary)。
校训、校徽及校旗
校训:
Suaviter in modo Fortiter in re (拉丁文);Gentle In Manner; Resolute In Execution (英文);温良刚毅 (中文)
以《论语‧学而》解:“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温良”指待人的态度;以《荀子‧非十二子》解:“刚毅勇敢,不以伤人。”,“刚毅”指处事的态度。
校徽上的绶带曾以校名代替,及后又用回拉丁文。校徽的外型多年来有不同版本,直至袁志辉校长上任后方始有最终定本。
在建校初期,于公开场合中,甚少会使用校徽。反而,会以一面三直间绿白(两条绿色,一条白色)旗代表学校,上面写上“SFX”三字,常见于学校比赛或刊物之上。
在九十年代后期,绿白旗甚少再被使用,只会用于挂在学校西翼的顶部。在二零零八年的一次学校改善工程后,绿白旗亦被收起,不再公开展示。
学校与耶稣会
圣芳济书院以耶稣会始创人之一圣方济·沙勿略命名,圣方济·沙勿略被喻为“传教士的主保”,于十九世纪热心亚洲传教工作。由于圣母小昆仲会于上海营运的学校是由耶稣会创立,故学校的主保圣人与办学团体属于不同修会。
学校与方济会
在修士来港初期,由于暂时未找到落脚处,所以在曾于方济会在九龙塘拥有的物业暂时栖身,直至七十年代左才告离开,因此学校亦被传曾于九龙塘拥有物业之说,但实非真确。方济会主要成员后来迁至渣甸山德荪道,继续繁体中文版本的圣经翻译工作(即思高圣经学会),至今,九龙塘133号仍为方济会之物业。
祈祷活动
学生保留每天祈祷的传统。每个上课天,学生会于上课前祈祷。祷告由老师或值日生带领,颂念天主经或圣母经等经文,并于最后加上圣母小昆仲会独有的一节:
“ | 领:Saint Marcellin Champagnat, (圣马塞林尚巴纳,) 答:Pray for us; (为我等祈;) 领:Saint Francis Xavier, (圣芳济沙勿略,) 答:Pray for us. (为我等祈。) |
” |
学生活动
特别活动
- 圣芳济汇演 (前名:圣芳济之夜) - 每年三月中旬
- 圣芳济庆日 - 每年十二月三日
- 圣尚巴纳庆日 - 每年六月六日
- 校庆开放日 - 约每五年举办一次
- 圣诞节派对 - 圣诞节前最后一个上课日
课外活动组织
学生组织内阁由学生担任,辅以顾问老师数名。 除学生会、四社、圣芳济大使及英语大使,其馀所有组织可选择以举办全校活动或会员活动其中一种服务形式。 学生组织由联课活动组统筹。
总类
- 学生会
- 温社
- 良社
- 刚社
- 毅社
- 圣芳济大使
- 英语大使
学术
- 中国文化学会
- 英文学会
- 地理学会
- 数学学会
- 科学学会
- 中国历史学会
- 普通话学会
兴趣
- 美术学会
- 棋艺学会
- 音乐学会
- 戏剧学会
- 角色扮演游戏学会
- 电脑学会
- 天文学会
- 动漫学会
宗教
- 天主教同学会
- 约书亚基督徒团契
服务
- 公民教育组
- 地衣之友
- 少年警讯
- 红十字会
- 童军
- 芳泉 (校报编辑委员会)
运动
- 羽毛球学会
- 篮球学会
- 足球学会
- 乒乓球学会
- 跆拳道学会
- 曲棍球学会
- 柔道学会
其它
- 大哥哥计划
- 升学及就业组
- 图书馆服务组
- 公益少年团
- 健康教育组
校队
- 羽毛球校队
- 篮球校队
- 足球校队
- 乒乓球校队
- 曲棍球校队
- 排球校队
- 游泳校队
- 田径校队
- 剑击校队 (七十年代解散,至二零零八年再建立)
- 管弦乐团
- 合唱团
- 弦乐团
- 野外定向队
学校设施
圣芳济书院占地3300平方米,由四座围成一起的的建筑物——主楼、东翼、西翼、新翼——组成。由于被这些建筑物围起来的空间是弧形的,所以该校有一个弧形的操场。
以下设施之位置由2007年新学年开始实施。
主楼
- 1955年启用
各层设施:
- 地面:校务处、校长室、会议室、老师工作室、一年级课室(1F、1J、1M、1R、1V)、美术室
- 一楼:教员室、三年级课室(3D、3E)、四年级课室(4D、4E)
- 二楼:演讲室、伺服器室、四年级课室(4A、4B、4C)、五年级课室(5A、5B、5C、5D)
- 三楼:修士宿舍
- 四楼:Room 5
东翼
- 1968年启用
各层设施:
- 地面:二年级课室(2J、2M、2R、2V)
- 一楼:二年级课室(2F)、三年级课室(3A、3B、3C )
- 二楼:五年级课室(5E)、Room 4、小圣堂、多媒体学习中心(MMLC)
- 三楼:音乐室、Room 6、修士宿舍
西翼
- 1984年启用
各层设施:
- 地面:有盖操场、小卖部、文具部、学生会办公室、童军室、红十字会室、升学及就业辅导室、自动饮品售卖机、更衣室、工友室
- 一楼:图书馆、阅读室
- 二楼: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 三楼:化学实验室、综合科学实验室
- 四楼:礼堂
- 五楼:礼堂高座
新翼
- 2005年启用
此新翼与香港大部份同期建成的新翼设计相若,不过因为学校的环形设计障碍,令到新翼大楼的地下及一楼并没有设立课室,否则负责建筑的工程车及大型设施便不能离开校园,所以新翼比类似设计的学校建得更高,以解决技术问题。
各层设施:
- 地面:自动饮品售卖机、停车场、体育用品存放处
- 一楼:足球机
- 二楼:足球机、Room 1、Room 2、人文室
- 三楼:电脑室
- 四楼:Room 3、多媒体制作室
- 五楼:社工室、学生活动中心
- 六楼:教员休息室、会议室
校庆由来
该校有两个校庆,为12月3日及6月6日。其来由是为了分别纪念学校主保圣人圣芳济‧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及圣母昆仲会创始人圣马塞林尚巴纳St. Marcellin Champagnat的生日。
大事记
- 1955年12月9日——圣芳济书院创校,第一任校长为Rev. Bro. Kenny T. Doheny。
- 1960年9月——学生数目达到一千人。
- 1963年5月——Rev. Bro. Vincent Kunert接任第二任校长。
- 1964年12月6日——第一代校报《文宬》(Athenaeum)出版。
- 1969年——第二任校报《圣芳济学报》(Xaverian)出版。
- 1971年8月——Rev. Bro. Gregory Seubert接任第三任校长。
- 1975年8月——魏岫山修士接任第四任校长。
- 1987年1月——第三代校报《芳泉》出版。
- 1989年10月1日——四社系统正式运作,并以校训(温良刚毅)命名四社。
- 1994年8月——第四任校长魏岫山修士退休,锺振勇修士接任第五任校长。
- 2005年——创校50周年、新翼启用。
- 2006年——第五任校长锺振勇修士退休,袁志辉先生(第一位非修士, Lay person)接任第六任校长。
著名校友
排名不分先后:
- 谭伯源(澳门财政司)
- 包致金(终审庭大法官)
- 范鸿龄(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
- 张树成(精电国际有限公司主席)
- 李小龙(世界著名武术家及功夫影星)
- 许冠杰(香港影星及创作人)
- 张卫健(香港著名歌手和演员)
- 庄陈有(乐施会总干事)
- 何耀华(医院管理局委员会成员)
- 古天农(中英剧团艺术总监)
- 郭家明(香港著名足球员)
- 曾志伟(香港著名影星)
- 陈志云(无线电视总经理)
- 黄家熙(新界西区前消防员,2007上半年因火灾殉职)